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教学设计主要是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贯穿全文,创设情境,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容易理解。首先,用“炸弹气旋”和“西伯利亚反气旋”作为案例情境导入;其次,运用图示法讲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相关概念;最后,学以致用,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
案例教学法1870年兴于哈佛大学法学院,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案例是指具体事例,来自现实的第一手材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教学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的一种地理教学方法。本文是运用案例教学法,以“气旋、反气旋与天气”为例,来探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本部分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并能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本节内容使用的教材版本是人教版,教材中“图、文、活动”相互补充,介绍了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特点以及天气状况,同时,显示出了教材兼顾直观性、启发性和科学性。本教学设计的授课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正处于初中向高中学习的适应性阶段,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在逐渐增强。但是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前面已學习过热力环流、大气的水平运动、冷锋和暖锋等知识,学生对气压、气温、风以及阴晴等这些概念已有一定的了解。
本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利用相关案例材料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对于探究新知识的渴望;其次,分为三个部分进行新课讲解;最后,进行总结归纳和课堂练习。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等压线图进行类比,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解新问题;运用图示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来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气流运动形式以及出现的天气状况,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分析案例,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具体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案例教学法的运用在本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如下:
一、 提供和呈现案例——新课导入
教师给学生呈现美国遭“炸弹气旋”袭击致6死,超4000航班被迫取消和西伯利亚反气旋扩展“冻僵”近200人丧生两则关于气旋和反气旋的材料,并提出问题:这两种天气状态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何给当地造成如此大的灾害呢?
设计意图:播放两则气旋和反气旋的相关材料,让学生对这些天气现象拥有更直观的认识,然后教师的顺势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二、 原理知识讲解——展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和等压线示意图
教师给学生展示出一幅完整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和等压线示意图,然后在黑板上画出等压线示意图,引导学生运用类比法辨识出等压线示意图上的高气压、低气压、高压脊和低压槽。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等高线地形图,在这里运用类比法进行学习等压线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运用。
三、 原理知识讲解——展示旋涡示意图及动画图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北半球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旋涡示意图,让学生利用风的相关知识(结合水平气压梯度力)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画出气流的流向,引导学生归纳北半球低压的特征。由于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主画出南半球的旋涡示意图,归纳出南半球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特征;然后,播放气旋、反气旋的动画图和气旋、反气旋过境的气压状况图,让学生分别描述出现的天气特征,并对气旋和反气旋的异同点进行分析比较。
设计意图:教师用版图的形式画出北半球的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旋涡示意图做示范,引导学生分别画出气流的流向。然后运用类比法让学生自己画出南半球的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气流流向,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气旋和反气旋天气现象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
四、 分析和讨论案例——案例分析
教师在导入部分呈现了两则案例:美国遭“炸弹气旋”袭击致6死,超4000航班被迫取消和西伯利亚反气旋扩展“冻僵”近200人丧生,并提出了两个问题有待解决:①美国所遭受的“炸弹气旋”到底是什么现象?②西伯利亚反气旋扩展“冻僵”近200人丧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因此,学习了气旋和反气旋的相关知识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互相交流学习反馈提高。
设计意图:由于在开头给学生展示了关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的两则材料,并提出了问题,给学生留下了悬念。分析案例材料,有利于巩固所学习的原理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五、 总结和评价案例——课堂练习
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与创造性的学习。最后,给出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高考期间,为什么华北地区遇“高烤”,而华南地区却有强降雨呢?让学生用所学原理再一次对案例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师生一起探讨问题,有助于正确理解知识。另外,开放性的思考题有助于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并明确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以便课下进行查漏补缺,有针对性的复习。
本教学设计是通过两个案例材料,创设情境,以问题链的形式贯穿全文,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任务,从而开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另外,本堂课以问题探究的形式贯穿始终,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黄沛沾,陈慧芳.“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2):50-53.
作者简介:
张珊,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