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 月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当前,社会保险风险防控工作面临社保经办模式改变、经办隐形风险增加、内控稽核力量不足、内控手段有限等诸多问题。着力防范化解社保领域重大风险工作,短期看,主要是抓紧梳理业务风险点,形成风险清单和应对预案;长远看,要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营造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判断、用数据决策的经办模式,推动社保风控工作向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人社”2020 行动计划提出,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深度挖掘人社工作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潜力,增强创新能力,破解民生热点难点,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基础能力。随着行动计划的全面推进,互联网和大数据广泛运用于社保经办管理服务和风险管理工作,数据日益成为推动工作创新、优化服务和有效防控风险的重要抓手。2018 年,人社部探索开展数据稽核工作,在深入推进风险防控措施“进规程、进系统”,提升监管实效的同时,制定了养老保险待遇领取人员信息核实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各地开展疑点数据核实,并与国家人口库数据进行全面比对,按照风险等级高低分批次将疑点数据通过查询比对系统下发各地核实,提升了经办风险防控精细化水平。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研讨班上的指示精神,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新格局,日前,人社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保险经办风险防控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强化经办风险的信息系统管控:嵌入业务系统,强化预防控制;打通系统接口,强化核验比对;建设风控系统,强化数据稽核检查。
从“探索”到“强化”,社保风控工作逐步走上了数字化转型之路。在转型过程中,如何科学锁定社保经办风险点位,有效防范经办风险?怎样建立与业务系统深度融合的风险防控系统,推动内控检查自动化?何以全面收集整理与经办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搭建数据稽核环境,形成社会保险大数据“资源池”?围绕“用数据‘说话’,社保风控如何数字化转型?”这一话题,本刊邀请部分省市相关负责人进行讨论。
特邀嘉宾:
李燕燕:上海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副主任
陈秀豪:海南省社会保险事业局稽核处副处长
王德平:成都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局长
符毓友:广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内控监督科科长
黄开健:浙江省宁波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稽核检查处副调研员
主持人:本刊记者 尚芳
主持人:请您简述,贵省(市)从“人防”到“技防”提升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李燕燕:2017 年8 月,上海社保上线运行了独立于操作系统之外的社保风控子系统,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确定风险业务,并设置逻辑数据参数和阈值,与业务操作系统比对后产生预警数据和核查业务,加以风险应对、处置和监督,从而实现了“识别、评估、计划、跟踪、监控”为一体的智能化风险管控和动态管理。经过不断动态调整更新,现已设立了58 项风险预警项目和54 项重点项目清单。结合新形势新要求,上海市社保中心注重内部廉政风险防控,设计开发了“同一工作人员受理同一参保户的各项业务”“同一工作人员操作同一参保户的工伤业务”“同一内控人员长期检查同一操作人员的业务”等3 项廉政风险预警项目,逐步将业务经办、职务、岗位等风险点数据化,开发完善防范职务风险的廉政预警项目,努力构建“业务+廉政”的风险防控体系,扩大风险防控范围,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目前,上海市社保中心正在社保风控子系统中设计开发“关注名单”栏目,把违规或疑似违反社会保险相关规定的服务对象纳入名单管理,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分中心在统一平台对失信对象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管理,不断提升风险防控信息化水平。
