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天元
(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艺术体操是一项徒手或手持轻器械在音乐伴奏下以自然性和韵律性动作为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少儿通过练习艺术体操,能有效发展柔韧、力量、平衡、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此外在培养节奏感、审美感,艺术素养和表现力方面艺术体操训练也具有突出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少儿艺术体操发展速度较快,大部分省市开设少儿艺术体操俱乐部或艺术体操培训班,参加艺术体操训练成为众多青少年儿童课外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在训练过程中发现,学龄前儿童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动作记忆力不牢固等问题。究其原因,4~6岁年龄段的少儿在生理、心理和行为习惯方面具有明显的幼龄特征,如心血管系统发育不完善、神经中枢兴奋与抑制状态不稳定、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此阶段正处于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练习艺术体操的启蒙时期。 因此,对于少儿艺术体操教练员而言,选择符合少儿年龄特征并遵循其生理与心理发育规律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俨然是保证少儿能否持续参与艺术体操训练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北京市艺术体操俱乐部进行实地调查,对少儿在艺术体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少儿艺术体操的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不同艺术体操俱乐部的实地调查表明,大多数艺术体操俱乐部针对学龄前儿童按照年龄、技术水平进行分班教学。一般年龄在4~6岁,也就是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阶段的儿童,为其专门开设基础培训班。此年龄段的孩子具有活泼、好动、嘈嚷、敏感、争强好胜、精力旺盛、爱好模仿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注意转移、动作遗忘、动作控制不稳定等问题。
4~6岁的儿童在进行艺术体操训练时容易走神,注意力易分散且持久性较差。其具体表现在不能专心听教练的讲解、易受外界环境干扰而分神,左顾右盼,频繁地改变注意的对象等现象。注意力的发展与年龄有密切的关系,正常情况下,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一般来讲,4~6岁儿童的专注时间为12~15分钟。这是因为此年龄阶段,少儿神经系统中兴奋与抑制状态不稳定,兴奋状态占优且容易扩散,常表现出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不长的情况。
在训练中发现,学龄前儿童对于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总是记得少、忘得快,动作记忆不精确,完成动作的协调性的准确性较差,容易出现多余动作。对于学过的技术动作记忆不完整,出现顺序颠倒,相互混淆等现象。这个阶段儿童的记忆力大多具有无意性,对于她们感兴趣的、特点鲜明的事物比较容易记住,而当她们在学习结构复杂,变化较多的动作时,由于皮质抑制过程较弱,精确分化能力水平较低的原因,致使其动作记忆不稳定,从而出现错误动作和多余动作。
学龄前儿童在艺术体操训练中往往出现无法准确模仿技术动作、无法做到教练提出的要求等现象。人体的所有运动都是依靠大脑支配,大脑向肌肉神经系统发出指令,肌肉神经系统接收指令,产生收缩,进而形成动作。然而,学龄前儿童不能准确做出标准动作,就是因为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较差,本体感觉不敏锐。在艺术体操的基础训练中,为了培养儿童的器械感,为今后掌握多样、复杂的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训练中常安排不同器械的基础练习。球被大多数艺术体操俱乐部作为启蒙器械训练项目,滚球、抛接球都是最基本的技术动作。儿童在手臂、躯干等身体不同部位上进行滚球时,常出现未接到球,球掉落等问题。这是因为学龄前少儿机体的感受器与分析器联系不系统,神经肌肉之间的协调关系尚未稳定,从而造成少儿动作反应速度慢,对动作控制能力弱的现象。
兴趣是少儿学习艺体知识、参加艺体训练的重要内驱力,艺术体操启蒙阶段的训练进程应始终围绕着培养少儿的训练兴趣展开。由于学龄前少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因此在训练课程设计上,教练员需要根据少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兴趣培养为主要目标,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案,提高少儿参训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同时,根据学龄前少儿的年龄特征,教练员应在训
练课程中增加游戏元素,促进少儿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艺术体操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吸引孩子们深入参与到艺术体操项目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还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等进行直观教学,通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对艺术体操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教练员还应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将训练课的主要内容、关键环节放在学员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以保证教学计划的完成和学员的学习成果。
动作记忆不牢固是学龄前儿童在艺术体操训练中的普遍现象。因此少儿艺术体操的教学与训练应循序渐进,教练员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适合少儿艺术体操的教学方法。教练员应多采用直观教学,运用准确优美的示范动作和通俗易懂、形象有趣的语言,提高少儿对动作和语言的理解能力。在教学示范过程中,可以配合节奏鲜明的音乐或口令,促使学生在观察、模仿中,逐渐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从而加深她们的动作记忆。记忆的精确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因此,在动作的编排方面,以基础动作为主,多选用趣味性的动作,并结合活泼欢快,节奏鲜明的音乐。利用富有感染力的动作,发展孩子们的无意识记。除了无意识记,练习有意识记也是促进儿童注意力提高的重要方法。为了培养孩子们的有意识记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练员需提出明确的识记目标和任务,并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孩子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理解其含义,最终形成完整记忆。
针对本体感觉不敏锐,神经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弱的问题,在艺术体操训练过程中,当孩子出现动作不协调,无法掌控技术时,教练应应放慢动作节奏,采用分解教学法,将复杂的动作简化,减小学习困难,明确指出其错误动作,并进行重点示范,以便学生抓住技术关键,体会动作细节,配合反复练习,逐渐掌握和熟练技术动作。同时,教练要及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感知技术动作的各种要素,如动作的轨迹,动作的速度,动作的力量等。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力以及本体感觉的敏锐性。
由于学龄前儿童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均比较慢,因此,教练员在教授艺术体操技术动作时,应明确动作标准及要求,强调动作的关键环节,分析易犯错误,明确技术动作要素,提高学生掌握运动技术的能力。在器械练习中,运动员需要对自己或她人抛出的器械做出快速、精准的动作反应。例如,对球的反应,首先看到球,判断其方向和速度,然后选择接球方式,最后完成接球动作。反应离不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通过改变器械的运动轨迹、速度等条件,练习少儿注意力的指向和分配,在不断练习中提高反应速度。其次,加强“预判能力”,也就是运动感知能力,经过反复多次练习,才能逐步提高少儿的运动反应速度与动作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