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师范生职业技能现状对策研究

2019-01-28 18:44
淄博师专论丛 2019年4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教育系,山东淄博255130)

一、引语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师范教育的改革深入,一部分小学师资培养由高职师范院校承担,而社会需求和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迫使高职师范院校思考如何改进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如何加强师范生的职业技能训练,提高知识的实用性和实践性。再者,高职院校多以培养理、工科等专业技术型的学生为主,对于师范专业如何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高职院校从师资队伍到教学经验,从实验设备到软硬件设施建设都明显不足,致使很多高职师范生从教后出现入职适应期延长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二、高职师范生职业技能现状分析

(一)学科专业基础薄弱

学科专业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高职师范生在学历层次上属于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入学分数低,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是影响当前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不高的重要因素。师范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是其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基础不牢便很难进行教学技能的高水平培养。

(二)职业技能发展不均衡

高职师范教育是高职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的一个基础阶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在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意见指导下,参考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和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要求,本文将高职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界定为职前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教师职业技能,即基本技能、教学技能、教育管理技能、教育科研技能四项技能。

调查发现,高职师范生在基本技能如语言能力方面缺乏感染力,肢体语言配合不到位;教学技能方面,教学实施质量不高,教学形式大于内容;教育技术方面,大部分学生只会制做简单的PPT,不能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内容相融合,生动地呈现,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评价方面,只有少数师范生能够利用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班主任工作与教学管理能力比较欠缺,还需要在教育实践中慢慢摸索;教学科研方面,少数学生开始撰写教育叙事,个别学生开始尝试课题研究,极少数学生能够有机会参与本地区的教研活动。总之高职师范生在教学实施技能、教育管理技能、教育科研技能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

(三)职业规划与职业自信缺失

调查发现,高职师范生在教师个人专业化发展方面有清晰规划的非常少。一半以上的学生对自己的个人职业规划不确定、不清楚。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没有规划或是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相对于本科师范院校的学生,由于社会世俗观点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造成高职师范生对自我评价较低。很多高职师范生认为虽然学了师范专业,将来也未必能真正成为一名教师。部分学生由于高考发挥失常,心有不甘,立志通过专升本获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这部分学生的经历主要放在公共课与专业课等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搁置一旁。还有部分高考失利的学生勉强进入高职院校后,抱怨不满情绪严重。这些学生如果不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会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学业没发展,技能未养成,与教师信念也渐行渐远。因此,高职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自信需要重新点燃。

三、高职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提升对策研究

(一)完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1.突出职业技能课程设置优势

当前高职师范院校的教育类课程分为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两大类。职业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普通话、学科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育见习与实习、科研方法等。职业技能类课程应成为高职师范教育的主干课程,是高职师范教育“师范性”与“技能型”特点的重要体现。高职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要突出技能类课程的优势,即增加实践技能类训练课程,压缩理论类课程。改变过去将教育实习集中在师范教育最后半年,与专升本、就业等工作相互冲突,从而使实习效果大打折扣的做法,将实践技能类课程及教育实习分散到大学三年当中,根据阶段性技能达成目标进行相对应的课程设置。这样既能减轻学生负担,也能使各项技能课程教学获得好的效果。

2.开创职业技能自主发展课程

高职师范院校要积极发挥职业院校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的优势,突出“技能型”教学特点,尝试在技能类课程基础上,自主设计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发展课程。这些课程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呈现,以学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如开设《学科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设计》《小学课程标准》《课题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等课程。为保证此类课程的实效性,学校可从地方小学邀请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定期为学生开设专题讲座。在课程内容上,要选择那些对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同时自主开发的这些技能训练类课程也是高职师范院校教学特色的突出体现。在课时调整上表现为,增加自主选修课、缩减必修课。

3.实现实践技能与学科专业课程同步关注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二者不可分割。因此,在增加实践技能类课程设置基础上,基于高职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比较薄弱的现状,高职师范院校要考虑对学科专业课程与实践技能类课程同步关注。学科专业课程不仅要保证课时,还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把好学生的基础关。学科专业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教学应贯穿整个师范教育的三年。

4.注重信息技术在职业技能课程中的使用

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19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在《要点》纲领指引下,高职师范院校要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入普遍应用,结合高职师范院校实际特色发展,开展数字校园、智慧校园建设与应用。推进高职师范专业教学实验室、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教室和师范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建新型教学形式的研究,探索教育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逐步形成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创新课程体系。

(二)完善职业技能训练保障机制

1.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1)推行双导师制。在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教师起关键作用。学生能否形成规范的教师职业技能,取决于教师对职业技能的理解、对指导方法的把握。因此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吸引、激励高水平教师担任教育类课程教学任务势在必行。支持高职师范院校教师积极开展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要有小学教育工作经历。聘任小学名师为高职师范院校兼职教师,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少于20%。同时,大力推广高职师范院校与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教学机制,即双导师制。

1937年10月,日军占领清华园,赵忠尧与梁思成一起,冒死潜返清华取回这50毫克的镭元素。而赵忠尧则扮成难民,跟着逃难的人一起千里跋涉前往长沙。35岁的赵忠尧,抱着咸菜坛子,胸口被磨出了两道鲜红的血印子,整整走了一个多月,才终于从北京走到了长沙,原本玉树临风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

(2)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目前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造成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即教师落后的指导方法。高职院校学生具有偏重操作性知识学习的特点,厌烦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喜欢参与活动和实践操作。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推动以师范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变革。推进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研究型教学改革,提升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翻转课堂、慕课等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加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和应用,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师范生职业技能教学与训练中。积极探索师范生自主研训与考核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大力提倡师范生自主开展日常职业技能训练活动。

