孙思傲
黄祖颛,字顼传,是明末清初戏曲家。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著录黄祖颛有传奇《迎天榜》;《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著录黄祖颛有《百声诗》《物幻百律》及《落花百首》三百首诗,合称为《咏物三百律》;另外黄祖颛还有未成集的一些诗词,如《遥题九青小影二绝句》等,记录在他人的作品集中;在教育方面,黄祖颛著有《别本千字文》等启蒙书集;嘉庆《直隶太仓州志》卷三十六、卷五十三、卷六十及《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四二五中也有黄祖颛生平、著作的相关记载。以上可见,黄祖颛的生平资料并非不可得,可近现代学者们对于黄祖颛的相关研究却较少,或者是根据嘉庆《直隶太仓州志》的记载简要分析黄祖颛生平,或者是在文人群体研究方面略提一笔,或者专注于研究传奇《迎天榜》。在翻阅相关资料时,笔者发现身为清初太仓文人,黄祖颛的交游相当广泛,且与江南世家来往颇深。
1995年出版的《清代戏曲家丛考》一书中收录了陆萼庭先生发表于《戏曲研究》第35辑的论文《迎天榜传奇作者考》。陆萼庭从陆世仪所作《迎天榜》序文入手,找出了嘉靖《直隶太仓州志》中关于黄祖颛的记载,并结合黄祖颛墓志铭,简要描述了黄祖颛的生平经历。1994年邓长风发表的《五位清代江苏戏曲家生平考略——美国国会图书馆读书札记之十六》一文中,也提到了黄祖颛,并将其放在了五位戏曲家的第一位来进行考证。邓长风首先指出陆萼庭论文中的不足,即黄祖颛生年未确定,后引入嘉庆《直隶太仓州志》中的三段关于黄祖颛的记载补充了黄祖颛的生平经历。
黄祖颛,原名迁,祖颛是后来改的名字。关于黄祖颛的生卒年,嘉靖《直隶太仓州志》黄祖颛小传及黄侃的《黄祖颛墓志铭》中均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根据“康熙十一年壬子秋闱,顼传方患痢,匍匐入试……至二十二日而绝”[1]和“卒年四十”[2]两句来判断,黄祖颛应当生于崇祯六年(1633),卒于康熙十一年(1672)。关于黄祖颛的籍贯,直隶《嘉靖太仓州志》写为长洲籍,《墓志铭》写:“先世大兴人,曾祖某卜居太仓。”[1]值得注意的是,黄祖颛《咏物三百律》的署名为“江夏黄祖颛”,可见黄祖颛将自己归为江夏黄氏一脉,而其家谱、族谱或者宗谱还有待寻找。
黄祖颛少年时期,可以说是奇才。“幼隽颖,有才名,为文汪洋浩瀁,士大夫推之。”“少奇颖,数岁能作诗古文辞。”[2]“少时读书一目数行,有圣童之目。”[1]“顼传少奇颖,年数岁,能作诗歌、古文辞,即席命题,辄倾座客。十六七,闻予讲学,来谒,呈《阙里赋》,浩衍弘博,宿学见之,皆敛手。时座中有赋《庭梅八咏》者索和章,顼传援笔立就,其题梅叶有‘谦让居花后,威仪壮树声’之句,举座称赏。”[3]这些材料都写到黄祖颛少年时期的聪明与才气,尤其是在诗文方面的突出表现。黄祖颛少时奇颖,与后期的无功名、无官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定程度上受到奏销案的影响,但另一方面来看,这还与黄祖颛自身有一定的关系——黄祖颛后期的科举之路是极为不顺的。《墓志铭》中“西山张公视江南学政,拔顼传第一,手其卷谓诸生曰:‘此子今岁不发解,吾不相士矣。’