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定 (江苏扬州市邗江区蒋王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新时代、新形势下,用家校合育为青少年成长铺就成长底色是办高质量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良好路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家庭与学校教育共同配合产生了“1+1>2”的效应,同时激发了家庭和学校的动力。
近年来,我校根据《邗江区关于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创造性地把家长学校和家委会融合为“家长教师发展合作共同体”,共同体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中高考百日宣誓、学生成人礼、召开年会、审议课表、列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等方式履行其职能。
“家长教师合作共同体”分为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信息平台,组建了工作群、班级家长群等,确保每一位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权、发言权、知情权等。教师们通过和家长交流,倾听家长的赞扬和抱怨,寻找学校教育的改进点和发展点。如:有家长反映中午就餐食堂排队时间长,学校就采取高中三个年级错时就餐,缩短了学生排队的时间。同时加强学校食堂就餐管理,每天中午每个年级派一名教师到食堂参与管理,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有家长反映晚自习放学和周末放假校门口车辆多导致交通拥堵,学校采取错峰放学,各年级间隔10分钟放学,同时请公安执勤警察常来帮助指挥,这一问题也得到解决。教师发现一些家长不按规定停靠车辆,学校就在家长圈里发信息经常提醒,很快家长们都按规定停靠,门口交通拥堵基本解决。
目前,“家长教师发展合作共同体”也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开发者和实施者。面对学校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缺少相应的专业教师现状,学校实施“特长家长进课堂”工程,邀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入校担任“家长教师”,参与本年级课程表的审定,开设“生活技能类”“百科知识类”“社会生活类”等校本课程,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如今,“拼搏能成功”励志课程、“孝敬长辈、感恩家长”爱心课程、“我是家庭厨师”行动课程、“大运河畔”研学课程、“探索科技奥秘,感受科技魅力”和“乐在基地学本领”科技实践活动课程等成为学生喜欢的课程。
这样的家校互动体现了学校和家庭目标的一致性——一是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二是为青少年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秩序;三是让青少年体会到家校共育的团队力量。
今天的学校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之外,还应具有和家长交流、沟通,甚至帮助和指导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理念的责任意识和能力。有时候,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没能很好地形成合力,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针对这一现象,学校会通过家长会、问卷调查、家访等形式,与家长共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合作,采取适切的措施,提高教育效果。如学校在新生入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上,给家长做一份问卷调查,“您的孩子进入学校后是否适应”“您的孩子回家后是否经常主动谈论学校里的事”“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您觉得近阶段孩子的情绪如何”“孩子目前的作息安排是否合理”“进入高中后,孩子有什么变化吗”“孩子最需要改善或提高的是哪些方面”……然后学校根据家长们反映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改进和完善,同时请家长进行配合,让家长站在学校和教师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学校,如针对我校部分设施老化学校不能及时更新,主要是学校要面临搬迁,由此得到学生的理解。
我国智能手机的使用已达到比较高的普及程度。一方面其强大的功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比如查阅资料省去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繁杂的劳动,搜索引擎能迅速给我们提供问题的答案,网络多媒体更是能充分调动我们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另一方面,手机丰富的娱乐功能和交际功能易使部分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沉迷其中,导致青少年出现视力下降、精神萎靡等现象,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针对这一问题,我校通过网站、微信群等,在每年的开学初向家长发出倡议《智慧使用手机》:1.校内不使用手机。学生不要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课堂是学校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的重要场所,良好的课堂纪律是学校教学效果的最有力保障。同学们要配合学校的管理,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无手机课堂”班级,制定人人自觉遵守的班级公约,互相督促提醒,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2.校外少使用手机。学生在校外确实需要使用智能手机时,不要长时间使用,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用眼卫生,用眼40分钟后要休息5~10分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坚持每天用正确的方法做好眼保健操。家长要以身作则,从自身做起,在自己小孩面前做好示范,做好表率。3.多进行户外活动。家长要鼓励和带动自己的孩子多进行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保证每天有一定量的户外活动时间,全面提升学生体质体能,保护视力。家长们收到倡议后,纷纷表示支持学校的倡议,不让孩子把手机带进校园。即使有少数学生将手机带到学校被发现后,家长们也都很好地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为方便住宿生与家长联系,学校主动和中国电信、中国移动等公司联系,在校内建有30多个公共电话亭。为方便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在各班都配备了电脑,但可登录的网站学校都进行了“过滤”。学生因手机而影响学习、影响身体、影响生活的现象很少。