2.完善经费保障制度

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包括人力、物力、经费、场地、设备等。调查发现,师范生希望能够增加自主实践训练来提高自身的教师职业技能,但由于校方缺乏经费等资源的投入,学生严重缺少职业技能自主训练机会。在实际教学中,各类技能训练活动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围绕师范生写、说、做、教、看、读、研等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而建设的书法实训室、口语综合表达实训室、现代教育技术实训室、微格教室、远程教学交互中心、教师教育资料库、教育教学研究室等实训室,以及录像视频等优质资源的网络付费项目,师范实习生进行教育实践类活动和教育实习所需的经费,聘请高水平教育专家进行指导、讲座的费用等。活动经费是师范生职业技能训练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只有校方投入了足够的经费,职业技能训练才能顺利开展。目前,高职师范院校的经费不能很好地落实到各项教学活动中,迫切需要学校进行财务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做到既加大师范生技能训练经费投入力度,又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经费使用制度,专款专用,确保在师范生职业技能教学与训练改革工作中所需的各项费用。

3.完善实习训练机制

开展规范化的实践教学,将实践技能教学贯穿培养的全过程,设定分段目标,确保实践教学成效。高职师范院校要建立相对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严把实习学校的入口关,并对这些实习学校定期考察。对于那些师资条件比较差,不具备实习指导资格的学校则不再继续合作。完善教育实习经费保障制度,将实习训练制度落到实处,师范生到小学教育实践应不少于1个学期。

建立教育实习规范,对“实习前—实习中—实习后”整个实习过程提出明确要求。实习前,高职师范院校要在校内进行实习生的讲课说课训练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实习生达到实习要求后才能去小学进行实习。实习中,指导老师到实习学校进行指导,要求实习学生定期递交实习日志,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会,总结实习经验。实习期间,高职师范院校的指导教师应在指导过程中,加强实习生的角色转变,从怎样掌控课堂,对学生如何进行思想工作,怎样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到怎样处理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关系等方面加强指导。实习后,进行严格细致的实习总结和经验交流,进一步加强实习生对教师职业信念、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奉献精神的培养。总之,通过实习总结,让师范生找出差距,发现不足,重新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体系,为走上教师岗位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强化职业技能考核机制

1.职业技能考核过程的实施

职业技能考核过程要体现“可行性”与“多元性”。“可行性”是指考评结果要以量化的形式体现出来。当前大多高职师范院校缺乏对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统一的评价标准。因此应首先参照教师职业技能标准制定一套师范生技能考核评估体系;其次,组织师范生每学期都要进行职业技能的考核。一年级侧重于普通话、板书的训练和考核;二年级抓好教学技能、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训练和考核;三年级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班主任工作技能及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普通话通过国家普通话等级考试考核,其它各项技能纳入学校统一考核由技能课程教研室建立考核题库,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考核方案。考核统一实行过关制,学校颁发各项技能合格证书。考核合格的学生,后续课程可以免修,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在毕业前可以继续参加技能考核。第三,在考核形式上,实行考核试题库随机抽题的形式。设立实践技能考核评定小组,各实践教学环节应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按照考核标准统一打分。

“多元性”是指参与考核的主体以及考核因素多元化。教师职业技能得以体现依赖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平台,高职师范院校在对师范生进行技能等级认定的过程中,可邀请一线小学教师参与评分。除了观察考生考核过程的表现,还应该充分考虑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意见,客观地反映实习生技能水平状况。除此之外,高职师范院校在对师范生进行技能考核时应该注意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师范生的发展潜力。既要考虑师范生职业技能水平的起始状态,也要关注其完结状态,全方位多元化考量各项评估因素,使得考核结果更为科学。

2.职业技能考核结果的利用

关于职业技能考核结果的运用,建议如下:凡实习前不能取得普通话、书写、现代教育技术三项合格证的,不能参加教育实习。凡毕业之前达不到全部考核要求的,暂缓毕业。师范生技能考核合格率达不到95%的专业,不准申报专业认证,连续三年达不到标准的专业,学校将停办该专业。

(四)打造“地方教育协作”共同体

高职师范院校作为职业院校,更应侧重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与训练的最佳场所就是学校。学校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场所,对教师的培养也是地方师范院校与中小学的共同责任。以“互补、共赢”为原则,地方高职师范院校与本地中小学从合作的角度出发,通过参与、交流、协作等方式,全方位建立“地方教育协作”共同体。根据共同体成员学校的具体情况,确立合作内容。

1.高职师范院校组织专家团队,定期对小学调研,通过听评课、座谈等形式,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指导特色学校建设。在教学名师培养、课程资源建设上给予帮助与指导。跟踪新入职教师,帮助其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建立 “教师成长档案”,促进新教师向经验型教师、专家学者型教师的转变和发展。

2.秉持“开放、互补、交流、互动、合作、共赢”的原则,搭建地方教育协作共同体成员之间交流合作的平台。定期组织“区域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论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论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积极开展“职前职后教师基本功大赛”“小学教师优质课堂竞赛”“名师课堂教学观摩”等系列教学活动。引导高职师范生积极参与本地区的教研活动,鼓励师范生撰写教育叙事和教育论文,并在一线小学教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着力提升高职师范生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通过上述活动的开展,真正实现区域联盟“共同体”成员之间的“教师成长,学校发展,学生受益”的美好初衷。

3.创新高职师范院校与实习小学的合作模式,创新开展合作教研、互聘互换等新型工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高职师范院校教育类课程教师深入小学、教科研机构和教育行政部门兼职任教、挂职实践。通过多种渠道,提高教育类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高职师范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师范生职业技能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师范院校应有“师范味”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