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民族观略探
——兼论少数民族青年的培养

2019-01-26 23:19王越芬李国庆赵亚婷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总书记

王越芬,李国庆,赵亚婷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关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习近平的民族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传承和发展,既丰富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理论,同时也为做好少数民族青年教育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习近平的民族观的理论渊源与主要内容

习近平民族观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古今中外优秀民族思想的撷取、凝练及升华,与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一脉相承,主要包含民族和平、民族团结、民族发展等内容,是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民族观。

(一)理论渊源

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无论是“夷夏之辩”,还是“五胡内迁”“五族共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的国学底蕴决定了他的民族观离不开中华优秀民族思想,同时,习近平总书记继承了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民族思想,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牢牢把握民族工作这条主线,提出了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其中,马克思民族思想、毛泽东民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思想对习近平民族观的形成影响深远。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道,“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1〕,由此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毛泽东的民族思想是在革命的战火中逐步形成的,因此他更侧重于强调民族团结,他说:“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2〕毛泽东精辟分析了阻碍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诸多不利因素,将矛头指向压迫各民族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1951年5月24日,毛泽东在庆祝签订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宴会上的讲话中曾说过:“几百年来,中国各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特别是汉民族与西藏民族之间是不团结的,西藏民族内部也不团结。这是反动的清朝政府和蒋介石政府统治的结果,也是帝国主义挑拨离间的结果。”〔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思想,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族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邓小平同志开拓性地提出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论断,他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实现民族团结的作用,并且认为发展经济是解决好民族地区诸多困难和问题的重要途径。江泽民同志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三个离不开”①与“民族宗教无小事”的重要思想,充分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发展的共同愿望。胡锦涛同志建设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民族工作理念,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核心,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求党在民族工作中要“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以上马克思主义者的民族工作思想,体现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逻辑关系,也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奠定了习近平的民族观的理论基础。

(二)主要内容

1.民族平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私有制的阶级社会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平等,我国历代统治者采取的怀柔政策以维护其统治地位为前提,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各民族真正平等创造了根本前提,新中国各民族共同当家作主,反对任何民族压迫和歧视,民族平等是新中国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根本原则。他认为,要实现民族平等,就要消除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2.民族团结。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提出了“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的观点。“生命线”意味着党中央把各民族的命运紧紧地系在一起,将各民族的心连在了一起。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的最终目标和逻辑旨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民族要像“石榴子”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守望相助。

3.民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4〕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繁荣发展是各民族的共同心愿”,应该以发展来巩固民族大团结,广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这就要求各级党组织要以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为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在这一时期要实现“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要侧重于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真正奔向小康,以发展来带动民族团结。

做好民族工作,还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道路。政治道路决定民族发展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途径。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正确政治方向。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定道路自信。

二、以习近平的民族观指导民族工作

(一)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民族问题自古以来就存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民族问题,对民族问题有独到的洞察,经常深入民族地区进行调研,并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前瞻性观点。早在1989年6月,习近平在《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一文中,就认识到了民族工作有一定的敏感性和复杂性,指出民族问题一旦处理不好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动荡,搞好民族工作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二)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民族工作

领会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紧扣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破除旧思想、破除迷信、打击极端民族主义、遏制“三股势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民族和平、民族团结、民族发展观,是贯彻全面深化改革的“利剑”。做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民族工作,更多地还是要依靠少数民族自身。全面深化改革的诸多领域都离不开相关人才去推进,依靠正确的民族观才能更好地培养有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人才,继而正确处理宗教与民族关系,协调区域发展,特别是协调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发展。这也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正确分析民族工作在新时代下的新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民族工作在新时代有新特征。当今世界纷繁复杂,国情、世情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地区冲突愈演愈烈,不能忽视民族与宗教密不可分的关系。做好民族工作,要求相关人员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的民族观,妥善处理好民族与宗教问题,坚决防止“颜色革命”在中国发生。一些国家发生“颜色革命”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对少数民族青年的培养,这就警示我们要汲取教训,加强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教育、培养,从而更好地应对新时代下的新要求。民族工作在新时代下的新特征,要求我们以习近平的民族观为指南,做好少数民族青年的培养工作。

陈颐磊把几个副师长、参谋叫到司令部来商量对策。毫无疑问,王敬久在万难中派人送信通知突围实属不易,这或许也是八十六军唯一的出路,问题是,面对四面围城,这几千人又如何突围,那几百号重伤的弟兄又怎么办?

