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琛
(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上海 201620)
近年来,随着云南大力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步伐的加快,与越南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不断扩大,尤其是在贸易和旅游等方面,市场对于越南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学习越南语的人也在不断增加。然而,云南学生在学习越南语的过程中会习惯性地将地方方言的发音带入越南语发音当中,从而产生语言负迁移的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比云南方言的语音特性和越南语语音的特性,分析云南学生学习越南语时产生负迁移现象的成因,进而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省各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还有自己的文字。所以,通常在少数民族聚集地使用两种主要的语言交流,一种是民族语言,另一种是汉族话。所谓的汉族话就是带有较多当地民族语音和声调的西南官话特点的语言。云南区域方言属于汉语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云南民间迄今为止仍留存着很多元朝和明朝时期的词汇。这种区域方言的形成,与汉民族的迁徙和今天民族格局的形成存在一定联系,云南区域方言的形成与古代汉族的移民史相关联。
元代以前汉语在与少数民族语言结合后成为了一种语言主体,明代开始后大量汉族人移居到了云南,汉语的地位也得到提高,汉语官话开始逐渐演变为云南区域方言,云南方言其实就是历史上的中原汉语方言。云南方言在发音时所出现的入声全在用以结尾的字音上,蜀黔地区同样存在类似的应用情况,但相形之下却并非普遍存在。总的来看,可以找到很多相同的案例。云南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历史具有特殊性,在汉朝及唐朝时期,随着汉族文化的渐入和影响,云南人与中原地区的汉族人交往也日益频繁 (包括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学习),潜移默化中汉语对云南人的影响也凸显了出来。明代开始将中原地区的汉人大量迁往边疆地区,在汉人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过程中,贸易往来日益密切,文化交流日益深入,通婚也就自然成为了普遍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彼此交流最终形成了云南方言。
文化交流的活动见证了汉族与云南少数民族相融合的过程。没有汉语传入的前提条件云南方言是无法形成的。这种方言以汉语为主体,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最终形成了独具云南特色的语言。云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云南方言的语音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鼻音尾韵母普遍鼻化;多数县市的方言无撮口呼韵母;近半数县市的方言中无翘舌音声母;调值系统以降调为主,中低调占优势。
通过调查研究,云南方言的主要语音特征有以下几点:
1.入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区少数民族语音的影响下,云南方言在发音时所出现的入声全在用以结尾的字音上,蜀黔地区同样存在类似的应用情况,但相形之下却并非普遍存在。总的来说,可以找到很多相同的案例。
2.鼻音。云南方言的入声有些弱化,没有粤语明显,而在普通话中入声是不存在的。大部分云南人在发音时是无法分辨前后鼻音的,即 “uan/uang,ian/iang,uen/ueng”等声调不能分清楚。例如 “蓝”和 “狼”,云南人在发这两个音时很难分辨清楚。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 “万”和“晚”,“印”和 “瀛”,“望”和 “碗”等。这种情况会给云南人学习越南语带来一定困难。
3.舌音。云南很多地区的人无法区分平舌音与翘舌音,即 “z/zh,c/ch,s/sh”不分。例如“丝”和 “市”,“暂”和 “站”等。
4.声调。云南大部分县市的四声调值很相似,这也是云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的明显差异。
越南语,也被称为国语字,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越芒语支,是越族的母语,母语人口约7500万,拉丁字母是其书写体系的根基。[1]越南语是由17世纪到越南的法国传教士亚历山大·罗德整合先前传教士所流传下来的拼写规则而成。在古代,印度文化普遍传播,南亚及东南亚各国的语言均不同程度受其影响,但越南语却与朝鲜语、日语一样自古受到中国汉文化的深远影响。自公元1世纪至10世纪,大量的汉语词汇得以引入越南,当时的汉越音类似古汉语中古音,高棉语的特色得以体现在其语法中。越南语没有时态及动词变化,属于声调语言,但其语序恰恰与汉语相反。关于越南语的谱系分类,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是属于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越南语主要分布于越南沿海平原越族 (也称京族)聚居地区。越南语方言种类较为简单,大致分作三类:北部方言 (河内、海防等地)、中部方言 (顺化、广南等地)、南部方言 (胡志明、藩切等地),三者间的差异主要在音韵和词汇上,文法上的差异非常小。
