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广州市设计院)
建筑工程施工中,主体结构属于建筑核心部分。关键施工环节实施有效质量管理,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混凝土属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常见建筑材料,其施工工序与工艺选择对保障项目建设稳定性与安全性起到重要作用。为了明确混凝土施工管理与质量验收要点,此次分析中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与论述。
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属于项目建设主要部分。主体结构内涵是指在地基基础上,承受传递建筑工程所有载荷结构。因此,主体结构对项目稳定性与安全性有直接联系[1]。主体结构与地基基础一起共同构建项目结构系统,而主体结构属于建筑工程安全使用基础,也是建筑工程结构安全可靠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主体结构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砖混结构;二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三是钢结构。由于混凝土结构高处作业多。主体结构工程很多是在地面以上进行施工,交叉作业多,危险性比较高。鉴于工程工期、均衡生产以及其他因素要求。主体结构中,多工种交叉作业无法避免[2]。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普遍存在。在主体结构当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类型比较多,尤其是大面积浇筑施工,对于整个工期具有深远影响,同时也是主体结构施工中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因素较多,材料因素、人员因素、设备因素,都影响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3]。
建建筑工程施工期间涉及到较多施工工艺,为了保障施工质量与整体建设水平,不仅要按照项目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同时要满足项目建设后使用性。因此,在对建筑工程施工期间,要注重各个施工环节质量管理工作。通过上文论述了解到主体建筑结构混凝土施工对主体结构质量有直接影响。在施工期间混凝土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多,主体结构总体质量影响建筑工程建设后的耐久性、安全性与总体适用性[4]。混凝土施工综合管理不仅要对施工工艺进行管理,同时要对混凝土施工后养护工作展开详细策划与实施,这样才能保障主体建筑结构质量,避免施工后各个环节质量受到影响。
另外在对主体建筑质量管理期间,质量验收工作也非常重要。验收属于建筑工程建设与施工重要环节,需要针对工程施工材料施工工艺与施工效果进行全面检测,在此期间要汇总主体结构检测报告与检测报告核查工作。验收工作当中,所检测数据包含混凝土施工强度、稳定性以及其他方面内容[5]。开展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检测工作期间,通常由建筑工程建设实际状况出发,对整个结构施工效果进行检验。在实际操作中,可选用抽样检测和逐一项目环节检测方式。一旦在验收过程中发现施工效果不佳,或者存在质量问题,应进行及时修补,避免影响下一工序施工质量与效率[6]。
2.1.1 施工工艺应用
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环节采用多种施工工艺,不同施工工艺应用方式与应用形式,要按照项目工程特点进行选择。例如,在浇筑环节,要在模板合理架构后进行作业。浇筑技术选择要满足建筑项目施工标准,并对浇筑时间与角度有明确规定,这样方能保障浇筑后质量。而振捣施工技术要与浇筑作业按照项目特点安排工序,通常状况下,振捣与浇筑为同步施工。由于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会涉及到大面积混凝土浇筑,这样便使得混凝土施工质量与施工工艺选择与应用具有直接影响[7]。因此,对于建筑项目主体结构而言,施工工艺应用与选择属于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重点环节,由于建筑规模大小对施工工艺选择与应用影响较大,需要在实际施工中进行多方面考量,方能保障施工工序有效开展,保障施工项目建设整体质量[8]。