三、以习近平的民族观为指导,加强对少数民族青年的培养

(一)让少数民族青年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我国的民族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特征,各民族和睦地生产、生活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受宗教或当地风俗的影响,一些少数民族青年有时会被居心不良者利用,对民族团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教育,使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013年10月1日,在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100周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该校全校学生的回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5〕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指出,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做好民族工作。同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6〕

以上论述表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尤其是重视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团结是民族工作的重要旨归,少数民族青年要领会党的民族工作精神,认识到民族团结是处理民族问题的关键。对少数民族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着力于民族团结。在关于少数民族青年的实际工作中,民族工作者更要团结少数民族青年,加强各族青年之间的交往,实现各族青年的互帮互助与共同进步。

(二)准确把握少数民族青年培养的内容

准确把握少数民族青年培养的内容,是做好这一工作的前提条件。笔者认为,一方面要在“理想信念”方面进行把握,另一方面要在“民族问题”的认识上进行把握,这两者缺一不可。

其一,把住“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提高少数民族青年的政治站位,强化“四个意识”。要着重教育培养少数民族青年坚定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要使其认识到少数民族和汉族的荣辱与共关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尤其是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跟时代脉搏,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绘制的宏伟蓝图。

其二,要把正确认识民族问题作为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民族工作者要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思维看待民族问题,在对少数民族青年培养过程中,要强调党的领导作用,尤其是要加强党的政治引领作用,用党的主张凝聚广大少数民族青年。在方法上,利用媒体、网络、实践活动等宣传手段揭露民族分裂势力进行的民族分裂行为的本质。

(三)着重培养少数民族青年干部

古语云: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做好党的民族工作,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少数民族青年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将优秀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7〕。

在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在人,高素质的政治可靠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力量之源,而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人才的成长要建立在长效培养机制基础上。因此,做好人才培养工作,要侧重于优化培养方式方法。具体要求是从学生时代抓起,通过立德树人培养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尤其是要从培养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干部抓起,并将此延伸到培养未来的少数民族干部方面,使少数民族青年干部成为党在民族工作中的栋梁。

(四)为少数民族青年搭建发展平台

列宁在1913年发表的《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指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必要性,认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根据各民族在经济发展和生活习俗上都有比较大的区别这一实际情况,列宁认为建立民族自治州,对于消灭民族压迫极具重要意义。我国继承了列宁的这一思想,在实践中逐步提出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维护了祖国统一。坚持这一制度,既能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又能促进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6〕。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依靠民族地区的大力发展,其发展主体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要实现党的十九大为我们绘制的宏伟蓝图,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依靠全国各族人民的不懈奋斗〔8〕。在这个过程中,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民族地区的发展,青年群体应担负起重要职责。因此,在民族地区的发展过程中,要重视青年群体的作用,既要从各方面培养教育青年群体,又要为他们的发展搭建平台。

总之,当前我国各民族关系大局是好的,但是随着时代变化,民族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立足习近平的民族观,让少数民族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地把握时代变化脉搏,使少数民族青年的思想、培养更加契合时代需要,这也是党的民族理论者和民族工作者所要不懈努力的方向〔9〕。研究习近平的民族观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青年培养的逻辑,不断发掘党的最新民族理论精华,旨在更好地指导少数民族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最终让56 个民族心连心、团结一致,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 释〕

①江泽民在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总书记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民族团结之歌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