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连胜
摘 要:锦西西孤山辽墓位于西孤山子村南河边,依山而建,砖筑单室。几代之前就遭到破坏,辽墓出土的墓志铭等文物历史价值极高,学术意义重大。笔者从研究墓志铭入手,梳理了辽墓主人的身份。
关键词:辽墓;墓志铭;萧孝忠;萧天佐;佛教
山神庙子乡是本文故事的策源地,处于女儿河北岸,水清草绿,土质肥沃,是古代游牧人的天堂。新中国成立前归热河省朝阳县管辖,朝阳古称龙城、营州,是辽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该地区历史遗留的文物古迹较多,民谣说“北国宝物多,留给有缘人用马驮。九缸十八锅,不在南坡在北坡”。群众把讲古代故事作为有意义的消遣,常提到的古人就是萧天佐。京剧《四郎探母》里,萧天佐是辽国的兵马大元帅,他与宋朝杨家将大战金沙滩、摆下天门阵等故事家喻户晓。20世纪60年代,在群众的闲聊中,传说萧天佐的坟在山神庙子乡,成年人没把它当回事,小孩子们却把这事当真了。
1 萧天佐坟墓的风波
1990年3月,杨矿有位青年工人给省文化厅写信,说他老家山神庙子乡有萧天佐的坟,里面有石碑、遗物。省厅派人到杨矿,该工人说这个事是听他大妈讲的。后到他大妈住的虹螺岘,老太太说这坟在山神庙子乡西孤山子村。调查组在该村山根河边找到了古墓遗址,里面空无一物。其实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锦州市与辽宁省考古人员对该墓已清理完毕。1998年1月26日,是钢屯最后一个年集。已经下半晌了,饭店里顾客不多,凌源县来的农民唉声叹气地喝闷酒,对面一位喀左县的农民,俩人搭话口音相同,老乡见老乡格外近乎。他俩来赶集没挣着钱互相诉苦。后桌的顾客也来凑热闹,三人共同探讨发家致富的门道。后桌人说自己是本地人,家住新台门镇砖瓦房村,东邻山神庙子乡,听老人说凉水井子灵山有萧天佐的坟,咱们把宝物挖出来就不愁吃穿了。三人悄声研究行动方案,最后决定先回家过年,正月初六会齐再动手。
正月初八,连山区公安分局电话通知文物管理所,在山神庙子乡发生了盗墓案。笔者陪同文化局局长到达凉水井子现场,坑口直径约2米,深1.5米,黄沙土无夹杂物。乡长介绍说盗墓人正是正月初六夜里作案,天亮时离开现场,坑口盖上树枝做掩护,等待天黑继续干。护林员发现立即报案,公安人员晚上逮个正着,三人当天被收押在监。笔者观察此处是自然山坡,没有动过土的痕迹,挖出来的是生土,这里并非墓地。文物部门出具了否认是古墓地的书面材料,公安人员对犯人进行了法制教育,拘留五天释放。
笔者的家乡古时处于辽国境内,辽宋两国交战也是史实。中国的《二十四史》是如实记载历史的典籍,一般百姓很少有人研究它。而描写历史的小说、戏剧、评书等文艺作品,是文人收集的民间传说,并编造热闹情节和形形色色的人物进行艺术加工,以印书或表演的形式推销给大众。正史里没有萧天佐,更没有他的坟。时至今日,仍然有人把舞台上的故事和人物,误认为是真实的历史。如此,普及歷史知识,进行法制教育,是该进一步加强了。
萧天佐坟墓的传言早先没有,外地也没有,为什么在山神庙子一带流传?因为山神庙子乡早有文物古迹,传说西孤山子辽代坟里埋个姓萧的。农民不了解底细,辽国、姓萧、大官,因此产生讹误、发酵,以至如此。
2 西孤山子辽墓的发现
辽墓位于西孤山子村南河边,依山而建,砖筑单室。几代之前就遭到破坏,墓中渗满了水,从来没人关心它。解放初农业合作社抗旱播种来这取水,有人捞出木板,有人搬出扁方石头。1954年辽西省博物馆刘谦先生沿女儿河作考古调查。在钢屯五虎山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到西孤山子发现有辽墓。因墓里存水过多,暂时不做清理。在走访群众时得知,从墓里捞出来的木料已当柴烧了,搬出来的方块石头还在用来压酸菜。刘谦先生动员农民将其献给国家,革命老区人民觉悟高,痛快地交出了这两块石头,这就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对象——墓志铭。
