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
2019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这既是对新时代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提出的要求,又是对光大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揭示的任务。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克敌制胜的强大力量支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不断推进伟大斗争。
伟大斗争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与生俱有的精神品性,伟大斗争精神历史地生成,在不懈奋斗的实践中发扬光大,贯穿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国家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充满着斗争的艰辛。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改革开放、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是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的。”[1]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就是一部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家园中,伟大斗争精神始终绽放出亮丽光彩。
“斗争”是共产党人字典中一个常见词,使用很广泛。强调坚持斗争和发扬斗争精神的观点,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2]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处于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运动过程中,无论是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任何事物发展和现象产生的过程都表现着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运动特征。“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3]30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个观点表明,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具有哲学层面的思想依据。
中国共产党话语中的“斗争”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斗争,它之所以堪称伟大,是因为这个斗争具有极其深刻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伟大斗争构成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的统一。宏观层面的伟大斗争呈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整体实践,微观层面的伟大斗争呈现中国共产党为实现自身使命而开展的具体实践。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伟大斗争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点鲜明。有阶级冲突的斗争,也有民族反抗的战斗;有血与火交织中生死较量的博弈,也有糖衣炮弹袭击下反腐蚀的斗争;有向敌人宣战的斗争,也有党内思想的斗争,还有战胜恶劣自然环境的斗争……林林总总的斗争,构成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画面。所有这些伟大斗争,检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顽强毅力,铸造着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推动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的淬炼中不断成长壮大。
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开始了艰苦卓绝、前无古人的伟大斗争。从深刻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国情出发,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首先要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唯如此,国家方可独立,人民才能解放,才能进一步去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党的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同时也确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即实现共产主义,其现实的主要目标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斗争。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的革命斗争进入最艰苦的年代,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呈现了与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权生死搏斗的场景,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以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展示了进行伟大斗争的风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领导全国人民进行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战争,成为党的主要任务。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处在伟大斗争面前的中国共产党,要求整个党的领导机关,全党的党员和干部,高度地发挥其积极性,才能取得胜利”。[4]526,528
1939年12月1日,毛泽东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一文中指出:“在长期的和残酷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在建立新中国的伟大斗争中,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4]618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从一九二一年诞生以来,在其二十四年的历史中,经历了三次的伟大斗争,这就是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抗日战争。”[5]1093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伟大军事斗争,推翻了蒋介石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党全面执政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实践虽然与革命战争年代截然不同,但同样伴随着伟大斗争。一方面,国际国内企图颠覆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政权的敌对势力始终存在,反对、干扰、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各种表现层出不穷;另一方面,长期遭受战争摧残,经济文化落后的客观条件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重重困难,艰苦奋斗遭遇各种障碍,需要通过伟大斗争战胜考验和风险。在这个过程中,党的自身建设也是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面临的矛盾也需要通过进行不断的斗争加以破解。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指出:“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场伟大的斗争,是社会制度和人的相互关系的一场大变动。”[6]267-2681962年1月30日,党中央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从现在起,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是过去任何一个历史时代都不能比拟的。处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同过去时代的斗争形式有着许多不同特点的伟大的斗争。”[7]302这些论述表明,我们党始终将社会主义建设视为一场伟大斗争。
