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职业学院,天津 300400)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在悄然发生着或大或小的变化,无论是物质形态还是意识形态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阅读亦或者读书这一活动也如此。从观念上来讲,古代读书是获得功名,施展抱负,兼济天下的唯一出路,所以古代的读书仿佛只是文人的福利,所以很大一部分人可能目不识丁,读书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奢侈。可是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义务教育的普及,读书是每一个人应有的权利,所以从这个的角度来看,现在读过书的人越来越多了,阅读范围也越来越广了,并且超越纸质的物质形态书本,变成电子书、网络APP,尤其手机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我们通过网络可以阅读到很多趣闻,但是由于形式不同,虽然我们每天都在阅读,但好像距离真正的读书却越来越远,现在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去思考我们读书的初衷?
古代关于读书有很多美妙的语句,可谓“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从古至今,人类读书的原因大抵相同,只不过偏重趋势不太一致,古代读书大多为了通过科举考取功名,而现代除了学生读书为获取知识外,大部分人只能称为浏览阅读,大多为了获得外界资讯和趣闻。现将读书的缘由分为以下几类:
人类有两大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知识就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还可幻化升级为气质、素养,是独一无二甚至是享用终身的资本。然而获得知识的目的不同,分类也许有别。
1.功利性阅读。有些阅读是有目的的,虽然都是为了获取知识,有的人获取知识是为了考试升学,获得更高的学历,进而拥有比别人高一级的就业门槛,在古代也可以说是为了功名利禄;有的人是为了工作或者做研究、写文章,不得不深入和广泛阅读某一个领域的书籍,从而通过丰富的知识验证某一课题的正确性或者是权威性;但还有一些人获得或者恶补知识只是为了装潢门面,外显才华,让别人或者自己误认为是一种气质。
2.兴趣性阅读。因为喜欢,所以选择,无所谓所以。阅读只为喜欢,每个人有不同的爱好,阅读同样是一种喜好,譬如有些人喜欢打球,有的人喜欢唱歌,同样有些人喜欢读书,甚至变成书痴。有的人痴迷于游戏,沉溺其中不可自拔,喜欢读书的人把阅读变作兴趣,离不开丢不掉,如影随形。
高速运转的商业时代,快节奏是城市标签,但绷紧的弦需要适当地松缓,捧一本爱书,品一杯香茗,慵懒地躺在沙发里,偶尔看看窗外的风景,可能不知不觉进入梦乡,变成书中的主人公,实现那些现实中可能实现不了的愿望,是另外一种情趣和满足。
人生就像一个诉说的故事,说给别人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最终发现思想是孤独的,没人能够真正看穿、看透,当拿起书本,与作者对话,仿佛某一先哲所说的某一句话或者塑造的某一个人物形象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制,说出了自己灵魂深处的声音,这样的知己不计回报,无须刻意讨好,她都在那里。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鲁迅以笔为剑,深深刺入封建社会病痛的肌体,直击敌人痛处,他用力呐喊,试图唤醒阿些麻木的人们。向往光明和寻找救国之路的革命人,看到鲁迅和新青年上的文章仿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和希望,使他们激动不已,激情澎湃,好像治国之路就在眼前,因而阅读这些文章变成一种渴望、一种习惯,而给予一代人光明的文章就成为时代的精神支柱,受人们支持、追捧和传播。
古人阅读是一种纯粹的阅读,承载着自己的理想,创造着专属文人之间的一种浪漫,营造闲暇生活中的一抹惬意,何其美好。
古代读书人,寒窗苦读十几载、二十几载,甚至一生,只盼着一天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由于受当时科举考试的影响,他们的阅读书目往往是先哲的经典,比如“四书五经”,他们的阅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有的“头悬梁、锥刺股”,有的“凿壁偷光”,有的人喜欢读书又不求甚解,有的人却精读、细读,仔细琢磨……仿佛摇头读书的古代文人就在眼前。然而,并非所有的读书人都有同一种结局,有时不同的人读同样的书,最终的境遇却大相径庭。
