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老年人群普遍存在的慢性疾病,病人出现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心功能衰竭等现象,对日常生活产生较大影响[1]。现阶段,临床治疗主要利用影像学检查,再加上主要症状进行心力衰竭的诊断,但诊断检查费用较昂贵,且可出现漏诊及误诊[2],因此研发便捷、有效的心力衰竭诊断手段便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至关重要[3]。心脏分泌大量脑钠肽,加强心室负荷压力与心室体积有利于加快脑钠肽分泌[4]。本研究探讨脑钠肽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和出院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之间的相关性。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7月—2017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4例老年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严格按照《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病人临床表现及具体体征综合情况确诊为心力衰竭病人;年龄60岁~75岁;所有病人随访时间超过2个月;病人及其家属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合并严重肾衰竭病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患有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存在沟通困难或精神疾病。其中,男58例,女66例;年龄60岁~75岁(68.72岁±5.27岁);疾病类型:风湿性心脏病28例,冠心病29例,扩张型心肌病3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7例。根据血浆脑钠肽水平将病人分为A组(<94.1 pg/mL)、B组(94.1 pg/mL~350.0 pg/mL)、C组(350.1 pg/mL~989.0 pg/mL)和D组[5](>989.0 pg/mL),A组22例、B组35例、C组30例、D组27例。
1.2 观察指标和测定方法 入院前,测定病人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心功能分级及6 min步行距离。
1.2.1 左室射血分数测定 利用彩色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应用改良Simpson法计算[6]。
1.2.2 脑钠肽测定 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并添加适量抗凝剂摇匀,选用美国博适Triage快速定量仪进行检测[5]。
1.2.3 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 具体分为4级,Ⅰ级:疾病未对体力劳动产生较明显影响,病人劳作时不存在心绞痛、心悸、气短、呼吸困难症状;Ⅱ级:静息时不存在明显不适情况,但进行常规劳动时,出现呼吸困难,正常体力劳动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病人稍作休息后又可重新劳作;Ⅲ级:病人静息时不存在明显症状,进行轻微劳作后,出现明显呼吸困难;Ⅳ级:病人静息时存在呼吸困难情况,无法进行轻微体力劳动,并出现心功能不全[7]。
1.2.4 6 min步行距离 对病人进行相关注意事项叮嘱后,测定时,医务人员需在旁进行指导,记录病人在6 min内走的最远距离。测试过程中,一旦病人产生头晕、呼吸不畅等不良情况,应立即停止测试[8]。
1.3 治疗与随访 全部病人均使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包括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防止出现心血管问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人采取降血糖、控制血压方法治疗[9]。病人出院后,随访超过2个月,在随访过程中,认真记录病人心肌梗死、死亡等严重心脏问题事件,并有针对性地予以服药指导、健康教育等。
2.1 4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见表1)
表1 4组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和6 min步行距离比较(±s)
2.2 4组治疗前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见表2)
表2 4组治疗前NYHA心功能分级比较 例(%)
2.3 4组治疗后出现心脏不良事件比较 随访2个月后,A组、B组、C组、D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别为2例(9.09%)、4例(11.43%)、11例(36.67%)、14例(51.85%)。A组和B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C组和D组(P<0.05)。C组发生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D组(P<0.05)。
2.4 Pearson相关性分析 脑钠肽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6 min步行距离及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925,-0.877,P<0.05),与病人出院后发生不良事件概率及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10,0.956,P<0.05)。
老年人是心力衰竭的高发人群,该病死亡率较高,且预后较差。研发一种便捷、灵活的诊断方法有利于提高其治疗和预后。脑钠肽对机体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可有效降低垂体内皮素和加压素释放,有利于降低心室负担[10]。相关研究显示:脑钠肽实际水平和机体呼吸困难、心室舒张压及心肌纤维扩张有较大的关联性[11]。正常人群脑钠肽水平低,因心力衰竭病人心室负荷加重、体积加大,产生大量的脑钠肽[12]。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脑钠肽水平最低,B组、C组和D组脑钠肽水平呈上升趋势(P<0.05)。A组左室射血分数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C组和D组(P<0.05);病人脑钠肽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相关研究证明,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心室容量增加一定程度上提高脑钠肽水平,提高舒张期压力一定程度上降低左室射血分数[13]。
6 min步行距离是评估心力衰竭病人实际病情程度的关键指标之一。与正常人比较,心力衰竭病人运动过程中,更易出现呼吸困难,从而降低其步行能力。本研究结果可见,A组、B组、C组、D组6 min步行距离是呈现缓慢下降趋势(P<0.05)。从相关性分析结果可见,脑钠肽水平与病人6 min步行距离有较大的关联性(P<0.05)。心功能分级结果可见,4组心功能分级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P<0.05),脑钠肽水平与病人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P<0.05)。这一结论和舒燕等[14]研究结论保持一致。
老年心力衰竭病人出院后易出现心脏不良事件[15]。结合本研究结果,随访2个月后,A组、B组、C组、D组心脏不良事件分别为2例(9.09%)、4例(11.43%)、11例(36.67%)、14例(51.85%)。A组和B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C组和D组(P<0.05)。C组心脏不良事件低于D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病人脑钠肽水平与心脏不良事件呈正相关(P<0.05)。由此可见,脑钠肽水平对老年心力衰竭病人预后有较大的预测性。脑钠肽水平越高,病人心功能越差,病情严重程度越高。
综上所述,脑钠肽实际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病人的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出院后心脏不良事件有关。测定脑钠肽水平有利于提高测定病人病情程度的准确性,可能作为预后的判断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