……试锁院不遇,而适有奏销之事。……走之浙,应童子试。……有忌者殴诸途,顼传匿絮中以免。”[1]一段写到了黄祖颛应试、被除名、再应试的科举历程。文献中的西山张公应为张能麟。顺治十一年,张能麟以礼部员外郎出任江南按察使司佥事,提督下江学政。顺治十八年,张能麟任川南巡道。[4]478以此来推断张能麟在江南任职的时间为1654—1661年,这也是黄祖颛历经波折的一段时间。当黄祖颛再次取得生员资格时,已二十九岁。黄祖颛一生未中举,所记录的“或言闱中诸公素重顼传,欲取冠,本房久之,知顼传病且死,乃易他卷。”[1]也仅仅是一种对这一遗憾的安慰罢了。
黄祖颛所作传奇《迎天榜》并非案头之作。传奇序文中提到“太常王烟客见而奇之,命名优谱其声词,招顼传并集诸名人雅流共为欣赏。每一升歌,辄举座起舞。目顼传,顼传岸帻距上座,引满而酌,一时人以为荣。”[3]王时敏对此剧颇为看好,在家中演出并邀众人一同欣赏。
笔者试以时间为线索总结一下黄祖颛的生平:
1633(崇祯六年):出生于太仓,原名黄迁。祖父、父亲皆未仕。
1648(顺治五年):听陆世仪讲学,呈《阙里赋》,并作“谦让居花后,威仪壮树声”之句。
1648—1653(顺治五至十年间):吴伟业隐居不仕,黄祖颛从吴伟业学诗。
1653(顺治十年):毛晋招虞、娄诸名士为文会,黄侃与黄祖颛定交。
1654—1661:西山张公视江南学政,拔顼传第一,手其卷谓诸生曰:“此子今岁不发解,吾不相士矣。”
1661(顺治十八年):奏销案,黄祖颛受到牵连。
1661—1665(顺治十八年至康熙四年间):中年作《太上感应篇》《绎句系》《迎天榜》,《百声诗》。
1665(康熙四年):陆世仪作《迎天榜序》,序中提到黄祖颛决心北上应考。
1671(康熙十年):黄祖颛以诗投赠王士祯,王士祯有《题黄顼传册》诗一首。
1672(康熙十一年):应天乡试完毕,病卒。
黄祖颛有两种作品流传至今,一是传奇《迎天榜》,收录于《郑振铎藏古吴莲勺庐抄本戏曲百种》,有陆世仪序文以及作者自序两篇。二是清康熙年间刻本《咏物三百律》,包括《百声诗》一卷、《物幻百律》两卷以及《落花百首》一卷,现存于复旦大学图书馆。卷首有曹禾序文,以及吴伟业、沈荃、李明嶅、秦松玲、尤侗、宋实颖、归庄、诸嗣郢、金俊明、王翃、丘钟仁、姜宸英以及唐孙华十三位文人的题辞。从此看来,黄祖颛的交游较为广泛,与世家贵族、文人画家均有往来。
1.陆世仪
陆世仪,太仓人。字道威,自号刚斋,后因家筑桴亭于水上,又以“桴亭”为号,是明末清初著名的理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被誉为“江南大儒”。陆世仪的父亲号振吾,具体名字没有记载,曾被王太常也就是王时敏聘请为家塾教师。笔者推测从这时起,陆王两家就已有来往。陆世仪的父亲还曾担任过顾东明的家塾教师,这一点看来,陆世仪受其父熏陶成为一代教育家也就不足为奇了。入清后,陆世仪身为明朝遗民,隐世不出,在乡里授徒讲学,东林、毗陵、蔚村、黄塘等地都有他的讲学足迹。在他的《思辨录辑要》中,记录了他的理学思想,其中便有黄祖颛与陆世仪的一番对话。黄顼传问:“礼何以为天理之节文?”曰:“理字虚不可见,体之于礼则实而可见。故理者,礼之体,礼者,理之用。既见于用,则必有许多进反周旋,故曰节文。”又问:“就一事上如何分礼义?”曰:“行之合宜是义,合宜中又有条理节文是礼。故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5]可见,黄祖颛曾受陆世仪理学方面的教导。前文提到黄祖颛人生后期大多数时间都在为科举而奋斗,这其中也是受到老师陆世仪的影响,因为陆世仪曾经鼓励黄祖颛“北上”应试。