越南语语音的主要特征有如下两点:
1.发音。越南北方方言 (河内音)是越南语中的标准音,但在越南南部地区的人是以南部方言 (西贡音)为主。北方方言与南方方言的主要差异是在声调和卷舌音上。越南语有平声、玄声、锐声、问声、跌声、重声6个声调,但在越南的北方地区和中部以及南部地区两种方言中各有5个声调,与以河内音为标准的越南语不尽相同。
2.汉越音。在汉文化传入越南的时期,大量的汉语词汇得以传入越南,所以汉语发音在越南语中保留得很好。虽然输入了大量的中古中原汉语读音,但越南语没有被彻底汉化,沦为汉语的一支,是因为汉字和读音在其上层官吏和越南文人中虽有普及,但对于普通越南民众的影响却很小,普通人不识字,缺少群众基础。有数据显示,越南语中汉越借词占了大约60%的比例,由此可见古代汉文化对越南语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那么这些汉越词也保留了汉语词的原意,比如“经济”“社会”“文化”等等。
语言迁移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2]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这被称为正迁移。[3]本文中的负迁移则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发音、词义等不符合外语的表达习惯,就会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语言迁移可以用来解释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的语言接触和语言变迁,对于我们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语言迁移对母语的影响包括语言上的影响,如语音、语汇、语法、语义等方面的影响。语言迁移还包括语言之外因素的影响,如思维模式、文化传统、社会历史等方面的影响。总而言之,语言迁移理论涉及的层面很广,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研究。
汉越音之间的共同特点通常被认为是汉语作为母语发生正迁移的主要源泉,而它们之间的差异则被认为是负迁移的主要原因。越南语和汉语所属语系不尽相同,两者有一定差异。母语对第二语言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存在的负迁移现象,我们需要辩证客观地看待,要正确对待负迁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带来的阻碍,更要认识到它积极有利的一面,充分利用汉越音之间的共性减少我们在外语习得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当我们开始学习另一门新的外语时,会习惯性地借助与自身母语的知识对正在学习的外语进行分析、理解,所以我们学习越南语的时候,应当注意到汉语语音对第二外语学习所带来的影响。
区域方言是指由于地域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整个大区域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这是源于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4]我国是多民族聚集的国家,在我们国家的很多区域,多民族文化元素融合产生了很多种不同的地方性语言,这些地方性语言之间的差异很大,具有独特性。它们的发音、声调大多都不一样。如上海地区的上海话,广州地区的粤语和陕西省的陕西话发音几乎完全不一样,不同区域的人之间一般很难正常交流。但是,在西南区域的云南话、贵州话、重庆话的音调却非常相似,这些地区的人在语言交流沟通时并没有太大障碍,只存在一些语言表达习惯上的区别。
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表达介质,它具有多样的属性,例如语音的生理属性、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等等。[5]其中,语言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取决于语音的社会属性,而语音的生理属性能够使语音的区域性和民族性更加明显,这一点也解释了为什么不同地区的人带有各自的区域方言。每个地方语言中的方言,属于一种独特的语言发音,是一种特有的区域特色文化现象,而且这一个区域内的人发音是几乎一致的,他们本身相互交流没有任何问题,所以也就不存在语言障碍性的问题。因为语言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人们之间正常的思想交流。因此,区域性方言不属于语言障碍,而是一个区域内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但是由于这种区域方言的存在,我们在学习语音的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母语干扰。
云南方言的实质其实是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次方言,其语法规律与普通话十分接近,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相当程度的差异。由于云南有着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以及自身的历史,使得云南拥有较多的少数民族,经过长期的少数民族文化及语言的不断影响,云南省各地的汉族方言也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特征,因此对于来自云南的越南语学习者来说,母语语音对于越南语语音学习带来的负迁移也较为典型。汉语语音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而云南地区方言的四声调值比较接近,这是云南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上最突出的区别。相形之下,拥有6个声调的越南语稍显复杂。
