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聪训斋语》择友观及其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2019-01-20 16:20朱晓晖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益友损友张英

朱晓晖

(阜阳市第二中学,安徽 阜阳 236000)

明清以来, 桐城张氏名宦辈出, 先后涌现出张淳、张秉文、张英、张廷玉、张若霭、张若澄等经邦济世之才。 尤其是清康、雍、乾时期,张英、张廷玉父子深得皇帝恩宠和同僚们的爱戴,先后位居宰相。 后辈继起,簪缨不绝,一时有“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三世得谥”(张英、张廷玉、张若渟)、“六代翰林”(张英、张廷瓒、张廷玉、张若霭、张若澄、张曾敞、张元宰、张聪贤等)之誉。 桐城张氏家族官宦累世,经久不衰,与底蕴深厚的桐城地域文化以及张氏良好的家训家风密不可分。 桐城文化研究学者江小角先生说:“张氏家族从迁居桐城, 到兴盛发达,特别是清以后,进入鼎盛时期,被人称为‘缙绅发迹,文物蔚兴’之门,一方面得益于儒学以及桐城丰富的地域文化的影响,张氏子孙刻苦攻读,通过科举取士而步入仕途。 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良好的家训家风的教诲和熏陶。 张英、张廷玉总结祖父修身立言、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参以切身感受,形成自己独特的训子戒律, 这些戒律对后世张氏子孙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启迪和导向作用,成为张氏子孙代代相传的法宝。 ”[1]江先生所评可谓切中肯綮。

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梦复、乐圃,安徽桐城人。 康熙二年(1663)中举人,康熙六年(1667)中进,选庶吉士,改授编修。 康熙十二年(1673),以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 累迁至侍读学士。 康熙十六年(1677),张英被选入南书房,常侍从于康熙皇帝左右,以备顾问和对策,后任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等。 康熙四十年(1701)张英以衰老为由,再次乞请归休,获准,次年二月离京,回到故乡桐城。张英归里后著有家训《聪训斋语》上下卷。 在这本书中, 张英结合先祖以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智慧,以“立品、读书、养身、择友”为纲,以“戒嬉戏、慎威仪、谨言语、温经书、精举业、学楷字、谨起居、慎寒暑、节用度、谢酬应、省宴集、寡交游”为目,全面地阐明了自己的家训家教思想。 此书凝聚着张英对后昆的厚望,他说:“予暑中退休,稍有暇晷,遂举胸中所欲言者笔之于此。 语虽无文,然三十余年涉履仕途,多逢险阻,人情物理知之颇熟,言之较亲,后人勿以予言为迂,而远于事情也。 ”[2]520张英子孙不负所望,熟读此书,深受教诲,如张廷玉说:“先公诗文之外,杂著内有《聪训斋语》二卷以示子孙,廷玉终身诵之。 ”此书自刊刻以来,影响很大,被视为士大夫修身齐家的典范。 尤其是晚清名臣曾国藩,不仅自己爱不释手, 而且要求子孙人手一册, 终身诵读。 曾氏在写给次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说:“颜黄门之推《颜氏家训》作于乱离之世,张文端公《聪训斋语》作于承平之世,所以教家者极精。 尔兄弟各觅一册,常常阅习,则日进矣。”[3]1196说明在曾国藩眼中,张英《聪训斋语》是承平时期最适合学习的家训经典。 曾氏又说:“张文端公《聪训斋语》,兹付去二本,尔兄弟细心省览,不特于德业有益,实于养生有益。 ”[3]1224他还把张英的 《聪训斋语》 与康熙皇帝的 《庭训格言》相提并论,说:“张文端所著《聪训斋语》,皆教子之言。 其中言养身、择友、观玩山水花竹,纯是一片太和生机,尔宜常常省览。 鸿儿体亦单弱,亦宜常看此书。 吾教尔兄弟不在多书, 但以圣祖之 《庭训格言》,张公之《聪训斋语》二种为教,句句皆吾肺腑所欲言。 ”[3]1220可见张英《聪训斋语》对后人影响之深。以下重点分析《聪训斋语》择友观的主要内容,并谈谈其对当代学生的启示。

一、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友情, 朋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 古人有大量关于交友的言论,如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1又如《礼记·学记》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5]144但朋友好坏对人影响很大, 所以古圣先贤特别强调择友。如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4]175孔子认为,朋友正直,朋友信实,朋友见识广博,便有益了。 朋友谄媚逢承,朋友当面恭维背面诋毁,朋友夸夸其谈,便有害了。 张英继承孔子的择友观,并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情况而有所发展。 他说:

