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潜阳方预防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早期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22 10:33,,,,,,,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年24期
关键词:腹型活血证候

, ,,,,, ,,

高血压、肥胖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慢性疾病,2014年4月,我国流行病调查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29.6%,病人已达3亿人[1],全球约10亿人口超重或肥胖[2]。有研究表明,高血压流行性增加与体重指数(BMI)增高呈正相关[3],若体重减轻5%~10%可降低正常人血压,或可降低高血压肥胖个体降压药使用剂量[4],超重及肥胖的高血压病人由于外周血管阻力轻度增加,而组织灌流量增大,易导致心脏因容量及压力负荷出现心脏损伤[5-6]。肥胖相关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可增加难治性动脉高压风险[7]。肥胖高血压发病率日渐攀升,伴有血压难以控制及更多靶器官的损伤,缺少有效的干预方法。本研究选择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潜阳方干预对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心脏损害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部病人7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高血压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8]的诊断标准:在未使用降压药物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SBP)≥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SBP≥140 mmHg和DBP≤90 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病人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物,无论血压水平亦诊断为高血压。

1.2.2 中心性肥胖诊断标准 根据《200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9]的诊断标准,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诊断为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

1.2.3 左室肥厚诊断标准[10]左室肥厚定义为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男≥51 g/m2.7,女≥47 g/m2.7。

1.3 纳入标准 门诊或住院符合原发性高血压1级、2级病人,非同日测定血压在(140~179)/(90~109) mmHg或既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服用药物后血压控制达标;年龄18岁~80岁;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和/或左心室后壁厚度≥11 mm[11]。

1.4 排除标准 年龄<18岁或>80岁;妊娠,或近期准备妊娠,或哺乳期妇女;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及其他系统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研究对象因酗酒、智障等原因不能配合者;研究者认为不适宜入选的其他情况者;继发性高血压病人;近半年有心肌梗死或明显脑卒中史;肥厚型心肌病。

1.5 剔除和脱落标准 不应入组但已入组的受试者应予剔除,包括误纳、误诊、一次药未用及无任何检测记录者;已入组但未按方案规范完成的病例,对病人自行退出、失访、依从性差、副作用明显者,由医师令其退出。剔除与脱落病例须详细说明理由并记录备查。

1.6 研究方法

1.6.1 研究设计 本试验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按照随机分配中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以1∶1方案进行随机分组,治疗周期为3个月。

1.6.2 研究用药 活血潜阳方组方:丹参9 g,川芎9 g,钩藤15 g,石决明30 g,桑寄生15 g,泽泻12 g,青葙子9 g。

1.6.3 治疗方法 对照组35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活血潜阳方治疗,活血潜阳方,每日1剂,水煎400 mL,早晚两次各200 mL分服,每4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 所有病人干预3个月前后(±7 d)进行观察指标检测。①中医证候积分、BMI、腹围、诊室血压。②安全性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钾、心电图。③LVMI、室间隔厚度、血脂、B型尿钠肽(BNP)。LVMI计算方法[12]:测定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得出平均值。采用Devereux的心室重量校正公式:左心室心肌重量(LVM)=0.8×1.04[(IVST+LVEDD+PWT)3-LVEDD3]+0.6,根据体表面积矫正计算LVMI,LVMI=LVM/身高2.7。

1.8 疗效评价

1.8.1 降压疗效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中高血压病标准。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 mmHg或以上。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 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10 mmHg~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 mmHg以上,需具备其中一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1.8.2 证候疗效 参考中医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国家卫生部2002年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3]中标准。痊愈:中医症状消失,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100%≤5%;显效:中医症状显著好转,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100%>5%;有效:中医症状好转,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100%>30%;无效:中医症状无明显好转,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100%>70%。

1.8.3 早期心脏损害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VMI、IVST。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见表2)

2.3 两组治疗后临床资料比较(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治疗后临床资料比较(±s)

3 讨 论

中医学尚无“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的确切病名,大多根据临床特征和病因病机,从“眩晕”等论治。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在《内经》基础上进行发挥,开创了“因痰致眩”理论的先河,认为痰饮是眩晕发病的基本原因之一;元代朱丹溪延仲景之论,主张“无痰不作眩”;明代虞抟于《医学正传》中提出“血瘀致眩”之说;近代医家在前人理论基础上对肥胖型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进行总结和完善,丰富了其中医理论体系[14-15]。杨传华分析本病人群体质特点后认为湿热痰浊内蕴是腹型肥胖性高血压头痛、眩晕病之主证[16]。法随证立,因此,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的主要治法是清热祛湿、化痰等。芦波等[17]临床研究发现,痰浊、血瘀参与腹型肥胖性高血压及其靶器官损害病理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而兼顾痰、瘀标实,可能是腹型肥胖高血压重要的治疗原则。

本研究结果发现,经过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围下降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活血潜阳方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提高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临床疗效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BNP是由心脏分泌的短肽激素,心室增大和负荷增加时,BNP随之分泌增多并释放入血液[18]。本研究结果显示,心室增大、肥厚、负荷增加是导致BNP分泌的主要因素,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7),治疗组LVMI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4),LVMI和IVST均与心室、负荷大小密切相关,改善LVMI和IVST可调节BNP水平。

活血潜阳方中重用丹参,丹参可活血调血、益气安神、补血益气、宁心调肝,以其为君药;钩藤、石决明具有平肝潜阳之功;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二药相配,共为臣药,一平肝阳以治上,一补肾阴以治下;泽泻利水渗湿,为佐药;青葙子为使,《日华子本草》曰其“益脑髓、明耳目、镇肝”[19]。诸药相配,共奏活血化瘀、平肝潜阳之功,以达降血压、防止心损害、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从而控制肥胖与血压对靶器官的损害,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配合强化生活方式干预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活血潜阳方联合西医治疗腹型肥胖性高血压,可有效控制血压、体重指数,延缓腹型肥胖性高血压病人的心脏损害。

猜你喜欢
腹型活血证候
不同营养支持方案应用于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效果观察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丹芎活血片对瘀血型膝痹病的效应研究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基于“益肾清利活血法”治疗的慢性肾脏病3期病人的转归分析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UPLC-MS/MS法同时测定降脂活血片中5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