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资源初探
——以福建莆仙文化为例

2019-01-20 18:32王莹莹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名臣莆田大学生

王莹莹

(莆田学院机电学院,福建 莆田 351100)

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既是建设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必要内容。随着国家廉政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已被高校教育工作者广泛认知并积极践行。但如何选取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廉洁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仍是相关学者和一线教师关注的焦点。高校所在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天然的廉洁教育资源。

一、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内涵与目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廉洁一词出自“不受曰廉,不污曰洁。”狭义上的廉洁是对掌握公共资源和公共权力的人或组织提出的道德要求,主要针对国家公职人员;而广义上来说,廉洁是一种美德,是每个社会成员为人处事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大学阶段,开展廉洁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的良好心理品质,逐步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

所以,所谓大学生廉洁教育,即高校教育工作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廉政文化的思想理论、相关法律法规为准则,利用恰当的教育资源,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实施有目的、有组织的影响,使其坚定信念、爱国守法、务实奉献、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其道德自律意识与防腐变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莆仙文化中的大学生廉洁教育资源

自古以来,福建莆田和仙游地区(简称莆仙)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在八闽大地自成一帜,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与人文精神。纵观莆仙习俗传说、名人逸事,随处可见引导人们乐善好施、勤俭本分、大公无私、洁身自律、不畏强权、保家卫国的精神实质,这恰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本目标相一致。

(一)莆仙民间传说传递着无私奉献的道德精神

作为千年古城,莆仙大地充满神话色彩,其中广为流传的妈祖和钱四娘传说都是以当年两位深受百姓尊敬爱戴的民间“道德模范”为原型而衍生的。妈祖原名林默,是北宋初年一个普通渔家姑娘,她生前乐善好施、治病救人、勇救海难,深受当地人民的敬仰。林默28岁“升天”后,莆仙人民就把她神化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和护海女神来纪念她。民间千年流传的关于妈祖治病救人及护海退敌的神话传说所传递的崇德向善、服务人民的精神与热爱祖国的民族大义是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莆田本土另有一位虽不出名、但深受当地人爱戴并世代供奉的“钱妃”,即钱四娘。传说宋朝时期,莆田木兰河水患不断,身为长乐人的年仅16岁的钱四娘携全部家资赴莆田出资修筑木兰坡,历时三年,公而忘私,舍生忘死,直至奉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郭沫若曾作诗歌颂其大公无私的精神“清清溪水木兰坡,千载流传颂美诗。公而忘私谁创始,至今人道是钱妃。”这种大公无私、敬业奉献的精神既是大学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廉洁思想教育的道德前提。

(二)莆仙名臣逸事传扬着廉洁自律的廉政思想

作为文献名邦,莆仙自古名臣辈出,上至部堂大臣,下至州县官吏,他们的感人事迹,高尚品德是当今廉政文化教育的地方特色资源,如仙游籍名臣蔡襄,不但以书法名世,一生政绩斐然,行事光明磊落,声名远播,至今为莆仙百姓所称颂;莆田籍名相叶官至宰相,始终清正守身,保持清廉之性,每次回乡省亲,均借宿寺院,被史家周瑛、黄仲昭誉为“可做后世法程”;又如莆籍宰相陈俊卿,为官四十余年,公正无私,克己崇俭,常以俸禄济贫,晚年还将毕生积蓄捐给国库,所建宰相府邸简陋如普通百姓家;此外,仙游名臣郑纪,不仅居官清廉,克己奉公,还针对当时莆郡乡俗奢侈之风作《归田咨目》十条,移风易俗,推行俭朴之风。纵观莆仙名人录,清正廉洁、刚正不阿、守法自律而又严于执法的清官名臣数不胜数。

这些莆仙名臣为当时社会及家乡的发展曾做出卓越贡献,也使莆仙名垂史册,是莆仙人民的骄傲,在莆仙各地有着深远的影响,随处可见他们的遗风遗迹、佳话典故。这种清正崇俭的淳朴民风及克己奉公的历史积淀,正是实施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沃土。

