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 琼
银行日常经营发展中,经常会办理大量的集团客户业务。由于集团客户的规模相对较大,并且实力与效益较好,因而当前集团客户成为了诸多银行的重要授信对象。但是,因为集团内部成员结构与组织分支相对复杂,同时部分集团的经营范围与领域较广,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交易现象,再加之不同集团的管理方式存在较大差异、集团客户的信用状况存在着参差不齐等现象,因而如果出现问题将导致巨额信贷资产的损失。因此,银行要加强对授信业务的风险把控,提高银行的经营效果。
集团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规划中,对投资战略和融资战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融资战略与集团财务风险一脉相承。一方面,对于部分集团而言,涉及的行业领域较多,专业性预测研判可能会有短板,其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准确战略及策略,有的一些企业在上马新项目之前,没有严格做好相应的风险把控与项目调研工作;或者项目实施后没有对应环境政策等突发事件变化进行应对调整。这样一来,就导致了新项目的投资效益存在着严重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当前投资逐渐趋于多元化,部分企业有着巨大的资金需求,但是这一需求不能与集团的资金实力相匹配,一些集团还存在着融资渠道较窄、融资成本极高等问题。一旦集团的收入出现明显下降时,那么集团的盈利能力将大大降低,进而导致集团出现经济严重亏损的问题。
由于大多集团的内部组织结构较为复杂,集团内部多以股权联结的多层次企业结构,使得集团资本的负债能力放大,同步放大了集团的财务风险,进而给授信业务的管控增加了不小的风险,一些集团客户在进行授信申请工作时,还会故意隐瞒集团成员之间存在的复杂组织结构关系,并且分别向该地区不同的银行同时进行授信申请。这样一来,就造成了集团授信的总额远远高于任何单一客户所能享受到的最高份额,这就给风险把控增加了极大的难度。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会将一些小型的集团作为重要的融资工具,通过利用蜂群战术为自身发展争取资金,这对于风险控制工作极为不利。
大多数集团的内部、外部存在着相对复杂的关联方交易关系和内部资本交易,集团在资金方面通过使用相互借贷、担保以及承诺、抵押等诸多方式,也进一步提高了集团之间的财务风险。尤其对于一些家族企业、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互保问题,形成担保圈生态,容易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一旦一家企业出现资金问题,各家互保企业均发生资金链断裂,爆发担保圈风险。因此互保问题具有风险的高传染性,坏企业拖垮好企业,一家企业拖垮一片企业,甚至引发区域性风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进而导致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互保问题还具有强隐蔽性,担保成员互不知晓其自身已承担的承担额度,一旦出险伤害性极大。
因集团企业为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融资需求较大,如何能顺利从银行获得大量融资资金,集团企业通常会美化财务报表数据和隐藏不利的负面信息,由此造成银行的授信风险把控极具挑战。企业集团财务风险控制重点在资产负债率控制和担保控制方面。
对企业融资明确可以容忍的负债规模,以避免因过度使用杠杆而导致企业集团整体偿债能力下降。在考虑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环境因素基础上,根据集团所属行业特征、集团成长速度及经营风险、集团盈利水平、资产负债间的结构匹配程度等各方面制定企业集团整体“资产负债率”最高控制线。由于一个子公司的债务危机可能波及其他公司、甚至对整个企业集团的偿债能力产生威胁,因此也需要根据子公司的行业特点、资产特点、经营风险等制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最高控制线。
由于债务担保可能形成企业或有负债,从而存在很高的财务风险,为此集团在担保事项、担保风险方面应有严格的财务管理要求。一方面建立以总部为权利主体的担保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另一方面需明确界定担保对象、范围、条件、限额和禁止事项。同时企业集团必须要求被担保企业为自己提供反担保,以此避免产生较大损失。
1.重点、优质集团客户。不同集团客户有着不同的自身特点,因而银行要将客户作为中心,做好风险把控与管理。首先,对于那些重点、优质的客户,银行要积极主动的从客户的发展需求出发,制定相应的重点服务策略。这一过程中,要站在经办行营销以及综合贡献等诸多角度上,对优质集团客户的需求做出全面的研究。一般来说,对于以下几种类型的集团客户,可以适当放大整体授信限额:其一,该集团有着较强的创新能力,并且拥有自主品牌,属于该地区的龙头企业;其二,该集团所生产的产品有着较高的科技含量,并且在后续发展过程中有着强劲的发展潜力,属于科技型、技术型的集团客户;其三,如果该集团所从事的生产工作与现阶段国家重点扶持战略的产业相关联,同时集团发展已经初具规模,那么也应适当提高授信限额;其四,如果该企业的发展相对成熟,并且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信誉度,与本行之间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些集团客户也应给予一定的照顾。
