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琪
(西安文理学院,西安 710065)
随着各大高校扩招力度的不断加大,体育研究生生源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更加严峻,体育毕业生呈现就业难的问题。体育学科的研究生相对于其他传统强势学科来说,竞争力明显不足,难以满足很多用人单位的要求,影响研究生的顺利就业。
在各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研究生就业问题更加突出和严峻,从1999年高校扩招到现在,全国大学的研究生毕业数量逐年增加,毕业生增加速度与社会需求发展存在明显不平衡的状态,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体育专业毕业生与其他专业相比相通性较差,导致学生就业口径较窄,相对来说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更少,各个体育院校体育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017年高校毕业生795万,比上年增加了30万人,其中研究生6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名牌体育学校的硕士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在两成左右,而绝大多数普通体育院系硕士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在一成左右,在各类院校中几乎排到最后。从大量研究发现,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学校因素都会导致体育专业研究生找工作困难[1]。
近几年来,硕士毕业的数量连续创出新的高度,但新增的就业岗位机会并不多。很多事业单位受到政策和编制的限制,并不会大规模招收应届毕业生,大多数事业单位采取自培的形式,来提高本单位职工的学历水平。我国目前研究生专业招生情况主要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以及应用心理学等,这些专业体育研究生就业方向多为体育学院、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但相对来说,这些就业岗位的就业机会较少,每年所招收的人数少,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育研究生的就业去向,影响体育研究生的顺利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2]。
研究生的连年扩招引起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导致社会研究生数量不断加大,研究生就业难度逐渐增强。对于体育专业的研究生来说,受到体育专业自身的限制,面对的就业压力和就业环境相对更加严峻。体育研究生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积极参与竞争,勇敢面对挑战,适当放低眼光和身段,拥有积极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找不到工作也不要过度的焦虑和恐慌,理性对待就业问题。体育专业硕士毕业生应该正确认识自身专业和研究生在当前就业市场中的地位,树立自己只是社会上一个普通就业者的观念,不必过度追求专业对口,结合自身优势和未来就业发展方向,合理选择就业岗位[3]。
学校关于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需要结合时代发展背景和社会需求来进行,从当前就业形势来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向体育管理者、体育经纪人、体育作者以及体育教师等,综合性人才和实践性人才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高校体育课程设计需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适当调整实现比例和课程设置,增加实际训练课程内容,拓宽就业口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其次,高校还需要加快课程改革,加强专业的通融性,拓宽毕业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积极考取体育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波动的需求,缓解就业压力。
国家为了积极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在最近几年中连续出台多项促进体育建设和体育发展的政策与措施,鼓励优秀的高校毕业生拓展就业视野,拓宽就业范围。通过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到艰苦地区工作,大力开展欠发达地区的体育建设,为体育研究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充分发挥体育研究生的作用。同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财政补贴,为体育专业研究生免费提供创业担保和小额贷款,设置专门的高校就业办公室,简化毕业生就业流程,使得毕业生办理相关档案和手续更加便利。
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给体育专业毕业研究生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体育研究生必须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特点,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合理调整就业心态,以健康的态度面对当前的就业市场环境,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拓宽就业途径和就业视野,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体育研究生的需求,提高自身的就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