符毓友:广州社保累积的数据大量来自于参保对象的申报数据和报表数据,面向社保工作人员的是分割的不同险种的业务系统,信息本身被险种业务消解为固定的逻辑和处理形式,管理相对被动,风险防控的主动性难以最大化发挥。在“人防”到“技防”初期从工作机制角度来看,设计是从单项业务经办条件约束和风险环节监控入手实施的风险防控,缺少对参保人整个生命周期社会保险业务的分析管理。
在“技防”提升过程中,我们发现仅从单个经办业务或从当前业务经办现状进行核查管控,往往缺乏对社保业务关联性和历史性的考虑,从而没有及时发现一些隐藏在多个业务串联或参保人数据变化历史中的风险。尤其随着广州社保服务工作近几年标准化、信息化管理的持续提质增效,单节点监控和仅着眼现状检查的风险防控工作效能逐步减弱,为此我们探索设计全流程社保经办风险防控体系。只有对风险的大胆猜想才有大数据验证正误的可能,必须在社保数据分析基础上,提炼以往风险防控工作经验,梳理社保经办业务逻辑,强化对社保经办关联性和历史追溯性的风险识别。目前已在生育保险的违规领取高待遇、失业保险的违规领取待遇等业务防范上有所应用。
广州正探索规划应用大数据进行新设计,将社保数据运行可视化分析定位为面向社保经办部门的数据服务变革,充分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对海量的社保内外部数据进行分析和技术处理,建立各项管理、风控、效能等主题模型,以专业化、精细化为导向,搭建以风险防控主动管理和基金财务运行分析为核心的可视化工作平台,促进社会保险风险防控更有效、更全面、更精细化。
黄开健:宁波市从“人防”到“技防”提升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风控理念”。过去我们总是等到风险问题出现后再去补救、去处置,风控措施是跟在业务措施后面的,风控人员是被动的。在开展风控系统建设逐步实现“技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转变理念,从过去的“被动人防”转为“主动技防”:一是梳理工作节点,确定岗位风险点,并根据业务事项风险评估等级高低匹配相应的风控措施,尤其是对高风险业务事项进行事前控制,最大限度地把内部控制嵌入业务信息系统,最大限度限制经办人员的“自由裁量权”,从源头上降低业务风险。二是主动风险评估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养老保险退休审核审批为例,2018 年宁波市将“最多跑一次”延伸至乡镇(街道)基层服务平台经办,社保风控系统通过组合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关键信息变更,退休年龄异常,参保人员系统年龄、身份证年龄和出生年龄差异,缴费年限等预警指标,对此项养老核心业务实现了监控预警,同时提供了经办服务规范标准。三是将所有业务经办纳入信息系统管理,确保缴费基数核定、社保费补缴核定、社保待遇核定支付等核心业务线上经办,避免手工操作。把复核审批等控制措施嵌入信息系统,待遇支付业务的复核、分级审批环节实行电子化,做到操作有痕迹,责任可明确。
主持人:数据是社保经办的核心资产,如何运用稽核的手段,提升社保数据质量?
陈秀豪:开展数据稽核,数据质量是基础。要实现信息系统对风险的灵敏捕捉精准识别,实时预警和有效防堵,数据的标准化是前提。数据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数据项不完整、重复、信息错漏等等。提高数据质量,一是要推动社保核心数据标准化。近年来社保标准化建设进展迅速,多个社保国家标准颁行,但社保核心数据尚无专门统一的标准,只散见于相关标准,建议尽快推进社保数据标准编制工作。二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复核校验。社保经办渐进发展进程中,初始数据存在不少缺项、漏项甚至错误的情况,近年来随着经办标准化建设,这类情况已不多见,但历史数据中仍存在问题。各级经办机构开展数据整理,可由近而远逐步消化。