1.为读书而读书,死记硬背。有的人标榜文人,读书很用功,把中举做官当作必生的梦想,然而结果却是屡试屡败,就如范进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中秀才,仍想着参加乡试,虽然遭受岳父凌辱,仍不肯放弃,直至中举,却喜极而疯。范进的一生就好像只有读书,然而他读的却是“死书”,变成了十足的书呆子,在集市上卖鸡却东张西望,毫无谋生技能,过着懦弱、麻木的生活,这样的阅读方式让他变成了一个毫无生存能力的废人。
2.读书为治世,活学活用。乱世出英雄,诸葛亮学贯古今,阅读无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行军打仗中屡出奇招,不是因为他有神力,而是因为他能够把自己从书中读到的知识活用于现实当中,因而他读的书是有用之书,是治世之书。
《资治通鉴》为许多君王所青睐,因为他记录了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的事迹,君王读此书可以汲取经验教训,从而采用正确的治世之道。
自古以来,有才子配佳人的美谈。才子读书往往有佳人相伴,研墨吟诗,这也许是很多文人墨客的追求的一种乐趣。因而诗仙李白能够得到君王、贵妃的优待,可以让贵妃亲自捧砚。
宋代李清照及其丈夫在早期也是一对令人羡慕的神仙眷侣,他们阅读无数,在书房赌书猜问,输之人泼茶入怀,引得二人捧腹大笑,这样的情投意合引得清朝大才子纳兰性德与夫人也来效仿,变成一种读书情趣。
古代没有手机和网络,除了面对面的交往,可能只能通过书信来交流,所以当一个人独处时古人也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比如骑马射猎、抚琴吟诗、写字作画等等,但除此之外大多文人还是选择读书来作为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也许有的文人好读书,但不求甚解就缘自于此吧。
2017年全民阅读报告调查了来自中国500个城市的14000名读者。其中过半受访者的年度阅读数量超过10本,近90%受访者表示会阅读电子书。
随着社会的进步,网络计算机的盛行,地球这颗星球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地球村,网连着世界上的你我他,我们的距离貌似近了,实则慢慢疏远。只要我们想,我们就可以通过网络电子书可以看到任何我们所想看到的,通过百度可以获求一些自己未知的答案,我们似乎阅读得更广泛了,但又好像我们知道的只是那么冰山一角,认识得好像蜻蜓点水。
网络电子书有它独特但优势,随着网络的兴盛及人们观念的革新,电子书有可能在不久但将来会取代纸质书,但纸质书绝对不会消失,它会以另外一种姿态存在于我们但生活之中。
整个世界都在追求进步与发展,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对文明的探索从未止步。祖先创造文字,探索记录和保存的方法,于是尝试在甲骨上刻字,在金属上刻字,在竹简上刻字,但是发现记录、保存及携带都不是很方便。为了轻便和毛笔的出现,古人尝试在帛缎上写字,但又发现价格昂贵,于是发明了纸,之后人们就用纸笔记录,但是流传主要靠传抄的办法,于是古人继续探索,发明了印刷术,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
由此可见,我们都一直在寻求简便和高效,因而网络电子书解放了实实在在的书本,节约纸张,保护了树木;而且不需要携带,只要拥有网络和电子设备,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海量的图书,无须再去图书馆或者书店一一查阅和购买,不仅节省了时间和金钱,而且获得了更加丰富的资源。所以从方便、快捷、广博及高效方面,电子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凡事具有两面性,有利就有弊。因为我们现在的阅读跟以前的阅读是有很大区别的,以前我们阅读是拿一本书从头读到尾,或者挑拣有兴趣的去读。而我们现在大多都是通过手机浏览微信朋友圈、QQ朋友圈、微博、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等,虽然这也是很大一部分阅读量,但是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很片面的一部分,然而有人就会针对事件发表一些个人观点,我们也许没有看到整个事件,但是各种评论和观点充斥在我们眼前,导致我们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有些人人云亦云,毫无立场,所以有时我们阅读的东西虽然多却是片段时、碎片式。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产品虽然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浏览时间过长对我们的视力会造成很大的损伤,现在很多小朋友还未进入小学就戴上了眼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的深思的地方。
