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28 10:08马力
考试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时事新闻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摘 要:伴随着社会飞速发展,地理教材中的传统案例虽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时事新闻作为一种校外课程资源,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并且紧密贴合当前社会发展动态,将时事新闻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文章结合具体实例谈了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时事新闻;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目前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发行已经有10年之久,虽然教材中的案例素材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典型性,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有些案例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教师课堂教学的需要。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生活中环境、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而时事新闻作为一种来源于生活的校外课程资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且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与地理教学的对应性较强。因此,时事新闻具有作为地理教学案例素材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 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新课标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我国的地理教学工作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时事新闻基本都来自日常生活,将时事新闻应用于地理教学,既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 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时事新闻来源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且大多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看点”,内容一般紧扣当下社会热点,同时与课本中枯燥的理论知识相比,时事新闻更具趣味性。

因此选择题材新颖的时事新闻作为教学素材,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即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时事新闻中有众多关于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的报道,比如“雄安新区”“二孩政策”“南极高温”“长江经济带”等,这些新闻案例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人地关系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

将时事新闻融入课本,通过对这些案例进行教学,探讨案例背后隐藏的地理问题,一方面让学生完成课本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学会从区域的角度、用综合的观点去分析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将学到的地理知识真正地应用于地理实践中,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时事新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教师选择的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教师本身的兴趣爱好特点,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想要在数量众多的时事新闻中选择出最适合用来教学的案例,教师需要进一步加深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同时在将新闻案例融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教学会产生一些新的感悟,教学专业化水平也因此提高;时事新闻往往包含除地理以外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想用好这些素材,教师必须在深化地理专业知识的同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提高自身知识素养。

二、 时事新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课堂教学一般包括课前导入、课中讲授和课后巩固三个主要部分,本文接下来将从这三个部分出发,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阐述。

(一)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作为整堂课的初始环节,起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渲染气氛、创设教学情境、为新课讲授做好准备等作用。而事实新闻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关注度和“热度”,用时事新闻来进行导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事新闻1】 北极圈罕见32℃高温

“2018年8月,西伯利亚北部的气温在本月初达到32℃,而在去年同期,该地区的平均气温仅为10℃。来自美国国家数据中心的监测数据表明今年夏天异常的高温进一步加剧了北极圈海冰的融化。海冰的减少不仅威胁到北极熊等生物的生存,也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北半球的异常天气。”

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一“全球气候变化”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选择最新的“北极圈高温”的新闻视频来作为导入材料,视频中展现出的冰山融化的画面,以及憨态可掬的北极熊因为浮冰减少无鱼可食而饿成“皮包骨”,甚至因为没有浮冰作为落脚处而活活溺死在海中的画面,都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集中注意力,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北极熊为什么无家可归?北极冰山为什么会融化?这时大多数学生都会答出“全球变暖”“气候变化”等答案,老师借此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 课中讲授

新课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环节,选取同学们熟悉的时事新闻作为案例来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学会从地理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时事问题。

【时事新闻2】 华为公司在印度设厂

“2016年8月,国内第一大、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华为近日宣布,将于一个月内公布在印度建厂计划。根据华为印度消费者业务集团总裁Peter Zhai的说法,该公司已获得许可,并将在不久的将来在印度建立自己的工厂。据悉,中国领先电信设备厂商华为将在班加罗尔设立最大的全球服务中心,总投资13.6亿卢比。”

在进行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工业的区位选择”这一节的教学时,可以选择“华为”公司在印度设立工厂的时事新闻来进行教学。在完成课前导入后,提出问题:“华为为什么会在印度设厂?如果你是公司的董事长,你会考虑哪些因素?”这时学生们兴趣高涨,答案五花八门,老师适时展示印度的相关图文材料,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对应到剛才同学们所说的答案中,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工业区位因素”的教学。

【时事新闻3】 华为总部搬迁

“2018年8月11日,华为启动了第二次搬迁。这次共有40辆8吨卡车,总共60辆。从深圳莆田出发前往东莞松山湖,华为河流后坡村。与第一次(7月1日)搬迁60多辆汽车相比,东莞松山湖公安局预计今天将有5400名员工来松山湖工作。”

在完成“工业区位因素”的学习后,紧接着展示“华为搬迁”的时事新闻,请同学们思考:“华为公司为什么会进行搬迁?东莞有哪些深圳不具备的区位优势?”然后老师展示深圳和东莞的相关图文材料,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得出问题的初步答案,再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挖掘华为总部搬迁背后所体现出的区位因素的变化,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完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的教学。

(三) 课后巩固

课后巩固除了在课堂上进行一些习题的训练外,还可以布置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结合课本知识,完成探究性学习。

【时事新闻4】 泰国洞穴救援

“2018年6月23日,泰国清莱府一支少年足球的12名队员和1名教练进入清莱府一处山洞后失踪,7月2日,13名被困人员全部找到。据报道,他们被困的山洞全长超过10公里,是泰国第四长的山洞。该地区近日降水不断,山洞里溪水暴涨,水中淤泥堆积,能见度极低,为搜救工作带来极大不便。”

提出问题:“从地理的视角看,被困事件发生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新闻,让同学们自行查阅资料进行探究。在进行充分探究后,学生对于泰国的地形以及热带特点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

三、 总结

时事新闻与地理课堂教学关系密切,教师要善于挖掘日常生活中的新闻素材,并将其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努力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简介:

马力,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时事新闻高中地理教学应用
论时事新闻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时事新闻报道如何避免“同质化”
时事新闻版面编排浅议——以湖北日报时事新闻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