陆世仪不仅为《迎天榜》作序,也看过《迎天榜》的演出,并且感触颇深。在《桴亭先生诗文集》[6]中甲辰至丙午的诗集中留有《看剧痛亡儿时顼传作迎天榜传奇中有陈静诚亡子復归事》一诗。
2.吴伟业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太仓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是明末清初文坛和太仓地区“娄东诗派”的领袖。吴伟业同王时敏及其家人的交往颇深,据吴伟业自述所提“初余早岁忝太常公执友”可知,在明末吴伟业与王时敏便结识了。黄祖颛与王氏联系密切,那么与吴伟业结交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笔者推测,吴伟业与黄祖颛的交往大致在吴伟业隐居不仕、保持名节的那一段时间,即1653年吴伟业无奈仕清之前。
在黄祖颛《咏物三百律》卷首,有吴伟业的题辞一篇。文中述黄祖颛的年少多才,并评论《咏物三百律》为神惊目眩之作:“昔人称相如工而不速,枚皋速而不工,既工且速吾余黄子仅见之矣。所刻百声百幻及落花百咏,特一时游戏之作,然皆抉摘万象、尽致极微。如坡公万斛源泉随地涌出,读之者亦为之神惊目眩。”吴伟业还在题辞中写道:“昔陈子昂挟文百轴,碎琴于宣阳里中,遂名播京师。顼传倘有意乎,当不乏知言而赏音者。予愧非皇甫士安,何足为黄子重哉。”文中隐有黄祖颛无意进取之意,也证明了黄祖颛的创作大多集中于奏销案之后那一段失意的时间。文章也有劝勉之意,希望黄祖颛能够像陈子昂一样。[7]
3.尤侗
在研究黄祖颛的论文中曾经多次提到尤侗为黄祖颛《咏物三百律》作序,都没有详细说明。尤侗,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西堂老人、鹤栖老人等,江南长洲人。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拥有著作《西堂全集》《西堂余集》等。尤侗在入清之后多次应考:顺治二年岁考被拔为第一,省试榜上无名;顺治三年乡试得太仓州守推荐却只中了副榜;顺治五年应科试省试仍旧不第。后来尤侗回到苏州待考,此时正是江南文人集社尤为兴盛的时候。在这一点上,黄祖颛与尤侗十分相像,并且两人同为吴门弟子,关系不浅。尤侗为黄祖颛《咏物三百律》作序,黄祖颛也曾经和尤侗的小影题词。尤侗《竹林晏坐图·生日自题小影满江红二阙》中写:“铸错难成,空赢得、头颅如许。君不见、此中有鬼,英雄无主。”黄迁即黄祖颛《和词》道:“骨重神凝,望而是、文坛燕许。空植下、万竿修竹,相为宾主。”尤词:“世事梦回关塞月,文章泪尽潇湘雨。叹茫茫、宇宙此身多,无归处。”黄和:“四海交游肠似雪,九天咳唾珠成雨。喜亦园、松菊未荒芜,归来处。”尤词:“山岩里,聊客与。竹林下,方延佇。但看他白眼,科头箕踞。”黄和道:“青白眼,谁堪与?羲皇上,闲凝佇。”两人的词相互相应,较有意思。[8]1678-1679