1958年,辽宁省文化局派考古干部张彦儒、韩宝兴等人正式清理了西孤山子辽墓。该墓规模不大,平面呈圆形,直径3.6米,高3.4米。四壁围镶的柏木板破损不全,石床占墓室一半,碎骨有火烧痕,可能是火葬。器物残碎,散乱于全室。有铜丝套、鎏金冠残片、绢片、凤首瓶、鸡冠壶、三彩方碟、海棠盘、黑白棋子等。此前鉴定古代陶瓷器是靠相互比较的方法断定年代,分为早、中、晚大致时期。西孤山子辽墓遗物虽已破碎,但它出自有绝对时间的公元1089年,碎片就是标准年代的参照物。墓葬的发现,对我国考古事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3 萧孝忠墓志铭
我国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有地位的人死后,会把刻有死者姓名、生平事迹的石刻随葬于墓里叫墓志。它由下底和上盖组成,墓志底刻事迹,墓志盖上刻标题,盖下面无字,摞起来叫一合。记死者事迹于石的文体叫墓志铭。
萧孝忠的墓志由绿砂岩制成,正方形,边长67厘米,厚7.5厘米。下扇墓志刻契丹文18行。志盖覆斗形,在标题位置刻莲花纹,四周刻卷草纹,里面刻汉字12行,近250字。古往今来,使用两种文字刻在同一合墓志上,这是首次发现。此墓志文物的历史价值极高,学术意义重大。今将汉字铭文照抄如下。原文无标点,笔者按字意试点,并换成了简化字。
南瞻部州大辽国,锦州界内胡僧山西二十里之撒里比部落奚王府,东太师所管刺史,位烈(列)虎衙内口铁林军厢主男乾宁军火师、静江军节度使萧孝忠。前嫔先掩泉茔,所生一男,名郑哥。次妻琴口续断,所生一男名何乃。第三夫人南大王张分女,所生儿女四,长名冬女,次名天王女,幼名观音女,一男名药师奴。第四嫔东刺史位女漆水郡夫人,并无儿女。第五汉儿小娘子苏哥,所生一女名石婆。夫人等莫不容多艳冶,性真淑娴。奈福善之无征而有斯疾。延良医之不验今也则亡。岂不欲垂后裔庆延子孙,设刊录于贞珉矣。
大安五年岁己巳,十二月一日丁酉朔,二十五日辛酉日辛时葬讫。
4 研究墓志铭的几点认识
4.1 民族关系
墓志里并没写萧孝忠是哪个民族,却清楚地交代他是“大辽国,锦州界内胡僧山(今虹螺山)西二十里之撒里比部落奚王府……萧孝忠”。墓志写的地望是准确的。西孤山子是他的墓地,奚族撒里比部落范围定会涵盖西孤山子及山神庙子乡。锦州管辖的女儿河流域分布有契丹和奚两个民族当属史实了。有辽一代姓萧的只存在于契丹,管辖奚族的王府,由契丹人来做王,这事情值得研究。
契丹与奚同属东胡语系,“异种同类”,隋之前,契丹驻西拉木伦河流域,奚族驻老哈河流域,后来逐渐南迁。唐时契丹、奚、突厥三族,对大唐时服时叛,三族之间,有和解也有斗争。《中国通史·六》记载:“契丹征讨邻族奚人,俘虏抗拒者七百户,收编了降人。其后,又俘奚七千户,押回契丹故地做奴隶。连年的掳掠,使契丹社会中涌进了庞大数量的奚人、室韦人、女真人和大批汉人。他们是外族奴隶和被统治分子。”另据《唐会要》卷七十三,营州都督府条目中记载:贞观二十二年(648)十一月“以辽西奚部置徒河州”,营州即今朝阳县,徒河即今南票区台集屯。故而,撒里比部落范围、奚王府地址离此应都不远。《东北历代疆域史》133页记载:“契丹征服西部奚后,在西五部之外又增设一部,合称六部奚,并置奚王府进行统治。奚王由契丹人充当,有时也使用奚人。”萧孝忠就是这样的奚王。
汉人初被掠来为奴,生活不适,大批逃亡。奚人与契丹人生活方式相同,虽为奴隶其地位高于汉人。后来分配汉人到新地方“树城廓,分市里,以居汉人之降者”“又为定配偶,教垦艺,以生养之,以故逃亡者少”。辽国的锦州城(今锦州)、来远城(绥中前卫)、严州城(兴城曹庄)都是利用“汉俘”建起来的,辽西走廊的开发也是汉人打通的。
4.2 萧孝忠的身份
墓志里记载他从“东太师所管刺史”开始,先后被称为“虎衙内……铁林军……乾宁军……”最后到静江军节度使、奚王。辽国的北面官与南面官交织,官职复杂。单就几个官衔称呼,难以准确评其身份,暂依墓志所述,粗略析之。
