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对社会主义的认知是一个世界级难题。面对众多主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地看,“社会主义好”决不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宣传话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党的十九大以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为一个热词,人们对它的认知正在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两个著名论断: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其二,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10年前,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时,我曾撰写并发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矛盾的突围与突破》[1]一文。文章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同其所处的资本主义世界环境的矛盾,中国社会主义的特殊性同世界社会主义的普遍性的矛盾,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性、阶段性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矛盾等三重矛盾的突围与突破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实,矛盾就是关系,矛盾就是问题。而“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2]289-290“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3]235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科学的问题回应,务实的问题求解,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常讲常新的真经。10年后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已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新中国已走过了70年的历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此,就必须实现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的远景之间的矛盾的深化认知与创新超越。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后继社会形态,且始终存在着对资本主义的扬弃。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是从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中产生的。后者的解体使前者的要素得到解放。”[4]822“虽然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5]221-222创立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既是批判的理论,也是建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无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甚至罪恶,热情预测和设想了未来共产主义的愿景和胜景,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俄国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从科学的理论变为现实的制度。人类社会进入一球两制、两制并存、两制竞争、两制较量的时代。如何认知和处理两制关系,成为人们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或关系的思考和认知,则是一个跨世纪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始终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3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6]382-383“中国肯定要沿着自己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走到底。”[6]321“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不会改变。”[6]345“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社会主义在世界将始终站得住。”[6]346邓小平同时也指出:“资本主义已经有了几百年历史,各国人民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发展的科学和技术,所积累的各种有益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我们必须继承和学习的。”[7]167-168“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6]373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坚定地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8]1317邓小平还指出,到21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不但是给占世界总人口3/4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路,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在20世纪、21世纪之交,江泽民提出了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问题。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指出,我们应与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9]65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的认知,澄清了很多认识上的误区,提出了很多具有创新性甚至原创性的观点和结论。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世界和中国都作出判断:“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0]党的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转型过渡期的重大判断,进一步深化了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的认识。这就引出了新时代之问: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其核心和实质,就是新时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并且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他警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11]“根本性问题”就是旗帜方向问题、道路抉择问题、前途命运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他提出过两个著名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他曾形象地比喻道,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作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你方唱罢我登场”,也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快速发展起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真实、人民的创造。结论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引领中国。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对中国的质疑之声始终不绝于耳。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时时泛起,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风景这边真好”。与此同时,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发展,质疑改革开放、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声音又不时出现,有的人认为中国“改革开放过了头”,“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是在搞各种形式的资本主义;有的人认为中国“改革还远未到位”,要求以西方制度模式为标准全面彻底改革。
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疑问,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有人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有人说是“新官僚资本主义”,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要义是社会主义,这就是说,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容。如果丢掉了这些内容,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我们坚信,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
在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资本主义的关系中,我们一方面要回答如何自处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回答如何共处的问题。我们作出的主要判断是: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处于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历史地看,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时期如何在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的情况下进行新的选择,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时期如何在资本主义的打压下求生存、求发展,再到改革开放之后的历史时期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国家共处、交往中谋复兴、谋和平。在新时代,在这种大的背景和环境中,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面对的是如何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打交道的问题,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当前,美国既同我们打贸易战,又同我们打舆论战。这绝不是一个小问题。它把矛头引向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美国等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敌视和遏制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它们始终把我们的发展壮大视为对资本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挑战。实际上,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创立至今170多年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两种制度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止,绝不是今天才有的。当今,“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形成了强烈而鲜明的对照。“西方之乱”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出了问题。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两条道路、两种制度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它将伴随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全过程。早在70多年前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曾指出:“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12]1439也是在这一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清醒而坚定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13]
全面深化改革既不能以西方自由主义理论为指导,也不能以教条主义为指导,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是中国的社会主义能够做到也已经做到了的,而世界的资本主义所没有做到且未来也更做不到的。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恩格斯同样可以分享这一荣誉。但是,马克思、恩格斯都没有社会主义的实践经历,而只是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科学设想。
列宁曾把建设社会主义比作攀登一座崎岖险阻、未经勘查、人迹罕至的高山,比作通过最狭窄、最难走、最曲折和最危险的山间小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一定要实事求是,对自己的每一步骤都要进行千百次的实践检验。从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实际出发,探索俄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殊条件和特殊规律,是列宁在十月革命之后全部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中心,甚至可以说是列宁新思考的归宿。1924年列宁逝世后不久,苏联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对非西方落后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可贵探索在很多方面都中断了,并在当时特殊的国内外条件下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但是,问题在于,建设社会主义是否遵循这一模式,被当作衡量真假社会主义的标准。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严重扭曲,使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严重脱离实际。因此,能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决定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前途命运。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俄国更加落后的东方大国,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指出:“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初步实践,又有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应当更加强调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强调开动脑筋,强调创造性,在结合上下功夫。”[14]23-24所谓“第二次结合”,是相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结合”而言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第一次结合,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这种“结合”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在新的实践和历史任务面前,还要进行新的“结合”,还要在结合上下新的功夫。毛泽东提出“第二次结合”,表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在那时已经有所认识。“第二次结合”的重点,就是要找到符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要以苏为鉴,而不是照搬苏联模式。毛泽东指出:“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七年,基本上可以说是抄的,就是抄苏联。这个抄是必要的,你不懂嘛。等于写字一样,历来写字讲究临帖,你不临帖怎么行呢?所以,不能讲一九五〇年到一九五七年那个临帖是错了。临帖之后,你就要脱离那个帖,自己独立写字嘛。而且,写草字的人先要写正楷,然后才能写草书,不可以一下子就写草书。看来,要有个时期学习外国。现在还要学习外国,不能说现在连一点书都不抄了。人家书上是正确的东西,而我们没有书,这一部分还得抄。取经是一万年都要取的,你取我的经,我取你的经。不能搞绝对化。全部抄和完全不抄都是形而上学。”[15]1070这一论述可以概括为“写字论”,它实则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尤其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6]3邓小平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6]63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并反复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6]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先后提出过三个重要论断。
