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三大逻辑

2019-01-27 10:53袁汪洋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文艺理论文艺

袁汪洋

(广州美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26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奋力发展的实践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这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高度概括和整合表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深刻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宏观指导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事业全局,是一个内容结构完整的科学理论。

文艺事业是党和国家整体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艺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直接论述和关涉文艺事业与工作的部分就是习近平文艺思想。习近平文艺思想直接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如何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一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我国文艺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新创造,指明了我国文艺事业今后发展的基本遵循与方向任务。习近平文艺思想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两次重要讲话之中,全面贯穿着历史、现实、理论三大基本逻辑。

一、习近平文艺思想蕴含的厚重历史逻辑

历史逻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创新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在全面把握和根本遵循历史规律的基础上,沿着历史规律所揭示的进步方向发展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指出:“在社会科学问题上有一种最可靠的方法,它是真正养成正确分析这个问题的本领而不致淹没在一大堆细节或大量争执意见之中所必需的,对于用科学眼光分析这个问题来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考察每个问题都要看某种现象在历史上怎样产生、在发展中经过了哪些主要阶段,并根据它的这种发展去考察这一事物现在是怎样的。”[2]习近平文艺思想蕴含的厚重历史逻辑体现在它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精神,坚持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且沿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轨迹不断向前发展,深入回答了“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怎样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这一集中而又有针对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首先,习近平文艺思想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精神。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进程中,历来崇尚文化、热爱艺术,形成了文以明道、文以贯道、文以载道的中华传统文艺精神。在把握文与道的关系中,中华传统文艺强调文是手段、道是目的、文是为道服务的,突出了文艺所表达的个体道德培育和社会责任感践行以及所承担社会教化的价值属性。被毛泽东赞誉为代表中华民族新文化方向的鲁迅先生十分重视文艺在改造中国人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3]在关于文艺的价值论述中,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文艺工作者是灵魂的工程师。”[4]习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强大精神力量的深厚视角,论述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文艺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这些重要的论述,阐明了新时代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在治国理政全局中把对文艺工作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从中华传统文艺精神到习近平文艺思想,展现了中华文艺古往今来的历史发展轨迹,都突出强调了文艺的社会性功能,后者是对前者的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其次,习近平文艺思想坚持运用和创造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从文化的能动反作用原理演绎论述了文艺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从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相互作用中把握文艺的本质规定性和时代特征,并分析了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独特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经济基础对文化的发展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也有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独立的发展规律,对经济、政治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充分说明了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5]马克思还进一步指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6],从本源上揭示了文艺的现实规定性和时代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属于受经济基础制约的上层建筑范畴,在意识形态体系中,文艺是“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殊意识形态”[7]。习总书记指出,“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8]习总书记关于文运与国运、文脉与国脉关系的深入论述,是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能动反作用原理的深入坚持和实际运用。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到习近平文艺思想,表征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下结合新时代中国文艺工作实践的创新发展路标,突出强调了文艺的能动性作用,后者是对前者的坚持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最后,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从革命斗争到建设繁荣的历史转型。毛泽东文艺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革命的实践性。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习近平文艺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艺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贯穿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核心观点和根本方法。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习近平文艺思想都从理论建构的生成视角,对文艺的地位功能、文艺创作的根本方向与核心方法、文艺服务的对象、文艺评论的价值维度、党的文艺纲领与政策等方面展开了系统的论述,都是体系完备、逻辑缜密、内在统一的科学文艺理论。基于时代主题的深度转化和历史背景的巨大变迁,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统一进程中,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习近平文艺思想又呈现出不同的理论特色、思想主题、内容表达和政策主张。毛泽东文艺思想集中体现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上世纪在抗战环境中、为实现民族救亡图存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标志性成果。习近平文艺思想主体内容建构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发展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最终确立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之中,这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宏观背景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两大成果,既相互关联、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融汇时代,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二、习近平文艺思想表征的鲜明现实逻辑

思想理论的现实逻辑就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核心意识,在全面分析、精确把握问题的基础上,有力地解决现实所呈现出的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现实期盼。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属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现实逻辑,正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9]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中,文艺思想是立足于我国文艺发展的现实,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主题中呈现出来的,是从我国人民群众对文艺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当代中国文艺面临的现实矛盾和突出问题提出来的。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指引文艺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指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饱经沧桑的中国人民心怀百年的夙愿,就是中国梦的核心要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就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任务。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组成的习近平文艺思想,必然要受总任务的根本引领,指引文艺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达强盛、政治的高效有序、社会的稳定和谐,而且要求文化的繁荣兴盛,因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文艺属于文化的范畴,文艺创作是文化创造的重要形式,文艺作品是文化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的繁荣发展标志着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文艺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没有中华文艺的繁荣兴盛,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和伟大精神的激励,习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0]一方面,文艺的现实规定性决定了文艺最能表现时代的风貌和表情,文艺表现着不同时代社会的生产生活状态、描绘着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变化、沉淀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另一方面,文艺的超越现实性决定了文艺最能引领时代风气和社会风尚,文艺承载和表达的思想内容、道德取向、价值判断和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从而达到引领时代风气和社会风尚的目的。文艺的双重现实属性建构了习近平文艺思想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基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发展的时代坐标,习近平文艺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文艺工作的现实指南,对推进文艺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直接的现实遵循。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从精神文明的高度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期盼。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有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重大判断,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1]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丰富、层次多样,不仅体现在对物质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体现在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迅速提升。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之后,国民生活消费会呈现结构转型升级,从以物质有形产品为主体的“硬消费”转变为以精神无形产品为主体的“软消费”,在此过程中文化艺术市场会逐步繁荣。2018年我国人均GDP为9768美元,居民恩格尔系数进入富足区间,生活层次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消费形态由物质型向服务型转变,消费行为由从众模仿型向个性体验型转变。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了一个崭新层次,在这种经济发展基础上人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的品质结构和选择偏好都会发生重大而深刻的转变。在社会的发展结构中,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为精神文明提供必要的物质前提,精神文明的发展既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又有相对的独立性;精神文明反过来又成为物质文明得以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不同程度地规定和影响物质文明建设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既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也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文艺都是适应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并为巩固和维护其经济基础服务的。作为从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的习近平文艺思想,定位文艺发展的人民坐标,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发挥文艺给人带来审美享受、精神愉悦和认识启迪的功能过程中,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文化期盼。