2.1.2 混凝土配合比设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综合考量建筑结构特点、原材料性能以及施工工艺与设备、施工环境、质量管理等因素,充分结合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并要保障混凝土在拌合后具有耐久性能。这就需要在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期间明确各个原材料比例与用量,以此来满足工程性能要求。另外,在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时,也要考量经济合理性[9]。实际操作当中,为了制定出合理混凝土配合比,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数据和信息采样,通过试验来对比,分析不同配合比混凝土强度。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成败,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工程性能与单价成本,同时对于整个项目建设质量也具有直接影响。尤其是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期间,所采用混凝土材料要满足项目设计标准,保障混凝土建筑材料自身工程性能之外要综合考量强度与设定性价比[10]。因此,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设定方面要求与重要性分析可以了解到,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当中,混凝土配合比设定也属于管理重要内容之一。
2.1.3 混凝土养护环节
在浇筑振捣之后,混凝土强度与工程性能并未达到稳定状态,也未能满足项目设计要求。在完成混凝土主要施工工艺之后,需要对混凝土施工结构采取合理处理方式,来保障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工程性,这种施工工艺和环节称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养护在混凝土浇筑振捣之后进行,在混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对混凝土温度、湿度进行合理控制,以此保障混凝土胶凝材料正常水化,提升混凝土强度。这一施工管理工作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混凝土养护是保障混凝土质量最有效和最经济方式。混凝土强度是建筑工程材料最基本技术指标,也是混凝土质量工程验收重要内容。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后,需要经过养护管理,其强度才能达到或者超过项目设计要求,经过合格验收之后,才能开展下一步施工。因此,通过这一分析内容,可以了解到混凝土养护环节属于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与验收重点环节。
2.2.1 多层次质量验收
项目工程质量验收作为施工完成之后最后一环节,在开展验收实践当中,要明确相关工作开展必要性,进而构建相应实践实施标准体系并在系统开展验收工作。通常而言,施工单位在项目建设期间要做好相应质量控制与管理工作,如若出现分包单位进行施工,分包单位要承担部分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多层次质量验收与管理方式,来提升系统质量管理整体水平,避免单一验收带来无效性。在对建筑工程进行验收时,各方要对工程质量展开分别验收工作。在对特定建筑结构验收质量所评估报告不同时,应请当地建筑行政主管和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进行协调来处理,并制定出统一意见。从实际实施验收工作来看,验收工作影响要素比较多。在多元化验收,管理控制期间对验收工作有效开展方案进行探索与调整,以此提升验收质量管理整体水平。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是常见建筑施工方式,在施工当中由于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性价比,使得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中广泛应用。因此,对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后质量验收工作开展中,要进行全面验收,针对当中所存在不足进行分析与掌握,通过借助科学方式,在实践当中做好验收管理与调研,来提升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
2.2.2 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要点
主体结构混凝土建设期间,相应混凝土分项工程验收比较重要。在开展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工作中,既要保障对施工外观平整性验收,也要保障对混凝土性能方面验收。该方面内容是指,在对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期间不仅要注重对竣工之后质量进行验收,同时要注重对阶段施工方面施工效果进行质量验收。并通过全面验收质量控制,发现当中施工存在不足。在实际开展验收当中,需要明确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验收重点环节。首先,要明确混凝土外观尺寸是否满足项目设计标准与要求。其次,混凝土外观是否出现裂缝蜂窝,孔洞等问题。再次,主体结构沉降是否满足项目设计沉降要求。最后,混凝土在完成养护之后,其强度是否满足项目设计标准。通过对不合理问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做好验收工作规划,同时要注重对一些先进仪器的应用,这样才能更好检测出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之后,强度验收数据真实性与客观性。在完成阶段性验收之后,需要对验收数据和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并形成报告。同时,应对一些出现重要缺陷和施工分项工程存在的问题点制定验收报告,对重建之后质量进行重新检查,提升整体验收质量的客观性与可行性。