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 自就塾以后,有室有家,渐远父母之教,初离师保之严,此时乍得友朋,投契缔交,其言甘如兰芷,甚至父母兄弟妻子之言皆不听受,惟朋友之言是信。 一有匪人侧于间,德性未定,识见未纯,鲜未有不为其移者。 余见此屡矣。 至仕宦之子弟尤甚, 一入其彀中, 迷而不悟, 脱有尊长诫谕,反生嫌隙,益滋乖张。 故余家训有云:“保家莫如择友。 ”盖痛心疾首其言之也。[2]523

张英自觉地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问题, 认识到一个人成人后非常喜欢与朋友交往, 朋友的言语往往听得很顺耳,而家里人的话却常常听不进去。由于这时他们的德行还不够成熟,缺乏见识,而且出于江湖义气,很容易受到品行不端的朋友的影响,从而走上邪路。这时如果家中长辈劝诫阻拦,反而会闹出矛盾,滋生祸端。 张英从沉痛的现实教训中认识到,对仕宦弟子来说,择友尤其重要,择良友而交是维护家族利益的最好保障。

当代的学校教育与古代官学、 私学的教学模式大不相同。 为了求学,有的学生很小就离开了父母,远赴他乡,读书求学。 虽然在校期间有老师管教,但每天放学和双休日都有很多独处的时间,这期间,他们很容易接触社会上的“朋友”,有的学生甚至会通过网络结交一些身份不明的“朋友”。 如果他们结交的是一些品德恶劣的朋友, 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这时,他们很可能听不进父母的劝诫和老师的忠告,被朋友引诱去做一些学生不应该做的事。

二、戒友不择便交

张英劝诫子孙最好在亲戚中择友, 而且兄弟之间可以互为师友。张英认为,能够一起切磋文章道德的朋友才是有用的朋友,而随意交友会有很多弊端,甚至会引起争讼。如果平时来往密切,当朋友遇事时不帮忙,朋友就会怨恨。 张英还认为,与无益的朋友交往会耗费精神, 荒废学业, 言谈太多容易引起是非。 张英还在古人格言的基础上,增加了“戒友不择便交”等四条戒规。 他说:

汝辈但于至戚中观其德性谨厚好读书者交友两三人足矣,况内有兄弟,互相师友,亦不至岑寂。且势利言之,汝则温饱来交者,岂能皆有文章道德之切劘。 平居则有酒食之费、应酬之扰,一遇婚防有无,则有资给称贷之事,甚至有争讼外侮,则又有关说救援之事。 平昔既与之契密,临事却之,必生怨毒反唇,故余以为宜慎之于始也。 况且戏游征逐耗精神而荒正业,广言谈而滋是非,种种弊端,不可纪极,故特为痛切发挥之。 昔人有戒“饭不嚼便咽,路不防便走,话不想便说,事不思便做”,洵为格言。 予益之曰:“友不择便交,气不忍便动,财不审便取,衣不慎便脱。 ”[2]523-524

在校学生与社会青年交友, 往往会深受其害。例如,有的社会青年人格不够健全,喜欢沉迷于网络游戏,而网络游戏因为设置得很精巧,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在朋友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很容易也沾染打游戏的坏习惯,从而渐渐地荒废了学业。 有的社会青年甚至喜欢打架斗殴,而学生出于朋友情面,不顾后果,参与其中,从而酿成大祸。 这样的事例在《今日说法》《法制在线》等央视法制节目中能经常看到, 故而当代学生一定要从中吸取教训,谨慎择友。

三、择友何以知其贤否

在《聪训斋语》中,张英主要从“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四个方面谆谆教诲子孙,而在这四者之中,张英反复强调“择友”的重要性,并谈论了辨别益友和损友的方法。 他说:

四者,立身行已之道,已有崖防,而其关键切要,则又在于择友。 人生二十内外,渐远于师保之严,未跻于成人之列,此时知识大开,性情未定,父师之训不能入,即妻子之言亦不听,惟朋友之言甘如醴而芳若兰,脱有一淫朋匪友阑入其侧,朝夕浸灌,鲜有不为其所移者。 从前四事遂荡然而莫可收拾矣。 此予幼年时知之最切。 今亲戚中倘有此等之人,则踪迹常令疏远,不必亲密。 若朋友,则直以不识其颜面、不知其姓名为善。比之毒草哑泉更当远避。芸圃有诗云:“于今道上揶揄鬼,原是尊前妩媚人。 ”盖痛乎其言之矣。 择友何以知其贤否? 亦即前四件能行者为良友,不能行者为非良友。[2]520