改革开放抉择改变了中国历史命运,深刻的社会变革意味着伟大斗争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历届党中央在探索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新实践中,进行伟大斗争的思想一以贯之。邓小平把改革视为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内含着进行伟大斗争的思想。他特别强调必须与一切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要求全党必须坚定政治立场。江泽民从汲取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教训出发,特别强调“同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之间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指出“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斗争越尖锐”,[8]26,46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建设,要求“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加强从严治党。胡锦涛领导党中央聚焦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提出“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强化斗争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进行伟大斗争的重大战略意义。他指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一句话。‘新的历史特点’这个概念,含义是很深刻的,是全面审视和判断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大势得出的重要判断。”[9]336党的十九大把伟大斗争与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组合在一起,形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四个伟大”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要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10]13
进行伟大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传统,党的百年奋斗实践是在伟大斗争中走过来的,没有伟大斗争实践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党的伟大事业是在伟大斗争中立起来的,没有伟大斗争就没有中国共产党胜利前进的基础。我们党始终以进行伟大斗争的清醒和坚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过程中激励全体共产党员不断奋斗。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坚毅不拔的品格,必须始终发扬光大下去。
任何话语都以特定的内涵表达其思想旨意,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斗争有明确的内涵规定,正确理解伟大斗争精神必须把握其本质,防止出现对它的误读。长期以来,由于受一些因素干扰,在认识伟大斗争问题上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需要加以澄清,避免造成思想混乱。
有些人认为,斗争是革命年代的事情,和平建设时期还强调斗争就不合时宜了。在他们看来,提倡斗争是“过时”的思维方式,既然党的工作中心是搞经济建设,就不应该再强调斗争了,也不能提出进行“伟大斗争”了。这种看法机械地把斗争局限在阶级斗争的狭隘理解上,抹煞了斗争涵义的丰富性和斗争形式的多样性。诚然,历史实践中,我们党因为受“左”倾错误思想影响,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思想混乱和实践挫折,犯的错误确实是对伟大斗争本质的扭曲,需要认真反思。但如果因此而回避矛盾,避谈斗争,这就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了。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本质,必须警惕发生这样的“斗争恐惧症”。
还有些人认为,斗争是与和谐截然对立的,谋求社会和谐就不能倡导斗争。在他们看来,斗争具有破坏作用,就是你死我活的倾轧,必然形成勾心斗角的格局,造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对立和紧张。尤其需要指出,有人还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对党中央提出进行伟大斗争的要求不以为然。这种看法错误地把斗争理解为利益相争,歪曲了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体现辩证思想,一方面强调事物发展中的矛盾必须通过一定的斗争方式加以解决,另一方面强调任何矛盾都通过某种解决方法达到平衡。因此,斗争与和谐不仅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而且两者互为作用,社会和谐需要斗争,斗争促进和谐,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将斗争与和谐相统一,体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科学性。
从本质上看,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是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实践中的自我修炼,追求真理、不惧危险、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直面问题、敢于创新、纠错反正等等的表现,构成伟大斗争精神的特征。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不是违背客观规律的盲目行动,不是无原则的纠纷冲突,更不是谋求私利的勾心斗角。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扬伟大斗争精神,对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具有重要价值。
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我们党领导社会革命的内在要求。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中,与民族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涵义不同,社会革命指的是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变革的历史运动,具有打造社会秩序、社会文明、社会模式的意义,是中国共产党改造客观世界的革命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把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都称之为社会革命,要求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勇于把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11]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特殊遭遇决定着社会革命的深刻性,改变落后挨打的耻辱处境,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漫长的社会革命历程中既承受着各种敌对势力的诽谤、压制、攻击,又面临着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社会发展水平低,国家大、区域广、人口多的发展不平衡等难题,情况复杂,困难重重,使命艰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要求进行伟大斗争,我们党只有始终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才能实现伟大社会革命的目标。
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重大任务。“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10]21“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的社会革命,也能够进行伟大的自我革命”,[12]“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1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不仅体现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作用,而且体现为改造主观世界的高度自觉。既要革别人的命,也要革自己的命。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中,革别人的命矛头针对外部对象,革自己的命矛头针对内部问题。如果说改造客观世界要求我们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话,那么,改造主观世界就要求我们党必须针对自身的问题进行伟大斗争。发扬自我革命精神与发扬伟大斗争精神紧密关联,全面从严治党的自我革命就是在加强党的建设中进行的伟大斗争。
