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究进展

2019-01-28 17:47吴克芬胡予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9年14期
关键词:磷酸化临床试验线粒体

吴克芬 胡予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症的最常见原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受损。随着社会老龄化进展,AD 在全球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并成为继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3 大病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时至今日,AD 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一般认为,脑内大量β 样淀粉酶蛋白(β-amyloid,Aβ)积聚形成的老年斑和tau 蛋白 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是AD 主要的病理特征。目前临床上 用于治疗AD 的药物主要有两类: 胆碱酯酶抑制剂(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ChEIs)和 N-甲基-D- 天门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拮抗剂。但是,这两类药物只能暂时改善AD 患者部分认知、精神行为症状,却无法从根本上阻止疾病的进程。这也为当前的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方向,即主要针对AD 发病的各个环节。下面就AD 的药物研发进展综述如下。

1 调节神经递质

1.1 胆碱酯酶抑制剂(ChEIs)

ChEIs 在临床上AD 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它使乙酰胆碱的降解速度降低,从而导致突触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并激活尼古丁和毒蕈碱受体,改善认知功能,但它并不能改善神经精神症状。

他克林(Tacrine)是第一个被FDA 批准的用于治疗轻-中度AD的上市药物,属于第一代非选择性乙胆碱酯酶抑制剂,极易透过血脑屏障,但因肝毒性已停用。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对轻、中度AD 患者效果明显。此外,多奈哌齐对中重度AD 患者也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和治疗效果,并同时具有胆碱酶抑制剂之外的神经保护作用,包括抗Aβ、抗缺血、抗谷氨酸毒性,延缓海马萎缩,上调烟碱乙酰胆碱受体等。因此多奈哌齐除改善临床症状外,还具有降低AD 进展的潜力,目前已成为临床AD 治疗的一线用药。除了上述的四类药物外,乙酰胆碱脂酶类药物还有石衫碱甲和美曲 磷脂。

1.2 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

谷氨酸是大脑海马和新皮质区域的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认知、学习和记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突触后膜具有高密度NMDA 受体。研究表明AD 患者细胞外谷氨酸过量,故阻断NMDA 受体可减轻由于谷氨酸能系统过度兴奋而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此类药物的代表是美金刚(Akatinol Memantine),它也是首个经FDA 批准被应用于中度和重度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治疗中的药物。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是思维混乱、眩晕等。最新研究认为,美金刚和多奈哌齐的联合治疗是AD 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 抗Aβ 途径药物

2.1 抑制Aβ 生成

Aβ 主要是由β 分泌酶和γ 分泌酶剪切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而产生。因此,γ 分泌酶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 Aβ 的产生,如Semagacestat,过去数年曾被寄予厚望,但研究显示可引起认知功能恶化,并导致肝脾和皮肤损害,临床试验已被终止。

随着药物研发的进展,能将APP降解成淀粉样蛋白的关键酶β 分泌酶1(βsecretase 1,BACE1)目前已成为临床试验的研究热点。如Verubecestat(MK-8931),其Ⅲ期临床试验显示可用于轻中度AD 患者。但最新研究显示,Verubecestat疗效有限且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有关。因此该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还有待于更多临床试验的支持。

还有一种选择性减少Aβ42 合成的药物,又称为SALA(selective Aβ42-lowering agents)。如Taren- flurbil,可对γ-secretase 进行变构调节,使Aβ42 的合成能够被Aβ38 的合成取代,显著降低神经毒性。多个 Ⅱ、Ⅲ 期临床试验结果各不相同。由于Tarenflurbil 不易通过血脑屏障,有研究者通过纳米颗粒载体、采用鼻吸入方式改善该药在脑组织的渗透性。

2.2 阻止淀粉样蛋白聚集

研究中的药物有Tramiprosate,它可结合Aβ42,阻止其聚集,缓解AD 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但同时也存在治疗缺陷:诱导海马体积损失和记忆功能进一步下降,并使携带APOE4 等位基因患者大脑认知功能减退。针对Tramiprosate 的不足,其前体分子药物ALZ-801 正在研发当中,现有数据显示其可改善AD 患者的认知功能,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是多配体受体,以高亲和力结合Aβ 并促进Aβ 进入中枢神经系统,Aβ 在血脑屏障处与RAGE 结合,并导致炎症和神经元死亡增加。Azeliragon(TTP488),是一种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小分子拮抗剂,IIb 期临床试验显示可延缓轻度AD患者认知功能恶化,正根据FDA 的方案评估进行III 期注册研究计划(STEADFAST)。

