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春芳,解冰冰,许凤鸣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16)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及灵魂课程, 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创设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 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 明确要求加强实践教学, 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完善实践教学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高校实践育人工作,2015 年9月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教社科[2015]3 号文),明确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规范:“一是实践教学单独设课并纳入教学计划;二是严格四项落实,即落实实践教学学分、落实教学内容、 落实指导教师和落实专项经费;三是实践教学实现全体学生全覆盖; 四是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 2017 年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 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 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 为此,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思政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创建了一批体现课程要求、 适合学生实际、 符合地方特色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研究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法治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例,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进行梳理, 并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进行探讨, 旨在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 真正实现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基地建设原则是贯穿于基地建设始终, 对基地建设起指导作用的基本准则[3]。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法治教育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按照 “统筹规划、合作共建、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原则,构建起合作双方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具体包括共建机制、共管机制和共享机制。
首先是共建机制, 是指合作双方共同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的第一机制。共建的第一要务是共建组织架构,应具备三个要素[4]:一是成立合作共建单位相关负责人参与的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委员会作为决策机构,指导基地开展工作;二是组建由双方专职人员构成的基地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负责落实管理委员会的各项决议及制定实践基地管理的主要规章制度并进行日常管理; 三是共建由教师与法官构成的专兼职指导教师团队, 共同承担大学生法治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的教学管理工作。
其次是共管机制, 指的是法院与学校相结合的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机制, 一般由基地建设与管理办公室与专兼职指导教师团队共同完成。 共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管理, 尤其是对实践教学期间学生的日常管理,包括安全管理、纪律管理、教学管理等,共管更侧重于过程共管。
最后是共享机制, 共享机制的建设是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关键环节。 既包括合作平台资源的共享也包含合作成果的共享,共享是双方合作的宗旨,是合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实践基地建设中,要使共建双方都能积极主动发挥各自作用, 共享是必要条件,只有共建双方在合作中切切实实得到实惠,才能促成基地的共同开发和管理。每学期,学校评聘实践经验丰富、 理论水平较高的高职称法官作为兼职教授,不定期来校举办讲座和学术交流;同时选聘一定数量的法官担任实践教学基地的兼职指导教师,承担实践教学任务;2018 年初, 专兼职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团队成功申报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 实践教学基地的功能正在进一步扩大, 目前已建设成人才培训基地、教育教学改革基地、教师能力培养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社会基地,基地共享效果不断优化[5]。
为有效开展实践教学, 进一步巩固实践教学成果,学校积极探索思政课同步实践性教学,尝试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抓手,搭建“课内实践—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复合实践” 四层次同步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平台[6]。
首先是创新开展课内实践训练。 教师可根据实践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布置课程实践教学任务; 也可开展研究性教学,指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分析提炼、 论文撰写等完成一次实践; 还可开展体验式教学,又称角色扮演式教学,教师创设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工作或生活场景,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分析和表现达到提高认知水平的目的,既活跃了课堂学习氛围,又能使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深刻领悟和掌握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其次是有效开展校内实践训练。 一是上好模拟实训课,模拟实训是以全新视角,借助现代技术对课程进行再创新,在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手段的实操综合模拟实训,使学生在模拟仿真环境中,熟悉规范及工作流程,使所学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习成效。二是组织好庭审观摩活动。 利用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进校园庭审机会,组织学生庭审观摩,通过在校园公开开庭,以鲜活生动的案例,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彰显司法权威,同时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知识的有机结合, 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再次是积极开展校外实践训练。 以大学生法治教育为例,校外实践分情感体验型(参观、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型(深入法院观摩典型案件开庭)、服务社会型 (在法院立案大厅开设实践基地的法律咨询和服务窗口)和培养能力型(旁听案件的庭审,制作庭审笔录和旁听心得, 协助法院工作人员整理案卷等)四种类型[7],主要依据学生的专业和能力分类进行, 确保每年每生均有1 次赴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践训练的机会。
最后是强化复合实践训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对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而言,其本质任务在于立德树人,案例高校在学生专业实践过程中, 同样体现育人功能,把握好专业课每一次的实践机会,在完成专业实践任务的同时,完成专业教学的育人任务,形成协同效应,全面推进一体化育人。四层次同步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最大益处是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先后关系,彻底扭转了实践教学“形式繁荣,内涵贫瘠”的现状,杜绝了实践教学的“去教学化”与“去知识化”现象,极大地拓展了实践教学的空间,使思政课真正活跃起来、深刻起来。
