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露
近年来,核心素养的概念逐渐被大家熟知,2002年欧盟委员会指出核心素养是代表了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集合,是每个人发展自我、融入社会及胜任工作所必需的能力。[1]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推行卓越教师的培养计划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均衡,交通不便,乡村条件艰苦,偏远地区乡村教师面临着学历和素养不高,数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要提升国家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减小地区的教育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就必须要重视乡村教师的培养。为此,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采取倾斜政策,切实增强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激励更多优秀人才到农村从教。2013年9月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广泛征集不同教师和学校领导的意见,一致认为卓越教师是实现优质教学的关键要素,所有的教育系统成员都应为实现优质教学而努力。[2]2014年我国教育部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发布《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正式启动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15年国家颁布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指出预计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3]幼儿园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的发展,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
美国幼儿教育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全美幼儿教育协会的《幼儿教师专业准备标准》规定,幼儿教师要能够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能够与家庭和社区相联系,能够观察、记录、评估幼儿,以支持其家庭发展,能够运用知识建构有意义的课程。[4]而与一般的幼儿教师相比,卓越乡村幼儿教师优于普通的乡村幼儿教师,她们具有自身的特质和独有的精神。具体而言,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具备两个基本的特点:乡村的幼儿教师和卓越的幼儿教师。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独特性意味着其内涵更加丰富,它既涵盖了乡村教师的特点如乡土性、朴素性,又具备优秀教师的专业特征如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卓越乡村幼儿教师既是专业型的教师,又是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精神的优秀教师。罗伯特·斯滕伯格认为专家型教师具有三个主要特征:首先是具有丰富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其次具有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最后还需要在解决教学领域的问题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创造力。[5]本研究认为,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内涵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独立自主、终身学习理念,能够帮助、引领学生发展,能够以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具有卓越的实践性智慧和独特的创造力的乡村教育人才,她们既能够立足于乡村的实际,又能够针对自身的资源优势发挥自身的特长优势,独立开展教学与工作,促进地方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分析芬兰、挪威等国家的教师教学发展的现状,分析研究了世界各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教学信念及教学实践状况。其中陈纯槿在基于TALIS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包含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合适的学习方法、合作文化等。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调查显示,北上广等城市的校长指出优质教师的稀缺阻碍了学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分析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师的发展,从教师的视角来审视专业获得效果,倾听教师的声音,从教育情境中找到问题的根源。[6]与城市教师专业发展不同,中国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制约,主要体现在乡村教师资源稀缺、资源分配不均、教师数量及年龄层次差异性大等因素,因此,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任重道远。[7]在此情境下,乡村教师面临要发展就必须具备独有的特质。有学者在实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统计数据分析总结了乡村教师需要具备的10种韧性核心特征。分别是:(1)对教育拥有强烈的情感,(2)对学生的关爱与责任感,(3)将困难赋予积极意义,(4)忍耐,(5)知足,(6)获得工作成就感,(7)保持专业发展活力,(8)积极解决问题,(9)积极情绪调节,(10)善于人际沟通与交往。[8]乡村教师所处地域的特殊性、情境性对乡村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乡村教师韧性特征方面,更体现在教师具备的能力上。
纵观文献,关于卓越幼儿教师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受教育者年龄层次来划分,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教育的卓越教师的培养;第二,从研究范式来划分,主要集中在实证调查研究方面,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分析当前卓越教师培养的现状、目标、模式,极少部分采用质的研究方式叙事研究;第三,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研究卓越教师需要具备的特征与能力、专业发展等;第四,从研究范围上来看,主要比较研究了中国、美国、加拿大卓越教师培养的内涵及特点;第五,从研究的角度来看,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视角、学前教育质量提高视角、社会学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等。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关于“卓越教师”的研究空间非常广阔,尤其是面向乡村、面向幼儿的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仍有待发掘。在当前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学生的背景下,研究具有培养学生能力的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就显得尤为必要。
要明确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目的及意义,首先需要厘清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价值内涵及价值导向。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是一种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势观念形态,它具有指引、调节、评价的功能与作用。价值取向是在一定的情境中指导人行动和决策的总的信念、态度、价值观念。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理念、目标、规格及培养措施的推行与实施。因此,有必要厘清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明确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目的、理念,建构一个具有实效性、独特性的人才培养理论体系。
心理学家Rokeach把价值取向分为深层次的目的性终极价值和表层的显性工具价值。终极价值指的是人们有关最终想要达到目标的信念。有学者指出高质量的专业发展可以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改善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够成功地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9]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培养是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完善乡村教育体系、提升乡村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培养最终的目的是激发乡村幼儿教师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内在的潜能,促进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认识自我、了解自我、表达自我、实现自我,从而达到践行卓越教师的理念,实现自我成就的目的。终极价值取向有导向作用,树立良好的教师培养、教师发展的信念,能够指引教师成为更加优秀的个体存在,指引乡村教师成为特殊的独立群体。