开展数据稽核,信息化是关键。数据稽核只有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才得以实现。要建设与业务经办系统、业务档案管理系统深度融合的风险防控系统,把风险防控的敏感神经延伸到每一项业务的全过程,通过系统对数据信息的捕捉、比对、校验、识别、评估、预警、阻断等有效防控风险。建设好监控系统,一是统一业务标准,优化经办流程,实行授权管理,通过岗位分离相互制约;二是全面深入筛查风险,根据风险系数高低设定相应的预警参数、阈值,通过数据化把风险项目全部纳入系统的智能监控之中,保证每一项业务经过系统过滤后有效防范风险;三是相关业务关联,通过业务之间的内在逻辑识别风险,如各项待遇支付相互关联,杜绝重复领取、死亡冒领等风险。
王德平:社保数据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稽核工作,同时又对稽核工作具有反作用,既关系参保群众切身利益,也为党委政府优化完善社保政策提供支撑。运用稽核手段提升社保数据质量,我们认为应从3 个方面着力。
把握发展大势,强化数据整理。紧扣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定期收集各行业各领域与社保相关的指标数据,重点关注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现状,重点研究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状况,整合企业工商、税务登记信息,整理企业申报的缴费人数、缴费基数等数据信息,为数据稽核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找准核心要素,强化数据分析。坚持以质量为核心,运用大数据技术,对收集整理的社保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综合研判,掌握企业及其职工参保缴费变化趋势与所属行业发展水平的离合度,理清数据差异,找准核心要素,为数据稽核工作的开展提供精准靶向。
顺应时代发展,强化数据应用。着眼新时代对社保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运用数据分析成果,通过部门数据及时交互、实时共享,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保稽核。运用稽核成果,通过部门联动,对社保领域的严重失信对象实施联合惩戒,维护参保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保基金安全完整。
符毓友:在数据成为社保经办核心要素的基础上,大数据防控的本质就是实体的人工监管向虚拟的空间转换,依靠大数据来促进社保风险防控,数据质量是基础保障。
广州社保系统内部数据,历经政策发展,尤其是几代社保业务系统升级,虽然每次升级均进行了数据稽核,按规则进行了批量转换处理,大部分问题数据清理修正,但客观上也遗留了部分历史数据有待核实。结合历年资格认证、基金监督系统预警推送、专项信息核查和各级审计,广州社保逐步与参保人核实修正各项发现的问题和预警数据,确保数据质量提升,并将联系不上的参保人加入风险提示名单,一经业务触发,及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数据信息修正,确保参保人权益。
虽然大数据应用信任是基础,但是不同政府部门的经办和数据产生的过程及价值导向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数据共享或对碰应用的初期,必须加强稽核,避免“一刀切”的粗放式应用外单位数据结果,而忽视还原数据来源部门的经办实际,影响参保人权益。按照以应用促核查清理的原则,提高数据联合稽核,部署数据工具,提高外部数据质量管理。
黄开健:在以往的经办数据质量提升上,不合规的业务数据只有在参保人员来办理相应事项时,才能逐一得到更正。在全市数据集中后,宁波业务数据质量“家底”到底如何,有多少业务因数据质量受影响,心中一直没有数。2018 年底试运行的宁波社保风控系统在摸清数据质量上持续发挥效能,一系列规则的应用筛选极大地提升了社保系统数据的质量。
风控系统中“非现场稽核”模块在分析结果库的基础上,依托电子档案系统将业务经办管理操作中的高风险疑点数据入库,并经系统指定下发至特定的业务部门,必要时可经系统指定稽核部门,实现线上交叉检查。业务部门对疑点业务数据落实并处置,实现稽核检查工作的线上流转及非现场化,指导业务部门开展现场稽核工作。业务数据若违反政策规定或超过预设阈值,系统直接对该事项进行重点预警;对前台具备自由裁量权、后台开库和关键信息修改过的业务事项,提供数据筛选功能,筛选需重点稽核的业务数据,指引稽核更加精准高效。
主持人:如何实现与外部门的数据共享,有效构建社保数据“资源池”?