3.1.1 明确各施工工艺作业重点
通过上文论述,可以了解到主体结构混凝土在施工管理过程当中要明确各个施工工艺作业重点。在完成模板架构工作之后,需要重视对模板支设状况的检查工作,主要检查内容是检查模板内部钢筋绑扎状况,以此来确保模板和钢筋尺寸型号,是否满足项目单位设定的建设要求,并按照钢筋结构特点选定合适浇筑方式。开展混凝土浇筑作业,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与工程建设质量有直接影响,在这一施工工艺当中浇注环节至关重要。首先,浇筑作业开展之前,要明确主体结构施工特点,对主体结构规模与浇筑面积相应信息进行搜集。其次,制定好浇筑相关事宜,例如,浇筑角度与浇筑距离,要按照项目特点进行设定。在浇筑开展期间,保障混凝土接缝和接头降到最低水平,并确保混凝土下落高度低于2m,防止混凝土在浇注期间出现溅落的状况。这是由于施工中,不仅要保障施工质量,也要注重安全生产。再次,要保障浇筑作业连续不间断,这让整个混凝土完成浇筑之后具有整体性特点。最后,在实际浇筑当中,应有效缩减浇筑时长。一方面能够保障混凝土在整个浇筑期间,混凝土拌合物物理状态满足浇筑需求,避免出现在浇筑之前混凝土拌合物出现提前凝固。另一方面,提升混凝土浇筑作业工作效率。
振捣是混凝土施工当中另一个比较重要施工环节,振捣伴随浇筑作业开展而进行。采用有效振捣技术,能够保障混凝土在浇筑之后,可以均匀分布在主体项目结构当中,同时能将混合物当中空气排除,保障房混凝土浇筑之后的密实程度与光滑程度。混凝土各个组织部分由于是由多种拌合料所组成,通过振捣混凝土可以在模板当中进行有效填充,以此避免常见局部混凝土缺失现状出现。与此同时,施工单位在开展振捣施工时,要选择适度振捣作业,确保不过振和不漏振施工。在振捣混凝土出现下沉变慢和无气泡产生现象时,则表示振捣已完成。在对主体结构混凝土进行振捣时,需要将振捣棒均匀插入混凝土浇筑结构当中,还要保障振捣棒深入下层混凝土,以此来实现上下层混凝土充分融合,避免裂缝状况出现。通常状况下,将振捣作业持续大约20s左右,便可以完成对角部混凝土结构振捣目标。
3.1.2 科学制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属于重要建筑材料之一,在实际应用当中具有耐久性高工程性和高强度的特点,能够让主体结构在混凝土浇筑之后,具有较强工程性能。施工使用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设计时,要秉承科学与合理原则,即首先需要满足混凝土配合比符合质量工程要求。所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在实际使用时,混凝土硬化之后,强度耐久性和其他性能均能达到项目设计指标。在混凝土配合比设定之前,首先要对项目所在地理特征、施工环境以及相应建筑材料信息与数据进行收集,并按照项目设计强度要求对混凝土当中所使用的拌合物进行选择,选择之前需要完成相应试验工作,按照主体结构设计图纸,了解项目工程所要求强度与耐久度。在此基础之上,对于水泥沙石和一些其他拌合物进行选择。完成相应材料选择之后,确定混凝土配比所需要水泥品种和骨料颗粒大小。通过明确混凝土浇筑技术,了解混凝土工作性和凝结时间,然后再增加一些外加剂。在满足强度基础之上,要确保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之后的经济效益。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过程当中,要通过不断实验来收集数据,对比不同配合比下混凝土强度状况,通过甄选性价比最高的配合比,来保障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3.1.3 重视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在浇筑与振捣之后,需要开展养护管理工作。这是由于在混凝土浇筑振捣滞后,整体混凝土施工结构强度无法满足设计的使用要求,同时在工程性能方面也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开展养护工作当中,要格外注重混凝土性能,特别是在温度和湿度控制方面。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混凝土构件在浇筑振捣之后出现裂缝状况,需要对混凝土构件温度进行控制,通过采用遮阳雨降温的方式,对混凝土温度进行合理科学控制。对于一些大体积主体结构混凝土构件而言,在控制质量方面要求水平比较高。因此,在开展混凝土养护工作阶段,要注重混凝土受温度与湿度变化而影响强度状况出现。这是由于混凝土受水化热影响较大,注重温度与湿度控制,以便保障混凝土在完成养护之后,具有较强性能。混凝土养护环节要保障混凝土内外温度平衡,保障混凝土构件在温度允许范围内进行养护。在实际操作当中,对于结构型楼层平板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时,需要在混凝土初凝之后进行浇水养护,以此来保障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常要加强现场温度与湿度测定工作,按照测定结果及时对混凝土养护方案进行调整。
