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樵
(合肥市政协,安徽 合肥 230071)
无线城市是基于云计算的技术、融合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三网/三屏融合、移动电子商务的综合应用。作为城市的“第五公用基础设施”,无线城市现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的重要尺度,被视为未来城市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是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对提升城市功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信息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徽省政府关于宽带城市建设、促进信息消费和《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宽带合肥”建设促进信息消费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根据市领导的批示精神,市经信委编制完成了《合肥市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行动计划(2015-2017 年)(征求意见稿)》,市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行动计划(2015-2016年)的通知》(合政办〔2015〕21号)。该行动计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为动力,坚持政府引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着力打造安全便捷高效的无线宽带基础设施,大力促进无线局域网在政务、商务、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让信息惠及民生,不断提升我市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提供支撑。
2018年9-10月,市政协组织了由我带队的“加快建设城市无线网络”的民生项目监督性调研活动,听取了市经信委的情况通报和相关资料、背景情况的介绍,实地考察了市行政服务中心、野生动物园等“无线城市”热点覆盖区域的网络覆盖、网络使用、上网体验等情况,调研走访了项目建设相关单位四创电子、合肥移动公司等,深入了解了当前合肥无线网络的建设情况,实地体验了“无线合肥”带来的便利和存在的问题,并就5G发展情况及5G商用后对WIFI的影响进行了深入调研。11月初,调研组对调研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梳理意见建议,经过充分讨论、反复研究,形成了此报告。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500余个热点,3万余个AP点,其中新建2.8万个,整合电信运营企业0.2万个,已实现行政服务大厅、公园景点、公立医院候诊区、文体场馆、交通枢纽等五大类重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免费接入,同时建成合肥市无线局域网安全认证管理平台,实现对全市无线网络的安全管理、用户认证、网络运营等功能服务。
一是统一顶层设计。市政府先后发布《合肥市加快推进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行动计划》、《合肥市加快建设城市无线网络(WIFI)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推进原则,政府加大政策引领,做好网络规划顶层设计,协调整合资源;项目承建商主力建设并运营维护,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二是统一注册认证。在全国首创全市统一“无线局域网安全认证管理平台”,提供统一入口,实现统一认证、统一管理,有效促进存量节点整合,全市跨区域无缝漫游,实现 “一点认证、全市上网”,并可对接入用户、流量、用户分布数据等进行实时监控管理。
三是统一标准规范。改变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的情况,项目建设与标准建设同步发力。在全国率先发布《合肥市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与服务规范(试行)》,申报安徽省《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一方面为建设和运营“无线城市”局域网项目提供参考;另一方面为无线城市“合肥模式”的复制推广提供支撑,为我省乃至全国“无线城市”局域网建设提供了“合肥模式”。
四是统一安全管理。建立独立于公共网络的无线安全专网,平台内部链路严格专用,并按照公安部82号令和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要求,应用无线网络鉴别和防护安全技术,并接入公安网安部门。加强无线局域网和信息安全管理,对相关信息进行过滤和防范,把控城市网络运行环境、保护用户基础信息,提供更加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有效防范和打击犯罪。
五是无缝漫游设计。以无线控制器为核心,在符合安全规范的配置下,开启无线用户漫游功能,移动用户可以通过二层/三层漫游的方式从无线网络中的一个接入AP漫游到其他无线网络接入AP,所有的网关策略均不变化,用户网络连接不间断,不需要重新连接网络,实现快速切换,有效保持会话完整性及可靠移动性的前提下实现无缝漫游。
六是重要公共场所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万个AP点,其中新建2.8万个,有效整合电信运营企业0.2万个,已实现服务大厅、公园景点、公立医院候诊区、文体场馆、交通枢纽等五大类重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免费接入,基本实现十万级以上用户并发认证和百万级用户同时在线上网。
七是用户体验全国领先。各AP点信号接收质量、通信能力等方面各项技术参数水平全国领先。单AP点最大接入带宽≥100Mbps,最大可同时支持100人上网,平均上下行传输速率2Mbps,最高能达到20Mbps,可媲美目前4G网络通信体验。
八是日服务人数创新高。合肥“无线城市”微信公众粉丝超过40万,累计提供超1.5亿余次免费上网服务。平台日均用户数超20万人次、日均推送100万余次,接入数据达8000万条,接入数据量30TB,项目惠及大众,服务贴近民生。
九是应用服务不断深化。基于WIFI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开放共享,有效地推动了地方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吸引共享汽车、社区服务、房产服务、汽车服务等领域四十余家企业展开合作,逐步完善和研发基于公共无线网络在社会管理、公共安全、公众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初步形成基于WIFI的大数据产业生态。基于“无线城市”大数据建立的双创平台,吸引近10家企业入驻,与近40家企业共同打造了“无线城市”大数据产业生态链。有效促进了“无线城市”关联行业、领域的企业,推动了我市“无线城市”大数据产业发展。
