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七五”普法中期工作的调研思考

2019-01-27 00:21王超军杨笠光祖玉凡北京市司法局
中国司法 2019年6期
关键词:普法责任制宣传教育

王超军 杨笠光 祖玉凡(北京市司法局)

为更好推进全市“七五”普法规划,按照《中央宣传部 司法部 全国普法办公室关于做好“七五”普法中期检查工作的通知》和《全国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考核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工作要求,北京市法宣办于2018年8月至9月,组织全市各区、各单位开展“七五”普法中期检查工作。通过自查、集中评查和现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历经各区各单位自查、16区集中评查、市法宣办实地检查等阶段,圆满完成了北京市“七五”普法中期检查工作,有力推进各区、各单位普法工作,并查找出一些存在问题,现将相关工作情况整理如下。

一、全市“七五”普法中期工作情况

北京市法治宣传教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以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为目标,以贯彻落实普法责任制为抓手,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一)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逐步健全

一是普法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定印发《“七五”普法规划任务分解》等文件,细化落实普法任务;制定关于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 法律十进‘七五’行”主题宣传活动的通知和首都行政执法人员、法官、检察官“以案释法”活动的通知,深入推进“以案释法”活动;印发《关于完善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首都媒体公益普法工作的意见》,实现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媒体公益普法等瓶颈制约问题的攻坚破冰;研究起草《关于深化法治宣传教育三年(2018年—2020年)工作方案》,明确了“七五”普法后期法宣工作深水区的任务。

二是“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进一步贯彻落实。制定下发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督查工作方案,与市人大、市政协、市委宣传部组成工作组,开展全市范围“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督导检查工作,全市16个区和全市60余家普法责任制单位对照“七五”普法规划以及落实普法责任制的要求,对本区、本行业、本系统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得到强化落实,实现了法宣工作推进手段的新突破。

三是法治宣传年度考核监督机制进一步深化拓展。积极与市绩效、综治主管部门协调,将“七五”普法宣传情况纳入综治考核,全市16区和68家市属部委办局纳入考核范围,实现了法宣工作从“软”到“硬”的考核新突破。连续两年双轨运转全市依法行政考核和“七五”普法年度评估考核。从2018年起,推进实现普法效果的网络化、智能化评估,通过网上申报的形式,切实了解、客观评价各区、各部门的工作情况,在注重过程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工作成效的评价。

(二)“七五”普法规划重点工作任务顺利推进

一是宪法等普法重点内容形成全覆盖。深入宣传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突出学习宣传宪法。2016年拍摄两部宪法公益广告宣传片,在北京电视台、地铁移动电视和北广传媒8000个楼宇电视终端滚动播放1个月。2017年首次在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引入人工智能、直播互动等创新元素。宪法修正案通过实施后,与市委宣传部、市委组织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全市宪法学习宣传重点任务,形成了全程覆盖、全媒体覆盖的宪法学习宣传氛围。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新形势新要求,制定下发《关于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的通知》,切实加大党内法规宣传力度。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针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征地拆迁、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法律法规进行重点宣传。

二是重点对象普法用法扎实推进。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定期开展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会前学法、集中学法等活动近4000场;编写《“七五”普法北京市国家工作人员学法教材》,纳入市委党校领导干部进修班等统编教材序列;购买《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等课件版权,纳入市干部教育网在线学习课程库;依托全市依法行政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案件审理旁听等学法实践活动,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水平稳步提升。怀柔区建立“领导干部学法考法平台”,推动领导干部学法考法工作。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加大宪法、未成年人保护、禁毒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先后开展全市首届小学生法治教育情景剧展演评比、学生“学宪法讲宪法”、青少年法治文艺大赛、中小学教师法治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大赛等活动,市教委指导各区建设17个法治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构建以法治观念养成为中心,实践教学、探究学习、自主参与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近年来,累计开展“青春船长”主题宣传活动2800余场。持续加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侨眷侨胞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三是法治宣传服务中心工作成效显著。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长期性、基础性作用。制作公益宣传片《选择》,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围绕“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全国两会、“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服务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活动,先后拍摄制作3部公益广告,在北京电视台、地铁移动电视、北广传媒城市电视等滚动播放,同时开展各类普法宣讲咨询活动,实现“疏解整治开展到哪里,法治宣传就出现在哪里”;加强“京津冀”法治宣传教育协同合作,与天津、河北先后开展“携手迎冬奥”等活动,实现了三地普法协同“年年有主题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的深化落实局面。

四是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有序开展。以落实普法规划为抓手,深入开展法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等多层次多领域法治创建活动。开展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推荐评选工作,延庆区、昌平区成功当选。与市民政局联合开展第六批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评选活动,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达到593个。顺义区高丽营镇一村、西城区红居街社区等10个村(社区)被评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至此,全市已有52个村(社区)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继续深化,形成依法立约、以约治村、民主治理的良好局面。