工具价值反映人们对现实既定目标手段的看法。吴亮奎指出教师专业获得感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还能够提升乡村教师的幸福指数。[10]外显的工具性价值通过外在的物质激励及奖励促进乡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价值感、专业知识感、专业信念感、专业文化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精神的引领者,是行为的示范者。教师职业的属性决定了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培养具有工具价值取向,它旨在通过培养一批卓越的乡村幼儿教师,提升乡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实践性知识与能力,从而达到提升偏远乡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的目的。乡村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与学生互动与交往,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知识授受、技能训练、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显性或隐性的影响,引导学生心灵成长。因此,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培养是过程,是方法,是实施途径与内容。
在借鉴心理学家Rokeach关于价值取向的观点将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价值取向分为终极价值取向和工具价值取向的同时,根据教师的工作独特性,增加了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的实践价值取向。教师所有的思想、观念、信念、价值都需要依靠行动来完成。实践智慧养成是卓越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11]优质教学是培养卓越教师的重要体现。乡村地区培养卓越幼儿教师最终体现在教学实践上,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既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教师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前提。核心素养视域下卓越教师的培养要紧紧围绕着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合作精神、学习能力、创新精神的学生为中心,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生长”。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培养实践价值取向避免了掉入工具性、功利性的陷阱,这要求首先要提升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理解力,充分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其次是提升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执行力,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落实到自身的实际教学活动中;最后提升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估水平能力。[12]
通用性能力指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有教师都需具备的能力,而核心能力指的是明显区别于他人的、特殊的能力素养。所谓卓越幼儿教师除了需要具备基本的幼儿教师能力素养之外,还需要比一般的幼儿教师理念更加先进、能力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鲜明、职业认同感更加强烈。在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的大环境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及知识内涵,除此之外,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通识性知识与专业知识。本研究针对幼儿教师的乡土性、特殊性、差异性、灵活性、内生性的特点,提出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特征的三个维度。
1.教师教育理念
理念是掩藏在具体事物或事件背后的、抽象化的绝对存在。教育理念指的是对教育的基本观点与看法,是内化于人内心深处、思维模式、价值体系的信念与看法。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目前主流的现代教育理念有以人为本理念、全面发展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创造性理念等,不管是何种教育理念,其最终的出发点都是要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卓越乡村幼儿教师需要认清自身所处环境、地域的特殊性,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清楚地意识到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应然状态,卓越乡村幼儿教师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能够以教育理念为指导基础,以专业为根本推动力,以行动为主要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的教育实践能力。这里所指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厘清自身对教育目的的认识,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职责,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培养具有人文底蕴、创造精神、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核心能力的学生,需要教师自身从哪些方面着手,如何处理现实的困境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如何平衡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2)怎么样培养人才。摒弃“棍棒底下出孝子”“填鸭式”的陈旧的方式方法,关爱学生,关注学生的内在需要,建构符合学生的培养模式,选择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2.教师职业认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名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的建设当中。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教师个体文化自信、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到教师在实践活动中的教学投入与效果。教师个体文化自信有助于教师发掘自身的特殊潜能,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和优势发展自身的专业能力,寻找到自我专业发展的途径。乡村幼儿教师由于地处偏远地区,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基础设施不完善、远离城市、交通不便等因素,导致专业价值感不足、专业信念不强、缺乏课程愿景等弊端。这里所说的职业认同包括专业认同、自我认同。所谓专业认同,指的是能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专业是什么,喜欢自己的专业,愿意从事幼儿教育事业,能够从专业之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愿意与学生相处,喜欢教书育人。自我认同,指的是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喜欢自己,接纳自己,悦纳自己,能够协调自我的内在冲突与矛盾,能够处理好自我发展与专业发展的关系,有足够的专业文化自信,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活动,有专业主体身份的认同,能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
有学者按照教师的知识内容将教师的知识分为专业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实践智慧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能力是教师专业知识的外在体现,是教师专业能力最主要方面。具体而言,本研究中将教师的实践能力分为课程领导力、沟通合作的能力、反思实践的能力。教师专业发展与自我成长离不开这三个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1.教师课程领导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影响学生、引领学生发展的重要“他人”。教师课程领导力要求教师必须有理解课程的能力、开发设计课程的能力、实施课程的能力、研究课程的能力。教师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的落实,也是为了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实。[13]针对现实的情景性环境,针对学生的特点,适时变换教学的方法与教学模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将课程分为五类: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多尔也在《课程愿景》中提到课程是复杂的系统、是对话的、是共同体。课程领导力需要教师具备深度理解课程的能力,具有积极实施课程的能力,具有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乡村地区课程资源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编制,能够引领教师积极向前,努力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2.教师沟通合作能力
