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礼飞,杨 磊 ,罗海华,夏绍南
(1.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生理生态与遗传育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 南昌 330045;2.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 九江 332105)
江西省是全国棉花主产区之一,属于中小等级的产棉省份,也是皮棉单产超过1 500 kg/hm2的高产省份之一[1]。1994年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最高达163 300 hm2,2017年降至50 600 hm2左右。在20世纪80年代前,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分布较为分散,但历经数次从集中到分散,再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现已基本形成稳定的商品棉生产基地[2]。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价格低迷,规模化、订单生产的量小,成本不断上涨,棉农效益低,棉花种植面积不断下滑,对国家的棉花生产安全不利。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来增加农民植棉效益,稳定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王红梅等[3]分析了近10年全国及黄河流域棉花生产现状,提出了选育早熟、高产、优质于一体,适于机械化管理及收获高效轻简化的棉花新品种是关键;马艳红[4]通过调查分析唐山市棉花生产情况,提出树立典型、带动示范、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等多种对策促进棉花的稳定生产;一些学者分析了新疆兵团棉花全程机械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新疆兵团棉花生产机械化发展的对策[5-7];郑鲁昕[8]通过研究菏泽棉花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总结了困境的表现及形成原因;张杰等[9]认为解决当前中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困境,应鼓励建立多种形式的棉花规模化生产经营方式;苏香峰等[10]研究表明安徽省棉花种植面积已连续6年大幅减少,并提出稳定棉花生产、促进棉花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关建波等[11]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实施的棉花良种补贴政策对提升棉花生产效率的作用有限,建议把单产作为重要的补贴依据,增加对生产技术改进的财政投入;卢秀茹等[12]从植棉轻简化和机械化、棉花目标价格制度、提高棉花生产保险额度等多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刺激国内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平衡。Ibrahim等[13]对植棉成本分析表明每公斤种籽棉的净回报率不足以支付生产成本。Verena等[14]探讨了棉花可持续生产的跨部门伙伴合作关系。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江西棉花生产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各影响因素间的相关性,以期深入了解和分析影响江西省棉花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江西棉花生产稳定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本研究主要利用《中国棉花景气报告》[15]中棉花生长指数(China Cotton Growth Index,CCGI)、在江西省棉花长势监测中的相关数据(2004—2017年)、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江西省棉花生产实际情况[16],分析2004—2017年江西省棉花生产情况,利用Sigmaplot软件对种植面积、生长指数、皮棉单产和总产、籽棉单价、种植成本、收益等生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用SPSS软件对影响江西棉花生产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相关性和偏相关性分析[17-19]。
2.1.1 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由图1可知,2004—2010年种植面积振荡上升,2011—2015年基本稳定在80 000 hm2以上,2007年表现为突然增加,2012年增长达到近14年的最大值,2017年达到最低值,降幅达到33.76%。从图1可以看出,近5年(2012—2017年),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总体表现为逐年下滑,至2016年后面积下降十分明显,2017年呈急剧下降的趋势,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2.1.2 棉花年生长指数波动大 棉花生长指数CCGI是一种表述棉作生长过程产量形成变化的数量指标[15-16]。从图1可以看出,2004—2017年,江西棉花年均CCGI在年度间波动较大,年均CCGI最小值出现于2010年,最大值出现在2011年。根据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获得的气象资料表明,2010年江西省棉区气候对棉花生产十分不利,灾害性天气频繁,全年棉花生长指数仅为75。分析结果表明,CCGI能够对气候、自然灾害、生物灾害和栽培技术等方面做出积极响应。同时,由于2010年的棉花单产较低,市场供需不平衡,供不应求,籽棉单价达到了近14年来的最高值、为11.3元/kg,极大地调动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致使2011—2015年江西省棉花生产面积呈恢复性增长,均超过80 000 hm2,尤其是2011年,棉花生长指数达到历年的最高值。
