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综合

2019-01-28 17:47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14期
关键词:氨氮反应器污泥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快速形成

丛岩,黄晓丽,王小龙,等

摘要:目的:厌氧氨氧化工艺以其节省曝气量、有机碳源及污泥产量少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然而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繁殖慢,对外界环境因子变化较敏感等因素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厌氧氨氧化污泥的快速颗粒化。本研究采用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反应器,深入探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快速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因素,以加快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形成。方法:以好氧硝化颗粒污泥与厌氧氨氧化生物膜作为接种污泥,在缺氧条件下利用EGSB 反应器培养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在运行过程中,为了加快颗粒污泥的形成,主要进行进水基质浓度和上升流速两方面的调控。根据反应器的脱氮效能随时调整进水基质浓度,通过观察污泥形态调控反应器的上升流速,同时考察系统的生物量变化、颗粒污泥结构以及粒径分布情况。此外,利用FISH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与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结构与厌氧氨氧化菌的分布情况。结果:EGSB 反应器共运行89 d,颗粒污泥的培养过程基质浓度的调控共分为3 个阶段,第1 阶段是厌氧氨氧化菌的富集阶段(1~20 d):进水氨氮与亚硝态氮浓度逐步提升至200 mg·L-1,上升流速控制在3 m·h-1,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消耗均在0.02 kg N·m-3·d-1左右。第2 阶段是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初步形成阶段(21~34 d),此阶段上升流速提升至4.5 m·h-1,反应器内污泥与基质混合均匀。反应器运行效能也在逐步提升,34 d 时已有较小的厌氧氨氧化颗粒出现。第3 阶段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增长阶段(35~89 d),进水氨氮与亚硝酸 盐氮浓度进一步提升至273 mg·L-1。上升流速逐步从6.0 m·h-1提升至9 m·h-1,其中粒径处于0.5~2.0 mm范围内的颗粒污泥占65%以上,平均粒径为0.556 mm。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增长伴随着总氮去除率的不断提高,运行89 d 后,总氮负荷达4.76 kgN·m-3·d-1。 反应器运行80 d后,厌氧氨氧化颗粒大小在0.5~0.6 mm之间。SEM 与TEM 观察表明整个颗粒是由多个小型颗粒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形状不规则且内部结构排列紧密。FISH 技术的结果则表明颗粒污泥表面存在的其他微生物氨氧化菌(AOB)、亚硝酸盐氧化菌(NOB)等可消耗掉微量的溶解氧,为内部的厌氧氨氧化菌提供厌氧环境。结论:(1)采用好氧硝化颗粒污泥和厌氧氨氧化生物膜混合物为接种污泥、调整进水基质浓度及反应器上升流速,可加快厌氧氨氧化菌的颗粒化。在系统运行80 d 后就成功培养出平均粒径为0.556 mm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2)反应器启动后的运行效能良好,氨氮和亚硝酸盐氮同步去除率达到85%以上。另外,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具有很强的抗负荷冲击能力,总氮去除负荷可达4.758 kg N·m-3·d-1。(3)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由多个小颗粒聚集形成,小颗粒间存在供基质或气体传递与扩散的空隙。厌氧氨氧化菌大部分以微小菌落群的形式分布在颗粒污泥内部,菌体排列致密,AOB、NOB 等其他微生物则分布在颗粒表层。

来源出版物:化工学报, 2014, 65(2): 664-671

入选年份:2017

猜你喜欢
氨氮反应器污泥
悬浮物对水质氨氮测定的影响
低温高铁锰氨地下水净化工艺中氨氮去除途径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及发展趋势
氨氮动态优化控制系统在污水厂的应用效果
上旋流厌氧反应器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高抗冲ABS树脂的研究
平推流管式连续反应器合成耐热ABS树脂的研究
一种新型自卸式污泥集装箱罐
PTFE膜的膜组件设计对去除氨氮传质性能的影响
改进型ABR处理太湖富藻水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