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的视角谈当代校园戏剧的问题现状和发展路径

2019-01-21 01:28杨优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剧社剧目话剧

杨优美

(东华理工大学长江学院,江西 抚州 34400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校园戏剧逐渐复苏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地戏剧节、戏剧展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江西省各高校校园戏剧顺应时代的热潮成功举办了首届驻昌高校戏剧社团展演,但在激情四射的展演落幕后,我们还应该冷静地看到当代校园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纷繁复杂使得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解决对策,以期对校园戏剧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

1948年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论文中首次提出的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Who(谁)Says What(说了什么)In Which Channa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向谁说)With What Effect(有什么效果)。即传播的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的客体、传播的效果这样五个方面。结合校园戏剧自身实际情况,我们整理出以下几个角度:传播主体话剧社团、剧社;传播内容话剧作品本身;传播渠道校园戏剧在学校内的场地、资金、演出形式等;传播客体在校大学生;传播效果即话剧演出的效果。

一、存在的问题

(一)剧社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不完善。从江西省高校话剧联盟的几所高校话剧社团来看,话剧社团或剧社普遍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部门设置大同小异,大都包含有社长、副社长、宣传部、策划部、外联部、编导部、演员部,尽管名义上分工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明显的功能区分,基本上所有的工作都是社长主办,社员一起辅助完成。(2)在管理制度方面,可以从入社纳新、日常管理、换届管理这三个角度来看。社团在新生入学组织纳新,随着社员兴趣的减弱或课业负担的加重纷纷选择退团;日常管理基本只有简单的考勤,平时发展处于比较散漫的状态;在形体、有声语言、表演技巧、舞台经验方面的训练不足。社长的任职大都只有一到两年,对前几届时社团的情况并不了解,每换届一次,社团经验就面临一次断层。人员流动性大也导致管理和创作具有不稳定性。

(二)原创作品较少,创新性不足。从江西省首届驻昌高校戏剧展演活动中的话剧作品来看,当前校园戏剧作品主要分为三类:传统剧目、改编剧目和原创剧目。所演出的剧目大多集中在传统剧目和改编剧目上,原创剧目较少。究其原因:(1)原创剧本创作需要剧社有专门写剧本的人才,既需要过硬的文学功底,又要见多识广、见解独到,因此难度较大,加之创作时间较长,每年演出时间又比较紧迫,造成原创作品较少。(2)改编剧本是对传统剧目的再度创作,在传统话剧的基础上,改动部分情节再融入时下大学生生活既可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来保证话剧的排演,也比较容易获得台下学生观众热情的反馈。从总体上看,大部分作品创新性不足,缺乏直面社会的勇气,缺少对社会现实理性的思考和深刻的批判,停留在单纯的模仿层面,甚至趋向于娱乐化、快餐化。在首届驻昌戏剧展演活动中,省话剧团黄勇就指出,“我们必须承认,当前的校园戏剧还存在一些问题:与火热的社会现实存在一定的脱节,对本土的人文资源挖掘也还不够。

(三)由于多数高校的校园戏剧得不到校方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演出的场地、经费往往成为制约校园戏剧发展的瓶颈因素。部分高校虽有正规的演出礼堂,但申请时间较长,申请过程极为繁琐。大部分高校由于平时缺乏正规的训练场所,没有办法达到舞美、灯光、音效的完美融合,正式演出时往往会出现各种纰漏,如音效杂乱不清晰,话筒、灯光控制欠缺等。而遇到大型的演出,往往由学生拉赞助或自己凑钱来维持,所以校园戏剧也被戏称为“贫困戏剧”“简陋戏剧”。

(四)作为校园戏剧的受众,在校大学生对话剧虽然有较大的兴趣,但往往看不懂、不了解,大多只停留在《雷雨》《牡丹亭》等几部教科书讲过的剧目。对当下如火如荼的大学生戏剧节、各地区的话剧展演、自己本学校的话剧社团基本不了解,而对于话剧的创作,也因大家对话剧知识的欠缺较难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对于演出过剧目的学生而言,校园戏剧不过是带有功利色彩的学校活动的一次性舞台展示。

(五)校园戏剧的影响力远远不够。网络时代,大学生娱乐方式多元化,加之高品位校园文化欠缺,大学生普遍对戏剧知识了解不足,仅停留在一些经典之作的认识上。校际之间话剧社团交流较少,仅依靠每年一次或两次的戏剧展演活动或戏剧节这样的机会,与专业戏剧团、境外戏剧机构交流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当代校园戏剧还远没有在当代大学生中间形成一股崇尚之风,这些问题都是客观摆在眼前迫切需要改善的。