教学考核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不可或缺,科学的考核评价能够有效避免整个教学流于形式[9]。 对实践教学的考核一般包括对指导教师的考核和对学生的考核。
对指导教师的考核, 由基地建设办公室组织考评,分为职业素养考核和职业能力考核两块,职业素养考核重在指导教师的政治态度、 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等,职业能力考核重在指导教师设计的实践教学计划是否科学、教学内容是否合理、教学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效果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可以及对学生的考核是否客观等。 对学生的考核主要由专兼职指导教师来完成,分过程性考核和成果考核。 过程性考核主要考核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如实践教学期间的遵纪情况、学习态度等[10]。成果考核主要依据学生提交的《实践教学手册》、调查报告、论文等进行评定。
两个层面的考核学生全程参与, 学生既要进行自评、互评,又要对指导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测评,目的使考核尽可能公平、公正,真正落到实处。 另外,为准确评价实践教学的得失,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措施,同时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案例高校建立和实行了—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每轮实践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评比,奖励成效显著的集体和个人(其中包括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在学生受益的同时让更多的教师受到启发。
在拓展实践教学、丰富思政课内涵与外延,以及增添思政课程实效性与趣味性的同时,在基地建设中也客观存在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11]。 作为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面临的难题有很多。 一是作为建设主体的高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认可度模糊,缺乏前瞻性的办学导向;二是作为合作主体的企事业单位认识缺乏高度,合作共建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三是广大思政课教师因实践教学开展任务重、难度大,有为难情绪,不愿主动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广大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 主观认识也不到位, 主动参加的少,或者在整个参加过程中扮演参观者、倾听者的角色,主动学习和思考的少,实践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四是实践教学的学生覆盖面有限。 教育部教社科[2015]3 号文件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覆盖全体学生。 但目前大多数高校实践教学仅依靠思政课教学单位组织,面临人数多、时间不确定等诸多难题。 五是缺乏一套系统的考评指标和考评标准。 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都有一整套系统的考评指标和考评标准, 但是对实践教学如何考评还处在摸索阶段,普遍存在考评指标体系不健全,考评标准不规范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12]。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围绕高校、 企事业单位、基地、教师和学生五个核心主体展开,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都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作为建设主体的高校必须统筹谋划, 从影响实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管理制度、办事流程等入手,重点解决合作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问题[13]。 以问题为导向,查找原因,高校要意识到合作主体不能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中获取实际利益, 甚至还要额外增加人力、 物力的投入是导致合作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合作主体自身定位偏差,忽视其作为社会主体所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是次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 对问题的解决既要重视“两点”,更要突破“重点”,高校要统筹谋划有重点、分步骤解决,打通学生德育教育最后一公里。
培养和建设一支素质高、 能力强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是关系到能否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 坚持“专兼结合,协同互助”的原则,在建设校内专职实践教师队伍的同时,优先聘请合作主体的专家做兼职教师,打造一支专兼职结合、师资类型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团队。 在建设专职实践教师队伍时,应着重把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做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14],要定期有计划地选派指导教师到相关单位挂职锻炼,提高指导教师实践教学的能力;要注重培养中青年教学骨干,制定中青年指导教师教学进修制度,选派中青年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进修, 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要高度重视教师的“双师”资格培养、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在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首先要选聘具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专家作为实践教学基地的兼职教师, 其次要实施校外指导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计划,提高教学水平。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确保实践教学真正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缺乏一套完备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当前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产生诸多问题的一个普遍原因。 一套科学合理的思政课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应从顶层设计入手, 围绕高校对建设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认识与态度、实践教学基地基础条件(如人员、经费)状况、相关机构与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实践教学基地规章制度的完善程度、 实践教学指导实施和考核机制等指标进行。 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以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取代评价指标体系, 这是不够的也是不科学的, 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专注于实践教学过程和成果考核, 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则专注于实践教学基地可持续发展。 为更好的监控和评价师生实践教学,加强问题反馈和工作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当下各高校构建一套系统的实践教学考评指标和考评标准迫在眉睫[15]。
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发挥的协同育人作用会越来越被重视, 高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深化研究, 为进一步做好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汲取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