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睿
摘 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近期征集了一批外来银币。这些外来银币是闽台两地乃至东亚区域十分罕见的明清海丝沿线经济政治交流的遗存实物,极具文物价值。
关键词:外来银币;征集文物;闽台
为了响应古泉州(刺桐)史迹2020年申遗工作,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专门向海峡两岸征集了一批明清时期的外来银币。其中有较为少见的荷兰斯泰佛银币、西班牙双地球双柱里尔银币(花边银)、西班牙国王头像里尔银币(佛头银)和大量存世的墨西哥鹰纹银(鹰洋)、采用西方工艺制造的日本龙纹圆银等。
1 荷兰2斯泰佛银币
该银币表面有部分铜绿锈蚀,因为前期使用频繁和后期私人保存环境条件限制已经呈不规则的椭圆形。根据荷兰资料显示,其为银铜合金,成分比例大致为72.5%银,铜26.5%,分类上确定属于银币。现存直径2.5厘米,高0.2厘米,重1.8克。银币两面都有纹饰,经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清理保养后,币面纹饰已可辨识:一面为狮子持剑纹,狮子头向朝左,一爪在上,持剑上举,另一爪在下,持扇状捆箭。左上边缘处有连珠纹,狮子左脚掌上方币缘处可见阿拉伯数字2,狮尾旁接近钱币左下缘可见英文字母S。另一面由三排英文字母与一排罗马数字组成,左上侧边缘可见连珠纹,大致可以认清英文字母Z、E、L、A、N、D、I、A和罗马数字1640。依照这些文字和图案,再结合荷兰资料,笔者推断该银币为1640年荷兰西兰省(Zeeland,又可译为泽兰省)所铸造。而所辨识出的2与S符号,显示其面额与币种为2斯泰佛(Stiver,现代英文中词意为小钱、零钱),属面额较小的荷兰银币,是闽台两地乃至东亚区域十分罕见的明末荷兰东印度公司政治、经济交流的遗存实物,极具文物价值。
2 荷兰6斯泰佛银币
该枚银币币面磨损较为严重,残余直径2.4厘米,高0.09厘米,重4.51克。正面图案是王冠和盾徽,盾徽内依稀可见狮尾,盾徽右侧可辨识英文字母S,正面上缘可见数字1□13,边缘铭文仅可辨认出NOOR、EST、Ι等拉丁字母。背面依稀可见西洋多桅帆船的图形,边缘铭文可辨识出VIGI、DENT等拉丁字母。根据荷兰资料,该枚银币原文应为拉丁文的VIGILATE DEO CONFIDENTES。根据该枚银币现存图文,对照荷兰资料,可判断该银币应是1713年铸造的荷兰6斯泰佛银币(船先令)。清代文献中将这种银币称为“番船洋”,同样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乾隆、嘉庆时期安徽著名钱币学家和图书校勘家倪模(1750—1825)曾在其著作《古今钱(泉)略》中列出两种荷兰6斯泰佛银币。
3 西班牙双地球双柱8里尔银币
该枚银币残余直径4.02厘米,厚1.85厘米,重27.03克。正面纹饰为两个地球自海洋中浮出,象征西班牙占有的旧世界与新世界。地球上有皇冠,两侧有希腊神话中象征天涯海角、世界分割线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立柱,柱身有绶带缠绕,左侧绶带上有PLUS四个拉丁字母,右侧绶带上也有四个拉丁字母VLTR,合在一起的含义为“海外世界”,即西班牙帝国被神授予海外世界。边缘铭文中的大写OM,表明该枚银币是由西班牙王室在现墨西哥国墨西哥城铸造。背面纹饰为西班牙王室的盾徽,徽上有皇冠,徽盾内的椭圆圈内三朵百合分割为四栏,内有双城双狮纹。盾徽左侧铭文M、F,代表是墨西哥王室铸造所的造币官;盾徽右侧铭文8,示意其面值为8里尔(reals)。