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指的是与人交往交流的能力,能够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准确理解对方的想法,能够设身处地考虑到对方的情绪和想法,能够准确地执行相关的理念和想法。教师的沟通合作能力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与领导沟通的能力。能够准确领会领导的想法和意图,能够正确执行上级交代的任务,并且主动承担相关教育学生、管理学生的任务。(2)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能够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适当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了解学生家长的教育理念,传递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与家长合作共同教育学生,达到双赢的目的。(3)与学生沟通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独立的人,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鲜明个性和个体差异的人。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了解他们的情绪情感状态,了解他们的接受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矛盾,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兴趣。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支持者、促进者,是学生的精神领袖。卓越乡村幼儿教师培养要关注教师沟通能力的培养,改变教师沟通的方式,提升教师沟通的艺术。
3.教师反思实践能力
卓越乡村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反思实践的能力,能够自觉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自己的不足做适当的调整,通过反思总结,改变或者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实现自身自我意识的成长和能力的提升。美国学者琳达·瓦利指出,要培养幼儿教师反思维度:一种是社会学维度,反思的内容和范围;一种是心理学维度,反思的质量。[14]行动研究是教师反思实践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在行动中开展研究,以研究促进行动的开展。卓越幼儿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能力,同时也必须具备行动研究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教学理念,不断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方法。以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以实践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反思实践能力决定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和质量。
1.教师课程研究开发能力
课程研究开发能力包括研究学生的能力,研究教学情境的能力,[15]研究课程资源的能力,确立课程目标的能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能力,开展研究课题的能力。课程研究开发能力是教师研究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标需要课程理论体系支撑,教育理念依靠课程实施来传递。课程研究开发能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地域资源开发利用的程度。学思并重、知行合一。通过协同式课程行动研究,以课程为中心,建立课程研究开发小组,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相互支持,相互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课程研究开发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师专业理论的系统化,研究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
2.教师行动研究能力
行动研究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实践带动教学,以教学实践促进自我研究能力的发展。行动研究能力是教师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行动研究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师的专业知识运用在实践中的程度。良好的行动研究能力能够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能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以研促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收集资料、合作探讨、自我反思、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最终解决问题。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提出内驱力的概念,内驱力指的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或者紧张状态,以推动人的活动达到满足需要的内在力量。内部唤醒状态能够有效刺激个体的实践和活动,因此,在培养卓越乡村教师的同时要充分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为主动,以内在驱动为主,激发乡村幼儿教师以高度自制的精神完善自我、提升自我。首先,引导教师认识自我。乡村幼儿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自我认同和自我专业的认同。教师职业认同与教师职业理念的构建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面。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扬长避短,战胜自己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其次,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乡村幼儿教师要积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研讨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终身学习意识能够有效带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从内在驱动获得专业自我和专业自信,达到专业自主,进而自觉主动学习,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最后,明确自身的目标与专业发展方向。目标具有导向作用,明确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前提和条件。
由于乡村幼儿教师面临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学习机会较少等问题,要提升教师的素养与水平就需要创造良好的发展平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帮助教师通过进修、培训、在线学习、提升学历等方式促进自我的专业成长。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1)建立教师学习共同体。吸引具有主动学习意识的教师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定期开展讨论、研究活动,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线上指导,以小组讨论、小组汇报、读书交流会等形式实现教师之间的资源共享,共同进步。(2)培养乡村骨干教师。以点带面,首先培养部分教师成为骨干教师,以专题讲座、汇报等形式传递自身的教学研究经验,一对一帮助教师快速成长。(3)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提升学历。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进修和培训,提升教师的现有学历水平,从而达到提升教师素养的目的。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育信息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教师转变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方式,了解教育的研究动态,接收新的知识。(4)搭建校内、校际学术交流平台,通过专题讲座、学术论文发表来展示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建立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监督机制,督促教师在教学之余提升自己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
从外部激励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方式是奖励其发展的成果,而奖励发展成果首先需要有一个合理的评估机制,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是促进教师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重要方式。评估是卓越教师职前培养实践不断变革永续前行的核心动力,评估的目的主要不在于甄别,而在于诊断,为卓越教师职前培养的改进提供依据。[16]合理的考评机制能够正确看待教师的教学成果、研究成果,能够辩证统一地看待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不同能力和特长需要不同评估方式来完成,单一的、片面的考核机制不利于激发教师的专业自主性、专业发展的能动性。因此,合理的考评机制需要兼顾教师的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能力的各个方面,关注到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合作实践能力等。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培养要兼顾到乡村幼儿教师面临的现实困境,如学历水平较低、资源不均衡、交通不便、数量较少等问题,立足本地区的实际,关照乡村幼儿教师的现实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乡村幼儿教师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意识,搭建良好的学习平台,提供健全的晋升、学习平台,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和体系,是有效培养卓越乡村幼儿教师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