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东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高庄街道对仙小学,山东 济南 271100)
小学田径训练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学科的核心内容之一。良好的训练环境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将起到积极影响。在长期的体育教育环境中,田径运动始终占据主导位置,但从教学实践的实际情况出发,所展现出的效果并不理想。归根结底,田径训练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如学生参与积极性、场地设施情况、训练方法以及训练内容等多层面,都存在薄弱之处。为寻求科学训练方法,则需要做好理性反思,这也是本研究的关键所在。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该时期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都在发生变化。在生理层面,学生的身高、体重、心率、血压以及肺活量等方面的各项指标都不稳定,与成年人的指标有着较大差异,且肌肉力量较小、骨骼脆弱,该时期的田径训练不宜超过一定的强度和负荷。但进入到小学高年级,则身体素质情况将得到改善,肌肉力量增强,可以适当地接受一定强度的田径训练。需要注意,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情况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准确、敏锐地把握不同时期的学生生理特征,才能够提高田径训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在心理特征方面,不同阶段的学生心理上存在差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初入校园,对于一些事物较为陌生,心理较为脆弱,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而进入到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环境发生变化,更倾向于赢得信任,渴望被尊重。在进行小学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不但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心理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从而更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2]。
小学田径训练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主要内容,训练的核心多集中在学生的综合发展上。但由于传统训练框架的制约,导致小学田径训练始终无法取得应用成效。将训练特征归纳和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力量训练为主。支撑田径运动开展的核心是肌肉力量,但小学生的肌肉力量相对薄弱,很难在田径运动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导致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对于力量训练强度方面掌握不够科学和具体,造成力量训练效果大打折扣。具体表现为重复多强度小的训练内容、重复少强度大的内容。这两种力量训练方法,成为田径训练的主要方法,在该训练特征下,所产生的训练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二,轻视心理素质训练。传统的田径训练的特征还表现在轻视心理素质训练上,现阶段的田径训练多集中在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上,并以成绩为最终的衡量标准。过分追求成绩,造成的问题则是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学生容易出现厌倦心理。一旦这种负面心理的出现,将导致学生的心理稳定性出现波动。其三,对学生的重视程度不足。小学田径训练,过度重视训练过程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参与动机、参与积极性等多方面重视不足,致使训练模式僵化、训练方法单一[3]。
结合小学生身心健康特点和小学田径训练基本特征,当前小学田径训练效果并不理想。为提高小学田径训练有效性,需要分析小学田径训练的现实困境,精准定位问题所在,才能够摸索小学田径训练的具体发展思路。结合小学田径训练实际情况,将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
小学生天性好动,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度较高,接受能力强。但同样,也正是这种特性的存在,导致田径训练面临困境。小学阶段的田径训练相对枯燥,学生很难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究其原因,田径训练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动作相对枯燥,需要通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够正确掌握技术要点。这种持续的过程,很少有小学生能够坚持下来,并对其保持积极态度。以短跑运动为例,小学生需要在反复的起跑技术练习中,掌握正确的起跑方法。可见,田径运动的自身特性,使得训练过程较为枯燥,学生对于田径训练的积极性较差,很难主动地参与其中,感受田径训练的魅力。现阶段摆在小学田径训练面前的困境则是,学生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不高,很难与教师进行有效配合,造成田径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田径训练场地及设施是确保田径训练有效性的基础,但目前部分小学依旧存在田径训练场地不标准和器械设施不充足的问题。田径训练场地要求的400m标准塑胶场地,大部分小学都无法提供,简陋的土质操场、200m跑道等,显然无法满足田径训练要求。这就造成学生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对场地的满意程度不高,很难感受田径运动的自身魅力。在器材设施层面,其中防护措施、体育器材、运动服装等等,都需要学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目前学校的支持力度有限,器材设施上存在不足。场地和器材设施不充足,训练效果也势必得不到提升。作为小学田径训练的基础内容,面临的发展困境不容忽视。