图1 2004—2017年江西省棉花种植面积及生长指数
由图2可知,江西棉花单产表现为2004—2012年整体上升趋势,2012年达到最大值、1 790 kg/hm2;2012—2015则呈下降趋势,2015—2016表现为整体上升趋势。江西棉花皮棉总产表现为2004—2012年整体上升,2012—2017则呈逐年下降趋势,皮棉总产也于2012年达到最大值、15.2万t,单产与总产的变化规律有相似之处,也有差别。前期的单产不断升高,表明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较高,如选用优良品质、加大田间管理等措施来增加产量;后期单产直线下降,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花更多的精力去经营;从2015—2017年的单产情况来看,随着国家给予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单产有上升趋势。总产的大幅度下降不仅与单产有密切相关,与棉花种植面积的大幅度下降也密切相关。
图2 2004—2017年江西省皮棉产量
2.3.1 籽棉单价 从图3可以看出,2009—2017年,江西棉花籽棉平均单价表现为整体下跌趋势;籽棉单价2010年最高、达到11.3元/kg,2015年最低、为5.5元/kg,降幅高达51.3%。2011年至今,因市场不景气,籽棉收购价格一路下滑,严重挫伤了棉农的植棉积极性。
2.3.2 植棉成本 由图3、图4可知,江西省植棉总成本从2009年15 411.8元/hm2直线上升至2011年的29 940.0元/hm2,居高不下,且主要是由于人工成本大幅攀升。2012—2017年表现为总成本呈缓慢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农民的物化投入逐年减少,而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引起,这也与江西棉农植棉朝直播和轻简化方向发展有关,减少了物化投入及用工数量,从而降低了总成本。2012年种植成本达到最高,2017年比2016年略有上升。但自2011年开始,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从图4可以看出,在总成本中,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由2009年的57%提高到2017年的74.1%左右;根据棉花生产雇工情况,分析主要原因是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外出打工、60岁左右的劳力在附近打短工,导致农业用工严重短缺,用工费用逐年攀升,使得虽然用工数量有所减少,但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图3 2009—2017年江西省棉花种植总成本、籽棉单价和收益情况
图4 2009—2017年江西省棉花种植物化成本、人工成本情况
2.3.3 植棉收益 2009—2017年江西省农民植棉效益表现为2010年达到最高、为30 100.9元/hm2,随后连续下降,至2015年达到最低值,之后表现为上升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14—2016年连续3年的纯收益为负效应,沉重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而随着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的实施,农民植棉才得以扭亏为盈。
由表1可知,皮棉单产与皮棉总产的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皮棉单产对皮棉总产的影响较大,种植面积与皮棉总产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种植面积对皮棉总产的影响也大。种植面积与成本呈显著正相关,籽棉价格和收益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影响因素间差异不显著。分析结果表明,江西棉区单产和种植面积对总产的贡献较大,籽棉价格对收益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籽棉单价的高低与农民种植棉花的收益密切相关,也进一步影响着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
表1 棉花生产影响因素间简单相关分析
由表2可知,皮棉单产和种植面积与皮棉总产间偏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这与简单相关的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表明皮棉单产和种植面积对总产的贡献率较大;棉花生长指数与皮棉单产和皮棉总产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棉花生长指数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棉花单产和总产情况;而籽棉价格与皮棉单产和皮棉总产则均表现为极显著负相关;成本与皮棉单产、种植面积和籽棉价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收益与生长指数和籽棉价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成本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表明,皮棉单产和种植面积对皮棉总产的贡献较大,籽棉价格与皮棉单产和总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表明市场对国内生产的棉花需求较小,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实际上是由于国外棉花价格低,进口量较大,严重冲击和打压了中国棉花市场。籽棉价格与收益呈极显著正相关进一步表明了籽棉单价对棉农收益产生密切相关,籽棉价格高可以调动棉农植棉的积极性。
