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 政治学系,上海 20024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是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是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1]这个重要论断涵义很深,需要加以深刻认识。笔者认为,“四个基于”论断对于认识改革开放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的问题,而且回答了我们党怎样进行改革开放以及如何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问题,为我们整体认识改革开放实践的全部历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社会变革的合理价值在于合乎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历史总是惩罚愚蠢者,因为他们执意逆历史潮流而动,违历史规律而行,失败是嘲弄历史的必然结果;历史青睐有智慧的人们,因为他们自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善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成功是尊重历史的必然回报。规律不可违逆,不可抗拒,人们只有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才能推动社会变革健康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1]中国进行的改革开放充分证明了这个道理。
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是在被动压力下主动选择的结果。被动压力体现为问题倒逼改革。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对中国社会何去何从作出回答。邓小平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2]150“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3]370作这样的强调,显示的就是问题意识,不改革“死路一条”就是压力。由此而言,这里有被动地被逼上改革开放这条路的意思。然而,党中央决定实施改革开放又不完全是被动的,而是顺应时代潮流,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主动选择。“四个基于”论断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体现了党中央把握历史发展大势和抓住历史变革时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基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将改革开放提到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加以揭示,是党中央作出历史性决策的重要思想依据。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实施改革开放的30年里,党领导人民在实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旧中国相比,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党缺乏经验而发生的指导失误,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的局面。中国面临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必须“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使中国从危难中重新奋起”。[4]672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不果断地进行改革开放,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堪忧,中国社会难以从死胡同里走出来。
“基于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从历史反思的角度揭示了选择改革开放的思想逻辑。历史的进步来自实践的总结,思想的自觉实现于历史的反思。改革开放前受教条主义束缚,思想僵化,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照搬苏联模式,没有找到一条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而限制了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使发展的路越走越窄。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是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结果,沉重代价的付出换来了我们党的思想自觉,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促使改革开放成为必然的选择。
“基于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以适应时代要求的思维方式揭示改革开放的历史动因。受国际形势和世界格局的制约,改革开放前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对全球发展的情况信息不灵,与国外交往渠道不畅,再加上冷战时代意识形态斗争的纷扰,妨碍了我们党对世界发展现状真实情况的了解,以致对历史变革时机缺乏敏感性,造成落后时代潮流的客观事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5]789党中央认识到,保守没有出路,封闭束缚自己,搞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改革适应时代大潮,以开放融入世界大局。游离世界之外必然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不能深刻洞察时代潮流必然落后于世界发展,改革开放历史决策刻下的时代烙印与党中央深刻洞察时代潮流紧密相关。
“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使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体现实践党的宗旨和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路线决定着改革开放的人民性。新中国建立后,党致力于改变国家落后面貌,在改善人民生活上取得的成绩不应抹杀。然而,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存在较大的距离。社会主义建设在相当长时期里遭遇的曲折,使生产力发展受到影响甚至遭受破坏,物资匮乏,商品紧缺,人民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尤其是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长此以往必然积压人民的不满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怀疑,严重危害党的执政地位和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与党中央果断地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相结合,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正是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
在中国社会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历史关头,“四个基于”成为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思想依据。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从本质上说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四个基于”论断关切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尊重实践规律、坚持与时俱进和着眼人民利益,正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运用,它提供了为什么必须进行改革开放以及改革开放为了什么的问题答案。
秉持什么样的思想依据对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特性具有决定意义。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不是偶然的、随便的、草率的,它的厚重程度取决于思想深度。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探索,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古今中外历史上改革失败的例子很多,现实又有东欧国家和苏联改革翻船砸锅的前车之鉴,因此,党中央下决心改革开放无疑是一件冒风险的事情,最初作出这个历史性决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那么,党中央为什么毅然决然地选择这条路?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不改革中国死路一条。这个话已经赋予改革开放决定中国命运的内涵。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正确与否始终在接受实践的检验,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形势剧变和国内政治风波发生形成第一波冲击,当时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究竟对不对的疑惑作出了明确回答:“没有错。没有改革开放,怎么会有今天?”[3]306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强调“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4]6832007年党的十七大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对改革开放作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许多新的论断,他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党和国家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最鲜明的品格”,[6]9“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6]3在认识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中,强国之路、关键抉择、重要法宝、新时期特色、党的鲜明品格、两个“关键一招”等词语,彰显了改革开放的特性。“四个基于”决定了改革开放的这些特性,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思想依据。
