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0000)
(一)成本分析的含义。成本通常是指经常性的生产活动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货币表现,而对于一个景区的成本可从会计学以及经济学角度分别理解其内涵[1]。会计学角度认为的景区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景区的经济利益,在经营管理景区活动过程中所进行各类消耗,其中包含了景区的经营成本、管理费用、财务支出等的利益流出;经济学角度则将成本分为了资本和劳动两大基本生产要素,这边所谓的景区成本我们可将其理解为是为了吸引游客,景区开发出的旅游产品耗费的支出。通过成本分析,可以掌握成本变动的相关规律,有效控制成本计划的执行,为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2]。
(二)景区的成本构成。景区的成本主要是指旅游景区在向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费用。最为常见的支出主要是人员工资、员工的培训费、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成本等。本文主要从经济成本、社会成本及生态成本三大类进行分析,力求精简成本支出[3]。
(一)常见的分析方法。根据各行业成本分析的特点和要求,景区的成本分析可以使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相对指标分析法等。
(二)分析方法的选取。本文关注的是景区成本,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景区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就业,但大量游客出现也给景区的自然资源带来不小的压力,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本文选取基于绿色成本会计理念的分析方法,重点强调的是景区在运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在追求最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维护社会公众及后代的利益。主要核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环境保护所做出牺牲,以及因此带来的环保收益。
(三)成本分析的步骤。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景区哪些方面的成本核算,根据北大王立彦教授对生态环境成本的概述,文章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①维护环境支出 ②预防污染支出③治理环境支出④人为破坏环境造成的损失。
基于绿色成本理念的分析,实质上是根据环境的支出及其效果之间的关系,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在此基础上,首先就是要计量环境负荷,但是由于环境负荷包含的方面很多,有着不同的实物计量单位,难以统一汇总计算其数值。如企业既有按立方米计量的污水排放,又有按公斤计量的原油消耗,还有按度计量的电能消耗等。因此,需要在二者之间进行统一的换算,找到合适的方式测量得出结论。
(一)案例典型性。案例的典型性,指的是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案例,分析其各部分的性质而得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结论。本文主要是依据景区的成本分析研究公益性问题,则需要通过一个可以进行景区公益化的景区来说明景区发展过程中的成本问题,研究其主要的耗费成本,寻求解决措施以便降低成本,控制景区门票,实现景区公益化的发展进程。
(二)佘山案例。佘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批准建设于1993年,占地面积401公顷,绿化覆盖率高达81.2%,树种涉及216科578属,植被资源丰富,园内动物资源主要以鸟类为主,有名贵鸟类50余种,生态环境优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佘山森林公园通过政府拨款发展运营,尤其是近些年来免除了部分公园的门票,其公益性逐渐增强。因此,本文选取佘山案例具有公益化的典型性,可以通过分析佘山的成本构成给其他景区启示。
(三)佘山森林公园-西佘山成本构成。佘山森林公园的经济成本主要是建设期间的成本、日常维护的费用、管理人员的工资、运营管理过程产生的成本支出等。对景区相关人员进行无结构访谈,了解到西佘山总共有39个在编人员,这还不包括日常维修和环卫工人,这些人员的工资就构成景区的必要成本。
景区的开发经营过程中,获得旅游收益的同时,会投入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旅游相关产业的经营活动,例如在西佘山东门口的小卖部,由个体承包经营,每年收取5万元的租金,还调查了北门口的小卖部,店内物价水平均高于类似的店铺。佘山内部的员工食堂,每天为90名左右的员工免费提供午餐,成本大约在1500元左右。
佘山上山路程中相隔300米左右就会放置一个垃圾桶,以减轻环境的负担,在游客上山的途中大约几百米间隔会出现一个森林保护的指示牌,上表1中所示的项目建设的占地面积同样占据整个佘山林地面积很大比重,森林资源的消耗是景区较大的成本支出。在调研期间发现,佘山的道路建设基本是用石块建成,但是有部分区域的石块通道被废弃,这些浪费支出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表1 西佘山部分项目建设时的投资情况表
各地游客的来访,对佘山当地的文化传统、治安稳定都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因此,为保障佘山当地的稳定需要一定的投入,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成本。
(一)减少景区内部人员的浪费。景区需要将人力用到实处,招聘高质量的人才,提升景区的管理效率。佘山所处位置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内部更应该加强管理水平,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景区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合理地裁员和一定程度的部门精简,对在岗人员进行适当的考核,这样可以在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保证景区内部人员的素质。此外针对景区出现劳动力过剩的现象,还需要调整内部人员配置的结构。
(二)建立健全景区内部的管理制度。应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内部的成本管理核算,同时参考其他行业的管理要求,健全景区内部不完善管理制度。景区内部出现的设施设备的损坏现象,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管理不完善导致,因此这方面的对策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帮助减少景区内部不必要的修理费用和其他支出。
(三)政府加强制度的建设。从宏观的角度,政府加大对景区成本的控制,避免景区过度的资源浪费,尤其是依靠府拨款经营的景区。针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情况,政府颁发政策限制价格,严格控制经营者靠门票赚取暴利,以法律形式保护游客和景区的双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