(三)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效不断提升

一是打造“以案释法”活动新品牌。在首都律师“以案释法”宣讲团、“青春船长”志愿者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七五”普法讲师团“以案释法”宣讲团队,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分别针对不同的普法对象,在执法、宣讲等活动过程中,释法说理,增强“以案释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渐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首都“以案释法”工作模式,共开展市级“以案释法”活动2万余场,区级“以案释法”活动9792场,直接受益群众超300万人次,充分彰显首都“以案释法”品牌集成效应。市高院微信公众号“京法网事”结合社会热点、敏感问题,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同时推出全国首档大型法治直播节目《法官来了》,以案讲法、以案普法效果显著。

二是开创“法律十进”工作新局面。在深化“法律六进”的基础上,联合市交通委、国资委等17家重点普法责任制单位,开展法律“进交通枢纽”“进景区”“进商务楼宇”“进军营”等“法律十进”活动。围绕“城市病”问题、环境污染、违法建设等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共计11000余场,进一步推动形成各普法主责部门职责清晰、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法治宣传工作格局。各执法司法机关牢固树立“以普法推动执法,以执法促进普法”的工作理念,加强对当事人等诉讼参与人、行政相对人、利害关系人以及相关重点人群的普法宣讲,使得案件审判、行政执法、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过程成为生动直观的法治宣传教育的过程。

三是构筑法治文化阵地新格局。阵地建设更加完善。与西站地区管委会联合打造了“市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暨北京西站地区法治宣传教育长廊”。各区利用“疏解整治”腾退空间,新建16个法治宣传教育实体阵地。以市税务局的“法治税务示范基地”、顺义区的宪法广场等普法阵地作为代表,逐步形成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法治宣传阵地。中国法院博物馆、北京税务博物馆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首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一网一线”、首都图书馆等市民法治宣传教育主阵地持续焕发新活力。法治文艺活动精彩纷呈,举办以“弘扬法治精神 传播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首都文明办等13家单位主办2018年法治文艺大赛,共开展8000余场法治文艺基层选拔演出,受益群众达285万余人。

四是实现新媒体普法新突破。新媒体普法矩阵初步形成。搭建法治宣传新媒体移动工作群,全市16个区全部建立微信普法公众号,联合市属97家单位建立了首都普法大联盟,法律文书、法律法规、法治案例、法治专家、法治视频、法治知识竞答题库等六大数据库形成基础,初步实现了法治宣传教育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共享。首都法宣网配合全市主题宣传活动发稿46556篇,网站点击量达1932万次,200万人次参与各类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活动。2017年,市法宣办首次在网易传媒年度“政能量”风云榜全国评比中,被评为“最具创新力政务机构”;在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和新浪微博联合推出的《政务指数风云榜》榜单中,“北京普法”微博连续数月位列“省级司法行政系统排行榜”前三名。

二、存在问题和应对举措

“七五”普法开展以来,北京市“七五”普法规划确立的主要任务全面有序实施,各项工作推进及时、效果明显,阶段性任务圆满完成。

(一)存在问题

通过中期检查,我们清醒地看到,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面对新时期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对法宣工作的新要求,面对人民群众对法宣工作的新期待,我们的法治宣传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各区、各部门行业普法工作发展不均衡。(1)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单位内部普法组织机构不健全、普法职责任务不明确,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不明确,相关制度文件、普法责任制清单不完善,普法工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2)落实责任不够。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单位之间、不同重点普法对象之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发展不平衡,政法单位普法责任落实力度大于其他单位,尤其是一些服务单位和社会组织的普法责任落实还不到位。(3)协调指导不够。有些区和单位的法治宣传教育主管部门落实全市普法工作部署力度不够,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协调指导本地区本单位法治宣传教育整体工作开展的能力不足。一些单位习惯于“就普法做普法”,各自为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够,全面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方式的能力还不强。(4)创新总结不够。有些区和单位创新不足,习惯于按照传统方法做普法工作,个别区和单位主动总结经验把握工作规律的能力不足,不能及时总结转化好的普法经验成果。

2.“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1)认识不到位。有的单位对“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全面领会中央《关于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意见》的精神和要求,对普法责任制主体认识不清,缺少“大普法”的意识,认为自己没有“执法权”和“执法行为”,不属于“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主体,不需要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2)执普不结合。有一些普法责任制单位对执法与普法的关系认识不足,执法与普法缺乏有效衔接,导致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够充分。实践中,执法普法的模式大都停留在“告知”层面,执法过程中的释法说理有待增强,结合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还需加强。(3)宣传不及时。结合社会热点案事件主动普法的意识能力有待提高。大局意识和政治敏感性不强,相关法律宣传工作跟进不及时,有时错过了最佳时机,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舆论正面引导效果,执法普法的实际效果不明显。