习近平文艺思想就是要解决制约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文艺思想所展现的现实逻辑就是敏锐地洞察到我国文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并且深刻地分析问题生成的深层次机理以及有力地探寻解决问题的现实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文艺创作迈入快车道,产生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量优秀作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和文艺创作的效率提升,但是另一方面市场的经济导向和资本的逐利趋势对文艺的健康有序和正确价值引领产生诸多不良影响。习近平文艺思想就是要明确文艺在市场经济发展大潮中正确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就是要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明确中国精神是文艺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浮躁是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中深刻揭示和批判文艺存在的问题:“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12]这些问题正是习近平文艺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新时代文艺工作着力要回应和解决的问题。

三、习近平文艺思想彰显的清晰理论逻辑

理论逻辑就是在科学认识和充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关事物的普遍联系,形成体系完备的内容框架。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认识和把握世界的理论逻辑。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中指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把民族问题和国家问题也放在同样的历史的基础上,这就是说不仅仅限于解释过去,而且大胆地预察未来,并勇敢地用实际活动来实现未来。”[13]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高度评价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洞悉,指出:“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14]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贯穿着强大的理论逻辑,展现着我们党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习近平文艺思想彰显着清晰的理论逻辑,理论逻辑一方面以历史逻辑为生成和本源,另一方面以现实逻辑为基础和立足点。习近平文艺思想的历史逻辑使我们能够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承与创新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其现实逻辑使我们能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中准确地把握文艺的方向定位。

习近平文艺思想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演绎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根本依据和核心体现,在文艺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就是要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首先,立足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人类思想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15]。习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16]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提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文艺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就是人民的文艺。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本质论就是体现和运用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彰显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理论逻辑底色。其次,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习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17]关于文艺地位的论述,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精确地把握文艺的独特地位。文艺的精神引领、凝聚和激励作用,根本原理就在于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即先进的思想文化被群众掌握后就会转化为强大的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 “剧作者””[18],有关文艺人民性的论述,充分坚持和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最后,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原理基础的方法体系,包括实事求是、矛盾分析法、辩证思维法、群众路线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习总书记多次强调在治国理政实践中积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体系,“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解决我国发展问题上的方法论意义。文艺作品是具有多重属性的文化呈现,习总书记强调,“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19]有关文艺创作和生产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两种效益统一的论述,这是由精神文化产品创作与生产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体现了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决我国文艺发展问题。

习近平文艺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理论回答。毛泽东文艺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起点和开篇之作,习近平文艺思想是在接续地谱写理论新篇。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精华概括,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而且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深层底蕴。面对新形势下的文艺工作,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文艺思想的革命底色和价值主张,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时代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从文化自信的高度把握文艺工作,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并在实践中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判断。首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时代内涵形成了新认识。习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20];“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21]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来的文艺作品,乃是“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22]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时代内涵的新论述,是从文艺与时代、国家、民族、社会、个人,文艺事业与战线同党和人民的事业与战线等多重维度展开,充分体现了对什么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深刻回答。其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功能价值形成了新定位。文艺的精神文化属性决定其具有教育、激励和引领的功能价值。正如习总书记所说,“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23],“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24]文艺的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属性决定其具有跨民族国家沟通交流的功能价值。习总书记深刻指出,“文艺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相互了解和沟通的最好方式,……就是因为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25]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功能价值的新阐述,是从中国与世界、内部与外部双重视野展开的,充分体现了对为什么要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精辟回答。最后,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实践路径形成了新指引。党的领导是发展我国文艺的根本保证,繁荣和推动文艺创新发展依赖于建设一支以文艺名家为领军人物、规模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习总书记在分析当前我国文艺存在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指明了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文艺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大力提升创新能力是新时代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路径的具体指引。转变文艺创作中重数量轻质量、粗放型发展方式,树立精品力作的创作引领。“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26]。提升我国文艺创新能力,就是要坚守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的一切创新,归根到底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民”[27]。改变文艺创作中错误的思想观念和不良的价值表达,就是在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下追求真善美的文艺永恒价值,将中国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28]。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实践路径的新阐明,是从党与文艺、文艺事业与队伍建设、问题导向与工作指引等立体层次展开,充分体现了对如何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精准回答。

总之,习近平文艺思想形成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向往的时代背景中,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着厚重的历史逻辑、鲜明的现实逻辑、清晰的理论逻辑。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文艺理论文艺
1942,文艺之春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角下《幻灭》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探析
Can “Contemporaries” Know How to Read?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中国文联出版社“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论著书系”
□文艺范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浅析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文艺思想
习近平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