2.风险评估较大的集团客户。对于这一类型的集团客户而言,要适当的提高控制政策的严厉程度,严禁对此类集团客户新增额度,并且要对现有的信贷规模进行有效的压缩,争取做到提前退出,进而有效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从而降低客户的授信风险。此外,如果集团客户出现了以下几种现象,那么要及时落实相应的退出机制:首先,如果集团客户的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或波动问题,或者是集团的经营与发展存在不稳定的现象,要及时进行退出;其次,如果集团客户的盈利能力下降,并且日常经营收益水平在长时间内出现了下滑、亏损等问题要及时考虑退出;此外,如果集团内部的关联关系变得极为复杂,并且关联方出现了多头担保或者是相互担保等问题,对担保链条对应的法律效力及担保保全质效一一核实,必要时采取退出政策。另外,如果该集团客户的合作银行数量太多,并且存在着多头授信以及过度授信等问题,也要适当及时考虑退出。
就目前授信总量的推算方法而言,不同企业对于不同的金融产品的推算方法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是,具体推算环节中,要遵循基本的思路:一方面,要对集团客户的财务情况以及融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另一方面,要对担保条件以及本行所实行的信贷政策以及资金的供给状况进行研究。之后,才能合理选用推算方法进行额度的确定。一般来说,可以将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结合使用。此外,当前在进行授信额度的测算环节中,经常应用到主观分析法,同时对财务以及统计分析法也经常用到。对集团客户信用总量整体审批,通过审批环节控制集团整体集中度,审批内容包括集团信用总量、集团整体授信策略、集中度管控措施(大额集团客户核定授信余额上限、份额上限)、板块授信策略、风险预警触发条件、其他相关管理要求等。通过集中发起、整体审批、集中监控,实现集团客户统一授信、集中管理。成员总量风险应在单一客户审批环节具体研判,通过总量切分确保集团信用总量可控。
在进行信贷规模的压缩时,不仅要立足于集团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同时还要对本行自身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通过对资产组合理论做出分析之后,银行大多不会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之中,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减少风险。在坚持集团客户集中发起、整体审批、集中监控的基础上,考虑集团情况、业务构成、资金管理方式、授信策略等因素,在集团信用总量项下针对不同成员客户情况选择敞口授信总量、非敞口授信总量和非授信总量的`一种或多种总量类别,结合层级客户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授信管理。此外,对于各个监管机构而言,他们也都对授信额度进行了限制性的规定,并出台了相关的标准与规范。比如世界银行就对最大授信集团客户的额度做出了规定:对于无抵押贷款,其额度不能高于银行资本的15%;而对于我国而言,这一比率为10%。
相对于国有集团而言,一些民营企业在信誉度方面有着明显的劣势。但是,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在进行授信业务的总量核定过程中,都要对互保额度进行有效的审核与控制,尤其对于那些短期内新增授信需求额度的集团客户,应优先使用抵押、质押或者是担保等方式,特别要降低集团客户存在的互保风险。银行要对相应的客户进行经营状况的实时关注,并且要对集团的发展经营效果进行实时追踪。对于风险缓释措施的研究,还要考虑到集团客户在其他银行的抵质押状况。按照风险缓释的具体状况,因而做出以下几点决策:其一,如果集团客户的资产或者是股东的个人资产已经抵押给其他银行,那么对于这些客户在原则方面应不予介入;其二,对于那些新增授信额度风险缓释效果较为不良的集团客户,不能出现新增额度的状况,并且要对其额度进行酌情压缩。
银行要充分掌握集团在不同金融机构的授信额度、风险敞口等情况,是防止客户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基础,也是审核综合授信总量的重点。对此,在申报方案过中,应对风险敞口情况进行细化并进行说明。在分析各家金融机构敞口后,合理制定目标份额,在服务企业的定位上坚持差别化的原则: 除了对于明显过度授信的集团采取压缩退出、降低份额的策略外,对于资产规模较大、销售收入较多、发展速度较快的优质民营企业,仍要严格控制授信总量,不能盲目跟进。防止出现多家银行争相降低贷款门槛,当前或未来出现垒大户、过度授信现象, 使得企业融得大量低成本资金, 有条件涉足股市期市、资本运作、民间高息借贷等高风险市场,以“冷静不激进、稳健不保守”的方法,以客观测算的企业经营周转需求为支撑,合理把握市场目标份额。
本文从集团风险特征和财务风险把控重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把控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措施。由于授信业务风险管控是一项较为复杂、系统的工程,银行在对集团客户开展授信业务时,要结合宏观环境和微观制度,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把准脉搏,在规模结构优化管控下,并对集团的风险敞口情况进行细化,持续动态进行控制风险,减少或避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