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的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伟大斗争的结果,无论是领导人民战胜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还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伴随着伟大斗争的开展。虽然斗争的内容和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但是,所有的收获来自伟大斗争,一切成绩都建立在开展伟大斗争的基础上。在应对各种考验和风险中,敢不敢进行伟大斗争,能不能推进伟大斗争,决定着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10]12-13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战斗力体现在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中,伟大斗争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爬过一道道沟坎、闯过一个个险关、取得一次次胜利的强大力量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奋斗目标都不会轻轻松松实现,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3]81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精神的本质及其价值,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特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仅要善于把握时机,而且还要转危为机、化险为安,既做到把控局势发展中的胸有成竹,又能做到处置各种意想不到和突如其来的事情时应对自如。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肩负和完成历史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伴随推进伟大斗争的实践而拉开历史大幕。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是伟大斗争,全面从严治党是伟大斗争,反对世界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也是伟大斗争。这些伟大斗争具有新的历史特点,其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尖锐地表现出来,坚持伟大斗争构成新时代伟大实践的现实要求。
国际形势变化新的历史特点对坚持伟大斗争提出的时代要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当然取决于新时代党领导人民伟大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但又必须统筹国际大局,从全球视野认识伟大斗争的重大意义。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紧紧相连的情势下,“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等思潮不断抬头,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14]2国际形势变化这些新的历史特点,构成党执政的复杂外部环境,带来许多治国理政的障碍因素。尤其是当前美国通过发动贸易战打压中国、西方势力策动香港暴乱挑战“一国两制”底线的严峻形势下,放弃伟大斗争就意味着示弱服软。中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作出更大的贡献,就要坚持以伟大斗争捍卫世界和平,坚持公平公正,与任何霸权思想和行为作坚决斗争,与一切世界秩序的破坏性力量作坚决斗争。
国内建设发展新的历史特点对坚持伟大斗争提出的时代要求。改革开放40多年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从未有过的国家建设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时代伟大实践的新阶段,相应地形成许多新的历史特点。首先,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对党治国理政提出新要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成为影响全局的新任务。其次,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啃硬骨头”的攻坚期,到了改革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推动改革越往深里走,阻力就越多越大,改进和完善体制机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破解的难题。第三,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新常态下谋求高质量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第四,快速发展带来矛盾集中爆发的问题非常突出,保证国家总体安全的形势十分严峻。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别的国家花几百年时间走完的路,值得自豪。但事情还有另外一面,高增速快发展必然潜伏隐患,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者表层解决就会形成积压,时间长了就会在一定时候叠加式地集中爆发,新时代伟大实践已经面对这样的现实。国内建设发展这些新的历史特点,都对伟大斗争提出艰巨任务。只有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才能有效应对各种考验和风险,在砥砺奋进新的历史征程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执政党建设新的历史特点对坚持伟大斗争提出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勇气和果敢的魄力开创了执政党建设崭新局面,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一场勇于自我革命的伟大斗争。重点转变党的作风,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惩治腐败,刀刃向内在自己身上动手术,充分彰显了伟大斗争精神。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取得卓著成效,敢于进行伟大斗争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习近平反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不能有松口气、歇下脚的想法,不能有见好就收的懈怠,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是全面从严治党再出发的力量支撑。从重点转变党的作风向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密党的纪律和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先进政党文化延伸,着力解决执政党建设深层次的问题,形成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发展新的历史特点,构成进行伟大斗争的新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作出执政党建设新部署,坚定不移地把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必须始终发扬伟大斗争精神。
实现奋斗目标新的历史特点对坚持伟大斗争提出的时代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神圣使命。在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为实现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征程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来越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党中央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部署,以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纵深发展,使美好的前景越来越清晰,行动举措越来越踏实。目标越接近,使命越艰巨,挑战也越严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1]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发扬伟大斗争精神。
