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鲜梅菜新品种惠农选1号鲜梅菜的选育

2019-01-24 06:11曾海泉杨翠红钟元和江新晓贺远东余运福赵淑平
惠州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惠州市惠农株系

曾海泉,杨翠红,钟元和,江新晓,贺远东,余运福,赵淑平

(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 惠州 516023)

惠州鲜梅菜属于十字花科芸苔属(BrassicaL.)大叶芥菜(var.rugosa.Bailey)的变种,具有叶片顶端大头、基部羽裂等明显的地方特有品种的形态特征,叶苔兼可食用.以鲜梅菜为原料,经干盐渍法腌制、晾晒、堆放熟化、分拣、包装等惠州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非即食蔬菜制品称为“惠州梅菜”.

惠州梅菜最早起源于惠城区矮陂的土桥村一带,故有“惠州矮陂土桥梅菜”之称,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加工历史,1995年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梅菜之乡”,2004年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惠州梅菜”原产地标记的评审,2005年被列为惠州十二大特色农产品之一.

惠州鲜梅菜由于长期自繁殖种植,因机械混杂、自然杂交、自然突变等因素造成植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都出现了严重的退化现象,鲜梅菜的茎、梗、叶、薹变小、变硬、变薄,致使产量下降、品质变差.为了挽救地方品种,确保作物品种的多样性,推动地方特色农业健康持续发展,本研究对其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工作.

1 选育过程

1.1 亲本来源

2004年10月,从惠州鲜梅菜种植开始,一直到鲜梅菜收获,对主产区进行品种资源调查.经调查,惠州鲜梅菜种植规模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惠城区的矮陂镇、横沥镇,惠东县的梁化镇和增光镇,博罗县的柏塘镇等地.农民俗称的品种有大三联、大头、黑叶、白茎子、中三联、小三联、长拨菜、老种、三联种等二十多个,每个村都同时种植有5-6个不同品种.其中以大三联、白茎子、大头、黑叶、中三联、小三联为主,占总种植面积的85%以上,鲜梅菜大面积种植以冬种为主,在8月中旬播种,晚造水稻收获后移植,12月底至次年1月收获,播种至采收100d左右,农户自留单株繁育制种,竖年使用.全市每年鲜梅菜种植面积近5400㎞,平均产量为鲜梅菜1800 kg左右,鲜梅菜总产量约15万吨,加工成品惠州梅菜(梅菜叶、梅菜芯)约4万多吨,产值约2亿多元.

根据向农户和梅菜加工企业调查了解,于2004年12月上旬,以株型、叶形、叶色、苔茎粗细、长势及单株重量等差异比较数据为依据,从矮陂、横沥、梁化三地惠州鲜梅菜传统栽培品种中选取三个品种共15个单株作为品种选育的亲本资源,其中“大三联”单株6个、“黑叶”单株4个、“大头”单株5个单株,移栽到我所试验基地内进行套袋自花授粉繁育制种,4月中旬,将收获的25个单株种子送惠州市科技局委托惠州地基实验室进行模拟微动效应处理(模拟太空失重处理),5月下旬惠州市科技局将处理后的种子送回实验室保存.亲本资源选取地点、编号及主要农艺性状见表1.

表1 亲本资源选取地点、编号及主要农艺性状表

1.2 大田群体选育

1.2.1 群体系统选育过程

(1)2005年冬,将经模拟微动效应处理的15个单株在本所试验田进行种植,每个单株种植250株.田间观察和调查发现部分植株在株型、叶形、叶色、苔茎粗细、长势有明显差异,根据选育目标共套袋选留变异株系60个,其中“大三联”的编号HMa-3选留10个,定编号HMa-3-1、HMa-3-2、HMa-3-3、HMa-3-4、HMa-3-5、HMa-3-6、HMa-3-7、HMa-3-8、HMa-3-9、HMa-3-10.

(2)2006年冬对套袋选留的60个变异株系在本所试验田继续种植,根据田间观察和拷种分析数据,选留株系25个,其中HMa-3株系10个,定编号HMa-3-2-1、HMa-3-2-2、HMa-3-3-1、HMa-3-4-1、HMa-3-6-1、HMa-3-6-2、HMa-3-7-1、HMa-3-9-1、HMa-3-9-2、HMa-3-9-3.

(3)2007年冬对选留的25个株系进行再次种植并筛选,套袋选留品系6个,其中HMa-3-2-2选留2个、HMa-3-6-2选留2个,HMa-3-9-2选留2个,定编号为HMa-3-2-2-1、HMa-3-2-2-2、HMa-3-6-2-1、HMa-3-6-2-2、HMa-3-9-2-1、HMa-3-9-2-2.

(4)2008年冬对套袋选留的6个品系在本所试验田进行扩繁.在所内试验基地选取周围150m内无十字花科植物田块,随机排列,每个品系300㎡,品系之间间隔2m,在抽薹前每个品系用500目纱网覆盖直至种子收获.

