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及其提升路径的探究

2019-01-21 01:46洪燕云张莹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教育者对象政治

洪燕云,张莹莹

(1.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获得感”一词能够迅速流行,是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这句话深刻彰显了党和国家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提升,有利于推进教育内容更加倾向于关注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效果。

一、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理论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界定

“获得感”是指人们因获得某种收获而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的主观体验。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近两年才提出的,因此关于此概念的界定不是很清晰。程仕波、熊建生以及柳艺伟等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界定更为准确,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指“教育对象对自身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或过程后获得的精神利益及其对该获得内容的积极主观体验。”

(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类型

1.心理获得感

心理获得感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伊始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对象在经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之后满足内心需求而产生的满足感和愉悦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提高思想品德认识。即教育对象能够全面掌握社会原则和社会规范,提高自身的道德和规范的认知能力,进而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第二,增强思想品德情感。思想品德情感是品德认识转化为行动的催化剂,在经过一系列教育之后能够产生适宜的价值判断情感,自觉地向真、向善、向美。第三,坚定思想品德意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教育对象以顽强的意志克服困难、排除万险,从而取得成就感。第四,增强思想品德信念。经过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能够发自内心地将社会所要求的原则、规范内化于心,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为自己的理想信念努力奋斗。

2.思想获得感

思想获得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满足教育对象的思想需要而产生满足感。”思想在其本质上就是理性认识,因为它更深刻地反映了社会存在的本质,具体体现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获得感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教育对象能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思想观念,学会明辨是非善恶,在提升思想观念方面有所收获,得到满足感。第二,除了培育教育对象科学的思想观念,也使他们习得一些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会以辩证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能够给教育对象指引方向,鼓励他们勇于追求更远大的人生目标,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价值。

3.行为获得感

行为获得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满足教育对象的行为需要而产生的满足感”。行为获得感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因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提升而获得成就感,实践活动使得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被激发,“认识你自己”更清晰和更深刻。同时,这些实践活动在教育对象自我认知的提升、情感体验的丰富、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也具有促进作用,进而提升教育对象内在境界的获得感。二是因外在环境的改善而获得满足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提升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可以使他们在处理问题方面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使他们在价值选择和人际关系方面作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得到满足。

二、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过程

(一)主观动因

1.心理预期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深刻揭示了教育对象的期待对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对象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之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设施以及资源等方面有一个心理期待,从而在教育对象接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时对自己的心理预期有一个理性的衡量度,对缓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亲自参与

获得感的形成与教育对象的亲身体验是密不可分的,只有亲身体验了才会有所获、有所得。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形成也必须有教育对象自愿性和选择性的亲自参与,意识到参与的价值感和意义感,从而积极主动拥护党的方针政策,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培养自己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参与意识,这样才能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使教育者深刻体会到与之前心理预期的差异,从而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预期。

3.需求满足

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根据预期差异的大小判断教育对象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从而根据教育对象的满意程度来调节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内容、授课形式、授课方式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缩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教育对象的心理预期范围,最大程度地满足教育对象的需求度。

4.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是人们在自己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够以某种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动,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并自觉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价值认同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让教育对象学有所获,获有所感,必须得到教育对象的价值认同,只有对所学的理论产生价值认同,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并外化为行动,使教育对象拥有获得感。

(二)客观动因

1.教育预期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前,教育者也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有一定预期目标,要调研教育对象的实际想法,例如他们希望学到什么、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等,也会期待教育对象会掌握什么知识以及掌握知识的程度。这些前期预期会影响着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的选择。

2.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是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优秀的教育资源可以使教育内容更加灵活,满足教育对象多元化的需求,使教育内容更有吸引力,使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良莠不齐,需要教育者有一定的辨别和整合能力,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教育环境

环境状况对人的思想品德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挖掘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亲和力,激发教育对象积极融入思考问题的主动性,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教育对象的道德品质。除了要优化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还要净化网络环境。政府在加强网络监管的同时,教育对象被培养正确使用网络的意识,在互联网中主动接收正能量的社会信息,自觉屏蔽负面信息。

4.教育共建

学校教育是教育对象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主阵地,但是仅靠学校教育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才有可能保证学校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使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更高的满足感,这三者的教育要发挥合力作用。

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的路径

(一)提升教育内容的质量、内容和方法

教育内容是教育对象获得感的基础,提升教育对象获得感,就要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即优质的教育内容、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贴心的教育服务。教育者要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状况和需求,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改进教育方法。还要利用各种方法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满足他们多样性的需求。教育者也要鼓励、激发教育对象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求取精神利益的主动性,善于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软化教育弱化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用论”认识。

(二)培养教育者挖掘教育内容的能力和教育者的个人魅力

教育者要重点培养教育对象挖掘教育内容的能力,促使他们能够敏锐地抓住教育内容精华部分,深化为自己的思想领悟,提升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感知能力。此外,教育者的个人魅力对于教育对象的获得感的提升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为教育对象提供了学习范式,其思想个体的现实性为教育理论增添了可信度,其价值情感的形象性为教育内容增加了感染力和活力。

(三)引导教育对象树立科学的心理预期

提升教育对象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不仅要求教育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内容,还要调适与矫正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注重引导教育对象树立理性的心理需求或者调适自己的内心需求,引导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心理预期,从而使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评价。教育者要引导教育对象对物质利益和精神需求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不要让他们以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获得可观的物质利益,否则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

(四)以生活实践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以教育对象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将教育对象最关心的社会话题与教育内容紧密结合,尽可能有针对性地活跃教学氛围,调动他们积极地参与思考,以增强教育对象的获得感。其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比如慕课就是一种新时代的新生产物,有很强的互动性、包容性、系统性、灵活性,但其与传统教学并不冲突,虽有自己的不可避免的一系列缺点,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优势互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发挥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获得感的提升都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教育者对象政治
品读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