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诗至词由词至曲(中国文学史话)*

2019-01-29 04:24钱南扬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词曲大曲

钱南扬

战时中学生编辑先生以此题来,嘱撰文。僻处浙南,无书可读,辞不获已,爰就其形式一端略加论列。一曲之见,颇异时贤,渴祈匡纠为幸。

引论第一

诗、词、曲都是音乐的文学,我们简直可以说是不同时代的同一种东西。由诗而词,词而曲,其变皆以渐。就其不同言,三者固各有各的特异之点,就其同者言,诗与词,词与曲,固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的。至于所以要变的道理,以前人,如顾炎武则归之于“势”[注]见《日知录》。顾氏所说,自三百篇迄唐而止,虽没有提到词曲,然自三百篇至曲,都是音乐的文学,是一个系统的东西。,彭翊则归之于“自然”[注]见《无近名斋文稿·与人论曲书》。,都说不出什么道理。胡适之先生《词选序》云:

文学的新方式都是出于民间的。久而久之,文人学士受了民间文学的影响,采用这种新体裁来做他们的文艺作品。……但文人把这种新体裁学到手之后,劣等的文人便来模仿;模仿的结果,往往学得了形式上的技术,而丢掉了创作的精神。天才堕落而为匠手,创作堕落而为机械。生气剥丧完了,只剩下一点小技巧,一堆烂书袋,一套烂调子!于是这种文学方式的命运便完结了,文学的生命又须另向民间去寻新方向发展了。

这正是《易·系辞》所谓穷则变,变则通。不过,在这里,我们还须补充几句。唐人所唱,原为五、六、七言律绝,怎样会变成长短句的词呢?我们上面已经说过,诗、词、曲都是音乐的文学,音乐的曲调起了变化,文学的形式不得不随之而变化。隋唐之间,中国与印度之交通日繁,玄奘[注]见唐释慧立:《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在印度既能见到《小秦王破阵乐》,以彼例此,印度曲调之流入中国者,一定亦很多。[注]以下一段,可参观《两唐书》的《乐志》及《小说月报》“文学研究专号”许地山《梵剧体例及其在汉剧上底点点滴滴》,在这里不预备多说。唐燕乐十部,除清商、巴渝外,皆外国之乐,而西域诸国之乐,无非是印度伊兰之旧谱。天宝末,明皇诏道调法部与胡部新声合作,于是旧调全变了。宫廷如此,民间可知。大概民众的思想比较活动,不如文人的固执少变化。当时曲调既起了变化,而文体仍用旧形式,思想活动的民众首先感到不适宜,于是遂破整齐的五、六、七言,随着曲调变成长短句了。还有一层,我们须注意,由长短句的乐府诗变成五、六、七言律绝,再由律绝变成长短句的词,这并不是退化,是复古,因为词的格律比乐府诗精密得多,虽同为长短句,而实际并不同,所以这是进步。

由诗至词第二

唐代入乐的诗可分两种,一是清唱的小词,仅律绝一首;一是歌舞的大曲,乃联合若干首律绝而成。

现在先说小词。唐太宗时有《倾杯曲》《英雄乐》等词,高宗时有《仙翘曲》《春莺啭》等词,中宗时有《桃花行》《合生歌》等词,今皆不传。唯据我们的推想,总离不了五、六、七言律绝,因为文人作词,始于中唐,像宋黄昇[注]见黄昇:《花庵绝妙词选注》。般以李白为百代词曲之祖一类的话,是无成立的余地的。不过有一层须注意,如《小秦王》《清平调》《渭城曲》《欵乃曲》《竹枝词》《浪淘沙》《采莲子》《八拍蛮》等,以今观之,都是七言绝句,毫无分别。然其曲调实不相同,宋代文人尚有懂得此意的,秦观《淮海集》注云:

《渭城曲》绝句,近世多歌入《小秦王》。

可见二者曲调原不相同。又如苏轼的《渭城曲》和王维原作四声阴阳大致都相和: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苏轼)

