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2019-01-21 01:28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政治传统思想

张 伟

(山东英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4)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为此,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新的时代课题,我们要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想。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高等学校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途径和平台。任何国家和民族要想实现永续发展,都离不开“文化”这一民族的“血脉”,它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源泉。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进行文化传承,在吸收传统思想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提升文化软实力,从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有利于早日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

一、文化及其传承

(一)文化的概念

西方国家对文化的界定,在不同的学术理论中有着不一样的说法,并且总体上倾向于从社会、哲学、人类学等角度来进行分析,将其作为抽象的事物来进行理解。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被奉为经典性,“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我国学术界对文化的界定,一般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理解。广义的文化偏向于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等形态产物的综合。狭义的文化只是指一种抽象的意识,并与意识呼应构建起来的组织体系。总之,“文化”作为一个复合体,是人们在自身的进化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创造和发现,而形成的具有共同特征的群体总和,这些特征更多地体现出思维方式、价值认同、生活习性以及形体等多个方面。由此,也可以将文化进行细化为物质、精神、制度、行为等不同的部分。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上做了明确的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我们对当前中国文化的分析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既包括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字、古籍,也包括以文化而衍生出来的精神与思维形态,既是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推动民族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人的精神,展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是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教育的最好素材。二是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近代中国以来,革命与战争的时代主题下形成了丰富的革命文化。党领导下开展的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更是我党宝贵的财富,物质层面指那些具有标志性和纪念性意义的建筑物、事件、陈列馆等,精神层面更是先烈们用鲜血铸就的不朽的民族之魂。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先进文化,它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与改革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先进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文化传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脉、血脉、根脉,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文化基础。文脉在文化创造中再生,血脉在生命激昂中流淌,根脉在枝繁叶茂中深化。所以,优秀的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开枝散叶,中华文明才能够延续并发展至今,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所谓文化传承,就是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等形态的文化在上下两代之间的传递和承接。传承不仅仅是传递还包括创新,传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才是传承的目的,文化传承体现的是传承与超越的统一。文化作为一种抽象的事物,在传承时就不能再以抽象的方式来进行,需要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内容,所以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文字传授,而是文字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延续。因此,文化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传承,思想形态的智慧才是最为重要的。同时,文化传承还是言传身教的统一。从传承的方式来说,需要脚踏实地的精神,不仅是简单的说教,需要鲜活的思想和生命在实践中体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其文化功能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从而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思想教育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努力实现人生价值。道德教育是通过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学生的行为起到很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包括品行、素养、职业等方面。政治教育是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对学生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法制教育是通过一系列的法律教育,提高学生们的法制观念,让他们懂法、用法、守法,法制教育有助于建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对于提升整体的思想政治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大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社会转型期,年轻的大学生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的影响,很容易扭曲他们的价值观念,容易使其走上不良的人生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文化性的一种表现,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功能通过文化批判、文化创新和文化引领来实现,师生之间的文化与心灵的交流,双方感受文化的底蕴力量,涤荡学生的心灵,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认同,促进心智等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进而建立正确科学的思想与价值体系,实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文化批判

文化批判是文化传承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对现有的文化进行辩证的分析,分清先进与落后、精华与糟粕,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坚持文化批判的前提就是对马列主义的深刻学习和领悟。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因此,在科学面对当前文化的同时,要不断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和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真正批判的武器转变为武器的批判。

2.文化创新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文化创新是基础,更是动力。通过创新的思维,才能够使不同的文化精髓得到整合,也才能够在掌握相应的文化知识同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可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所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不同领域的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引领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前的文化思潮。思想政治教育要着重突出文化的引领作用,突出文化价值中的核心部分,来构建与社会主义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价值体系,才能够让大学在感受文化的价值魅力同时,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才能完善精神层面的建设。文化引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尤其是对文化的产生、文化的渊源以及文化的内涵有更加清晰的理解,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播,才能够切实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从思想上让人变得更加的优秀,用优秀的思想来引导和规范行为,最后实现整个人的素质的提高。

三、文化传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各高校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通过文化传承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极大地增强了文化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新时代,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上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发现在传承条件和传承方式方向上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条件尚需改善