尤侗《咏物三百律题辞》中称:“上不能视草庙堂之上,次不能飞檄军旅之间;卸屋梁以窃叹,挟铅椠而何之?于是刻画风云、绘绣丘壑,与禽鱼草木互相赠答,藉以消磨日月、驱策牢愁,大抵无聊之所为作也。世有读黄子之诗者,略其辞、悯其志也矣。”说出了黄祖颛不得志,终日消磨时光的无聊心境。还有一点要注意,尤侗题辞时间为“乙巳九日”,这一时间与陆世仪《迎天榜序》的创作时间是一致的。[7]
4.王氏父子
《迎天榜序》中有此记载:“太常王烟客见而奇之,命名优谱其声词,招顼传并集诸名人雅流共为欣赏。”王时敏,字逊之,号烟客、西庐老人,太仓人,是明末清初的著名画家。崇祯年间任太常寺卿,故世称“王奉常”。其祖父王锡爵、父王衡及其子众人都是一代名家。王时敏同黄祖颛的交往除去上述搬演传奇《迎天榜》外,黄祖颛的《赠王君石谷序》中还记载了两人“一日遇石谷于太原奉常之拙修堂,奉常语予曰……”的一段趣事,这是王时敏同黄祖颛欣赏王石谷的画作的一段记录。
王抃同黄祖颛的交往也很频繁。王抃《王巢松年谱》中提到过黄祖颛逝世的事:“前七月上旬始同佩将北行,后七夕抵都,居八弟寓所,而成博、顼传亦至。此时顼传已病甚矣。顼传力疾完场,抵寓已委顿之极,到第七日,竟尔长逝。”[9]通过王抃的文字,黄祖颛的死因便明了了。
王掞是王时敏第八子,是王抃的弟弟,但在王抃、黄祖颛北上应试时,他正在北京做官。黄祖颛的名字是王掞改的,时间应该在黄祖颛赴杭应童子试的时候,然后又应王掞之招选贡入太学。
5.沈荃
沈荃,是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公讳荃,字贞蕤,号绎堂,别号充斋,江南华亭人。顺治九年进士及第,授国史院编修,十三年夏迁分巡大梁道副使。”深受皇帝赏识:“公以能书名海内……命就御榻前儒墨挥毫,颁宫纸令缮写卷册……一再召见,见辄赐茶或赐座。”沈荃同样有诗名并留有诗集《一研斋诗集》传世。[10]
在《咏物三百律》卷首题辞中,沈荃写道:“黄子顼传,读书等身,著述充栋,学诗于梅村先生,先生雅重之。乙巳夏余,将入都养疴茂苑,适黄子以百声百幻及落花百咏见示余,披读一过……”写出了黄祖颛学诗于吴伟业这一实情,同时又写出题辞时间为乙巳年夏前。
6.曹禾
清江苏江阴人,字颂嘉,号未庵,又号峨嵋。康熙三年进士。官内阁中书。后(康熙十八年)又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国子祭酒。以事罢归。工诗文,其诗“寄意深婉,不以藻绘求工”。与田雯、宋荦、汪懋麟、颜光敏、王又旦、谢重辉、曹贞吉、丁澎、叶封齐名,称“诗中十子。著有《未庵初集》《峨嵋集》等。
《咏物三百律》卷首有曹序,署名“康熙乙巳仲春江上同学弟曹禾颂嘉题”。曹禾曾经拜访过陆世仪,称其为师。曹序中提到黄祖颛“抱奇未售,坎坷无憀。生平磊磊落落之,概不得已而寄之于诗。”又说“顼传顾问序于予……不敢以雕虫之技读顼传之诗,而更欲当世之读。”曹禾称黄祖颛《咏物三百律》并不是一时游戏之作,而充满了黄祖颛个人的有志之言。这一言论为《咏物三百律》增添了不少价值。
总之,黄祖颛的信息资料较为单一,所存诗集仅为《咏物三百律》,其余诗零散于其他资料中。其交游广泛,但与友人的唱和诗却少见。在他人的诗集中,也很难发现黄祖颛诗词的墨迹。《咏物三百律》卷首有十三篇题辞外加一篇序文,多述黄祖颛带自己的诗集拜访各家,时间点也多在康熙乙巳年间。遗憾的是,黄祖颛交往友人的诗集现分布于各地,并不集中,更多有关于黄祖颛的资料,笔者还需进一步寻找,关于黄祖颛的诗作,也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