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一幼儿园 张 慧
幼儿时期是幼儿身体发育、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因此他们在行为、意识方面常会出现一些偏差。同时现阶段大部分幼儿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在家长的细心呵护下进行成长,这就很容易养成自私、霸道、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这对其今后的学习、成长都会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学前教育作为幼儿接触到的学校教育的初始阶段,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不应仅对幼儿生活常识、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传授与培养,更应在幼儿性格形成、道德品质提高方面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教育。因此教师应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格的渗透教育。
幼儿时期是幼儿良好性格、学习、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虽然幼儿的性格特征会受到其原生家庭的影响,但是学前教育在幼儿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引导和渗透,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成长,进而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幼儿园是幼儿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后最先接触到的成长环境,对幼儿的社会性启蒙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中,幼儿会接触到更多的人或事物,如教师、幼儿及幼儿园的其他工作人员,教师只有在此过程中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使幼儿正确地处理与他人的交往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其今后更加宽广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阶段中最为基础的一部分,对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及教学中对幼儿进行品格的渗透教育,不仅有助于幼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萌芽,使幼儿的道德意识得到良好的熏陶,还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和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为其今后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同时也是幼儿除家长以外最为亲近的人,其自身的品格素质对于幼儿的品格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幼儿园教师应注重提高自身的品格素质,并通过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向幼儿传递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幼儿得到品格的渗透教育。首先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应“蹲下来”与幼儿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不应因为幼儿年龄小,就对其大喊大叫,呼来喝去。其次,教师还应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遇到幼儿应主动友好地打招呼;获得幼儿帮助后,应对幼儿说谢谢。这样教师通过对文明用语的运用,会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幼儿获得品格的渗透教育。
幼儿由于年龄小,在对社会进行探索和认知的过程中会表现出较为显著的特征。因此教师就应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成长特征,利用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品格的渗透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主要形式,这样教师就可以讲“团结协作”“遵守规则”“乐于助人”“孝敬父母”等品格教育的因素与游戏教学进行结合,使幼儿在积极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良好品格的熏陶,获得品格的渗透教育。
教育环境作为一种外在因素。对于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学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是对幼儿进行品格渗透教育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及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良好的改造,使其充满人文气息。如在垃圾桶附近竖立“不要随手乱扔垃圾”的标牌,在水龙头的上方贴上“节约用水”的标识。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得到品格的渗透教育。其次,教师还可以在日常教学内容中进行品格的渗透教育。如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的讲故事环节,为幼儿讲述一些关于伟人的事迹,使幼儿感受到道德品质的熏陶,从而受到品格的渗透教育。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人的一生当中接触到的三种教育形式,其中家庭教育,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教育形式,对其成长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应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在对幼儿进行品格渗透教育的过程中,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使幼儿在家园共育中得到良好的品格的渗透教育。首先,教师应与家长加强沟通,及时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发现幼儿在品格及行为习惯方面的不足。另外教师还应对家长进行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的培训,使家长能与学前教育在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中保持一致,这样就会使幼儿全方位、多角度得到良好品格的渗透教育。
总之,学前教育是一项系统的育人工程,教师不应仅仅局限于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识、生活习惯方面的教育,更应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教学中,通过游戏的形式、教育环境的构建及家园合育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品格方面的渗透教育,使幼儿在正确的引领下,逐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和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