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一体化协同加法效应

2019-01-27 15:14:09时光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亚马尔中俄勘探

□ 文/本刊特约评论员 时光

俄罗斯亚马尔半岛,地处北极圈内,气候严寒,环境恶劣,在当地的土著语—涅涅茨语中被称为“土地的尽头”。但这里一处名为萨别塔的地方,却因为正在建设中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而闻名遐迩。作为继中俄原油管道后中俄经贸合作的又一成功典范,亚马尔项目被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评价为中俄合作的“压舱石”和“风向标”。其成功实践不仅为中国石油企业积累了北极资源开发和大型LNG项目建设管理的技术和经验,更重要的是为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油气合作特别是“一带一路”合作探索出一种全新模式。

这一模式就是海油工程在《以北极极寒工程项目为载体的全面协同管理》一文中探索实践的一体化协同管理模式,其核心就是寻求项目多方利益契合点,构建优势互补、相互支持、协同发力的合作共建体系,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亚马尔项目建设规模大,每部分单独来看都是一项巨型工程。同时,北极自然条件恶劣、生态脆弱,社会和基础设施依托严重缺乏,关键装备需要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运作。在这样的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都无法单独完成如此复杂艰巨的工作,亚马尔项目成功的奥秘是团队协同合作。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国际合作将成为产能建设主要方式,一体化协同管理优势将逐步凸显。原因很简单,任何企业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协同效应价值链一体化可以打破企业自身链条和资源限制,向产业内外和上下游链条延伸,形成一个新的价值系统,为产能合作和项目推进带来加法效应。海油工程的实践表明,全面协同管理推进实施的北极极寒LNG模块化工程项目,开创了中国企业独立完成国际LNG核心工艺模块建造之先河,国内LNG模块化建造行业实现由低端制造到高端制造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成功跻身国际LNG模块建造“第一梯队”。

一体化协同不仅在石油工程领域优势明显,在油气全产业链同样适用。在勘探上,传统勘探开发业务,按照油气预探(发现油气)—油气藏评价(评价可采性)—产能建设(建成生产能力)—油气生产“接力棒”模式运行。这种条块式管理在油田发现和建设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时间的延续,其不适应性便凸显出来。由于各部门追求的目标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增储“硕果累累”而建产“无米下锅”局面;基础研究、方案部署、井位研究、钻前准备、现场实施各自为战,造成科研生产重复投入;“接力棒”模式拉长了增储建产周期,延长了投资回报周期,降低了增储建产投资收益。而将勘探开发阶段划分转变为增储建产项目划分,按照项目管理方式,整合预探、评价、产能长链上的研究与管理方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井位研究一盘棋、投资管理一本账、物探管理一张图、现场实施一股绳、奖励激励一把尺,就可以发挥一体化协同的聚能效应。

同样,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可以把原来需要长时间分步运行的勘探、评价、开发三个步骤并联运行,开始勘探时就进入评价环节,探井一完成,马上转入开发,从而大大缩短了从勘探到开发的周期。过去最少5年至8年,现在2年至3年就可以实现一个油田的规模化勘探开发,个别区块还实现了当年勘探、当年评价、当年开发、当年建产。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都在深挖产业链价值,但改革重点不应仅局限在业务上,还需要有效的管理体系支撑。业务整合不等同体系整合,如果说业务是分母,那么体系就是分子,做大做强一体化协同,首先要做大分子。只有拆除产业链价值耗损点,构建具有协同性、兼容性、互动性的一体化协同体系,才能激发一体化协同加法效应。

猜你喜欢
亚马尔中俄勘探
亚马尔 巴萨超新星
新体育(2023年6期)2023-06-01 03:22:35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环球时报(2022-12-21)2022-12-21 19:47:28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3:00
勘探石油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伙伴(2019年10期)2019-10-14 03:26:57
亚马尔LNG项目正式进入投资回收阶段
春晓油气田勘探开发的历史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19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中亚信息(2016年1期)2016-03-07 01:00:42
煤层气勘探开发行动计划发布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