物以希为贵,当纸质图书日益减少,那些能够被保留下来的就会成为经典,如同邮票,由于发行数量有限,会被喜爱之人收藏,并一代一代流传下去。
1.成为经典,以此缅怀。传统文化需要渊源流传,而纸质图书作为记录经典的物质形式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随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盛行,国学日益受到重视,现在推出的“中华诗词大会”及“朗读者”就是对经典的一种保护和传承,所以有限的图书和有限的书店会成为我们缅怀经典的又一种方式,届时会有很多读书爱好者不约而同聚在一起,自主成立读书会,打造一方经典阅读的圣地。
2.放慢节奏,享受阅读带来的惬意。我们生活的城市每天都在快节奏地大步向前,人人你追我赶,压力十足,过重的负担给我们身心都带来了伤害,所以我们应当适时地放缓脚步,卸下负担,享受阅读带给我们的安静和宽慰,涤荡我们敏感而受伤的心灵。
传统阅读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心灵触动,而是从触觉、视觉、听觉及嗅觉的多方位感受。
触觉:手捧一本或厚或薄的书籍,指尖触摸富有质感的纸张,从前到后一页一页地翻动,我们触摸到的是实实在在的书籍,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故事和文化。
视觉:也许已是泛黄的旧书,但看着上面清晰的文字及他人读后留下的印记,我们仿佛就看到那其中一幕幕的场景,那时的我们心无杂物,眼里只容得下这本书以及文字背后的一切。
听觉:现在生活的都市杂音遍布,想要听一些干干净净的声音时,可以走向大自然,也不妨走进图书馆,听阅读者翻动书页时发出如哗啦哗啦的溪水声或者下雨声。
嗅觉:书香的味道是一种很独特的味道,如果说其他香味会刺激味蕾的话,书香带给人的却是一种无可名状却让人心之向往的感觉,只想沉浸在其中而不愿被打搅。
由此,传统阅读带给我们的感受是丰富无比并且无法被取代的,所以纸质的图书不会消失,只会成为一种更端庄、高贵和典雅的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网络给我们的阅读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它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隐患,如何趋利避害、正确运用网络阅读,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有目的性阅读。如果我们带有一定的目的性去阅读,一定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博览资源,而非投机取巧,仅仅解读概要。因为只有深入研究文本内容,才能挖掘文本背后的思想,所以阅读要有全局观还要有选择性和深刻性。
2.盲目性阅读。如果只是随便看看,当作生活的一种调剂,我们的选择性可能更加随意一点,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现在随便看看的媒介往往是手机,现代人对手机已经有了一种依赖感,好像拥有手机,无所不能,离开手机,就变得无能为力。
但是手机上五花八门的网络资讯铺天盖地,我们可能只看到了事件的一小部分或者评论,所以我们阅读属于碎片式阅读,既然是碎片式,那就不完整,所以当我们不了解整个事件的时候不能盲目惊慌,也不应该妄加评论。
当今社会,无论是成年人还是青少年都或多或少接触着电子产品,但是凡事都应适可而止,不能变成“低头族”,应该适当地放下手机,回归生活,最重要的还要保护我们的视力。现在很多小孩子还未进入小学,就已戴上了眼镜,而影响视力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过多使用电脑、手机打游戏,看动画片,所以成年人要以身作则,适度使用电子产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和电脑。
结语:
新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惊为天人,阅读亦如此,网络阅读随着时代的进步日益凸显,而传统的纸质阅读不会消失,而会以另一种高姿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为了便利,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网络阅读,但是要克服片段式、碎片式和过度用眼的阅读方式;为了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惬意,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合适的纸质书籍,慢慢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