文化传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条件之上,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资源和教育条件上缺乏充足的支持。从教学师资来看,无法满足文化传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但是大多数高校只是将该课程作为大学的一项基础性的课程来对待,存在着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的现象。一方面,他们只从字面上来理解文化传承和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无法将有效的文化内涵进行传递,也无法通过创新性的思维来突破传统文化的局限。从教学设施基础来看,不少高校可用匮乏表示。在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硬件、软件设施比较欠缺,特别是在文化传承方面的资料、文化宣传设备等方面。在教育教学资金方面,同样存在严重不足。所有教育教学活动的创新性展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何况无形的文化宣传,紧靠简单的说教无法满足信息化的需求,要引进更为科学、合理和全面的资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效果,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播形式有待多样化

从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承渠道来看,还存在着相对单一的情况,绝大多数高校还停留在传统的集中式讲解或者设立独立的课程等方式上。形式单调且过于单一,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总体兴趣不高,无法有效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即使设立了独立的课程,很多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的情况。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特别是自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使得文化传承具有更高的时效性和便捷性,较传统的渠道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但从高校整体的情况来看,信息化方式的使用还比较少,虽然开设慕课,网络公开课,但覆盖面还有限,使用率较低,教育教学效果也有待提高。

(三)文化多样性背景下传承方向有待坚定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始终处于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碰撞之中,使得我国的文化更体现出多样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与全球联系的加强,特别是对外开放的深化,使文化的多样性从国内延伸到了国外。西方文化的进入,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鉴于此,如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就无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导致思想的混乱,使文化传承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稳定性。为此,必须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传统文化自信培育,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四、文化传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传承的统一既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符合信息化社会文化传播速度较快的现实。文化传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了解、高度认同,还需要富有高度灵活性的创新,不断地探索新途径、新模式,构建文化自信为基础、文化创新为动力、文化引领为方向,运行机制为保障全方位、多层次的文化传承体系。

(一)提升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全面认识深刻领悟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只有对中华文化有深层次的领悟,切实感受到其精神所在,才能结合时代的需要和实践的需求进行继承与创新。文化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血缘,文化的气象和气质也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深深地扎根于伟大的文化传统,又具有朝气蓬勃的时代面貌,这就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的“活色生香”。高校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切身的感受体会中了解和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文化自信。鼓励学生社团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播,各种形式的文化表演等展现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也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方式来体现中华文化。红色文化是近年来的主流文化,许多红色旅游,红色传播活动等,都得到了大学生们的积极响应和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大学生们更好地了解我国的近代史,能够对党和国家产生强烈的情感,对党的路线方针有更深的理解,并且能够主动地坚守和服从。这种实践活动既是文化的传播,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

(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时代背景和发展需要,充分体现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共识,引导社会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传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针对教育实际中的新课题,立足大学生思想实际,提高对高校中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预判力、鉴别力和引领力。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的基础上,处理好主旋律和多样性的关系,自觉抵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思想潮流,对于高校出现的诸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错误的社会思潮要敢于斗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对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认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领导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文化传承,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

(三)完善文化传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

文化传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是文化传播机制、文化教育机制、文化认同机制和社会实践机制的有机统一。

1.文化传播机制

互联网的发展让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各种信息都通过网络技术得到了更快速高效的传播,新媒体也成为传统媒体之外的有力补充,在文化传播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发挥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作用,让社会文明、传统文化都能够得到更大范围的快速传播,更好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言行举止和价值判断。一方面,可以以文化传播为主题,来举办电视节目,让人们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领悟到中华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可以对现实中的各项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博物馆、历史纪念馆等来进行民族文化的宣扬和传播,同时也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2.文化教育机制

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就需要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与文化传承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从环境氛围的营造到课堂与社会实践的教育运行建立一整套的教育机制。一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效的文化传承途径,通过充实和丰富内容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并且主动进行学习,在学习中有所感悟,在感悟中得到成长。二是建立多样化的教育运行渠道。按照我国传统的教育方式,课堂是教学实现的基本载体,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是在课堂上进行和完成学习的。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且在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上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所以还需要拓展其他渠道。高校要设置更多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选修课程,并鼓励和支持学生来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学校还应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学习历史名人的传记等,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也感受到优秀文化的魅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文化认同机制

文化传承的前提和基础是文化认同。虽然社会上存在着的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所设计到的内容才是主流思想观点,才是与党的路线保持一致的,这有赖于人们形成对社会主导文化的认同。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的内容更多的是专注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这是服务于政治需要,也是服务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它有着很好的情感基础和语言基础,而且也非常易于接受,文化认同相对较为简单。对主流文化,大学生首先应该表现出来的是较高的认同感,能够乐于接受主动学习,然后在接受和学习的过程中去领悟和发现,从而进行新的创造。也就是说,当前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够仅仅是传授已经形成了体系,并得到了社会范围认可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还应该帮助大学生培养出一种创新的精神,让其能够用自己的创造力,用自己的激情,在继承传统的文化的时候懂得如何对其进行发扬壮大,能够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唯有这样,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获得更强大的生命力。

