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学习是当前比较受人欢迎的一种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是指在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条件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下,学生学会合作,从而促进学生的人际交流,实现共同进步,共同成长。高中生物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有效地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有利于改善高中生物课堂的枯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以及产生的效果,希望对生物教师有部分地启示。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应用探究
一、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
(一)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合作学习的特点或者优势就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享有充分的主体性,它和其他的学习方式不同,它打破了教师采用“一言堂”或者“填鸭式”教学方式的局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分组合作是根据差异化配对的原则,将成绩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每组都有成绩优良和成绩差的学生,但是每组成绩的平均水平是相同的。分好组以后,给每个小组确定任务,促使学生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参与到小组的任务上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指导者,给学生介绍重难点,给学生安排小组合作的任务,小组成员在共同的努力之下对一个个疑问进行探究。由于教师是合作学习策略的指导者,因此教师应该及时地给予学生指导,掌控学生的过程和进度。总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策略,教师更应该精心安排教学设计。
(二)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评价机制的使用关系着学生是形成良好的竞争关系还是恶性的竞争关系,评价机制是检验合作学习的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重要评定指标。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建立评价机制的过程中对学生合作学习成果的评价不能单单只是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应该从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之间的互评这三个维度来进行评价。只有将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的成绩和整个小组的成绩相联系,才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遗传与进化》中的《DNA分子的模型》时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DNA分子的结构,需要学生制作DNA分子模型。小组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模型的制作,制作完成以后由各个小组共同打分,再由教师打分,通过两个部分的评定得出的最后的综合成绩为小组的成绩,最后教师应该站在专业的角度上给每组的成果进行问题和优点分析。因此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 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进行开展合作学习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有的知识点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有的不适合进行合作学习,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合作学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优势,教师应该选取合适的部分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该研读课本和分析课标,选择开放性、现实性、探究性的知识进行合作学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走进细胞》这个知识点就可以采用合作学习,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认识细胞,对细胞进行定义,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促使学生各展所长,让每一位同学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形成对细胞的认知,最后小组共同给细胞下定义。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能力。
二、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效果分析
(一) 有利于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合作的氛围中而不是在竞争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通过学生互帮互助促进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合作学习是一种民主式的教学风格,这有利于拉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
(二) 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高中生物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同时高中生认为生物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因此在生物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能够极大的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小组成为在合作学习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共同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从而不断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三)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师教学手段,促使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另外有利于教师满足多种教学的要求。
三、 结语
合作学习的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显示合作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合作學习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促使学生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三种关于合作学习的策略,期望给高中生物教学提供部分建议。
参考文献:
[1]程乐亭,尹玉杰.探析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J].中国校外教育,2014(17).
[2]唐为萍,陈树思,陈佳润.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现状及实效性的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12).
[3]陈禹.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2(3).
作者简介:万小琴,重庆市,重庆市合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