其一,从世界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运动相结合的维度,2013年1月5日,在十八届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把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发展划分为六个时间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今天,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一种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明确指出:“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17]习近平还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它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它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可以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开启了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第七个时间段或第七阶段。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这一新阶段将随着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而愈益彰显其价值和意义。
其二,从中国社会主义的根由和流变这个维度,整整五年后的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宝贵成果。
其三,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自身的理论和运动这个维度,还是在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时,明确提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16]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深刻的历史观以及辩证的发展观。早在1980年,邓小平也曾说过:“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7]300“两个历史时期不能互相否定”这一命题直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党执政根基的巩固、全党全国人民思想的凝聚统一等一系列事关党和国家命运的问题,必须从政治高度深入认识其重大意义。
从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世界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18]这说明,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就此而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一种原版和活版,这种原版和活版以一种集中、凝练、典型的形式,反映了我们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基本定位、核心要素、关键问题、理论观照、价值主导等,并因此而铸成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和逻辑链条上最新、最重要、最坚固的一环。同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进“第二次结合”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我们为此而进行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则意味着前所未有,“多”则意味着繁重艰巨,“斗争”则意味着尖锐严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只有敏锐捕捉和准确把握“新的历史特点”,才能更加自觉坚定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在推进“第二次结合”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胜利。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回顾不太久远的历史,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有人宣称“20世纪将以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告终”,还有人妄称社会主义中国也将随着“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倒下。但是,我们挺直了腰杆,顶住了冲击,经受住了考验,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进。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不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使世界上正视和信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人多了起来,使世界范围内两种意识形态、两条道路、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较量,发生了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深刻转变。这不仅对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而且对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和人类进步,都是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趋势。
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报告精辟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与未来的共产主义的远景之间的矛盾,并不是指中国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远景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说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到未来的共产主义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指向和方向是正确和明确的。
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指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是全人类的崇高理想。它所主张的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平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等价值追求,始终占据着人类道义的制高点。
近百年来,共产主义始终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行动纲领和崇高理想。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着力回答和解决阶段性目标任务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之间的关系问题。“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革命烈士夏明翰《就义诗》)“主义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19]71这个主义,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凭着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经受住战争年代血与火的洗礼,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建立起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体系,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20]69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关键是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关键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理论科学、制度优越、文化先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引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社会主义中国绽现出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好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巨大成功。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21]285列宁也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以事实,而不是以可能性为依据的。”[22]47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以铁一般的事实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力性。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坚强领导、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社会主义的道路自觉,就能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好、引入新时代,进而就能够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他一再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他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坚实的历史根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人是浑然天成的联合体。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1]294这一重大论断,不仅昭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美好憧憬,而且揭示了共产主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时代意义。从领导革命到领导建设再到领导改革,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重要法宝。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就是要清醒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就是要真正搞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既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讲话中指出:在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坚信,只要一代又一代人为之持续努力,一代又一代人为此作出牺牲,崇高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我们现在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人持续努力,目的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但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必须立足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脚踏实地推进我们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坚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因此必须矢志不渝地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切实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转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以创立。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最为深刻的价值立场,就是其对共产主义理论和价值的继承与发展,这既构成了这一科学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为其创立和发展提供了宏大视域、宽阔场域和深厚动力。正是在此意义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也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未来社会构想的科学指引和行动指南。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认知,达成这样的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动力之源,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动力之源,归根结底,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执着追求。2019年5月2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郑重指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就是进一步筑牢理想信念,就是要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时候宣示下一个70年,我们将高举革命的旗帜,继往开来,重整行装再出发”。习近平把主题教育同宣示“下一个70年”联系起来,指出:“未来70年,关键是未来30年。这正好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时间。只要我们保持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就能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什么陷阱啊,什么围追堵截啊,什么封锁线啊,把它们通通抛在身后!”[23]此即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此即谓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此即谓历史的接力赛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