我们参考汉语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图,并把越南语的声调进行对比,可以得出越南语声调调值的特点:平声,声调起点高,平均音高,从头至尾近于平,用数字表示为44,不标任何符号。锐声,锐声是高声调,但起点近似于平声,比平声略低,开始时持平,约近一半时音高开始上升,用数字表示为45。锐声的调号是向左的一斜撇 “/”。玄声,玄声是个低声调,起点比平声低,声调平稳下降,没有突然的起落变化,用数字表示为32。玄声的调号是向右的一斜撇 “”。问声,问声是个低声调,起点高度与玄声相同,音高曲折,有明显的降升变化,调浪先升后降再升再降,结束时的高度与起点相似,用数字表示为323,问声的调号是没有圆点的问号。跌声,跌声是升降调,起点开始时略有上升,而后突然下降,中间稍有间断,接着突然上升,数字表示为325,跌声的调号是一个横卧倒写的S。重声,重声是个低降调,声调起点略低于玄声,音高略微上升后直线下降,音值较短促,用数字表示为31,重声调号是标识于主音元音之下的一个实心小圆点。
1.对于初学者声调习得情况的基本调查
我们就越南语中的6个声调,以开设越南语专业的云南民族大学对于学生学习越南语语音所进行的声调测评为例。以下我们将针对云南民族大学修读 《现代越南语》课程的7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一所示。根据学生学习越南语语音的实际情况调查表可见,初学者对于跌声和问声的把握存在一定障碍,但是初学者对于平声和玄声的掌握情况较好,而锐声和重声掌握情况一般。从表1可以得知,这7名实验者在总共42次发音中出现16次偏误。之后我们把16次发音偏误对照汉语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图发现,其中有11次发音偏误均是由于汉语拼音声调所产生的负迁移,分别是实验者Ⅰ的(问声)和a(重声),实验者Ⅱ的á(锐声)和ã(跌声),实验者Ⅲ的a(平声),实验者Ⅳ的(问声)、ã(跌声)、a(重声),实验者Ⅴ的a(重声),实验者Ⅵ的玄声与实验者Ⅶ的平声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迁移现象,大约占偏误现象的76%。
表1 初学者声调习得状况调查表
2.云南学生汉越声调负迁移现象
通过汉语普通话调值五度标记对比图对比两种声调,我们发现越南语的6个声调与汉语中的4个声调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所以,负迁移现象出现在云南学生学习语音的过程中也是很正常的。我们把学生在学习越南语语音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负迁移情况进行了概括,其详细情况如表二所示。
表2 云南学生学习语音的负迁移对照表
初学者学习越南语时,云南方言中的阴平与越南语中的平声发生了迁移现象,使越南语中的平声与云南方言中的平声容易混淆。两个声调都是平调,但是在音高上有差异。云南方言中的平声起点略低,完全位于调域的中部,调值为33;而越南语中的平声起点略高,调值为44。对于初学语音的同学来说,若想凭借听辨和模仿来学好越南语的平声是不现实的。云南方言中的阳平与越南语中的锐声和跌声迁移,云南方言中阳平从调域的中部下降到调域底部,是一个低降调,调值为31;而越南语中的锐声调值是45,从中高到高上升,区别只在于声调起点高于阳平。由于两个声调的差别较小,受母语影响,初学者很难辨别其微小的区别而产生负迁移。另外,还有部分学生会混淆阳平与跌声。云南方言的阳平调值为31,而越南语跌声调值为325,区别在于跌声在发音时先降,间断瞬间,接着再骤然上升,结束时的高度比起点高,而阳平则是平稳上升。因此,初学学生很难掌握下降时停顿然后骤然上升的技巧。
对于云南方言上声与越南语问声的负迁移现象,初学者并不容易把握问声的发音,因此需要长时间练习。云南方言的上声起点是4个声调中最高的,是一个高降调,调值为53。越南语中问声的调值为323,越南语问声声调的起点低于云南方言。云南方言中的去声与越南语中的玄声和重声的负迁移,这3个声调产生负迁移的原因是3个声调都是降调。云南方言的去声是从调域中上部下降到底部的降调,其调值为41。越南语中的玄声调值为32调,起点较云南方言平声低,且降幅不大,只是从中音到半低音的跨度,且发音时音长要比汉语去声长。越南语中的重声调值为31调,从中音降到低音,起点比汉语去声低,玄声比其略高,发音较短促,结束时有因气流被突然阻止的感觉。由于这3个声调都是从高级别的音调到低级别音调的滑动,因此,初学者光靠听和模仿很难分清起点与终点的高低、音长音短的区别。因此,先入为主的母语自然对学习产生了负迁移影响。
在语言学习中,如果形成了错误的口音那么想要纠正是很困难的,因此初学越南语时,学习纯正的越南语语音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认为云南学生在初学越南语语音的过程中要脚踏实地、认真细心,通过利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全面有效地进行学习。