3.2.1 质量检测与验收工作方法
通过上文分析了解到,在对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方面,对于整体质量保证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开展质量验收工作当中,应明确一些验收方法,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第一,回弹法,该种方法重点是对混凝土总体硬度进行检测,但混凝土当中由于隐藏结构方面的问题,甚至一些质量问题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在采用回弹法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测时,要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需要采用更加科学的质量检测方式。第二,采用超声波进行检测。超声波传递速度快慢,能有效地表现出混凝土强度状况,通常状况下传递速度较快,则表示混凝土强度数值较高,反之则表明混凝土强度较弱。
明确检测方法之后,要配置比较专业质量检测与验收人员。在施工现场当中,对主体结构混凝土分项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期间。要在施工现场当中采集相应信息,并在工程现场创建时创建检测实验室,利用科学检测装置进行对质量相关数据进行检测。采用该种检测和验收方式,能够及时了解检测结果,进而对检测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对于一些施工不合理环节提出有效处理方案。现场检测与验收,不仅能对施工分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同时还能够发挥出现场监督作用,能让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了解真实检测数据,对于整体质量管理工作起到重要保障性作用。
3.2.2 注重混凝土施工质量阶段质量验收
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在对施工质量进行验收时,不仅要注重阶段性质量验收,同时也要注重阶段性质量验收。主体结构对整个项目建设质量具有直接影响,而混凝土作为主体结构当中使用最多的建筑材料,在完成混凝土施工之后,由于施工环节比较多,影响其质量因素也较多,需要对阶段性混凝土强度与工程性能进行检测,便于下一分项工程混凝土施工开展。为了能够满足对主体结构混凝土实现阶段性质量验收工作,项目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应注重对各个阶段,混凝土施工质量数据采集和检测,这样不仅能够了解阶段性混凝土施工质量,也对于优化后续混凝土施工方案,工艺和养护工作起到借鉴性作用。另外,在完成阶段性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之后,需要对这些验收数据信息进行记录与封存,便于整个项目混凝土施工质量检测工作开展。
3.2.3 加强对混凝土质量验收监督管理
由于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验收工作对整体项目质量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实际开展质量验收工作当中,应加强对验收工作监督与管理。在实际操作当中,首先,应对参与质量验收人员综合素质进行充分分析与调研,一方面了解验收人员自身专业技能素质,另一方面要明确参与验收工作人员自身道德素养,避免在实际验收过程当中注重私利而忽视整个验收工作现象出现。其次,再对质量验收实施监督管理,通过成立监督小组进行监督。其中,监督小组由施工单位质量检测人员、项目单位质量检测人员以及第三方监理成员组成。再次,在阶段性施工质量检测验收和竣工质量检测验收环节,监督小组人员应对采集信息、对比以及验收报告制定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一旦在验收环节出现违规现象,应立即勒令验收小组重新开展验收工作,这样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验收结果合理性与客观性。最后,为了能够对质量检测验收小组人员实施有效监督管理工作,应定期对监督小组成员实施轮岗管理,确保整个监督过程具有公平性。
综上所述,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当中,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要点是施工工艺应用、混凝土配合比设定和混凝土养护。关于验收要点,要注重多层次质量验收、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关键点。混凝土施工管理策略方面,应明确各个施工环节作业重点,科学制定混凝土配合比,并重视混凝土后续养护工作。关于质量验收策略,一方面要掌握质量检测与验收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要注重混凝土施工阶段性验收与监督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