2.3 抗Aβ 的免疫治疗

抗Aβ 单克隆抗体(mABs)作用于神经元外,直接改善微环境毒性。然而,Aβ 与AD 的认知功能衰退无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mABs迄今并未获得成功。

2.3.1 主动免疫治疗抗Aβ42 疫苗可阻止新的淀粉样斑块形成,并能消除已有斑块。ACC-001 疫苗在2014年 Ⅱ 期临床试验中因严重的自身免疫相关的不良反应而被中止。目前处于 Ⅱ 期临床试验阶段的CAD106耐受性较好,约有75%的患者具有抗体产生的免疫应答。

2.3.2 被动免疫治疗Gantene- rumab 是第一个抗Aβ42 单克隆抗体,能够诱导AD 患者的Aβ 沉积减少。但 Ⅲ 期临床试验结果未见差异而已终止。

Solanezumab 是针对Aβ13-28 片段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虽能与Aβ结合并防止其聚集,但并不能改善轻中度AD 患者的认知能力,早在2012年 Ⅲ 期临床试验中惨遭失败。

Bapinezumab 是在治疗AD 方面的第一个针对Aβ 肽的N 末端(抗原表位Aβ15)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其结合沉积淀粉样蛋白能力比可溶性Aβ 单体强。目前处于 Ⅲ 期临床试验中,但并未改善轻中度AD 的认知功能。

Crenezumab(MABT5102A,为IgG4 等位体)直接作用于Aβ 中部区域,对血脑屏障具有良好的渗透性,主要通过限制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从而避免血管性水肿。Ⅱ 期临床研究显示,该药物并未改善患者整体认知功能,但在AD 发病早期,高剂量crenezumab 对轻度AD患者的认知可能有改善趋势。

Aducanumab(BIIB037)也是一种靶向Aβ 的人源性单克隆抗体,能够有效清除脑内Aβ,减缓早期AD患者认知能力的衰退。也有研究表明,aducanumab 的主要益处可能不是通过Aβ 降低而是通过钙稳态的校正起作用的。该药2 项临床 Ⅲ 期试验虽仍然在进行中,但由于存在脑积水及头痛等不良反应,其前景堪忧。

此外,早期研究认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可显著改善AD认知行为,但 Ⅲ 期临床试验却发现该方法并未减缓轻中度AD 患者认知能力的下降,临床试验已终止。

3 tau 蛋白途径药物

tau 蛋白是神经细胞内微管相关蛋白,其过度磷酸化造成细胞骨架蛋白异常、轴浆运输障碍,最终导致神经元变性缠结。基于这一途径研发的药物称为tau 蛋白途径药物。

3.1 抑制tau 蛋白磷酸化及聚集

tau 蛋白磷酸化和聚集是神经元纤维缠结形成的关键。抑制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可减少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锂可以抑制GSK-3,对AD 的进展可能有保护作用。硒酸盐也是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的有效抑制剂。

Tau 蛋白聚集抑制剂(TAI)至今尚未鉴定出。亚甲蓝已被众多研究者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TAI 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抗氧化作用,还能减少Aβ 寡聚化。更重要的是,亚甲蓝对tau 蛋白聚集的抑制作用优于其它药物。最新研究表明,LMTM(Leuco-Methylthioninium)有望单药治疗轻度AD 患者。减少tau 聚集的小分子化合物TRx0237 也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3.2 抗tau 蛋白的免疫治疗

高度磷酸化tau 亚型被作为免疫治疗的靶点。免疫治疗中tau 蛋白的病理标志物显著降低,AD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有研究表明,针对tau 蛋白的抗体能穿过血脑屏障转移到神经元与Fc 受体结合,最后通过内体/脂质体系统结合到病理的tau 蛋白,其主要是通过刺激自身的免疫系统消除神经元内的tau蛋白的异常形式。