学校根据《邗江区关于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会同有关专家,动员全体教师,参照高中课程改革的思路,搜集大量资料和鲜活案例,正在进行家长课程的开发:包括必修课、选修课和自主拓展课三种类型。
必修课主要解决中学学生家庭教育的共性问题。每学期每个年级确立5个主题,第一个主题通过专家讲座的方式展开,第二个主题由本校名师组织讲解,第三个主题由班主任组织进行,第四个主题由本校优秀家长组织,第五个主题由学生干部组织,要求全体家长参加。同时,学校以中学生常见问题为主线,结合中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规律,确定50个教育案例,编写《蒋中优秀学子健康快乐成长50例》,作为亲子共读的素材,还从家庭构成类型、亲子关系、亲子沟通、习惯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研发家长学校校本课程,如《新家庭教育实验“好父母指南”》。
选修课旨在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每个年级确立3-4个不同的主题,如高三年级确定“高考目标如何订”“考前指导如何做”“高考志愿如何填”三个主题,主要通过“家长沙龙”的方式开展。家长沙龙分自由型和体验型两种。自由型沙龙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家长自愿报名参加,学校利用微信群,不定时在线讨论。体验型沙龙是在征集家长意向的基础上开设的,选修人员相对固定,通过学习,达到提升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
自主拓展课让家长通过参与“成人礼”“宣誓会”“一个孩子的研讨会”“幸福父母”大讲堂、专题研讨会等主题活动,亲历育子体验,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补充。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通过红色旅游、生态考察、亲子体验等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沟通和感情。该课程由班级“家长教师发展合作共同体”组织,目前已开展多场,如家长与学生共同“考察”大运河,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到扬州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参加拓展训练、培养动手能力,磨炼坚强的意志……
为了激发家长的学习热情,学校采取学分制,按规定完成必修课计50学分,完成选修课计20学分,完成自主拓展课计10学分,积满学分的家长可获得“优秀家长证书”。
家校之间坦率而又真诚的交流是良好家校共育的基础。家校合育的形式主要有:
1.“百名教师进千户家庭”家访活动。家访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架起沟通学校和家长的桥梁,是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根据邗江区教育局“千名教师访万家”的要求,学校每学期都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家访,并做好记录,年度评选先进个人。
2.“千名家长进校园”评教活动。每学期请所有家长到学校进课堂听课、观摩班级学校活动、参加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活动,了解家长对学校、对教师的满意度,以此作为改进学校工作的依据之一。
3.家长会。学校每学期都要召开全体学生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学校学期主要工作和取得成绩、课程安排、主要活动等,同时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各年级和班级也定期召开家长会,经常与家长沟通和交流。
4.电话联系。电话联系快捷、省时,已成为教师及时与家长沟通最常用,最为重要的途径。虽然微信很便捷,但是有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还不能使用,如一些“留守儿童”的祖辈大部分不会操作。因此,学校要求教师建立一本家校联系通讯录,以备不时之需。
5.网络交流。网络时代,信息交流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何让家长系统地了解学校的要求、教师的教育方法,仅仅靠谈话、开会是远远不够的,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进行知识、家教理论的宣传、一对一的交流沟通等。目前微信群是较为普遍的方法,也比较适合个别交流,针对性强,效果也是非常明显的。如今年我校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航空飞行与指挥专业的王云浩同学,其家长和班主任的微信交流100多次,及时有效地帮助王云浩同学在复习迎考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
6.“好家规”传承行动。按照邗江区“新家庭教育实验”工作的要求,学校开展了“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传承行动,进一步推进家校共育工作,通过“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征文征集活动,面向各年级家长和学生征集优秀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并汇编成册,集辑出版;“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家长论坛,让家长代表宣讲家训家规、讲述家风故事;“家长讲家风故事,孩子听家风故事”亲子活动,以正确的家教理念带领孩子成长;“万名学生进社区”宣讲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小手牵大手”,引导社区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
“让教育幸福起来!”是家校合育的核心理念。家校合育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铺就底色、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收获未来引领方向,更多的路径需要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