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田红星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出具备开创个性以及创业基本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其本质为实用教育的一种。此模式除了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创业意识,更要面向成功创业、已经创业以及打算创业的全社会群体,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的创业能力锻炼和创新思维培养[1]。
英国政府在1987年,发起“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注重于学习工作和讲授知识互相结合的重要意义,进而培养英国大学生的创业品质以及素质。英国政府在1998年成立“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进一步的管理。在英国政府各项法规政策相继出台后,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当前已趋于完善。
美国是最早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国家,其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创业经济快速的发展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提升其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如今已十分完善。
在1999年,我国的教育部公布《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同年的4月,教育部以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大学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试点大学。由于相对于其他的世界各大高校,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起点较晚,如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部分大学没有大力宣传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此模式流于形式。其次,社会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家长不重视。最后,一些大学在此模式中仍停留在传统“精英教学”的形式上,很多大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其中。
很多大学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际教学中,仍然缺乏相关的教育资源,基础设施不足。一方面在于教育硬件,很多大学缺少实践基地以及网络教学教室等,为大学生的此类教育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在于教育软件,即由于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起步较晚,其师资团队建设尚显落后[2]。
第一,当前许多大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仍以传统的课堂教育为主,同时这些教师自身也缺乏创新创业的经验。第二,个别大学即使建设了实践基地,能够实际参与的学生数量却是有限的。
资金短缺、经验不足以及项目难找是当前制约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关键因素,这些制约因素如果没有获得有效合理的解决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影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
一个项目想要升级成为一个品牌,关键要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效。据介绍,华西医院始终坚持将暑期干部培训学习的实效转化为工作中创新发展的动力,该培训推行以来,不少创新点由专题培训讨论提出、调研跟进并持续改进后,形成了可操作方案并落地,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资源使用效率提升、学科交叉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现了从医院干部教育培养机制创新到医院管理项目的转化及落地。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有关部门应当明确自身的部门职责,在政府指导下设立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小组,以便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案、为大学生提供指导、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相关意识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整个流程进行科学管理。另外,校方也需要打造专业的教学团队,为大学生提供及时、准确的创业指导。同时,政府、大学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应当通力协作,从而为大学生建设更全面的创业实践基地、搭建创业平台,帮助学生逐渐解决资金短缺、经验不足以及项目难找等难题。
4.1.1 培养意识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是理念型教育,校方应当注重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优先培养。因此,有关人员应当全面对大学生的精神思想、团队意识以及心理素质进行指导教育,从而培养其创新创业的意识。主要宣传方式包括在校园内明显位置拉横幅,在校园广播、公众号以及班级微信群、QQ群中推送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成功经验等。
4.1.2 培养知识和能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实际的创业,需要大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专业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因此,校方应当重点培养大学生相关知识和能力,邀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指导者,最终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具备明显的优势。
4.1.3 开展实践教育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中的创新创业理论知识教育以及相应能力的培养应当结合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各类实践活动。因此,学校应当聘请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大学生有效提升自身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学校也可以与各大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并有效利用本校的图书馆以及网络资源等,为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实习机会[3]。
在大学教学教育活动中,合作精神的培养不仅符合我国提倡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因此,从校方到大学生本身,都应当明确团队合作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4.2.1 丰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主要目标有两个,第一是激发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并为大学生开展各类相关活动,从而为社会培养出综合型的创新人才。第二是让大学生明确自身的人生发展方向,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使大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进而在激烈社会竞争中保持竞争力。这是当前许多企业进行招聘时,优先考虑的聘用标准。
4.2.2 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由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很多新理念、新思想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维。部分大学生受到“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影响,在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偏重于不良竞争,忽视了团队合作。当前我国处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稳定的社会结构、融洽的人际关系等是当今社会实现和谐的重要保障。因此,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应当及时引导大学生提升对团队合作的重视程度。
4.2.3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
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文化建设,能够为大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从而实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培养出综合型的人才。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加强,能够凝聚大学生的向心力,让大学生从中得到充足的帮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励,进而培养出大学生不气馁、不言败的坚强品质。
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多样性,重点在于校方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校的特点以及优势,结合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成功的实践经验,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多样性。因此,教师应当采取角色模拟、案例分析、技能竞赛、讨论互动以及实习实践等方式,全面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能否得到完善,重点取决于大学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因此,相关大学教师应当及时转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学习先进理念、先进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力,校方也要致力于打造先进的教师团队。一方面,校方应当扩大招聘范围,优先选聘经验丰富、理念先进、职业素养高且专业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并以之为核心组建教师团队。另一方面,对于现有教师,校方也要根据其各自特点进行合理分工,或参与教育、或参与相关管理。同时,校方也要定期组织相关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同时促进教师和成功的创业人员进行合作,共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方案以及教材内容,并让教师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类创业活动,从而更新并扎实教师的理论基础、增加教师的创业实践经验,使其能够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下去,保证大学生能够充分获得最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最终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要求的综合型创业人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大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因此,有关人员应当对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所知的实践案例,从而促进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方面从理论角度着手,教师应当在实际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先进的团队合作理论,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分析和引入进行强化,从而逐步提升相关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入虚拟团队理论以及心理契约理论,有效激发出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求知欲,这与当前社会的发展是相符合的。另一方面要从实践角度着手,首先,教师应当明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引导者和辅助者指导学生逐步提升实践动手与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其次,教师应当争取引导大学生积极发挥团队的力量,让大学生集思广益,探寻出更多创新创业的方向。最后,教师应当突出创业创新教育主题,为大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最终培养出综合型的创新创业人才[4]。
总体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首先,大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环节,校方应及时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整体质量。其次,政府应为此模式提供有力支撑。最后,大学生作为此模式主体应提升创新能力。三者通力配合,才能促进社会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