除了这枚清代早期的地球柱银币外,本次征集的银币中其余西班牙银币都是清代晚期的正面为西班牙君王侧头像的银币,这种因为环太平洋三角贸易而大量输入我国东南沿海的墨西哥造西班牙君王像银币又被民间叫作“佛头银”“番头银”“本洋”“本银”,历经卡洛斯三世、卡洛斯四世、斐南迪七世等几位国王的100多年持续发行。另一方面,由于这些银币的币面带有西班牙国王侧头像与对应的拉丁铭文,所以中国商人们又以字体特征和胸前披肩方向,更细分为三工(III)、四工(IIII)、尖工(VII)、正衣、反衣。明清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对西班牙银币的认识就已经十分详细了,如明代末期的张燮《东西洋考》卷五“东洋列国考·吕宋”条就称:“西班牙银钱大者重七钱六分,夷名黄币峙;次者三钱六分,名突唇;又次一钱八分,名罗料厘;小者九分,名黄料厘:俱自佛郎机携来。”
4 墨西哥鹰纹银币
墨西哥银币是墨西哥革命成功脱离西班牙统治后于1823年起所铸造的银元,由于使用的原料、生产器具和工艺仍继承之前的西班牙皇家铸造厂,所以重量、银色与西班牙佛头银相同。由于钱币正面为印第安神鹰形,故被中国人称为“鹰洋”或“鹰银”。墨西哥鹰洋如果是完整无疵,未有戳印破坏币面的又被特称为“白鸟银”,专门用来祭祀、赠送等祝福用途。同时墨西哥鹰洋在清代晚期又常被误称为“英洋”,这是因为咸丰时期华人误以为其来自英国,所以就以讹传讹所致。本次征集到的墨西哥鹰洋保存最好的一枚银币直径3.86厘米,高0.27厘米,重24.45克。银币正面为墨西哥国徽,一只展翅雄鹰嘴叼爪抓长蛇,另一爪踩仙人掌,铭文为“REPUBLICAMXICANA”(墨西哥共和国);背面中央为一锥状自由之帽,内有拉丁单词自由,四周散放32条长短不一的光柱,币值还是8里尔(Real),铸造符号为OM,显示其仍然是墨西哥城铸造厂铸制。
5 日本龙纹银币
19世纪晚期日本实施明治新政以后进行币制改革,采用金本位制,辅以银、铜货币,并于1870年(明治三年)开始引进西方的机械造币设备,铸造西式金属硬币。为了在中国东南沿海和东南亚与墨西哥银圆、英国贸易银圆和法国银圆竞争,日本也发行了一圆银币,俗称圆银或日本龙银。本次征集到的银币依照纹饰、铭文与铸造年度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旭日银,发行于1870年,正面為旭日纹,背面为龙纹;第二类贸易银,正面为竖写的“贸易银”三字,背面为龙纹,仅于1875—1877年间铸造发行;第三类为一圆银,正面竖写“一圆”二字,背面为龙纹,发行时间延续最长,始于1874年,止于1914年。
6 结语
明清时期西方输入闽南的各种银币,不仅在当时东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市场交易扮演重要角色,还被当作财富的象征纳入了社会大众的婚嫁丧葬礼俗的仪式中。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通过对外交易取得的西方银币被改制成服装的配件饰品甚至是头盔甲胄。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本次征集到的这批银币无疑深刻反映了这些现象,并且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研究海丝沿线国家的贸易交流和文化往来提供鲜活的佐证材料。■
参考文献
[1]杨觉.西班牙“小双柱”银币[J].收藏,2011(5).
[2]闽南早期西属美洲银币[J].中国钱币,1998(4).
[3]李智信.《中国早期外国银币图鉴》纠谬[J].中国钱币,2005(1).
[4]陈鹏,石西.略论泉州法石出土的西班牙银币[J].海交史研究.1981(00).
[5]郑祎.波斯银币——古丝绸之路的物证[J].大众文艺,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