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旭霞
图1 慕梅提梁
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因此能在观察大自然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创造,将大自然纯然至美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或将自然中粗粝、原始之风物进行加工,便成了天然与创造结合而成的独特风景。紫砂壶便是人类在观察自然后创造出来的高雅艺术品,无论是原料、工艺或是装饰、内涵等都能体现自然与人类创造的和谐性。事实也证明,这种发源于明代的古老用具因其造型丰富、工艺精良和内涵丰富等特点,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和收藏。紫砂壶能够源远流长,历久弥新一则是因为其材质特殊,与茶叶是“最佳搭档”;二则也是因为人们对于美的不断追求,和对于自然与文化的皈依。
图1这把“慕梅提梁”便是自然、文化与人类创造性相结合的绝佳作品。此壶较为精致小巧,整体呈深栗色,表面光滑细腻,略泛红光。从壶的大小及颜色看,恰似隆冬时节盛开的朵朵梅花,虽然小巧但颜色红润,焕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此壶为独特的提梁造型,提梁与壶身等宽,且方方正正,高耸挺拔,似梅花枝干,傲立风霜。壶嘴处也不似以往紫砂壶圆润,而是有棱有角,坚毅挺拔。整体上看,此壶方方正正,壶身、壶嘴与提梁线条相互配合,都与“慕梅”的主题相适应,显示出手工艺人的匠心独具,将所要表达的主题意蕴等融汇于壶的各个部分,几处相结合便将“慕梅”的精神与品格都很好地传达出来。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是北宋诗人林逋所写下的咏梅的诗句,诗中将梅花的独特性描写地生动具体。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自古以来就为人们所喜爱。相比较于硬朗强悍的松和儒雅苍翠的竹,梅则以其娇艳的花朵,沁人心脾的幽香和迎寒开花的特性而显得更为独特,更多了一份女性气质。即使是在风霜雨雪的吹打下也不影响她绽放属于自己的美丽。而梅的娇艳欲滴并不使其显得柔弱,其内在的品格倒比松与竹更具反叛精神。在男女性别二元对立的语境中,“梅”的存在恰恰使人们重新开始思考外在、内在之间的关系。阳刚与柔美似乎不再是对立关系,二者也无高低之分。“梅”正以自己的姿态践行着个人品格的复杂性与包容性。
让我们再来看“慕梅提梁”中“梅”造型的运用以及所表达的内涵精神。提梁处的设计即为梅花枝干,脉络清晰,枝节突出,显示出“梅”的坚毅挺拔。壶嘴处的梅花枝干则高昂向上,有向上生长的感觉,象征生生不息,即“梅”强大的生命力。壶盖与壶身融为一体,壶钮则设计为一小节梅花枝干,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一小节梅花枝干大有破土而出之势,斗志昂扬,生机勃勃。壶身处所刻画的梅花是亮点,虽只有小小一枝,梅花几朵,却象征着崭新的生命,其中包含的仍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对未来的无限向往之情。壶的底部所刻图案好似千堆雪又似千层浪,无论是哪种都象征着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阻碍,这样的设计既显得大气磅礴,又侧面衬托出“梅”的品格。
这一把“慕梅提梁”将大自然中的风物与手工艺人高超的技巧结合起来,并赋予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美德,散发出崭新的活力。“梅”与制作紫砂壶的原材料——紫砂泥,都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而“梅”又是生长于泥土之中,这便体现了我们对于自然,尤其是哺育我们的土地的极为深重的依恋。我们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智慧相结合而产生的极为炫目的化合物,而那些我们所赞颂的传统美德正在通过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慕梅提梁”中所包含的既有传统美学中的最为醇厚的部分,又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使它在现代化的今天依然散发着古朴而又夺目的光芒。闲暇之余,用此壶泡一壶好茶,在雾气中自然的美景悄然呈现,梅花的清香沁人心脾,或许这也正是手工艺人们耗费心血制作紫砂壶的意义,因为它包含了人类最深远的寄托和最美好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