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生态“金招牌”

2019-01-27 12:22本刊评论员
浙江经济 2019年22期
关键词:试验田长三角示范区

□本刊评论员

“寸土寸金”的长三角示范区坚持“生态绿色”,是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率先建成社会主义发展高地的重要典范

11月1日,横跨江浙沪两省一市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以下简称“长三角示范区”)正式揭牌;11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重点围绕规划管理、生态保护、土地管理、项目管理、要素流动、财税分享、公共服务和公共信用等八个方面率先开展一体化制度创新,通过守护生态“金招牌”示范引领全国区域协调发展。

守护生态“底气”足。未来的长三角示范区,生态绿色是底色、创新经济是亮色、古镇文化是彩色。从生态基底来看,长三角示范区湖荡密布、河网交错、阡陌纵横,蓝绿空间占比约为69%,先行启动区蓝绿空间比约为77.5%。从创新基因看,青浦是进博会永久举办地,已从“上海西大门”跃升为“上海之门”;吴江全力建设“创新湖区”“乐居之城”;嘉善是全国唯一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正在打造“全域大花园”和世界级科创绿谷。从文化底蕴看,长三角示范区内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有10个,先行启动区的5个镇中就有4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试验田”有“新期待”。“生态绿色”给了这片风光秀美的一体化战略发展“试验田”独特的定位,这意味着示范区不能走大规模开发建设的老路。生态绿色生动体现着示范区内“一体化”和“高质量”两大重要命题。美好的生态环境,既是各地打破行政藩篱、一体化开展共同保护的结果,也是示范区追求高质量发展,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主动抉择。因此,不管是战略定位、功能布局,还是产业引进、基础设施建设,是否符合“生态绿色”的要求,始终是示范区“准入清单”里重要的考量标准。

“浙江经验”谋新篇。推动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浙江责无旁贷:应充分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优势,加快建设规则相同、标准互认、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市场;共同探索“两山”转化途径,携手沪苏共同推进示范区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共同推进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护好生态本底;串联编制“蓝丝绿锦”,提升区域生态整体功能,共同建设长三角城市群美丽大花园;发挥民营经济特色优势,进一步优化创新市场环境,瞄准重点领域,打通创新链条,探索创新驱动的内生发展路径。

“好风景”才能引来“新经济”。长三角示范区已绘蓝图: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青嘉吴两区一县将共同推动“物理组合”向“化学融合”转变,切实肩负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先手棋的使命。

猜你喜欢
试验田长三角示范区
“1+1=7”凝聚长三角人大更大合力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耕好外汇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助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2019长三角企业100强
唐登杰:切实把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军民融合发展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