小学生田径训练效果不理想,最大的一个原因则是田径训练方法单一。田径训练方法的多样性,能够带给小学生多元体验。但现阶段小学田径训练过程中,教师所采取的训练方法,主要是以模仿和示范为主,整个过程教师做好示范,学生通过教师的示范来模仿,从而去掌握田径训练内容。这种传统的训练方法,导致教学模式相对枯燥。不单单学生的田径训练体验感不强,更有一些运动要点和技术要素表现的不够全面,很难完全模仿。可以说,训练方法的单一问题,成为摆在小学田径训练面前的一大难题,如何在新时期应用多元的训练方法,带来良好的训练体验,成为摆在小学田径训练面前的一大难题。
小学田径训练内容,多是以跑、跳、投掷类项目为主,小学阶段的田径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田径训练有一个最基本的认知,并掌握一些基础的田径训练知识和技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但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田径训练内容固化,教师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通常是以自己的以往训练经验去开展训练,训练内容也是以教材当中的内容为主。在这种环境下所形成的训练内容,枯燥、单调、缺乏趣味性,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较差,很难完成教学要点的及时传递。表现在训练内容方面的问题,成为阻碍小学田径训练有效性的因素之一。
小学田径训练面临诸多困境,成为小学体育教育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对此,要做好小学田径训练的理性反思,制定可行性的训练策略与训练思路,解决遇到的困境,为小学田径训练环境的改善和训练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对于小学生而言,很难对田径训练产生良性认知。这一过程,则需要做好田径训练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小学生在该阶段的心理状态,渴望被重视,自尊心较强。教师可以充分地抓住这一特征,在开展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通过多元方法完成有效的引导。如在热身环节,打破传统关节热身的方式,教师可以以游戏为核心,以此来达到热身的目的,并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使得每一个学生个体价值都得以展现。整个热身环节,相比于传统的关节热身,效果更好,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究其原因,游戏化的方式吸引力较强,学生打破了对田径训练的固有印象,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从而对后续训练内容抱有较高期待,积极性也会得以保持。良性的引导是小学田径训练成功的关键,只有学生积极性得到激发,才能够最大限度上的保证训练的有效性,为田径训练的全过程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田径训练场地是进行田径训练的基础,健全田径训练场地及设施,对小学田径训练将产生积极影响。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在田径场地以及器械设备方面的投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建设标准化的塑胶场地,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的田径训练环境中,感受到田径运动本身的魅力。与此同时,也要在现有器械设备的维护、运动器械的补充上下足功夫,确保在器械设备方面的充足,能够满足小学生的个性训练需求;另一方面,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与小学生共同开发新的有关于田径训练的工具。如利用废旧物品来开发田径训练所需的器材,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其中,通过手工制作的方式,学生对参与田径训练将抱有较高热情,更能够体现训练的有效性。场地以及器械设备的开发应用,能够完善基础的小学田径训练环境,对训练效果将起到推动作用。
当前可被应用到小学田径训练当中的方法呈现出多样化状态,其中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微课教学模式的开发、游戏训练法的创新应用,相比于传统模仿+示范的方式拥有明显优势。以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为例,小学田径训练内容之所以枯燥,主要是其中的动作规范和技术要点较多,仅仅是传统的训练方法很难完全呈现。对此,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则带来了全新的田径训练体验。如以短跑起跑技术为例,起跑过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动作较多,各个细节要点很难在教师的示范中充分展现出来,并且起跑瞬间的加速和摆臂动作,都有着一定的要求,简单的模仿很难将起跑技术的核心要点充分展现。而多媒体设备则能够通过图片、视频以及音频资源的充分整合,并利用暂停、放大等功能,完成起跑技术的动作分解,让学生全面了解技术动作要领,并科学掌握起跑技术。相比传统示范的方法,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效果更理想。又如,游戏训练法的应用,以循环跑训练为例,体育教师可以设置三个起始点,利用学生自制的器械设备作为标志物,学生从起点出发,需要在碰触标志物后进入到下一个目标中,最终完成循环跑,锻炼学生的耐久力。整个过程带有一定的游戏色彩,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更高,训练效果更好。
小学田径训练内容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内容较为枯燥、单一,很难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对此,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多途径来丰富小学田径训练内容,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田径运动的认知,感受田径运动的魅力。例如,教师可以在网络中获取我国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比赛视频,并将其作为田径训练过程中的有益补充,以此来让小学生可以联系生活,感受到生活中的田径内容,更深层次的体会田径运动的魅力。丰富的田径训练内容,带来的是全新的田径训练体验,教师要从多途径获取新的内容,补充和优化书本中的训练知识点,取得良好的小学田径训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