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 云,夏 咏
(新疆农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2)
多年来,我国各大银行积极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不断引导金融资源向农业领域倾斜,通过对农业信贷的投放和城乡金融服务的外部支撑,以此来推进“三农”发展的进度。截止2017年底,城乡金融机构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25.57%,比上一年同比增长11.06%,其增速远远高于股份制和政策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说金融服务能力始终是扩大农业现代化发展规模的加速器。完善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不光能解决农业现代化亟需资金短缺问题,还可以持续供应有效资金,通过加大金融机构、农民和涉农企业之间的资金流动,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如何加大金融机构对涉农资金的服务力度,这就需要不断研究和量化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因此,研究新疆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于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影响程度的研究已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第一,学者们实证结果的大部分指标都呈正向的支持作用。于晓媛等[1]发现由于农业产业自身的弱质性和较高的自然风险,农村金融很大程度需要国家的财政扶持,金融机构在进行资金扶持时应开发个性化、多层次的金融产品满足各农业经济主体的需求;黄斌等[2]认为城乡金融体系的服务能力和完善程度是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决定性因素;杨慧等[3]则认为边际资本生产率和金融服务水平也会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Beck等[4]提出在金融市场中,如果一些未来有良好趋势的项目和企业能够被信贷款项支持,那么将是金融产品技术性的创新,从而大幅的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步;Tadesse[5]认为农业信贷比率和存贷比对农业发展呈现显著地促进作用,但是金融效果在不同的区域已经存在很大的差异性。第二,个别指标具有抑制效应。于贻胜等[6]从乡镇角度出发,认为金融机构网点设置不合理、营销服务能力不恰当、金融产品不配套这三方面是制约金融服务能力的主要问题;阎枭元[7]基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计量结果,从农村储蓄率和农村金融发展效率两方面构建时间序列模型,得出贷款效率与农业现代化呈现负相关;汪邹霞等[8]选取人均农业存款、金融从业人员数、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以及二元经济结构等指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其对农业贷款的影响,发现仅有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城乡二元结构两项指标与农业现代化呈现反向相关。
现有文献报道大多关于不同时期金融支农程度的衡量、金融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正负相关性两方面,但关于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略显不足。因此本研究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基于新疆自身农业现代化以及金融服务发展特点构建指标体系,测度新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探析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本研究主要从金融服务能力的覆盖率、使用度和可得性3个层面分析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机制,探寻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中融资环境、融资渠道、融资手段、生产成本和公共服务建设等问题(图1)。
图1 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机制
各大金融机构网点广覆盖、相互依存、互惠共生能够筑造良好的“三农”融资环境和融资渠道,使农业资本市场更加高效、准确的运作,通过“农业金融资源效应”来集聚金融组织资源和增值农业自身价值[10],实现城乡金融机构网点数零空白,引导农业资金流转,加速推动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反过来,随着我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挑战越发升级,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资金投资空间渐渐增大,就需要完善的融资环境提供更大规模、更广泛的金融服务,所以实现金融机构网点数全覆盖是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环节。
农户、农业企业和市场的的主要融资手段是存、贷、汇、保四个方面。在农业发展历史长河中,传统农业延续时间最长,以农业手工生产工具升级和自给自足的模式为主,对金融的需求不大,因此存贷汇款三项基础业务就能满足农业融资问题;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引进,大规模农业企业开始盛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单一金融机构已经无法满足资金需求,所以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开始向农业市场靠拢,伴随着新兴金融机构的出现,风险油然而生,保险行业也加入其中,由此可以看出金融结构的调整能够逐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稳定的资金流通能够促进农村商品模式的正常运行,各类金融服务业务的相辅相成、周而复始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可以说城乡金融服务业务占据促进农业发展的枢纽位置。
金融服务能力的可得性分为固定资产投资服务和财政支出服务两方面。固定资产投资服务主要是指农业企业基础经济活动,包括对企业中基础设备的购买、修理和更换,是农业产品进入市场的前提,同时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环节,其资金总额体现在固定资产投资服务,其能够反映农业企业生产规模、速度和使用方向。孙文基提出财政支出服务是指公共服务,包括对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购置,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服务,相对其他服务无竞争性,市场无法提供此类服务,提供者主要来源于国家可支配的公共财政支出服务[11]。