(5)2009年冬在本所试验田按省蔬菜区域试验规范对2008年冬扩繁的6个品系进行品比试验,其中编号HMa-3-6-2-1表现突出,平均产量高达7050kg,比对照白茎仔梅菜(当地主栽农家品种)增产18%,达极显著水平;同时在惠州梅菜主产区矮陂镇土桥村进行小面积试种,其中编号HMa-3-6-2-1平均产量为6150kg,比当地传统种植鲜梅菜品种白茎仔、大头、小三联分别增产15%、12%、22%;各株系经矮陂梅菜加工厂试加工品尝打分,HMa-3-6-2-1株系色泽、口感、风味等名列第一,其综合性状表现好.根据试验结果,品系编号HMa-3-6-2-1定名为“惠农选1号鲜梅菜”.

1.2.2 选育流程

15个亲本单株套袋自花授粉制种—种子模拟微动效应处理—15个单株繁育X250株—变异株系中选留60个单株—从60个单株中选留25个株系—从25个株系中选留6个株系—从6个株系中选留1个株系—株系扩繁稳定—品比试验—定名为“惠农选1号鲜梅菜”.

图1 群体系统选育流程图

1.3 品种比较试验

1.3.1 试验单位

试验单位为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及惠州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1.3.2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为惠农选1号鲜梅菜和惠州当地传统农家鲜梅菜品种大头、中三联、小三联、对照品种(CK)白茎仔.惠农选1号鲜梅菜由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提供,其他品种由惠州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提供.

1.3.3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时间为2010年10月-2011年1月和2011年10月-2012年1月,试验地点为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内试验基地、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内试验基地和州市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在惠州市惠城区矮陂镇土桥村基地,参试品种在同一试验地点进行二年二造区域试验.

1.3.4 试验方法

试验设计、试验方法、田间试验调查记载项目与标准及试验田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按《广东省农作物品种试验办法》规定执行.鲜菜产品理化品质指标委托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进行检测.

1.3.5 试验结果

二年两造试验,惠农选1号鲜梅菜667㎡产量为5663.9㎏,名列第一,比对照种白茎仔增产776.7㎏,增产15.8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大头667㎡产量5356.3㎏,名列第二,比对照种白茎仔增产469.1㎏,增产9.60%,增产达显著水平;中三联667㎡产量5025.7㎏,名列第三,比对照种白茎仔增产138.5㎏,增产2.83%;小三联667㎡产量4885.1㎏,比对照种白茎仔减产2.15㎏,减产0.04%.品种比较试验产量结果和显著性分析见表2.

表2 2010至2011年度品试总产量汇总比较表

1.3.3 品质检测结果

惠农选1号鲜梅菜产品理化品质经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广州)进行检测,可溶性固形物为3.03%,粗蛋白为1.17%,粗脂肪0.19%,粗纤维0.65%,总糖1.18%,维生素C 58.23mg/100g.

2 选育结果

2.1 与亲本的显著特征

惠农选1号鲜梅菜叶片颜色和形状与亲本显著不同,叶片颜色深绿、叶展较宽、叶缘波状缺刻较小、叶面微皱较浅,全生育期比亲本迟熟3d-4d;薹(俗称梅菜芯)较粗壮,产量较高;群体综合性状良好,生长整齐、长势旺盛,抗病性强,耐热性较好,适应性广;总糖含量高,粗纤维少,鲜菜品质好,加工质量高.

2.2 综合评价

2013年12月,广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组织专家对惠农选1号鲜梅菜进行品种现场鉴定.于2014年6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菜2014029.

2.2.1 特征特性:中熟,从播种至采收102d.生势强,株型高大紧凑,株高52.2㎝,株幅73.1㎝,单株重1919g;叶片大、椭圆形,浓绿色,叶长52.1㎝、宽30.6㎝,叶柄长25㎝、宽3.4㎝,叶柄重180g;主薹绿色,高18.4㎝,粗6.0㎝,重299g.品质较优,理化品质检测结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7%,粗蛋白含量1.17%,粗脂肪含量0.20%,粗纤维含量0.59%,总糖含量1.81%,维生素C含量55.20mg/100g.

2.2.2 产量表现:2010年和2011年冬季在广州、惠州等3个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鲜菜平均每667㎡分别为5323.2㎏和6004.6㎏,比对照品种白茎仔鲜梅菜分别增产11.5%和20.1%,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

2.2.3 栽培技术要点: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移植;⑵施足基肥,勤施薄施肥,定植后保持土壤湿润,生长后期控制土壤水分;⑶综合防治病虫害;(4)适时采收,菜叶叶色变淡、花蕾满布未开为最佳收获期.

2.2.4 省品审会审定意见:惠农选1号鲜梅菜为常规品种.中熟,从播种至采收102d,丰产性好,主薹肉质结实,商品性状好,品质较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7%,田间表现耐寒性、耐涝性强,耐旱性中等.适宜我省鲜梅菜产区种植.

猜你喜欢
惠州市惠农株系
过表达NtMYB4a基因增强烟草抗旱能力
一道三元分式最小值问题的求解与推广
科普惠农 晋农优选
惠农直播间 美好在身边
退休干部的惠农情怀
嫦娥5号返回式试验卫星小麦育种材料研究进展情况
惠州市区黄标车全部淘汰
惠州市海岸带优化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衢州椪柑变异株系—黄皮椪柑相关特性研究
惠州市基督教两会中心关键技术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