倘然没有声律的特别关系,一首寻常的七绝,只要讲平仄而已,何必这样严格呢?可惜曲调现在都已失传,由诗而词的转变,我们只好在形式上加以区别。可是天下事物并非生来专给人分类的,我上面已经说过,由诗而词,词而曲,其变皆以渐,并无明显的界限,人们为了研究的便利,才替他分画为三类。如《纥那曲》《罗唝曲》为五言绝句,《塞姑》《回波词》为六言绝句,《小秦王》《采莲子》为七言绝句,而《词律》[注]清万树《词律》,在词谱中最为善本。皆收之,我们究竟当他诗好呢?当他词好?这是鸭嘴兽,是肺鱼,使动物分类学家缩手无策。

现在我们姑且不管这些,只把他与五、六、七言律绝不同的来说:

采女迎金屋,仙姬出画堂。鸳鸯裁锦袖,翡翠贴花黄。歌响舞分行,艳色动流光。

此崔液《踏歌词》,五言六句,液生当盛唐,那时固未见有长短句,此词仅不过将五律省去第五、第七两句而已。

五色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此刘禹锡《抛毬乐》,亦五言六句,唯首句用韵,五句不用韵。这都是从五律变的。

闲中好,尘务不劳心。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

此段成式《闲中好》,即五言绝,唯首句少二字。

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攀折他人手。

此韩翃《章台柳》,即七言绝,唯首句减一字,作六字两句。刘禹锡《潇湘神》形式与之相同,唯用平韵。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此张志和《渔歌子》,亦七言绝,唯在三句减一字。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此白居易《花非花》,亦七言绝而稍加变化者。此外如韦应物有《宫中调笑》: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而王建、戴叔伦和之。白居易有《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而刘禹锡和之。诸家大致皆中唐时人,作品犹去诗未远。观于此,诗词递变的消息可知。而温庭筠的《河传》:

湖上,闲望。雨潇潇,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则真能破诗为词了。

至于成套的诗,当时称为大曲,唐崔令钦《教坊记》谓有四十六曲[注]王静安先生《唐宋大曲考》谓“六”字为“大”字之误,应是“四十大曲”。见《国学论丛》一卷三号。然以今考之,实不止四十曲。,今流传者,仅《水调》《凉州》《大和》《伊州》等数套,见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今举《水调曲》为例:

《水调歌》第一

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

第二

猛将关西意气多,能骑骏马弄琱戈。 金鞍宝铰精神出,笛倚新翻水调歌。

第三

王孙别上绿珠轮,不羡名公乐此身。户外碧潭春洗马,楼前红烛夜迎人。

第四

陇头一段气长秋,举目萧条总是愁。只为征人多下泪,年年添作断肠流。

第五

双带仍分影,同心巧结香。不应须换彩,意欲媚浓妆。

入破第一

细草河边一雁飞,黄龙关里挂戎衣。为受明王恩宠甚,从事经年不复归。

第二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第三

昨日遥欢出建章,今朝缀赏度昭阳。传声莫闭黄金屋,为报先开白玉堂。

第四

日晚笳声咽戍楼,陇云漫漫水东流。行人万里向西去,满目关山空恨愁。

第五

千年一遇圣明朝,愿对君王舞细腰。乍可当熊任生死,谁能伴凤上云霄。

第六徹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此不过杂采当时人诗以入曲,只讲音律,文义不相联属。然此种大曲,实开后来词曲联套之端。宋以词联套之大曲流存者,如曾布有《水词歌头》,见王明清《玉照新志》;董颖有《道宫薄媚》,见曾慥《乐府雅词》;史浩有《采莲》等大曲,见其所著《鄮峰真隐漫录》。今举《道宫薄媚》为例,词长不录,仅录其节拍如下:

排遍第八

排遍第九

第十攧

入破第一

第二虚催

第三衮遍

第四催拍

第五衮遍

第六歇拍

第七煞衮

试与《水调曲》相对照,大致相似。其分第一、第二者,乃指每曲之若干叠; “排遍”“入破”[注]在后来南曲中,有入破第一、第二,衮第三,歇拍,中衮,第五出破等调,既成曲调之专名了。等名,乃指节拍之紧缓处。唯联套之诗,除大曲外,不闻更有他体;联套之词,则尚有传踏、曲破、法曲、鼓吹曲、诸宫调等体。唐大曲是文义不联属的,宋大曲是文义联贯的。这皆可见词比诗进步。