“四个基于”不仅是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思想依据,而且也是贯穿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实践遵循。思路决定出路,方法决定过程,决策的思想依据也是执行的思想方法。40年的发展轨迹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就是坚持“四个基于”思想方法的实践过程。
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方向把舵。“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6]14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不仅国外的敌对势力始终想把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扭歪弄邪,而且国内也有些人在改革开放的方向问题上提出各种蛊惑人心的错误观点。因此,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既要有决策改革开放的勇气,更要有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正确前行的坚定。什么能改、什么不能改,为什么要改、依靠谁来改,从哪里着力改、怎样进行改,哪些必须先改、哪些应该后改,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改革开放的方向坚持。“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6]15方向错了,道路就会走歪,改革开放的航船一旦偏离正确轨道就会触礁沉没,我们党也就会因此而犯下颠覆性的错误。只有坚定不移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才能保证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光明前景,把好、把准、把正改革开放的方向,党领导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发展才有根本保证。
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决定着改革开放的主题创造。创新赋予改革开放以伟大革命的深刻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 多年文明史、13 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1]说没有“教科书”,意思就是没有现成经验能够拿来用,说没有“教师爷”,意思就是没有外在势力能够压得了,改革开放从头到尾都要靠自己的创新。以党的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路”为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改革开放鲜明的实践符号。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则是最为根本的成就。因为改革开放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40年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就是创新的集中体现。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实践和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前提。
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历史发展伴随着时代的转换,每个时代有其特定的历史内涵,落后时代就意味着被历史抛弃。对此,中国有着深切感受,曾长期领先世界的中国在世界近代社会时代转换中的落伍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耻辱。作出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体现我们党的伟大觉醒,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邓小平以敏锐眼光揭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回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全球化快速发展、世界格局变化和秩序调整的时代潮流,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揭开了中国追赶时代的历史大幕。党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胸怀,“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4]696要求深刻把握时代脉搏,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改革开放全过程中立足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的统筹,以时代形势的最新变化审视国内的改革开放,以世界发展的最新动态深化国内的改革开放,积极作用于国际环境的创造,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40年的发展使中国大踏步地赶上了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落后时代的尴尬境地。“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是在时代潮流发展全过程的深刻洞察中铸造出来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在使中国发生深刻变化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世界,正是因为它始终将深刻洞察时代潮流转化为行动自觉。
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决定着改革开放的价值取向。实现人民利益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目的,也是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的内在动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无论是领导革命、建设,还是领导改革开放,为人民谋福祉、为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历来是党不懈奋斗的追求。除了人民利益之外党没有其自身的利益,鲜明地体现着它的价值取向。党中央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也好,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也好,都以这个价值取向为圭臬。改革开放设定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和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相统一,两者的连接点就是实现人民利益的价值取向。党的一切工作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是检验党的工作的最高标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纾人民之所难、解群众之所困、为人民之所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执政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追求,等等,这些话语鲜明昭示着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回答了建党为了什么、发展是求什么、执政要图什么的问题。对人民期盼和需要置之不顾,我们党就失去了生存基础,深切体悟人民群众的期盼和需要,改革开放才能获得广泛的支持,才能顺利推向前进,才能不断收获成就。
“四个基于”论断为我们认识改革开放全过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作为历史性的决策,决定改革开放定格于历史的一个瞬间,作为伟大的革命,实施改革开放则表现为持续的一个过程。改革开放不是权宜之策,不是急就之章,它怎样谋划、怎样发展必须有实践的遵循。从方法论意义上看,“四个基于”论断有助于我们对改革开放进行全景式的审视和作出完整性的判断。“四个基于”的实践遵循使改革开放呈现了将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把握与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行动自觉,呈现了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断升华的思想飞跃,呈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从跟随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超越发展,呈现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精神面貌大幅度改变的历史进步。这些呈现是一个历史过程,时间范畴的40年创造了空间范畴的翻天覆地,改革开放全过程的“四个基于”实践遵循,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党和人民也因此而不断增强了信心。
“四个基于”论断的方法论意义进一步体现在它是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发出了“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号召,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作出的庄重宣誓,吹响了中华民族向着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砥砺奋进的集结号令。
人类社会在曲折中发展,历史的前进不可能一帆风顺,但却不会停下步伐。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始终与各种风险和挑战相伴而行,每一步发展都遭遇坎坷。20世纪末一段时间里,受到挫折的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攻击、诋毁社会主义的思潮不时泛起。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社会主义的正确性,历史失败论者断言社会主义没有前途,历史终结论者甚至宣判了社会主义的死刑。然而,历经惊涛骇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在这儿,改革开放为科学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时代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开放,生动展现了改革开放向深处走、向实处走、向远处走的崭新场景,啃下了许多硬骨头,在深水区里打响了许多攻坚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实践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创造了强大的动力,形成了良好的氛围。