中国共产党进行伟大斗争的哲学意蕴简单地说就是直面问题、不回避矛盾。“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0]12斗争不是要不要的主观选择,而是事实存在的客观面对。斗争就在那里,不承认不行;斗争来了,躲也躲不掉;事情往往是你不与它斗争,它要斗争你。看不到斗争是政治上的糊涂,看到了而不敢斗争是政治上的失败。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始终保持进行伟大斗争的清醒和坚定。
第一,必须坚决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作斗争。这是思想政治领域和意识形态战线坚持进行斗争的根本原则,涉及到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和保证正确方向的大是大非问题,不能有丝毫疑惑和动摇。在新时代,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内在地结合在一起。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的新历史特点,首先表现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觉。面对一切怀疑和动摇党的全面领导以及一切否定和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言论和行为,敢不敢于斗争,是党性立场的体现,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在这个根本点上有任何模糊认识,就会犯严重的政治错误。
第二,必须坚决与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作斗争。这是由党的先进性本质和纯洁性要求决定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规定。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奋斗与实现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贯穿始终的组织宗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执政条件下,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都只能对党的事业带来危害,必须坚决加以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肩负新的历史使命,执行新的历史任务,如何保持本质先进和组织纯洁也就面临着新的考验。坚决防止和反对脱离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坚决进行反腐败斗争,是新时代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重大任务。
第三,必须坚决与一切阻碍改革创新的顽瘴痼疾作斗争。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必然要求,为党引领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改革必须创新,创新推进改革;改革倒逼创新,创新引领改革。迄今为止,中国已经沿着改革开放道路走了40多年,许多方面的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面貌和社会生活今非昔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同步性,构成了进行伟大斗争新的历史特点。首先,必须坚决反对任何质疑和否定改革开放的错误思潮,牢固树立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坚决把改革进行到底的理念。其次,必须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的时代潮流,发扬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善于创新的本领、注重转化创新的成果,用创新引领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用创新展示中国的时代风貌。再者,必须着力解决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固化、畏难滞步、短板较多等问题,勇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坚决清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改革开放的前进道路。40余年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大的变化还在今后的30年,我们必须对面临的伟大斗争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能力培育,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去迎接未来的胜利。
第四,必须坚决与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必须进行的伟大斗争。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人民利益的所在。无论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都是违背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的。在这些行为面前不敢进行斗争,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丧失了基本的立场。坚决与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作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职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还面临着祖国统一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铸牢命运共同体意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华儿女齐心协力。担当起如此重大的职责,必须以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决心,坚决捍卫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五,必须坚决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作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意志顽强、勇气果敢和力量自信的品性使然,体现一贯的精神风貌。党所从事的斗争之所以堪称伟大,就是因为它体现着马克思主义者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内在统一。历史实践表明,以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果敢的勇气和自信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伟大斗争的集中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种可以意料的和难以意料的困难和挑战会更加增多,发扬斗争精神,防范各种风险,不因困难而惧怕,不为挑战而退缩,才能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往无前。
第六,必须坚决与破坏世界和平和扰乱世界秩序的各种势力作斗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各国人民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然而,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世界和平危害性挑战严峻,一些国家仍然奉行冷战思维,不断挑起事端,引发政治、经济、文化冲突,破坏国际公认的规则,以激化矛盾为能事,制造民族之间的敌意。面对西方霸权国家贸易战的经济打压、“颜色革命”的政治围攻、意识形态的文化侵染,不敢与各种世界和平和世界秩序的破坏力量作坚决的斗争,是对世界和人类不负责任的表现。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世界使命担当任务越来越重,在国际舞台上,中国日益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发扬伟大斗争精神为消除各种阻碍和危害世界和平和发展消极因素所必需。
伟大斗争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相伴随,伟大斗争意识和伟大斗争精神表现党的使命担当。百年发展历程中,党中央以高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审时度势,揭示时代新特点,找到社会新矛盾,作出思想新判断,把握斗争新形势,将进行现实斗争不同以往的伟大意义深刻展示出来,为砥砺奋进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我们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斗争意志,当严峻形势和斗争任务摆在面前时,骨头要硬,敢于出击,敢战能胜。”[1]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进行伟大斗争的动员令,为发扬伟大斗争精神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