靶向非磷酸化的tau 蛋白的活性疫苗AADvac1 和靶向磷酸化tau蛋白的活性疫苗ACI-35 均在 Ⅰ 期临床实验进行之中,有关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 Ⅱ 期临床试验亦正在进行中。最新研究显示AADvac1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4 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

研究结果显示,AD 患者脑内的葡萄糖代谢呈低水平,硫胺素是糖代谢通路中限速酶的辅酶,且硫胺素缺乏导致的病理改变与AD的病理生理过程极为相似。但是,直接补充大剂量硫胺素并不能治疗AD。苯磷硫胺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硫胺素的衍生物,生物利用度更好。采用苯磷硫胺治疗AD 小鼠模型8 周,能显著改善AD 小鼠的空间记忆障碍,且可减少脑内老年斑和神经纤维缠结数量。苯磷硫胺的III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之中。

5 中草药

目前研究证实有多种中草药有效成分(如苷类、黄酮类、生物碱 类等)具有多靶点效应的优点和较少的副作用,更适合AD 患者长期 使用。

6 其他

神经炎症、氧化应激和线粒体损害都参与了AD 的病理过程。抗炎药物NSAIDs 的作用可能涉及多种机制,包括环加氧酶抑制、维持钙离子稳态、靶向调节γ 分泌酶等。但有随机对照研究发现,NSAIDs 在AD 中的治疗作用似乎并不确定。氧自由基清除剂可抑制氧化应激,减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常用的抗氧化剂有谷胱甘肽、维生素E、白藜芦醇、银杏叶、维生素B12 等,但治疗AD 的循证依据不足,仅作为辅助治疗。

虽然传统的抗氧化剂能够解决产生的氧自由基的问题,但控制氧自由基产生的更为重要,因此针对疾病尝试了线粒体靶向药物。如辅酶Q10 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包括抑制氧自由基产生、最小化 损伤和稳定线粒体功能。其他线粒体抗氧化剂包括乙酰基-L-肉碱和R-α-硫辛酸在动物实验中证明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异常减少,目前正在临床试验中。最新研究报道线粒体靶向抗氧化剂SS31 可保护免受淀粉样蛋白-β 诱导AD 的线粒体断裂和突触损伤,和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联合使用在AD 中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AD 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由于其机制尚不明确,且AD 病理生理学改变和严重程度涉及多方面因素,目前并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上对AD 患者的治疗药物仍然以胆碱酯酶抑制剂(卡巴拉汀、多奈哌齐和加兰他敏)和影响谷氨酸能系统的美金刚为主,可同时辅以中药(银杏叶提取物等)、抗氧化剂VitE 等协同治疗。但这些药物并不能阻止AD 的进展。针对现有药物对AD 患者的效果,临床上治疗时间是否需要提前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在新药研发上,自2003年以来达到II 期临床试验已经有两百多种化合物,主要集中在针对Aβ 和tau蛋白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但这类药物因Ⅲ期临床试验缺乏临床效果或巨大的毒副作用等而未被批准用于治疗AD。尽管诸多AD 免疫治疗药物的临床试验宣告失败,但在未来的药物研发中,笔者认为针对Aβ 和tau 蛋白的主动和被动免疫治疗仍然最具吸引力。且近十余年临床试验中进行的大多数治疗都是基于调节单个靶点,多靶点定向配体(MTDL)策略旨在开发能在多种生物靶点中同时起作用的复合化合物。这些药物的研发将极大地改善治疗效果。因此,以现有药物为基础、联合上述新药的综合治疗有望成为AD 治疗的有效方法。◙

猜你喜欢
磷酸化临床试验线粒体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T69E模拟磷酸化修饰对Bcl-2与Nur77相互作用的影响
美国特战司令部参与抗衰药临床试验 合成一百余种新型NAD+增强剂
棘皮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进展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线粒体自噬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参加临床试验,也要“顺道”
ITSN1蛋白磷酸化的研究进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进展
MAPK抑制因子对HSC中Smad2/3磷酸化及Smad4核转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