二、解决的对策

对于各个高校的话剧社团,首先要建立起适合自身特点,这里包括学校特点、专业特点、平时运作特点的组织机构,并且完善各机构的职能,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对平时的日常管理、社团纳新、系统的技能培训、换届过程中社团的发展历史、话剧管理经验、优秀剧本的保存、整理等工作都需要形成一套系统的规范制度,保证剧团新老传承和经验的延续。对社团的日常管理,要做到保持团员对话剧较高的兴趣和积极性,可定期开展话剧作品赏析、参观其他高校的话剧展演、在校内开展各种形式的话剧常识的普及宣传等工作。在日常系统的技能培训方面,需要校方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在发音、形体训练、舞台经验方面也都需要朝专业化方向去努力。如浙江大学的黑白剧社,由于完善的内部体制,从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力。剧社已形成一整套培养校园戏剧人才的日常训练方法,加之剧社都要经过严格面试、现场表演的层次筛选,剧社通常每年排三场戏,一部翻拍经典剧作,两部原创,年平均演出达到20场以上,不仅在校内演出,还经常参与校际交流,校内有桂迎老师的精心呵护,校外有专业顾问孙惠柱教授的大力提携。

拥有一支优秀的编、导、演队伍和高素质的话剧观众是成功的关键。加强师资和演职队伍的建设,就要加强学习和钻研,例如如何重新找回戏剧的游戏精神,如何通过悬念和故事回归故事的叙事方式,如何发挥实验、先锋的精神像《魔方》一样探索话剧的舞台艺术等。对于校方,在全校范围内增加一些话剧方面的公共课、选修课,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影响和浸润学生的心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对戏剧的认知也非常关键。汕头大学的艺教中心常年开设戏剧选修课程,其中既有一般的戏剧欣赏等课程,也有表演、剧作、舞台美术等课程。只有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戏剧基础理论知识,才有可能创作出优秀的原创作品。话剧社团可以成立专门的创作小组在指导老师的配合下对剧本进行创作、改编,使之适合舞台表演,这样才有可能打造出诸如南京大学《蒋公的面子》类似的精品项目,繁荣校园文化建设。江西省地域辽阔,革命历史传统悠久,又是汤显祖、王安石、曾巩等传统文化名人的诞生之地,有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加之一些高校浓厚的戏剧研究氛围,定能创作出具有江西特色的优秀校园戏剧作品。

校园戏剧对培育校园精神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发展校园戏剧更需要得到包括政策、场地、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这样才会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话剧表演中。此外,各高校或高校内部可以通过相互竞演的方式,给获得较好名次的社团奖励,这样既可以促进各社团之间的交流,又可以提升社团的影响力。但换一个角度来看,校园戏剧的本质特征之一是非盈利性,其之所以在话剧历史的发展中熠熠生辉,很重要的一方面在于根植于校园戏剧中的那种非功利而又执着的热爱、独立自由的探索精神。自校园戏剧诞生以来,经费的支持应该都不是很充足的,但校园戏剧一直不断成长着,得益于其为创造而苦干、献身的小剧场戏剧精神,校园戏剧的舞台应该是简陋但不简单,这不仅是对导演自身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小剧场戏剧精神的尝试,而且学校或政府一次性投入的小概率事件也不可能给需要持之以恒的校园戏剧带来什么根本性的改变。浙江大学黑白剧社在准备《赵氏孤儿》的舞美服装时,并没有因为演出资金的匮乏而降低艺术设计的要求,整个戏的舞美服装费用不到5000元,整体上只用了三条红绸和四个六面有不同颜色的木块完成,照样创造了古典悲剧应有的氛围和气势,服装是把之前剧目的服装重新裁剪拼凑而成,而舞台道具多是学生手工做成。该话剧演出场次20场以上,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在普及校园戏剧、培养话剧观众方面,一方面可以借助专业的戏剧艺术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扶持,来营造更加浓郁的校园戏剧氛围。例如,国家可以积极倡导专业艺术院团进高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杨绍林曾经讲过,专业戏剧院团应该拿出一半以上的精力去做校园普及和推广工作,因为这样做就是在为自己谋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背景下也可以加大与境外戏剧机构的交流合作,2015年四川外国语大学成功引进了英国TNT剧院的原版莎士比亚名剧,在校内外引起不小轰动。而当下校园戏剧文化建设中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即互联网的兴起和繁荣,它给校园戏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首先,网络的出现使得话剧的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舞台演出和现场观摩。南京大学学生主演的《极品好人》在网络上首播后上线仅两天,点击量便突破20万大关,人人网转发2000余次。其次,互联网的微博、微信、论坛都设有投票、点评、弹幕等观众互动形式给校园戏剧的演出带来了及时的信息反馈。最后,众筹等方式也为校园戏剧带来新的人力财力支持。如南京大学2014级戏剧影视文学系的《仲夏夜之梦2015》通过众筹保证了排练的顺利进行。当然,进入网络后的话剧作品也要时刻注意作品被曲解的风险,正确引导舆论,做好危机公关的准备,坚守好校园戏剧这一思想教育的阵地。

猜你喜欢
剧社剧目话剧
舞台剧目
抗战时期战斗剧社的戏剧活动及其作用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戏剧演出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冲锋剧社在唐县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优秀剧目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