(三)莆仙特色习俗传承着不畏强权的凛然正气

作为多民族集居地,莆仙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千百年来的历史磨难又使它增添许多极具地域性的特色民俗,如:春节贴“白额春联”,源于1648年清兵攻陷兴化府城(莆仙原称)后屠城示威,每家每户都有人被杀,家家都要办丧事贴白联,而到过年,清政府强迫百姓庆祝“新朝”,要求贴上大红联,如若不从又是屠杀。兴化百姓不得已只能贴上红联,但巧妙地在联头留出一段原来白联的白纸以示抗议,从此“白额春联”成为莆仙大地特有的民俗习惯。还有,正月初二不探亲,以示对侵犯者杀戮无辜的抗争;正月初四“做大岁”,牢记倭寇入侵曾犯下的滔天罪行等等。

这些民俗传承着一种正义刚烈、不畏强暴的民族精神,透出莆仙人民强烈的爱憎情感。这种世代相传的爱憎分明、不畏强权的正义感与是非观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根本品质要求。

(四)莆仙红色基因传载着艰苦奋斗的革命信念

莆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拥有多个在省内影响深远的红色文化基地:闽中革命史纪念馆,以历史文物、照片、图表、模型等,形象再现闽中革命的历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闽中烈士陵园,为纪念1926年2月在莆田建立党组织以来牺牲的千百名烈士而建,警示后人饮水思源,牢记历史传承的革命信念,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大洋闽中司令部旧址,展出较完整的革命史料,系统地介绍了闽中地下党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的革命历程,展有游击队曾使用过的布告、宣传单、宣传手册、革命歌曲,以及游击队使用过的枪、炮、大刀、手榴弹、印章、臂章、服装、生活用品等等,全方位展示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这些红色文化基地如同历史纪录片,向世人放映着莆田人民英勇奋战的伟大篇章;这些红色纪念地所散发出的炽热革命热情与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大学生廉洁教育的基础。

三、利用地域文化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方式

研究表明,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廉洁教育方式偏重于课堂教育,而且在课堂教育过程中,大多数学校、老师还采用传统的概念、特点、意义等模板式课堂说教方式,教育效果不明显。大学生廉洁意识培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把廉洁教育内容转化成为他们自发的行为和规范。地域文化是指某区域在历史长河中所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经历世代传承,都是极具感染性和认同感的文化资源。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廉洁教育资源恰好可以弥补这种说教方式的不足,且适用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

(一)融入思政教育课堂,增强廉洁教育趣味性

枯燥的概念教学及理论灌输容易使得大学生对廉洁教育失去兴趣,甚至产生排斥心理,再优秀的讲义离开学生的主动接纳,也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思政教师可以挖掘地域文化与大学生廉洁教育理论共通的精神力量。如:公民社会道德教育结合莆仙大地无处不在的妈祖传说,激发学生的向善之心;反贪反腐教育引征莆仙清廉名臣的榜样故事,使学生感受莆仙人民崇俭倡廉的历史遗风,使枯燥的讲义理论与他们日常可闻的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相联,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廉洁教育的实践性。

(二)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加深廉洁教育渗透性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有着最为直接的影响。把有廉洁教育内涵的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既能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廉洁自律意识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引导学生把莆仙的妈祖传说、钱妃事迹甚至莆仙名臣逸事缩排成话剧、舞蹈等,既不失本土特色韵味,又能传播大公无私的大爱精神;以辩论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莆仙两位宋代同乡大臣蔡京与蔡襄的功与过,促使学生体味为官品德与能力的关系;也可以把莆仙名臣逸事编排成小品或融入相声表演等等。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廉洁教育实践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利用各地特有的文化资源,参观高校所在地有廉洁教育意义的名胜古迹,在社会实践中融入廉洁教育,使大学生廉洁教育脱离枯燥的理论与单调的课堂,趣味与实践兼得。如:探访湄洲岛、木兰坡两位莆仙民间女神的神话发源地,启发学生思考莆田民间女子演化成女神的根本原因;访蔡襄园陵、郑纪祠堂等名臣故居,探究莆仙清官名臣的廉正遗风;寻访街头巷尾的莆仙特色民俗,感受莆仙百姓的凛然正气;参观莆田红色文化基地,学习莆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的精神与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

猜你喜欢
名臣莆田大学生
晚明张溥等编刊名臣经世类史著及其影响*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莆田闹元宵
浅析贾探春与史湘云自卑和中性性格异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
儒将范仲淹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