表2 棉花生产影响因素间偏相关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江西省棉花生产面积严重下滑的原因有以下4点:(1)植棉成本高尤其是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且植棉用工多,一些土地较多的农户改种其他作物缓解劳动强度;(2)国外棉花价格低,国内进口棉多,导致棉花价格相对较低且不稳定,进一步降低了植棉效益;(3)气象灾害发生频繁、抗灾减灾能力较差,对棉花生产影响较大;(4)现在农村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种植棉花大部分为老年人,棉花收入只是家庭的补充收入,棉花种植被当作副业,生产投入不足,也不愿花费精力去管理。可见,江西棉花生产受市场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大,且由于近几年棉花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籽棉单价迅速下跌,导致种植棉花的经济效益锐减并出现负效应,迫使许多棉农放弃棉花种植,改种其他经济作物,再加上部分棉田土地流转后,土地在慢慢向少数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或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集中,承租人改种蔬菜、马铃薯、玉米、大豆等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作物,进一步导致棉花种植面积大幅度锐减,制约江西棉花的发展。
根据对江西棉花生产影响因素的分析,为满足棉花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必须要大力示范推广轻简高效的植棉技术,发展新型种植模式,实现江西省棉花绿色轻简高效生产,实现植棉效益最大化。
4.1.1 棉花品种创新 根据江西省棉花市场和棉花生产发展的需求,一是要继续研发优质、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以满足目前江西省棉花生产以营养钵育苗移栽为主的技术需求;二是要针对棉农生产需求和纺织业的需要,加大对优质、高产、早熟、抗逆性强的转基因抗虫常规棉新品种的研发力度,并在生产上进行示范推广,以降低生产成本适应棉花生产发展形势的需求;三是要着力培育能适宜江西棉区的机采棉品种,要求具有品质优、早熟性好、抗逆性强、稳产、结铃吐絮集中、铃大、含絮力适中等特性;四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机制,创新品种测试体系[20]。
4.1.2 栽培技术创新 大力开展棉花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示范,如棉花精量直播技术[21]、缓释肥料使用技术、植保无人机病虫害飞防技术、棉花集中成铃吐絮技术,开展脱叶催熟剂的示范应用,将棉花收获次数由目前的5~7次减少至1~2次,以减少收获用工,提升植棉效益。在有条件的地方,示范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4.1.3 种植制度创新 利用棉田冬季和棉花前期土地占用少的土地和光照资源,实行优化组合的间套种与连作模式。通过应用间套连作如油菜棉花双直播技术、马铃薯棉花绿色轻简种植技术[22-23],利用棉花荷兰豆套作种植技术[24],参考小麦和棉花连作的种植技术[25],实行单粒播种来减少种子和劳动力投入,且不会影响棉花的产量[26],早西瓜棉花套作生产技术[27],加大对棉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布局[28],评价种植系统模型Cropgro-Cotton的性能,以考察栽培品种的时间变化,并确定种植日期的潜在影响[29]。通过这些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减少病虫害,增加土壤利用率,提高棉田周年经济效益,达到节本增效目的。
结合土地流转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棉花专业合作社,建设适合机械化生产的高标准棉田,确保涝能排旱能灌,以形成适度的规模种植棉花;同时,政府应加大建成品种优化、节水灌溉、病虫害防治和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等项目的投入力度[30]。通过棉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大力发展棉花订单生产,在一个合作社或种植大户内大面积种植棉花内在纤维品质相对一致的品种,以保持原棉品质的一致性,提升原棉的市场竞争能力。白岩等[31]以山东省夏津县试行棉花订单产业模式,研究了棉花订单生产模式的重要意义、创建基础、经济效益等方面,为全国各棉区推行订单产业模式提供了参考。
农业社会化服务指的是专业经济部门、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其他方面为农、林、牧、渔等各业发展提供的服务,包括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全面、系统、一体化的服务,如产前的生产资料供应(种子、肥料、农药、薄膜等),产中的耕种技术、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销售、运输、加工等服务。要通过政府行为鼓励,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棉花生产“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化服务”是发展方向,应将目前的服务方式由政府职能转变为社会化服务模式,鼓励在广大棉区成立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植保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探索社会化服务方式,发展代播、代栽、代管、代收等新型服务模式,切实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植棉效率和效益[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