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4
脑梗死指脑组织发生血流障碍引起局部缺氧、缺血性改变,局部脑组织坏死。脑梗死后并发症较多,偏瘫、失语等[1-4]对患者的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其中脑梗死后失语的发病率为21%~38%,而运动性失语较多见[5]。运动性失语又称为Broca失语,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达障碍,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病因治疗、语言功能康复训练等,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恢复[6-10]。研究表明,高压氧可提高机体的血氧分压,改善脑部的缺氧缺血状况,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改善语言功能[11-13]。近年强制诱导语言治疗逐渐应用在运用性失语患者中,且治疗效果较好[14-15]。但是两者联合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讨强制诱导语言治疗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运动型失语症的临床效果。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06-2018-01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17例;年龄45~77(62.4±8.4)岁;病程(17.5±20.6)d;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3~74(62.0±8.8)岁;病程(17.1±21.4)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纳入、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标准[16],根据北京医院制定的汉语失语评定标准确诊为运动性失语[17];(2)小学或者以上的文化水平;(3)病情稳定;(4)母语是汉语;(5)患病之前智力为正常水平。
排除标准:(1)既往发生脑血管疾病者;(2)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损害者;(3)合并听力障碍者;(4)有药物或酒精成瘾史或者其他可能影响脑部结构或功能的疾病;(5)发病前有口吃、构音障碍等语言功能障碍者;(6)脑梗死累及双侧半球者;(7)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8)有精神疾病者;
1.3方法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常规语言训练治疗,使用SHO/2200/7000型多人舱,压力设置为0.2 MPa,吸氧30 min后吸空气10 min,然后再吸氧30 min,1次/d。10 d为一疗程,治疗3个月。常规语言训练包括听理解、阅读理解以及口语表达、书写训练等,每次练习30 min,1次/d,每周训练5 d,共训练3个月。观察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强制诱导语言治疗,高压氧治疗同对照组。强制诱导训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治疗,小组成员包括9例患者和1名治疗师。具体内容:创造游戏形式的治疗环境,在治疗之前,根据患者的交流能力选择与患者的水平相适应的图片,每位患者给予8~10张图片。要求患者从他人的手中获得与自己相同的图片,患者必须用口语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可以通过提问、提出要求、提供图片的描述等等。然后治疗师向患者提供交流的成功反馈以及引导、帮助、强化,禁止患者用其他的交流形式。2次/d。每次1.5 h,每周治疗5 d,治疗3个月。
1.4观察指标
1.2.1 2组疗效比较:基本治愈:患者的功能评分提高>90%,或者失语症的严重程度提高>2级;显著进步:功能性评分提高60%~90%,或者严重程度提高2级;进步:功能性评分提高30%~59%,或者严重程度提高1级;无进步:功能性评分提高<30%,或严重程度提高<1级。
1.2.2 2组语言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使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17]进行评价。
1.2.3 失语商评分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失语商[18](AQ)=(口语表达分+1/20×听力理解分+1/10×阅读分+1/10×书写分)×2,正常:93.8~99.6;失语:<93.8。
1.2.4 失语程度的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使用BDAE(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评价。
1.2.5 沟通能力、日常生活交流能力比较: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使用CFCP(功能性言语沟通能力判定法)[17]进行评价,包括5部分,总分250分。轻度受损:150~200分,中度受损:100~150分,重度受损:<100分。在检查过程中如果患者理解反应能力能够用各种发放进行表达,出现表法困难时可以进行适当提示,评分要扣除一半分。
2.1 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44例,占97.78%,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言功能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言语表达能力、言语理解能力、文字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言语功能均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失语商评分比较治疗前2组A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BDAE分级比较治疗后观察组BDAE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治疗前2组CFCP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FCP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1 2组疗效比较 [n(%)]
表2 2组言语功能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失语商评分比较分)
表4 2组BDAE分级比较 [n(%)]
表5 2组CFCP情况比较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急性脑梗死在短时间内即可出现突然发病并达到高峰,可导致运动障碍、失语等并发症[19-21]。研究表明,脑动脉血流持续5 min出现中断,神经细胞可出现不可逆的损害,而及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可快速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血氧分压,改善病变区域的血氧供应,促进患者恢复,改善预后[22-24]。运动性失语是常见的并发症,是大脑的左侧半球Broca区损伤所引起的,患者发音器官正常但是失去说话的能力,目前在临床上主要进行言语康复训练、针灸等措施[25-28],近年强制诱导性语言治疗逐渐应用,效果较好[29-31],本研究联合强制诱导语言治疗和高压氧对脑梗死后运动型失语症进行治疗,观察其对言语能力的影响。
强制诱导语言治疗的机制还不清楚,可能与战胜习得性废用有关,强制诱导语言治疗通过强制口语交流、抑制非口语交流的形式进行大量的有目标的语言训练,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强制诱导语言治疗的原则包括:大量练习原则,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练习取代长期低频率练习;强制诱导原则,强迫患者采用通常情况下会避免使用的行为;行为相关原则,治疗主要以日常的生活相关活动为中心。强制诱导语言训练通过这些原则克服习得性废用的形式[32-37]。而且在本研究中强制诱导语言治疗进行涂片、动画以及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提高治疗的效果。有研究表明脑血管病性失语症不仅与病变的部位有关,还与脑皮质语言区的脑血流灌注量的降低有较大的关系。而且脑水肿的减轻,损伤神经递质活性的重建,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的解除或者解除病变对特殊区域的远隔效应等等可影响言语障碍的恢复[38-42]。而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改善脑水肿、功能障碍,增加脑皮质语言区的脑血流灌注量,提高脑组织的氧分压、储氧量,恢复脑组织的有氧代谢,有利于脑损伤、脑功能的恢复,加速失语症恢复[43-45]。同时高压氧还可活化部分无效神经元,减少神经元的损伤,调整言语中枢脑细胞兴奋、抑制的过程,使受损部位语言的形成过程得以恢复[46-48]。本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言语功能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提高显著(P<0.05),治疗后2组AQ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BDAE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FCP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较显著(P<0.05),说明强制诱导语言治疗联合高压氧治疗的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言语能力,主要是因为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减轻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改善神经的功能,从而促进失语症的恢复。而强制诱导语言治疗要求患者应用口语形式交流,增加使用口语的动因,且产生正性反馈,改变习得性废用,从而促进语言功能的恢复。强制诱导语言治疗在短时间内高强度治疗可以对损伤部位及更远距离的区域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诱导功能依赖性皮层重组,从而有助于失语症的恢复。强制诱导语言治疗联合高压氧对脑梗死后运动型失语症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言语能力[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