由词至曲第三

词与曲都是长短句,在形式上实难区别。元代文人往往词曲不分,白朴词称《天籁集》,曲称《摭遗》,似乎分得很清楚了,而实际并不如此,如以《小桃红》[注]《小桃红》,北曲入《越调》,南曲入《越调正宫》。入词,便是一例;历来曲谱,如明沈自晋《南词新谱》,李玉《北词广正谱》,清吕士雄《南词定律》,周祥钰《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等,皆称曲为词;明徐渭著录戏文之书,名之曰《南词叙录》;无名氏《十三调南曲音节谱》[注]《十三调谱》,大概元明间人所撰,有目无词。清钮少雅合《南九宫谱目》,各为之补词,名《九宫正始》。,称引子曰“慢词”,过曲曰“近词”,仍延词之旧名;清汪汲《词名集解》,考释词名,下采及曲;即此数端,可见词曲之无明显界限了。

词至北宋[注]参观拙作《宋元南戏百一录·总说》。,已发达到极点,将入衰落之途,加以靖康之祸,仓促南渡,内廷供奉之乐曲散失殆尽。宋张炎《词源》云:

迄于崇宁,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诸人讨论古音,审定古调。沦落之后,少得存者。

于是南方的戏文便乘机抬头。《南词叙录》云:“其曲则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不叶宫调,故十大夫罕有留意者。”其时,宋金对峙,不相统属,北地民歌亦与词化合而成北曲。王静安先生《宋元戏曲史》计算南曲五百四十章,出于词者二百十四,北曲三百三十五章,出于词者八十六。观此,可知词曲转变之情况了。

由词入曲之诸调,以今考之,有全同者:

《探春令》[注]《探春令》词,见《小山词钞》,曲见《九宫正始》;《人月圆》词见元刘祁《归潜志》,曲见元无名氏《乐府群玉》。北宋晏几道词

绿杨枝上晓莺啼,报融和天气。被数声、吹入纱窗里。又惊起娇娥睡。绿云斜亸金钗堕。惹芳心如醉。为少年湿了鲛绡帕,上都是相思泪。

《探春令》南宋《王焕》戏文

鸳帏欢洽被儿温。正龙涎香喷。睡起来,红日移花影。早不觉,生娇困。

《人月圆》金吴激词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人月圆》(春晚次韵)元张小山小令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其中所不同者,仅《探春令》首句,词不用韵而曲用韵。此体例使然。盖词只有换韵,如前所举温庭筠《河传》凡四换韵,而不能四声通叶;曲则可四声通叶而不能换韵。今此一词一曲俱用去声韵,唯首句末字应平声,故在词则不能叶韵,在曲便可以叶韵了。又,词中有双叠、三叠、四叠等调,其实只是前腔或前腔换头而已,如上面《探春令》前后两叠,句法全同,唯用韵稍异;在戏曲中则仅填一叠,如欲叠用者,则必另标前腔。故此处虽词有两叠,曲只一支,实际并无什么两样。至于《人月圆》一词、一曲则完全相同。盖曲中用双叠者仅小令有之,此调在北曲中原专作小令用,不入套数,故仍和词一般有前后两叠。

至于套曲,在戏文中,联套方式随戏情之变化而变化,极不一定,与套词无可比拟,然其用《入破》或《排遍》之套,则很明白知道他是从词中学来的。在北剧中之套曲,以及散曲中之北散套、南赚词,则变化较少,此种联套方式虽非一一见于词中,然由词进化而来,则可以断言的。

前所举《纥那曲》《罗唝曲》等,为诗为词,犹介于两可之间。今上面所举二调,一明是词,一明是曲,而形式上又完全相同,可见词曲之不易区别,此任二北先生所以有《词曲通义》之作。

廿九年三月七日 碧湖

猜你喜欢
词曲大曲
我们这儿
走向辉煌
我们挽手前进
两宋大曲异同考
一定好好的
唐雅乐大曲存辞考略
像 我 这 样 的 人
历代大曲管理机构考
扣囊复膜孢酵母CICC33077在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生产中的应用
貴州大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