西南官话虽然也是我国西南片区不同民族群体所应用的共同交流语言,但作为其支系的云南方言由于使用群体地域分布十分广泛,导致语言环境较为复杂,内部语音的相似性也较低。一般而言,在学习越南语语音的初级阶段,云南方言区人因受地区方言口音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声母、韵母、声调发音不准的情况,这影响到语义表达甚至日常口语交际。基于上述问题,应通过研究对比云南话和越南语声母、韵母、声调等的异同点,有针对性地做出分析评估,进而找到行之有效的纠正方法和教学步骤。需要强调的是,语言的多样性、复杂性,决定了语音学习必须高度重视教学的针对性,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厘清负迁移关键点,才能对深受云南地区方言负迁移影响的人有所帮助。
教学过程中,越南语专业教师的发音水平必须要达到相当的水准,才能对学生进行发音教学。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在学生初学越南语语音时重点关注两种语言在声调中的主要区别,对于其中的个性问题进行分析,标识存在的各种偏误,以此来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重点检查学生的习得情况,并通过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和强化。教学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习得情况进行小组划分,发音较好的学生可以同发音较差的学生分在一个组,把语音错误出现共性的学生分开,这样可以在练习发音时,发现彼此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解决困难,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学生自身在学习发音的过程中,应主动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可以使用镜子来观察自己在发音时唇形与舌形是否到位,通过这种方式对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大有裨益。练习如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学会主动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学生还可以借助网上的学习资源,例如视频教学、资料查询等方式,不断练习发音。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寻找校园里相关语种的留学生,相互学习语言发音,并进行纠错。只要学生有相当的自觉性,重视第二外语的学习,那么一定能够克服语言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
设有外语专业的学校应当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引进高水准外籍教师以及相关的学习设备,合理配置资源,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良好的条件。外语学院还可以定期开展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在学校设立外语角,鼓励学语言的学生与留学生相互交流学习,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水平。学校在引进外语教师时更需要严格把关,宁缺毋滥,高标准,严要求。此外,学校还应提高教学质量,完善管理机制,创新教学方式。这些举措可以使语言教学的水平层次得到提高,学生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语言学习的兴趣,教师的积极性同样会得到激发,形成一种良性互动。
总而言之,负迁移现象是学生学习越南语语音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加之云南学生学习越南语语音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负迁移现象具有一定复杂性,需要进行专业性的全面研究,才能针对学生学习越南语时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出现负迁移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在本文中只是列出了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云南的越南语学习者提供一些指导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越南语。越南语是东南亚语种中具有独特特征的语言,学生在学习时可以体会来自异域文明的风格,感受不同国度的语言特色。当然,在学习过程中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对于这种语言的接受程度也不尽相同。有的地区的学生在学习越南语时,能够很快学会较为标准的发音;然而对于来自云南的学生来说,学习越南语语音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因为自身受到云南方言的影响而产生的负迁移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些障碍是可以解决的,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不断总结,正确面对出现的困难,以积极的态度来解决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第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辩证地处理好 “正迁移”与 “负迁移”的关系,正确地利用正迁移,减少负迁移所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