十是运维保障水平高效。有效整合运营商、设备供应商等资源,打造专业维护队伍,成立呼叫中心,提供24小时实时运维保障,实现设备在线率平均超97%,为全市无线网络高质量、高效率运行提供强力支撑。
目前合肥“无线城市”仅对公园景点、文体场馆、行政办事大厅、公立医院候诊区、文体场所五大类型公共场所进行覆盖,网络覆盖类型单一,且无线热点数量有限,尚未实现全市公共场所无线WIFI网络密集覆盖。部分热点地区,如高铁站、机场、公交车上等尚未实现无缝漫游。
合肥“无线城市”宣传力度不够,导致部分公众认知度不高。了解合肥“无线城市”的市民对该项民生项目给予高度评价,但对不了解该网络的市民来说,出现了不会用、不敢用情况。对公众的宣传不够,不利于充分发挥这一民生项目的价值,也不利于开展有效的增值运营。
部分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存在人流量小、驻足时间短的情况,部分人流量大的区域,由于聚集人群主要为老人、儿童等,其上网需求小,直接导致网民接入量少,网络使用率比较低,造成了公共资源的浪费。
利用无线城市建设中资源共享整合复用能力尚显不足。运营商先期建成的基础设施、光纤资源、关键资源,没有充分共享利用。另外,当前城市建设无线网没有统一的标准,厂商和运营商技术参数和应用标准不同,商业WIFI、企业WIFI等建设标准不一,有些商用无线网络没有预留接口、开放端口,且存在一定网络安全风险,整合协调难度大。
从2015年开始,市财政连续2年通过购买服务方式用于全市无线局域网资源管理与平台建设。两年运营服务合同到期后,运营服务的持续开展面临资金问题。同时如何通过对无线网络的运营管理,挖掘WiFi网络的商业价值,尽快实现盈利也是长期运营服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5G是4G之后的延伸,目前各国正在积极研发中,提供极快的传输速度,能达到4G网络的100倍,而且时延很低。目前,上海、广州等市已经开始了5G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5G时代即将来临,并且运营商流量降费、流量不限量套餐等优惠活动陆续推出,给城市无线网络建设和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提高合肥“无线城市”的公众认知度及影响力,应扩大项目的覆盖范围,在地铁、高校、商业街区、产业园区、公共游乐场所、公租房等人流密度大、上网需求迫切的公共场所进行无线密集覆盖,着重加强产业园区的无线覆盖,改善城市投资环境,协助招商引资,打造城市“数字化”新名片;加大与特定区域的商业WIFI、企业WIFI的整合协调力度,进一步完善无缝漫游功能。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宣传合肥“无线城市”,组织进社区、进校园等宣传活动,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热点覆盖区域张贴上网标识、上网流程指引等提示信息,让这项惠民项目有更多人知晓、更多人会用、更多人使用,让免费WIFI网络真正做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利用全市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免费接入服务认证门户,宣传城市形象、公益行动、精神文明等内容,营造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以 《合肥市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建设与服务规范(试行)》、安徽省地方标准《公共场所无线城市局域网服务规范》为基础,将商用WiFi、企业WiFi等纳入标准范围内,健全合肥无线局域网建设及服务标准体系,打造“合肥模式”新标准,提升我市乃至全省、全国的“无线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
无线网络比有线网络更易受到入侵,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从事违法活动。需在已建设的无线安全防御系统(入侵检测、防火墙及上网行为审计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规范无线网络安全管理,保障无线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打造无线网络安全堡垒,给公众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无线网环境。
政府继续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撑项目持续运行。同时运营企业应当深入挖掘无线网络的商业价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可靠的商业运营模式,发展无线城市的衍生项目,创造更多商业价值,支撑项目的可持续运营。
后期项目要加强顶层规划,在无线网络点位选择时应充分调研选取有覆盖价值的场所进行无线网络覆盖,避免公共资源浪费;在资源规划方面与我市其他县(市)规划相结合。在杆件、管道建设、资源利用方面充分考虑5G无线网络的基础设施规划,采用多杆合一、共建共享的规划思路,整合信息设施功能,争取实现资源合理分配、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G与WiFi是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5G技术能够支持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机器类通信,是一种广域网技术,可以实现连续广域覆盖、热点容量高、低功耗、低延时高可靠的室外场景。可广泛应用于移动医疗、无人驾驶、工业控制、车联网、智慧医疗等场景,5G解决的是工业物联网的问题。相比5G网络,WiFi高数据率和易部署的特点拥有巨大的潜力,在特定场景区域(行政服务大厅、医院、咖啡厅、酒店、餐饮场所、商场等)内布局,具有天然的场景优势,是短距离传输的一种,解决的是通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应积极探索5G与WiFi在应用场景、技术等方面的共享共建,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从而更好地满足未来移动网和互联网业务的需要,给人们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
利用“无线合肥”沉淀下来的项目数据,并进一步整合公共基础资源信息,开展数据的深化应用。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政府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开放、开发利用,将“无线城市”平台搭建成一个集政务、商务、民生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服务公众查询信息,办理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