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旗
(新沂市中心医院 江苏 徐州 221400)
膝关节结构复杂,是人体组织结构中重要的负重关节。由于膝关节的特殊性和其频繁使用性,导致在临床中膝关节损伤极为常见,剧烈运动、意外坠落、撞击等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膝关节损伤。临床中,常利用X线的常规正位及侧位拍片检测膝关节外伤,但该诊断方式存在一些局限性,当骨折程度较小时、其解剖位置重叠,则会导致X线检查提供的信息错误,难以明显观察膝关节损伤程度,进而影响后续诊断治疗。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被广泛应用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有效诊断膝关节损伤程度,进而为后续治疗提供诊断数据支持,促进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1]。本次研究选取了我院收治的1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CT检查与手术证实的诊断结果,探究16排螺旋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确诊为急性膝关节损伤、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排除标准: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病史、凝血障碍患者。选取的患者中,年龄最小22岁,年龄最大66岁,平均年龄为(39.45±3.48)岁,病程6~35小时,平均病程(22.78±12.78)小时,单侧膝关节损伤、双侧膝关节损伤患者分别有110例、40例,骨折原因:车祸、跌打伤、高空坠落、硬物撞击分别有40例、75例、25例、10例。
对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采用 16排螺旋CT仪(美国GE BrightSpeed Elite Select),患者取仰卧位,以膝关节为中点,向下至胫腓骨上端、向上至股骨下端为CT扫描的主要范围,扫描长度约为25gm,设置扫描参数:螺距0.8、有效mAS100、螺旋准直64mm×0.6mm、120KV等。扫描过程中,设备自动传输扫描数据,在工作站中进行多平面扫描,包括冠状位、矢状位、轴位等,通过容积再现功能显示三维影像,观察膝关节损伤的具体位置、程度等。最后将16排螺旋CT的诊断结果和后期手术治疗证实的诊断结果比较。
观察比较150例膝关节损伤CT检查与手术证实诊断结果,如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骨质损伤等情况,并计算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所有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T检查与手术证实诊断结果中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骨质损伤检出率,差异不显著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骨质损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44%(51/54)、90.20%(51/54)、93.33%(51/54),具体见表。
表 1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CT检查与手术证实诊断结果比较[n(%)]
膝关节是人体组织结构中被频繁使用的负重关节之一,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容易出现外伤情况,影响患者肢体能力。患者发生膝关节损伤后,其关节囊内渗出液的纤维蛋白含量会不断提升,血小板聚集致使渗出血液凝固,滋生细菌,导致并发感染,需要及时清除血肿,进行抗炎治疗;而当膝关节损伤患者并发肌肉肌腱、韧带损伤时,及时手术修复治疗能有效降低后遗症;并发关节面损伤、骨折时,及时手术治疗有利于改善膝关节运送功能恢复。这说明早期诊断膝关节损伤和早期治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非常关键[2]。
X线是骨科临床中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正位、侧位检查可以分辨关节内积气和骨折,但对于骨折线模糊的情况检查准确率降低,因此需要准确性更高的检查方法。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螺旋CT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检查中。采取16排螺旋CT检查膝关节损伤,通过多平面扫描正确观察患者膝关节损伤程度和类型,损伤具体表现(关节积液、韧带损伤、骨质损伤、半月板损伤等)[3]。通过螺旋CT检查提前诊断膝关节损伤,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结果,有利于医生了解患者具体病情,制定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的康复[4]。本次研究,CT检查15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结果显示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骨质损伤检出率分别为34.00%、30.67%、28.00%,手术证实诊断结果显示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骨质损伤检出率分别为36.00%、34.00%、30.00%,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骨质损伤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94.44%(51/54)、90.20%(51/54)、93.33%(51/54)。这与陈一明[5]研究结果相符,说明采取多排螺旋CT提前诊断膝关节损伤,能有效诊断出损伤具体表现,诊断准确率较高,16排螺旋CT诊断膝关节损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16排螺旋CT在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诊断准确率较高,能为患者治疗提供可靠的诊断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