4.社会实践机制

文化传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机制、教育机制和认同机制健全后,也需要适当地进行社会实践,这样才能够让文化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教育让人们能够在有序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和生活,而究其原因,则是教育让地方民族的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扬。有了文化的基础,人们之间达到了共识也得到了彼此的尊重,这是大家能够和平共处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其实是用文化来教育人,用文化来约束人的行为,用文化来促进人们之间的共识。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其实思想教育是一种实践,实践的内容是社会文化,实践的方式是教育。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已经得到了社会公认的,有意义有价值的思想观点、价值文化等,所以教育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习到那些看似空洞遥远实则充满了智慧和哲理的文化内容,在不知不觉中就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和文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化的熏陶,用传统文化来约束和规范自己。

(四)拓展文化传承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以继承传统文化为根本,从文化的不同形态出发建立以精神传承为主体,以制度传承为保障,以行为文化为途径的三位一体传承教育模式。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制度传承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倾向于以灌输的方式对人加以规训,人被统摄于整个社会之下,缺乏一定的主体选择。随着社会结构变迁加速,在社会成员的多元分化中,趋利、竞争、非理性等影响人们思想言行的元素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不能仅仅靠基本的道德理智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必须要有创新有突破,必须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制度化的建设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具有权威性,能够给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保障。这种权威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以符合法律要求的模式,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必要的约束和规范,让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这种制度是符合人们的利益需求的,人们会主动地来遵守和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保证,还具有合理性,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有着理论和现实意义的内容,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体现出很多正能量的东西,也能够正确地引导人们的行为。用制度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给予保障,看似是约束是管理,其实是更多的解放,是更多的尊重,能够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环境,能够生活得更加幸福。制度的建设不是朝夕之间可以完成的事情,需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慢慢地充实和完善。

2.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内容,实现精神传承

文化是精神的外现,文化的传承归根到底是精神的传承。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相互交织,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实现多方面、多种形式的文化的相互融合,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和创新,既要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还要紧跟主流意识文化。主流文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是一种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的文化,也是国家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目前我国的社会主流文化,简单的说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让学生真正地学习到其中的内涵,能够用其来培养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自己的行为,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积极感染力的有力量的人。

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加入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通过学习这些传统文化,阅读名人传记,学习他们身上的宝贵精神,领悟到更多的人生道理。现在,不少的国外学校也开始组织学生学习孔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外国人都在努力地学习,我们自己更应该重视。传统文化中很多富有哲理的经典故事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素材,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授趣味性的传统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学生们会愿意去听去学,愿意去了解和掌握。故事的方式折射出来的文化内涵,能够让学生产生感同身受或者是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理解起来也更加的容易,不会让他们有种“说教”的感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了,更加地亲近自然,学生才能够端正自己的态度,认真地去学习传统文化,并且意识到传统文化其实与自己的生活很近,是可以随处体现的,这对于其以后的实践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3.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传承实践平台,实现行为传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工作中找到思想政治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载体,也是文化的承载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也是文化传播的必要平台。同时很多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

文化传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觉落实到各种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利用社会资源构建文化宣传平台、传播平台、继承平台和创新平台等完善的实践平台,让学生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时间,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社会上,都能够接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力量。要让大学生能够切实自觉地用传统文化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就必须要开展以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课。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将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用制度大纲的方式来进行固定,给予其一定的保障,确保其能够实施;在学校图书馆、地方性的博物馆中,举办文化相关的参观、讲座等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切身地感受文化的力量;让学生主动地进行一些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扩大传统文化的影响范围;利用地方的历史背景,展开主体班会、演讲比赛等等;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精神;利用学校社团,来进行各种文化宣传,吸引大学生来进行文化学习的创新。学校对于这些实践活动,要给予必要的支持。通过一系列有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大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能够产生对文化的认同感,能理解其深意和内涵,并且愿意对其进行继承和发扬,愿意让更多的人来学习、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并成为文化传播的践行者。

五、结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必须加以传承。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在继承和延续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再寻求更多的途径、更高效的教育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实施者,都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在传授优秀文化知识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让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具有时代性,符合当前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更好地促进国家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政治传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