张英从小就深切地认识到, 在 “立品”“读书”“养身”“择友”四者之中,“择友”最为关键。 人在二十岁以后,最喜欢交友,最容易受到朋友的影响。 有的人宁愿相信朋友的话,也不愿听从父母和老师的教诲。 一个人一旦交友不慎,从前的一切成果都会化为泡影,从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荡然无存。 因此,张英劝诫子孙要谨防“淫朋匪友”,如果亲戚中有这种人,就不要和他来往。 如果朋友中有这种人,就要像对待毒草哑泉一样,远远地避开。 那么,如何区别益友和损友呢? 如果一个人能从“立品”等四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就是益友,反之就是损友。 按,文中提到的芸圃是指张英堂兄弟张茂稷(1637—1683),字子艺,芸圃是其号,赠左都御史,善音律,工诗,不求仕进,后客死武昌。 著有《芸圃近诗》《芸圃诗集》。

当代学生喜欢交友而缺乏辨别益友和损友的能力, 一旦交到损友, 就会对其学业和人生发展产生极坏的后果, 所以要学会认清朋友的品质, 大凡那些注重品德修养、喜欢读书、积极上进的,就可算作益友,否则可算作损友。 对于益友,要真诚地对待,而对于损友,则要敬而远之。

四、两种朋友,两种结局

张英不仅强调“择人而友”的重要性,还通过对比两种结局,来说明结交淫朋匪友的危害性。 他说:

其有游荡非僻,结交淫朋匪友,以致倾家败业,路人指为笑谈,亲戚为之浩叹者,汝曹见之闻之,不待余言也。 其有立身醇谨,老成俭朴,择人而友,闭户读书,名日美而业日成,乡里指为令器,父兄期其远大者, 汝曹见之闻之, 不待余言也。 二者何去何从,何得何失,何芳如芝兰,何臭如腐草,何祥如麟凤,何妖如鸺鹠,又岂俟余言哉![2]531

张英对子孙的教导不是训责式的, 而是循循善诱式的。 他通过结交两种朋友的不同结局,让子孙自己进行是非判断, 从而对择友的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许多学生由于结交了益友, 从而在品行和学业方面都能不断取得进步,有的学生即使原来有一些不好的品性,也会在益友的影响下,得以改正。 即使学习成绩不好,也会在益友的激励下,奋力拼搏,迎头赶上。 而有的学生原来学习成绩良好, 但由于结交了一些惰性强的朋友, 或者结交一些沉溺于网络游戏的朋友, 从而渐渐地放松了学习, 浪费了大量光阴,导致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惨遭淘汰。

五、古之友与今之友

张英认为古之友与今之友有本质的区别, 甚至在交友数量上和质量上,他都为子孙提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 他说:

古人重朋友,而列之五伦,谓其志同道合,有善相勉,有过相规,有患难相救。 今之朋友,止可谓相识耳,往来耳,同官同事耳,三党姻戚耳。 朋友云乎哉? 汝等莫若就亲戚兄弟中择其谨厚老成可以相砥砺者,多则二人,少则一人,断无目前良友遂可得十数人之理。 平时既简于应酬,有事可以请教。 若不如已之人,既易于临深为高,又日闻鄙猥之言、污贱之行、浅劣之学,不知义理,不习诗书,久久与之相化,不能却而远矣。 此《论语》所以首诫之也。[2]536

张英认为,古人重视交友,但以五伦为标准,朋友之间有共同的理想和抱负,互相勉励,直言相劝,救人于危难之中。而当今社会有的只是相识的人,只有同事, 只有亲戚, 而这些人与古之友有本质的区别, 算不上什么真正的朋友。 结交朋友一二人就够了,因为良友非常难得。 要结交可以请教的人,不要结交不如自己和品行有问题的人, 否则就会逐渐被同化,最终无法远离。

当今学生喜欢交友, 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交友,而且通过网络平台交友, 又由于朋友之间互相介绍,动辄结交一群朋友。 他本人则在众多朋友中找到虚幻的归属感和安全感。 网络平台交友非常危险,有些犯罪分子会通过网络交友,一步一步地引诱青少年学生走上犯罪的道路,比如有的学生会被教唆参与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打架斗殴事件,有的学生会成为网络贩毒的工具,有的学生会被骗入传销组织,害人害己。

结语

张英《聪训斋语》是其教育子孙的心得,是救治子孙之失的一剂良药,是培养醇正家风的传世法宝,是桐城文化、 安徽文化乃至中国古代文化开出的花朵。 张英主张人生以择友为第一事、戒友不择便交,教导子孙识别益友和损友的方法, 通过结交两种朋友的两种结局的对比,告诫子孙如何择友,这些择友观对当今家庭和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如果学生能从《聪训斋语》中认识到择友而交的重要性,学会识别益友和损友的方法, 则无疑会有助于其未来人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益友损友张英
深秋
减字木兰花·乙亥清秋
艺术百家 张英
最佳损友
最佳损友
《善交益友》教学设计
原形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损友
假期(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