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陈诚,很多人并不感到陌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与中国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我们在整理陈诚档案过程中,发现一组珍贵的东征旧影,今挑选其中数张,略加解说,以飨读者。
冯杰 白中琪
1920年代前后,孙中山为了抗衡北洋政府,三次建立广东革命政权,因为缺一支真正革命的军队,两次均告失败。特别是1922年6月,粤系军阀陈炯明不赞成北伐,炮轰总统府,逼迫孙中山离开广东。翌年2月,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武力驱逐陈炯明,复迎孙中山由沪返粤,但杨、刘以功臣自居,革命事业仍然受制于地方军阀。及至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穗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黄埔军校的创办使得孙中山梦想成真,培养革命武装的摇篮从此诞生。
1924年冬,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邀请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盘踞潮梅一带的陈炯明跃跃欲试夺回广州,革命政府权衡利弊,组织联军东征,苦战两月余,一举底定粤东。1925年3月,孙中山病逝北京,陈炯明利用东征军回师平定杨、刘叛乱之际,死灰复燃,重据潮梅。9月中旬,革命军再兴义师,东征队伍浩浩荡荡,炮兵营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副营长陈诚走在前头,虽然个子娇小,倒也精神饱满,英气逼人。
说起陈诚,很多人并不感到陌生,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与中国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近,我们在整理陈诚档案过程中,发现一组珍贵的东征旧影,今挑选其中数张,略加解说,以飨读者。
黄埔炮兵,东江建功
1925年1月,苏联援助的一批武器弹药运抵黄埔军校,少校教官陈诚扈从校长蒋介石前往检视验货,碰巧党代表廖仲恺亦从广州来,廖说:“苏俄武器中,有火炮数门,可组成炮兵部队。惟炮兵人才,不知军校已否物色储备?”蒋介石指着陈诚说:“陈辞修系保定八期炮兵科毕业,可任炮营连长。”廖仲恺闻之大喜:“好极!好极!”
其实,苏联援助的火炮都是一些“老古董”。4门日本“三一式野炮”,设计于1898年,服役年龄几乎与陈诚年龄一样长。18门俄造1904年式76.2毫米山炮,射程只有4500米,同样属于积满灰尘的淘汰库存品。不过革命军武器装备匮乏,苏联能够及时伸出友谊之手,仍然具有雪中送炭之重大意义。
孙中山北上,陈炯明准备伺机袭取广州,革命政府分兵东征,炮兵营配属右翼军作战。由于广东缺骡马,行列全重超过一吨的野炮在珠江三角洲寸步难行,只得改用水面机动,以一艘小汽船拖曳木船,尽量沿着东江流域进出战场。山炮重量相对较轻,又可拆解分为几个部件,因此多由人力肩扛。何应钦时任黄埔军校教导第1团团长,晚年忆及东征,他对炮兵连长陈诚的表现赞不绝口:“那时炮兵不像现在,有马匹或车辆拉,那时的炮要由人力扛抬。在那种艰难的情况下,身为连长的陈辞修,不论步兵行军多快,他总是使他的炮兵跟得上。每次都能完成任务……”
陈炯明的“救粤军”凭借淡水城(今惠州市惠阳区淡水街道)顽抗,炮兵营连续发射二十余弹,除最初几发因系试射目的不发生重大效力外,其余每发必中。2月15日,教导第1团奋勇队攻破淡水,陈诚崭露头角。然而中路桂军并非真心出力,意图观望,革命军只好单独对付“救粤军”劲旅林虎所部。3月13日,双方在棉湖展开血战,陈诚的炮兵第1连打得只剩下三发炮弹,区队长杨鹏飞眼看招架不住,慌乱惊呼:“敌军已近在咫尺,若不撤退,我辈将为俘虏!”陈诚拔枪怒喝:“革命胜败,即在当前,你再扰乱军心,罪当枪毙!”说完赶紧亲自瞄准发射,幸好几发炮弹一一命中目标,教导第2团及时迂回敌后,取得“棉湖大捷”。
炮兵营长蔡忠芴既是陈诚的浙江同乡,又是陈诚的保定学长,历经淡水、棉湖两次鏖战,深感枪炮无眼,约定攻克兴宁务必照相留念。据黄埔一期学员孙元良描述,蔡忠笏使用火炮决心迅速,放列(把大炮排成发射队伍)快而命中准确,“我们在火线上的战士只要听到他的炮声,就不由得不齐起欢呼,争先前进”。20日,教导第2团攻入兴宁,林虎残部败逃闽赣边区。炮兵营随后入城,蔡忠芴、陈诚找到一家照相馆,与其他两位军官各摆姿态,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四人合照。