3.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精细化程度不高。(1)普法针对性不强。普法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方面不够健全,以宪法宣传日、法制宣传月等主题普法活动或阶段性普法活动为主。普法活动以培训讲座、悬挂横幅、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为主,“大水漫灌”“浅层宣传”的现象较为常见,群众的参与度虽然不断提高,但法治宣传教育实际效果的提升不够明显,因人施策精准普法有待加强。(2)载体创新不够。在宣传载体上,普法阵地与载体创新能力不强,吸引群众参与的吸引力不够,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法治宣传阵地覆盖面不够广泛,有规模有影响的宣传阵地少,基层法治文化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新老媒体结合不强。在注重运用新技术开展普法宣传的同时,对于统筹推进传统普法方式与新媒体普法、公益普法、智能普法等多种普法形式上的融合还有待加强。

4.普法工作保障有待进一步提升。(1)队伍建设方面,有的单位对普法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未设置专门的法治宣传工作部门,普法宣传工作大都由法制或其他部门兼任,有的甚至未设置专职普法工作岗位,普法工作人员的精力和时间得不到有效保证,落实普法责任制的积极性不高,普法工作的效果难以保证;有的单位因为内部分工等原因,法治宣传部门和对外宣传部门协调不紧密,工作配合不顺畅。(2)经费保障方面,各部门行业的普法经费预算和拨付难以达到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宣传活动的开展。在普法队伍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保障激励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普法工作的热情不高,普法队伍的规模与现实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3)效能提升方面,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投入产出率并不理想,知识的普及及技能的培训与尊法守法的意识之间尚未形成正向促进的关系,市民群众对法治宣传教育的认可还存在上升空间。

(二)应对举措

在全市“七五”普法中期检查的工作基础上,我们要结合中央、司法部、市委市政府相关普法工作要求,高度重视查找出的问题,认真总结普法工作经验,探寻北京普法的工作规律,深入思考,主动作为,科学研判北京市普法工作形势任务,通过“四个持续”工作举措,补短板,促提升,继续深入推进北京市“七五”普法规划的全面贯彻落实。

一是要持续深入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教育。确保宪法学习全覆盖。继续抓牢抓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宪法学习,提升社区村居民、非在校青少年、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等群体宪法学习的参与率。开展面向全社会的“宪法读本进万家”活动,深入社区(村)、图书馆、中小学校、家庭发放宪法读本,实现北京市宪法读本的“四个全覆盖”,即“社区(村)全覆盖”“市区两级图书馆全覆盖”“中小学校全覆盖”,并在各区“宪法读本进家庭”工作基础上,力争在全市实现宪法读本的“家庭全覆盖”,积极营造全市宪法学习宣传的浓厚法治氛围。紧密结合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及北京市“法律十进”“以案释法”“青春船长”“法治文艺大赛”等活动,加大在公共交通枢纽、公交地铁及车站、商务楼宇、旅游景点、商场集市等区域的宪法宣传力度,使宪法宣传延伸到法治宣传教育的各项工作层面,融入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的全过程。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前后,集中组织开展宪法系列宣传活动,召开宪法学习宣传座谈会、举行宪法宣誓、开通北京地铁一号线宪法宣传专列等,以“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为标志,掀起宪法学习宣传的新高潮,努力增强宪法学习宣传的效果,扩大宪法学习宣传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二是要持续强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完善北京市普法责任制联席会议制度,健全法宣协调协作机制,充分发挥成员单位在普法宣传中的职能作用,健全完善工作会商、督导检查、定期通报、法律需求研判、大型活动联动、法治文化传播、社会力量参与等长效工作机制,共同推进全市普法工作。引导相关单位结合重点、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敏感问题,在司法、执法和管理、服务工作中,自觉履行普法责任义务,把普法融入司法执法和管理服务的全过程、各环节,使普法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出台《北京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各区、各部门行业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职责任务,推动“谁执法谁普法”向“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深度延伸。

三是持续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各类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在全市各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挂牌活动,激发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活力,逐步形成覆盖广泛的法治宣传阵地网络。加大法治文化建设力度,有效利用和挖掘各区、各部门行业资源优势,创作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化作品,打造更多的法治文化品牌,使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感知法治精神、提升法治素养。充分运用首都科技水平高、新媒体发展速度快等优势,深入开展新媒体普法,完善法治宣传教育视频、案例、法条等资源数据库建设,实现优质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的集约共享,高效传播法治文化;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大数据收集应用,为整体推进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四是持续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保障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北京市普法考核评价机制,对照“七五”普法任务分解,整合不同考核类别,运用科技手段,完善工作考评信息化平台,简化工作流程,减轻被考核单位负担,设计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采取第三方评价考核,客观、真实了解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效,推进全市普法工作均衡发展,提升普法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更加注重考核结果运用,推进法治宣传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把法治宣传工作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工作任务。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际调研,完善知识结构、扩充知识储备,提升法治宣传工作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整合社会资源力量,充分调动普法讲师团等兼职人员和普法志愿者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善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吸引社会专业力量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形成新的工作合力。要通过定期组织培训、召开工作会议、加强督促指导等不断提升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普法责任制宣传教育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党建责任制要算好“两本账”——优化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体系研究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顺利“首考”
吉林市粮食局 推动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普法
普法
普法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