综上所述,金融服务能力在理论上影响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为下一步测度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参照国内外农业现代化发展划分标准,本文将以新疆十四个地州市为对象进行评价,通过使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并根据新疆农业现代化自身发展程度将14个地(州、市)的发展水平重新划分为低(1)、中(2)、高(3)3个等级。由于因变量的观测值有多个且为排序结果,因此选择有序logit模型来分析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因素。有序logit模型的一般表达式为:
式中,Di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βk为与第k个变量(k=1, 2,...K)相关的系数,εi为随机误差项。令ωi(i=1,2,3)为临界值(阀值),Yi值表达式为:
一个地区在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上的归类取决于它的发展水平Di是否跨越某个临界值,Yi取值为1、2、3的概率表示如下:
N个观察中每一次都被视为多项分布中的一次单一的抽取,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多项分布有低、中或高3种结果。新疆14个地州市10年就是140种情况,其中N1个样本发展水平较低,N2个样本发展水平一般,N3个样本发展水平较高。那么观察到现在这个样本的可能性,就是个体样本观察值概率的乘积,为:
其中, F(x)=Pr(εi<x)为误差项的累计概率函数。
2.2.1 金融服务能力(X) 参照已有研究文献[9-10],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真实性,从金融服务能力的覆盖率、使用度和可得性3个维度建立金融服务能力指标体系(表1)。
表1 金融服务能力指标体系
2.2.2 农业现代化发展等级(Y) 本研究的对象是新疆14个地州市,各地州市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可比性,金融服务能力对其的影响因素也会有所差异,因此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将新疆2006—2016年14个地州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分为3个等级。
农业现代化数据来源于2007—2017年《新疆统计年鉴》、各地州市统计年鉴和wind数据库。金融服务能力数据来源于2007—2017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以及各地州市年鉴整理而得,部分缺失数据由均值差补法计算得到。综合考虑到克拉玛依市农业人口较少,金融机构分布较密集,本研究将克拉玛依市全部的金融机构计算在内。
2.3.1 农业现代化等级数据的获取 (1)农业现代化的指标选取。基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内涵,参照已有研究文献[11-15],根据数据取得的真实性、可获取性、关联度以及新疆自身作为灌溉农业大省的发展特点,选取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表2)。
表2 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均方差权重法。本研究采用均方差权重法计算各指标的的权重(表1)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均方差权重法比起其他评价方法的优势是能够公正、全面、客观地评价测评对象,具有较好的可行性。计算过程如下:
①计算变量Zij的均值:
②计算j指标的均方差:
③计算j指标的权重:
④计算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式中,i=1,2,3,...14;j=1, 2, 3, ...16。
2.4.1 模型检验 (1)豪斯曼检验。由于面板数据有序logit模型只适用于随机效应模型,在做回归之前对模型进行豪斯曼检验,结果显示P值=0.2296>0.05,说明此模型是随机效应,因此,本研究选用随机效应有序logit模型。
(2)拟合优度检验。通过分析Pearson检验和Deviance检验,进行模型拟合度检验。皮尔逊检验和偏差检验的P值>0.05,可以发现,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水平下,本研究所构建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表3)。
表3 皮尔逊和偏差检验
2.4.2 第一次回归结果 该模型回归得到的wald检验统计量为8.56,模型拟合的P值为0.2,说明该模型整体显著,并且拟合效果较好。从P值可以看出,除了金融机构网点数和贷款额不显著以外,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数、存款额、财政支出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均达10%显著水平(表4)。从该模型结果得知,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数和财政支出额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现代化水平将升高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等级的概率将增加0.01和48.08倍;存款额和固定资产投资额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现代化水平将会降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等级的概率将增加(1-0.88)和(1-0.02)倍;金融机构网点数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新疆最近新兴的金融机构比较多,包括一些小型的股份制银行以及村镇银行,绝大多数农业从业人员可能依旧会选择之前有过金融服务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只增加了金融机构的密集程度,不能带来相应的业务量。贷款的系数为负,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影响不显著,说明其并不是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不过倍数只能显示概率值,自变量的显著性水平更能反映影响因素与否的目的性。
表4 有序logit模型第一次运行结果
2.4.3 第二次回归结果 经上述模型运算结果可知,以上有序logit模型中部分自变量的结果显著,所以在构建金融服务能力对农业现代化影响因素的有序logit模型时剔除不显著因素,运用stata软件重新拟合只包含显著自变量的模型,结果见表5。
表5 有序logit模型第二次运行结果
据此,得到影响因素有序logit模型,以下从金融服务能力的3个维度进行分析:
