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现状及成效调查报告

2019-01-28 10:14卢春王昭东
考试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调查

卢春 王昭东

摘 要:本课题组从学生、学校、社会的角度调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现状及成效情况,分析探寻江西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现存问题的成因,结合豫章师范学院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外见习和实习情况,提出江西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江西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 现状及成效;调查

校外教育活动种类繁多,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青少年校内科技教育的延伸,其开展有助于青少年科技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了解江西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基本状况,本课题组于2017年6月至10月对江西省600名五年级、六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

一、 调查实施

(一) 问卷的设计。课题组从学生、学校、社会的角度编制了1份《江西省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成效的调查问卷》,问卷结构:共28题,含选择题和排序题。问卷内容:青少年参加校外科技教育的基本情况、家庭支持情况以及不同主体的实施成效等。

(二) 问卷的抽样。分别抽取南昌市和九江市6所学校的四年级、五年级和八年级共12个班的学生。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86份,有效问卷566份,样本含市属重点学校、普通学校、县区普通学校;其中男生280人,占49.5%;女生286人,占50.5%。男生女生比例非常接近,所以抽样具有较好的代表性。

二、 问卷结果及分析

(一) 江西省青少年参加校外科技教育的基本情况

1. 青少年参与最多的校外教育活动类型。学习活动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校外学习活动又包含艺术类、体育类以及科技类等。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三类活动的参与情况,问卷设置了选择题“青少年参加校外活动最多的类型”。从表1可以看出,参加“科技类”校外教育活动的学生占27.6%,低于“体育型”和“艺术型”。

2. 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参与情况。进一步调查显示,近两年内参加校外“科技类”活动次数为1次的占27.6%,2~3次的占13.7%,从来没参加的占39.2%,说明学生参与校外科技教育活动较少是现实问题。究其原因应该是校外科技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等还相对欠缺。

3. 学生参与校外科技活动的意愿。由上可知,近两年来没有参加或参加1次校外科技活动的同学比例高达66.8%,但在“是否愿意参加校外科技活动”的调查中,有76.3%的学生愿意参加校外科技教育,只有5.3%的同学“非常反感”,因此,学生参加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意愿还是较强的。

进一步调查参加过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学生发现,45.6%的学生表示是自愿参加校外科技活动的,39.8%的学生是在家长及学校的组织和安排下参加的。由此可知,家长和学校是学生参加校外科技活动的主要组织者。

4. 青少年参与校外科技活动的类型。调查中列举了参观科技馆、科技小制作、科学实验等8种校外科技活动类型,结果显示,参观科技馆是青少年参与最多的校外科技活动类型,占52.1%;其次是参与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小制作,占43.8%;而只有19.4%的青少年参与科技竞赛;参加科普讲座的更少,只占13.5%;此外,科普大篷车和科技周、科技节则有接近20%的青少年参与过。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馆参观”和“科技小制作”是青少年喜欢的活动类型,究其原因主要是活动方式上简单、活动趣味上可动手操作、活动内容上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年龄特征。

5. 校外科技教育媒介的使用情况

(1)传统媒介仍然是学生进行校外科技教育的主渠道

图1调查显示:学生获取科学知识与信息的途径最高的是教师的讲授,占73%;通过电视和图书获取科学知识和信息的共占73.7%,所以传统媒介是学生进行校外科技教育的主渠道。进一步调查发现“经常浏览科技网站”的只占19.7%,所以,网络科技教育平台没发挥校外科技教育活动应有的作用。同时,报纸等纸质媒介占比也较低,广播这一媒介基本上和中小学生的生活不相关。

(2)校外科技场所调查

根据青少年进行校外科技活动的场所调查显示,最主要的校外科技活动场所是“科技场馆、博物馆”,高达48.2%;然后依次是“动植物园、海洋馆”(42.5%)、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35.5%)、科普基地(11.3%)、大学等科研院所(9.2%)。进一步访谈发现,同学们对于科普基地和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校外科技教育功能了解很少,也极少有机会去这些机构参观学习。事实上,江西省的科普基地和大学等科研院所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完全有能力承担部分青少年的校外科技教育活动。

(二) 家庭支持程度有待提高

青少年是否有校外科技教育的机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支持程度。调查发现,家庭对于学生参与校外科技教育活动的支持度总体上较低,“非常支持”的只占8.2%,59.4%的家长态度是“反对”或“非常反对”,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又要花费一定的费用,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家长认为所学的内容和平时的校内考试几乎没有相关性。

(三) 大学实验室等社会科技教育资源利用有待开发

大学的实验室、标本室、自然博物馆以及自来水厂、气象站、环保局等蕴含着丰富的生活化的科技教育资源,调查发现,91.3%的学生愿意或非常愿意到这些机构进行校外科技活动,他们认为可以提高兴趣,扩大视野,因此,这一部分科技教育资源有待好好地开发。

(四) 校外科技活动成效评价

调查显示,59.8%的同学认为参加校外科技活动能满足自身对科学的兴趣,扩大科学视野。那么成效如何呢?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反映主要存在“科技参观安排走过场、科学活动方式单一、科普工作者服务意识较弱”等问题。对于青少年活动中心组织的活动调查中,认为“材料不足或无法接触到材料”的占35.3%;对于科普基地组织的活动调查中,有23.3%的同学认为“展示方式单一”;对于科技场馆的调查中,有25.8%的学生认为“场馆设备破损较严重”,23.2%的同学认为去科技场馆就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26.6%的同学认为“科学活动方式较单一”,16%的学生认为

“工作者主动服务意识较弱,专业讲解较少”,35%的学生认为“真实活动开展时参与互动的机会较少”等。

三、 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 结论

青少年参与校外科技教育的意愿和兴趣较高,都期待大学社区等校外机构能够加大青少年的科技教育。

科技场馆是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的重要场所,但科技场馆在形式、内容、设备和互动机会等方面不能满足中小学生参加科技学习活动的要求。

家长受“应试教育”及升学压力的影响,普通关注的是学習成绩,对于孩子的校外科技教育的支持度较低。

(二) 建议

1. 通过“馆校合作”模式,建立科技教育志愿者队伍。通过馆校合作建设科技教育志愿者队伍,进行科普知识宣传、科技展品讲解、科学实验表演等,吸引更多的青少年走进科技馆,实现“学校、科技馆、学生”三赢,从而推进学校科学教育与科技场馆的有效衔接。

2. 高校向青少年开放自然博物馆、实验室等科技教育资源。高校拥有丰富的科技教育场馆、实验室等硬件资源和专业的科学教师、学生等软件资源,这些资源可以定期地向校外青少年开放,从而为青少年普及自然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3. 加强校外科技活动场所建设,改进服务功能。以“科普日科技周”为契机,大力宣传校外科普活动,更换维修科普设施,提升校外科技活动场馆的服务水平,从而改进服务功能,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

4. 挖掘活动潜力,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学习兴趣。合理安排周末、寒暑假等时间,利用科普场馆、科普基地、高校实验室、社区活动中心等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科技活动,例如环保节能、减灾防灾、科学健身、“节约用水、保护地球”等主题活动,从而提升青少年将科学学习延伸到课外,学以致用。

总之,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的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探寻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成效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毛育才.重视校外科技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J].科学教育,1997(4).

作者简介:卢春,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师范学院;

王昭东,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均村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调查
关于“网红经济”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汤家坪钼矿尾矿库水文地质环境调查与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