新时代是激起人们奋发有为的时代,是焕发人们再出发再创新辉煌的时代。党领导的伟大革命是一场接力赛,改革开放是一场传棒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1]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诫勉的话,十分朴实又意蕴深长。虽然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40年,但只是走完了前半程,高潮还在后面,光明还在前面。虽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党的使命和人民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奋斗还要继续,发展还要破题,辉煌还要创造。“实现新的更大发展,从根本上还要靠改革开放。”[6]12实践向前延伸,改革开放没有到大功告成的时候,没有到鸣金收兵的光景。“对改革开放最好的庆祝就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7]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依然任重道远,必须按照“四个基于”论断内含的要求指导新时代的实践,使改革开放继续前行的路走得更坚定、更踏实、更有力。
第一,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以“四个基于”为指导,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改革开放是党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一部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结果,40年后率领全国各族人民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更加需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科学水平,对能不能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至关重要。新时代要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必须依靠党的全面领导作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确保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过程中党领导一切的坚决落实和有效执行。
第二,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以“四个基于”为指导,在不断总结经验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发展历程是我们党不断发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过程,逐渐积累和丰富起来的经验使改革开放的决心越来越坚定,使改革开放的道路越走越亮堂。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就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更加成熟和更加定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到位的,改革开放每深入一步,新情况新问题的涌现都对深化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新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巩固改革开放的成果需要不断加深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永远在途中。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就必须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中“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1]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中焕发积极主动的生机活力。
第三,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以“四个基于”为指导,引领中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改革开放以融入世界、瞄准先进、赶上时代为出发点,是中华民族不甘落后、敢有作为、勇于创新、顽强奋斗、与时俱进等优秀品质的体现。“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1]当代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一些高精尖领域占据了制高点,有的科学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中国人民被瞧不起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中华民族落后于世界的历史已经翻转。改革开放塑造了中国的国际新形象,建设世界和平、贡献全球发展、维护国际秩序的不懈努力和卓越成效,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和赞扬。鸦片战争以降的一个半世纪时间里,中国以不能和很少为世界作出贡献为遗憾,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从而为对世界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提供了能力和可能。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在引领世界、引领时代上作出新作为。
第四,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以“四个基于”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40年伟大实践的发展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添多、加大、增强。基于对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的深刻体悟,决定了改革开放的初衷,决定着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也使改革开放释放的巨大能量为实现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提供了强大能力。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没有止境,人民的美好生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明,摆脱了贫穷的中国人民期盼和需要更高要求更高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期盼和需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建设的健康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让人民共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发展成果,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1]将新时代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利益放在党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关切和解决民生问题,使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日子越来越踏实,感受越来越幸福。
第五,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以“四个基于”为指导,化解和战胜前进中的风险挑战。40年历史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并非是一条坦途,每前进一步都面临风险挑战的考验。经历过各种艰难险阻,我们才深深懂得改革开放的艰辛,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才百倍珍惜改革开放的成就。新时代把改革开放引向新阶段,“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1]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还有许多险区要涉,还有许多难关要闯,“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1]“四个基于”是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战略定力所在,化解和战胜前进中的风险挑战,必须始终以“四个基于”为实践遵循。
第六,新时代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必须以“四个基于”为指导,团结人民为实现共同理想和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8]他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1]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实践表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之所以能够紧密团结在一起齐心协力干事业,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1]“四个基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是新时代团结人民、凝聚力量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行动指南。
综上所述,“四个基于”论断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改革开放作出的精辟论述,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价值。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全部过程的整体演绎,就是思想和实践的方法展示。40年的历史发展证明,科学方法的指导是改革开放顺利推进和取得成功的强大思想武器。历届党中央都高度重视提高党的思维能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最重要的是掌握科学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总称,“四个基于”是这个方法论的具体化。改革开放坚持“四个基于”不是一时一刻的要求,深刻把握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深刻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深刻洞察时代潮流,深刻体悟人民群众期盼和需要,对改革开放具有深远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