(1)金融服务能力的覆盖率。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数的系数为1.01,达5%显著水平,在其他变量未改变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数每增加一个单位,农业现代化等级提升的概率将增加0.01倍,说明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数对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会产生正向影响,金融机构服务人员越多,办理业务的效率越高。
(2)金融服务能力的使用度。存款额的系数为负,达10%显著水平,与农业现代化呈负相关,说明随着农民人均存款额的增多,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会受到抑制,一方面原因是因为对农业从业人员来说,并不是存款额积累的越多越好,要适当将存款投入到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去,另一方面说明农民并没有完全接受和适应农业现代化,小面积耕地用地劳动者没有意愿使用机械化,并且存款额的优势比不高,说明对农业现代化的抑制影响较小。
(3)金融服务能力的可得性。固定资产投资额和财政支出额对农业现代化均有显著影响,但作用方向不一致。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系数为负,在5%的水平下显著,说明企业的设备投资数量并不是一味的提高,要配合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来同步调整,企业投资机械化的额度超出农业可支配的范围,会导致机械化供给大于需求,作用没有发挥到实处,可以反映金融服务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同时,需要三农的共同支持;财政支出额的系数为2.79,在10%的水平下显著,在其他变量恒等的情况下,财政支出额每增加一个单位,会导致农业现代化提升一个等级的概率增加15.31倍,说明财政支出额是影响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政府对有关部门可支配的货币额越多,农户可使用的公共产品的范围越大,农业效率就越高。
2.4.4 聚类分析 依照聚类分析方法,使用stata软件中的kmeans命令将新疆农业现代化水平分为3个等级,分别代表低(1)、中(2)、高(3),得到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等级分类(表6)。
表6 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等级
依据上述测算结果,可以从3个层面进行分析。第一,从整体来看,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总体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图2),已由2006年的0.612上升到2011年的0.636,再升至2016年的0.677;第二,从局部层面来看,新疆14个地(州、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均处于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克拉玛依市作为2016年中国大陆人均生产总值最高的地级市之一,其农业现代化水平始终在新疆各地州市中位于最高等级,其次是乌鲁木齐、塔城、吐鲁番、喀什、巴州、昌吉州、伊犁州、和田、博州、哈密、阿克苏、阿勒泰、克州(图2);第三,从空间层面来看,其空间分异特征具有鲜明的地域差异性,总体上显现“北高南低周边较差”的空间格局(图3,各区域内颜色越深代表农业现代化水平越高),并存在空间集聚特征。2006年各区域农业现代化的水平整体都处于滞后阶段,尤其是南疆和周边地区,虽然在2006—2016年各地州市整体有所提升,但是空间格局差异仍未打破。
图2 新疆和各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趋势
图3 2006、2011、2016年新疆各地州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图
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数和财政支农支出额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正向影响,尤其是财政支农支出是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和农业人口人均存款额对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负向影响。基于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实现城乡一体化,以自身农业特色为主打吸引金融供给。在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并不仅限于农村地区,更多的是需要迎合中央要求,实现城乡一体化,打破城乡资源壁垒,促进技术、人才和服务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的趋势,通过引进技术人才树立新疆农业特色化品牌,将农业品牌从种植到销售等流程都规范管理,吸引金融机构农业产品的金融服务欲望,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补贴和优惠政策,要提升自身优势和竞争力来集聚金融服务。
(2)提高存储效率和信贷产品创新。为了更好地服务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要发挥目前各类金融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的增量作用,如村镇银行、各类股份制银行以及政策性银行。要积极动员各大金融机构,提高储蓄动员效率和储蓄投资转化效率,这就要求金融机构开发新型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能够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多元化需求;建立健全农业信用制度和防控体系,加大中长期信贷资金的投入力度,鼓励小额信贷和新型信贷模式的发展、担保方式以及投融资产品的创新。
(3)集聚闲散资金,减轻财政压力。通过政策性引导和扶持措施,加强农业市场的“造血功能”,减少农业资金的“流出”,为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鼓励城乡的农业龙头企业和金融机构发行相关债券和股票来进行融资,在此基础上形成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民间金融服务机构,聚集城乡居民的一些闲散资金投入到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来减轻政府紧张的财政压力。
(4)打破金融服务壁垒,实现农业信息化。随着农业新型规模经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各类信息服务类金融资源在农村地区逐渐蔓延,但是农村地区对信息化产品的接受能力较差。如何加快信息化基础建设,一方面要提升农村地区的硬件条件和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建设和开发,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训农民信息化知识水平和金融服务平台的使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