太师原为军队的统帅加衔,表示朝廷对其恩宠,无实任的太师。辽人见唐宋以太师为贵,遂以太师之名赐之,形成了高官的泛称。衙内不是官名,高官镇守一地筑城自卫,自募亲兵,头目叫衙内指挥使,多为高官子弟出任,故通称高官之子为衙内。“位列虎衙内”显示其贵族威风,萧孝忠在地方军中的铁林军、乾宁军任过职,最后升了官。
辽国安置“汉俘”易地定居生产,各地迅速发展,人口日繁。贵族首领们要求在统下城堡设州县,以便安插子弟做地方官。朝廷为满足契丹贵族的政治和经济剥削的需求,扩展了政区设置。原有50余个州,扩充到156个州,一般的州派刺史管辖,要冲的州派节度使,兼任所在州的刺史,还管辖附近几个州。萧孝忠官至节度使,还是奚族的部落王。在辽国他的地位不算高,但他享受的荣华富贵也不算少了。萧孝忠凭什么飞黄腾达?靠的是皇后家族高贵的出身。
4.3 受佛教影像深刻
萧孝忠的墓志盖没刻标题字,却以莲花入驻。莲花是佛教的象征,佛家认为现实社会是一片秽土污泥,而佛教使人不受污染,超凡脱俗,达到清净无碍的境界。志盖上刻莲花,会令见者喜悦吉祥。墓志记载萧孝忠的家乡在“南瞻部洲大辽国,锦州界内……”南瞻部洲在什么地方?佛教界认为宇宙之中有座须弥山,山的四面划分四个洲。北俱芦洲、西牛贺洲、东胜神洲、南瞻部洲,只有南瞻部洲居住人类,其余三个洲居住神仙、妖魔等。萧孝忠深信佛家之言,故将辽国置于南瞻部洲之内。如今佛教界仍存在此说。
萧孝忠的三夫人生有四个儿女,有两个女儿乳名为“天王女”“观音女”,一个男孩乳名“药师奴”。佛教的天王也称金刚,是佛国最大的护法神将。观音是佛教第一大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药师的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保佑人间无病无灾。信奉佛教的人们敬羡佛与菩萨的善行,会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辽代佛教的发展速度与规模不亚于宋朝,佛教文化对风俗影响很大,时兴人名以佛名作为小字。在辽代葫芦岛市佛教盛行,至今仍存佛塔近十座,如觉华岛海云寺、绥中永安妙峰寺、南票安昌岘静觉寺等,当时都是香火兴旺的道场。
5 萧孝忠的靠山——萧太后
契丹人以鞍马为家,女人也长于射御。部落首领出征,妻子“未尝不从”。当上皇帝后把自己的女人封为后、妃。她们曾“指麾三军、赏罚信明、将士用命”,同时又“明达治道,习知军政”,所以“参与大政”。辽国朝廷和汉族帝王家“后宫不干政”大不相同。
辽人努力汲取汉文化,钻研历朝成功的治国之道。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羡慕刘邦,决心把大辽建成和汉朝一样的强国。他认为刘邦的成功主要原因是有萧何那样的大臣辅佐。辽国有萧何那样的功臣么?有,那就是与他共同打江山的后妃们。前辈皇后娘家姓述律,后妃们来自两家,一家姓乙室已,另一家姓拔里。阿保机让来自上述三族的皇后们,以汉朝的萧何为榜样,永远忠于大辽,辅佐朝廷,赐予皇后家族萧姓,以期世代不忘皇恩,而且只有姓蕭的三族,才有资格与皇族联姻。辽国经8代皇帝,有18位后妃都姓萧。最杰出的是景宗皇后萧绰,她16岁被立为皇后,临朝主政。景宗过世,儿子耶律隆绪即位,年仅12岁,萧绰30岁做了皇太后。她率兵南征,打退了宋朝兵马,订立了“澶渊之盟”,取得百年安定。她就是后来的小说、戏曲里“萧太后”的原型。在辽国,皇后家族权势很大,子弟享受荣华富贵,萧孝忠就是其中一员。
6 余言
墓志铭里没交代萧孝忠的籍贯、年龄,又没写其从军的战功、做官的政绩。似乎与墓志铭的书写标准有距离,使研究人员难以全面了解这段历史。后发现墓志的下扇是主体,志盖在上扇是保护主体的附属物。主体墓志用自己民族契丹文记述生平。墓志盖是附件,刻汉文起参照作用。当今,主体的契丹文我们看不懂,有些重要的史事我们被阻断了。所幸附件有汉文,也算是我们“偏得”了。这件事提示我们加强对少数民族古文字的研究,对深入揭示各民族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