陈秀豪:目前各地都在建设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统一建设政府大数据平台,这对社保风险管理无疑是个利好。今后,可以依托国家和各级政府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多部门数据共享;还可以拓展机场、金融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机构的渠道来获取数据;可以对开放的信息平台及其业务数据,各部门主管的人口基础信息库、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市场监管平台等有效数据进行整合,形成贯通企业登记、税务申报、劳动就业、教育、丧葬等多种数据流集成的“资源渠”,为社保经办管理服务和风险防控提供全方位的参照数据。
李燕燕:上海市社保中心不断推动数据信息共享增效能,逐步构建社保数据“资源池”。目前,已经完成社保与工伤就医凭证数据信息的直连,上海市工伤人员持“社保卡”就医的数据获取率为100%,工伤医疗费凭证的审核单笔手工录入时长从原先的平均50 秒缩短至20 秒,单笔业务审核操作效率提升近40%,并提高了录入操作的准确性;完成了与本市公安部门的数据交换,通过交换公安户籍注销信息,在申办账户终止业务时经办人员能直接查询到人员死亡时间;上海市人社局也实现了与市高院数据信息的共享和交换,目前上海市社保中心正在积极探索经办处理规则,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比对,为后续核查及追缴提供了信息支撑。
为保障数据交换的及时和准确,上海社保中心还协调工商、卫计委等部门,解决工商登记、计生奖励证明等数据交换中信息缺失和交换不及时的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数据交换规则,确保了后续业务及时获取相关数据。随着政府部门数据共享的深入推进,社保经办机构将逐步扩大“资源池”,为社保风险防控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黄开健:与外部门的数据共享因为涉及到多部门合作一直是个难点,浙江省推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有力地推进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宁波市成立了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社保中心为此成立了“最多跑一次”专项办公室。在宁波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协调组织下,社保中心已在宁波市数据接口共享平台注册接口20 个,在浙江省公共数据工作平台注册接口8 个,并分别与宁波市住建委、宁波市房产市场管理中心、宁波市民政局等9 个部门进行了数据共享具体对接。与省卫计委、省公安厅、省民政厅、宁波市经信委等17 个单位提出共享需求。社保数据“资源池”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为社保风控系统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应用基础。
主持人: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应用为风险防控提供有力支撑?
陈秀豪:针对社保风险防控的需求,对数据进行“清洗”,主要围绕企业劳动用工、职工参保缴费、享受待遇以及纳税申报等有效数据,特别是重复参保、死亡冒领待遇、在押服刑人员领取待遇等疑点数据进行核查,按时对大数据“资源池”的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比对,借助云计算,确保数据准确、完整,促使企业依法合规参保缴费、参保人获得优质的社保服务,提高社保经办服务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实现社保基金安全运行和社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王德平:推进部门间的数据对接和信息共享,加强社保大数据分析应用,是保障社保经办风险防控质效提升的有效措施。成都社保充分利用政府数据共享交换机制,依托成都市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共享平台,加强与多部门的数据共享,创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长效机制,提升社保经办风险防控能力。
成都社保在充分利用全民参保登记成果,规范企业依法参保,确保应保尽保的同时,对外,实时对司法、公安、民政、卫计等部门的共享信息进行大数据比对,及时发现违规领取社保待遇情况,适时进行养老保险待遇协查认证平台推送的重复领取或死亡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等疑点数据的对比核查;对内,有效归集和比对分析社保内控数据,细化对风险业务的管理与监督措施,强化对参保登记、权益记录、待遇支付等方面的异常数据分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精准识别经办风险、适时调整风险点位、动态完善防控措施,实现风险防控警示教育经常化、权力运行透明化、预警处置实时化、流程管理精细化、分析评估智能化。
符毓友:广州社保致力于业务全流程风险防控的发展执行,在做强“事中控制”,在实现已配套经办过程中业务档案影像化“不落地”的基础上,深化本市政务数据的共享应用,持续拓展与社保业务相关的数据信息共享采集或对碰机制建设,有效构建社保内外结合的数据“资源池”,在大数据校验中不断完善业务“场景设计”,建立模型“模拟识别”,从而实现“定位风险”的目标,并逐步在各险种“场景”实现全流程“定位风险”的基础上,依托“资源池”研究建立社保风险防控图,最大化地实现“定位风险”和动态防控的目标,做大做强大数据在风险防控中的效能。
实践证明,应用大数据模拟设计场景相关的管理与服务角色仅依靠社保部门数据是不完备的,匹配风险防控发展,场景设计到位合理和数据资源丰富,是大数据可控的支撑前提。通过搭建“去边界化”的数据应用场景,人、技术与风险防控的各项要求就有机会在某一环节进行融合,产生全新的社保风险防控体验。可以预见,在政府机构数据共享应用到极致的将来,公众(不仅限于参保对象)的参与将是最广泛的数据来源,当前必须重视公众服务体验的升级与可持续发展,这是大数据应用于社保业务风险防控的将来,也是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下的社会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