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大学 音乐学院 225002;南京大学 教育研究院 210093)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港台流行音乐开始进入内地,为大陆流行音乐注入了新活力,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当今流行音乐已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得到了官方的认可。但大陆流行音乐未来的发展仍是社会各界持续关注与探究的重大问题。本文试站在雅俗文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大陆流行音乐,并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未来发展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雅与俗是一对相反相成的审美范畴,两者的争斗体现在中国文化的各个门类之中,且从古至今未曾停止。其中音乐的雅俗之争最为常见,多数学者认为雅和俗的对立是随着音乐的兴起而产生的。
远古时期,音乐不存在鲜明的雅俗区分,这一时期音乐源自人类的生活劳动,它们都以最原生和谐的状态存在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之中。自夏、商起,巫史之流开始勃兴,音乐开始被分为雅乐与俗乐,雅乐即庙堂之乐,多指用于祭祀、典礼等国家大事场合的正规音乐,而俗乐则与雅乐相对,一般指民间音乐、少数民族音乐。这一时期的雅乐极具功利主义色彩,在统治阶层眼中雅乐与政治文诰基本无异,都是为了延续统治地位的政治需求服务的。
春秋中叶之后,中国社会发展迅速,同时也是动荡多变的转型时期,当时的社会制度由奴隶制向封建制开始转变,“礼乐崩坏”现象产生,文化下移,使音乐的雅、俗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了对立局面。在新声出现的同时宫廷雅乐遭到了极大程度的挑战,这一时期统治阶级为了稳固雅乐的地位,对新乐极力的贬斥。孔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以及孔子在回答颜渊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时,提出“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孔子表明了自己支持雅乐,而反对新声(郑声)的态度。站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看,不难理解孔子反对“郑声”的根本原因,“郑声”在春秋时期是新生事物,被称为“新乐”, 其节奏强烈明快,曲调高低变化较大,内容多与男女爱情相关,故更易激动人心。孔子所谓的 “淫”是指过度,与他“中和”的文艺思想相悖,他认为“郑声”是任其感情自然发展而无节制,极易引发人们私欲的滋生与增长,不利于培养“仁”、“义”为内容的道德品质,因此孔子贬斥郑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到了秦汉时期,雅乐与俗乐开始逐渐交融。中国的统一使政治、经济、思想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人类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进而人们开始追求音乐的审美性和愉悦性。因此,在这一时期俗乐迅速发展。《汉书礼乐志》中记载:“凡乐,乐其所生,礼不忘本。高祖乐楚声,故房中乐楚声也。”连当时汉朝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对当时的来自民间的楚歌都十分喜爱。由于俗乐的兴起,雅乐逐渐衰败,统治阶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出了重雅轻俗的政策并对雅乐加以改进,开始融入部分俗乐的音乐元素,但这一改变仍未能阻止俗乐迅速的崛起。在秦朝为了进行乐曲配置、乐工训练和民间音乐的采集工作,建立了乐府,到了汉朝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形成了“汉乐府”,乐府机构的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民间俗乐的发展。进入宋元时期,雅乐与俗乐开始分离。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民间大量市民音乐的活动中心(瓦子勾栏)开始出现,音乐的表演形式和民间艺人也越来越多。这一时期虽然统治阶级仍重视雅乐的恢复,不断吸收少数民族音乐与民间俗乐,但是本着音乐发展的进步性,宫廷雅乐统治的时代已经过去,民间俗乐逐渐成为了主流音乐。
从音乐雅俗观念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不难发现,音乐雅俗的发展是成螺旋式上升的。绝对的一元发展并不利于音乐的发展,音乐一味的追求“雅”将会陷入的僵化,而一味的推崇“俗”将会变得低俗、媚俗。雅俗音乐的发展过程从“融合——斗争——再融合——再分离”,使两者在矛盾的斗争统一体中不断的发展,最终达到“由雅化俗,变俗为雅”,才能促进音乐健康积极的发展。
无论在任何时期,谈到音乐的雅与俗,好像暗含着一种评价,说到雅乐,就如“阳春白雪”者,好像高一等,而说到俗乐,就如“下里巴人”者似乎低人一等。然而,“下里巴人”却“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而“阳春白雪”却“国中有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由此看来,雅乐与俗乐到底谁高谁低?这并不能只从一方面进行简单的判定。20世纪20年代,自大陆出现流行音乐以来,由于歌曲表达内容与当时“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不相符合,流行音乐与古代民间音乐一样,被称为“靡靡之音”,归为俗乐。发展至今,雅乐仍多指高雅音乐,如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传统音乐;俗乐仍多指通俗音乐,如流行音乐。
从形式上看,高雅音乐对于作曲、演奏技巧与受众的音乐欣赏水平都具有一定的要求,雅乐的作曲规范,演唱或者演奏的技能技巧,都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与长期的音乐实践后才能掌握,而流行音乐在这些方面相对于高雅音乐来说要求要低一些。从内容上看,高雅音乐更趋向于对美的创造,一向以终极性的精神探索与有深度的艺术尝试为目标,而流行音乐的内容则较为生活化,多以抒发了个人的情感为主。季羡林先生曾说:“我个人认为,不管是严肃的文学和音乐歌唱,还是俗文学和流行音乐歌唱,所谓雅与俗都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而最终的目的是让人们在创造音乐、演奏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使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涤,懂得发现美、鉴别美,从而学会欣赏美,促使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流行音乐的雅化并非是单纯的提升作曲的难度,进行一些深层次的艺术探索,或是在演唱中加入大量炫技的成份,也不是刻意模仿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增加变化音,拓宽音域,节奏复杂化等。流行音乐的雅化首先需要加强人才的培养。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词曲创作人和歌手等音乐人才的支撑。目前,带有商业性质的选秀节目层出不穷,导致流行音乐的门槛越来越低,多数词曲创作人和歌手都是半路出家,因此,才会创作不出优质的流行音乐,演唱不出深入人心的歌曲。在流行音乐的创作人和歌手的培养中要注重两点:一是文化修养的培养,二是音乐素质的培养。歌曲的创作与演绎考验的是词曲创作人和歌手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是需要经过时间的打磨,文化修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是流行音乐雅化的基础保障。其次需要保证作品的创新性。没有创新性的音乐,就是没有价值的音乐。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好坏、雅俗并不是看模仿、翻唱的音乐作品,而是看原创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想要升华流行音乐必须要对原创作品加以重视,词曲创作人需要沉心静气、坚持不懈的做下去,只有沉下心来做音乐,才能写出优质的、具备个人特点、中国民族特色的大陆流行音乐。最后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提升。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听众已经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审美能力的音乐欣赏者。从四十年的流行音乐历史发展进程中看,流行音乐被定义为“快餐文化”,多数昙花一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歌曲的文化内涵不够深厚,并未反映出时代中某一最新或者最独特的观点。音乐的文化内涵就是流行音乐的心脏,有了这一核心,流行音乐就会拥有无穷的生命力,得到不断的升华,最终成为经典,永流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