平定内乱,再兴义师
义师席卷潮汕,北京突然传来孙中山病逝的消息,滇桂军杨希闵、刘震寰公然发动叛乱,东征军只得忍痛“放弃潮梅,全部回省”。6月12日,由教导团改编的党军第1旅猛攻瘦狗岭,留守黄埔军校的炮兵学员精准配合,击毙滇军师长赵成梁,吓得杨、刘急逃沙面英租界避难。
回师广州,陈诚因功升任副营长,仍兼连长。说来也巧,14日上午,陈诚巡视营房,无意间向城外白云山望去,忽见山头旌旗招展,他取出望远镜观测,不禁大吃一惊。原来滇军胡思舜假意输诚,革命军疏于戒备,他们又打起了袭占广州的如意算盘。情势紧急,陈诚“急扛炮出营,仰射其军旗,第一炮即命中,烟尘起处,旗帜飘落”。外出官兵听到炮声,纷纷赶回营房,粤军第1师第1旅旅长陈铭枢策马先至,立即部署反击,广州转危为安。
敉平内乱,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改组大元帅府为国民政府”,颁令“建国军、党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由此,党军第1旅和部分粤军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军,炮兵营相应更改番号为第1军炮兵营。8月20日,廖仲恺被刺身亡,陈炯明再度称兵发难,革命军留在东江的部队势单力薄,节次西退。9月中旬,国民政府发起第二次东征,蒋介石担任总指挥,周恩来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决定“先以攻略惠州为目的,沿东江右岸向响水、博罗之线前进”。
惠州素称南国天险,前临西湖,后枕东江,三面环水,仅有北面接连山地,自唐代以来,未尝有攻破纪录。1923年夏秋,孙中山曾经多次兵临惠州,水雷、要塞炮、飞机悉数上阵,甚至亲自发炮,最终均不奏效。如今再兴义师,革命军心里依然没底,按照第1军苏联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的说法,“不仅一般军官,而且连指挥官也明显地被无法攻克(惠州)要塞的想法所控制”。
南国天险,一鼓攻克
粤东战事起,陈炯明命令杨坤如扼守惠州,闭城阻扰东征军。蒋介石策定攻城计划,第2师第4团攻打惠州城北门、西门,并任野炮兵之掩护;第3师先行占领上下马庄、飞鹅岭,攻打惠州城南门及惠阳城。10月10日,苏联顾问组长别夏斯特诺夫、炮兵顾问基列夫来到第4团指挥所,团长刘尧宸不放心地问道:“炮兵连能摧毁炮楼和北门吗?如果我们压不住敌军的机枪火力,那将一事无成。”基列夫的回答充满信心:“当然可以!”
大敌当前,炮兵营官兵拉着两门野炮在沙地上拖了几公里,按时进入城北大中堂阵地放列。13日9时45分,野炮连开始猛轰北门城楼,“基列夫只穿一件衬衫还不时擦汗,他亲自把两门野炮对准目标”,“好似在靶场上进行射击表演,打得很漂亮”。切列潘诺夫陪同第1师师长何应钦赶至前线督战,只见“黄埔军校炮兵工作协调一致”,击毁西北、西南城堞多处。不幸的是,刘尧宸团长冒死冲至城下,敌军侧防机枪突然响起,身中数弹,伤重不治。
总结经验教训,野炮存在死角,无法消灭北门侧防火力点,除非山炮抵进射击,否则破城无望。当晚,陈诚顶着巨大压力,悄悄寻找炮位,发现距离城墙五百米处有一小茅屋,刚好能够安放一门矮小的山炮,于是连夜拆炮,轻手轻脚抬至茅屋组装合拢。万事俱备,惟独炮弹一颗无存,正在抓头皮的时候,负责输送步枪子弹的辎重兵,阴差阳错夹带四颗炮弹赶到惠州,这一“夹”真是妙不可喻。14日中午,陈诚屏住呼吸,亲手拉火发射,第一炮命中城楼旁的隐蔽草棚,第二炮校正偏差再射,敌人的机枪立刻成了哑巴。步兵见状立刻蜂拥而上,竖立竹梯奋勇攀爬,第4团第8连连长陈明仁身先士卒,最先登上城墙。16时,号称千年未破的南国要塞,终于瓜熟蒂落,落入革命军囊中。
蒋介石兴奋至极,捷报国民政府:“惠州夙称天险,有宋以来,从未破城,今为我革命军一鼓攻克,虽将士奋勇用命,亦我先大元帅在天之灵有以佑之。”15日,陈诚升任炮兵第2营营长,高兴之余,拿出犒赏所得邀请各级长官欢宴惠波楼酒家。几巡酒过后,气氛十分热烈,负责炮击西南城堞的蔡忠芴带着几分醉意嚷嚷道:“校长有偏心,犒赏独与辞修,不给我们?”蒋介石不以为忤,大笑曰:“都有,都有。”一片欢呼声中,陈诚内心感慨万千:“因忆旧来军阀军中,炮兵每为袍泽所轻蔑视。盖每一作战,皆步兵当先,炮兵随后。战胜,多步兵首功。败退,炮兵迟重,或被俘虏。自黄埔出师,经淡水、棉湖两战,炮兵迭奏肤功,一洗炮兵过去之耻辱。”
惠州克复,野炮连因缺少弹药,奉令与人员伤亡较大的第4团一并调回后方整理,其余各部再接再厉,继续东征。11月初,陈炯明麾下各部抵挡不住,陆续退入闽南。与此同时,国民革命军举行南征,平定南路军阀邓本殷,收复高、雷、钦、廉各州,至此基本统一了广东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