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伟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200)
贫困现象已成为一种限制和困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慢性疾病”。国家统计局于2018年2月1日发布《201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明显减少,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加快增长》,但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仍然有3046万人。因此,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尤其是中国农村,仍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旅游产业是朝阳产业,是扶贫脱贫的重要支柱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助推器。到2020年前,我国政府计划通过发展旅游业使1200万人口脱贫,这些人口占全国脱贫人口的17%。据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数据,2017年全国乡村旅游32.99亿人次,通过乡村旅游实现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的17.5%。根据普查摸底,在全国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中,已确定2.26万个具备发展旅游的贫困村开展旅游扶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在扶贫实践中探索创新出“两带两加”旅游扶贫项目,通过景区、能人、合作社、企业等旅游市场主体的投资、运营,带动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分享旅游收益,实现脱贫,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劲。
寿县由25个乡镇组成,位于安徽省中部的淮南市,是安徽省最早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它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寿春楚文化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寿县拥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2个,有六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寿县农村的主要资源包括山地、河流、农田以及其他生态资源,如森林、鱼类等。在寿县周围,有淮河、八公山和淠水。寿县农村由湍急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和陡峭的地形组成。所有这些都被赋予了迷人的生态景观,构成了景区。八公山风景区面积200余平方公里,是安徽省的重要景区之一。寿县农村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但耕地较少,一些少量的耕地集中在村中心区域,用于种植水稻和蔬菜。部分耕地为山坡,用于种植果树。寿县旅游资源状况根据现有资料和作者调查,寿县旅游资源可分为8大类,18个子类,35种基本类型和67种资源单体。种类繁多使得寿县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其中可分为2个一级旅游资源、18个二级旅游资源、30个三级旅游资源和1个四级旅游资源。
旅游业有两个与农村贫困直接相关的关键领域。首先,旅游业带来了劳动密集型和小规模的机会。通过这种方式,与其他扶贫方式相比,更加容易被贫困人口所接受。其次,它还重视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对于民族文化的宣扬和保护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旅游业为度假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为寿县的工艺品、食品、音乐、舞蹈、故事和文化等的发展提供了智力跳板。这些丰富的资源可以帮助弱势群体避免受到工作岗位限制带来的歧视。旅游业提供的就业率高于其他行业,与农业相比,特别是与自给农业相比,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和使农村商业多样化的能力使其成为解决贫困问题的更有效办法。
1.旅游公司进入寿县发展旅游业
从2008年到2018年,旅游公司大量投资改善了寿县旅游设施。寿县三一农业观光旅游有限公司开发了数个旅游项目。截至2018年,已有五家旅游公司被允许进入寿县,包括寿县三一农业观光旅游公司、古城假日旅游公司、芍陂旅游公司、瓦埠湖旅游公司、安徽新农宜嘉农业观光旅游公司。在这些旅游公司的投资下,开发了许多旅游项目,如竹筏漂流、真正的CS野外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五彩缤纷的蝴蝶园、公园等。此外,该村还出现了小型超级市场、农舍和专卖店。大量居民正在这些公司和旅游企业工作。
2.寿县政府为公路建设筹集了大笔资金
寿县高铁站是沪杭高铁正在建设的一个车站,也是京港走廊规划建设的重要车站。预计到2020年,它将与杭州客运专线一起投入使用。寿县高铁站的建设无疑给寿县旅游产业打入了一针强心剂。便捷的出行方式无疑是游客们选择寿县一大参考依据,高铁线的建成打通了寿县快速便捷的出行通道,为寿县旅游产业注入新的活力,推进寿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寿县政府也积极投入到寿县公路发展的事业中来。2016年,寿县第二条高速公路建成,现共有S12、G3W两条高速公路经过寿县。所有这些都大大改善了寿县的交通条件,拉近了寿县与游客的距离。寿县成为安徽省旅游业的重要支点,使八公山与安徽的风景区融为一体。所有这些,使得寿县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安徽省的整个旅游市场。
3.寿县精准扶贫的旅游开发模式
《寿县2018年乡村旅游扶贫工作方案》中提出实施全县旅游企业带动脱贫模式:(1)能人带户模式:种养殖大户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企业+贫困户”及“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农民将私有土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合作社引导农民根据游客的需求种植农产品,旅游公司负责营销,确保这些农产品以最优惠的价格出售给游客。这种模式使得农场有更畅通的方式出售他们的农产品和旅游服务,提高了地方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水果、蔬菜、鱼、家禽和其他寿县农产品直接由旅游者消费。这些行动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有利于农民摆脱贫困。
4.采取积极行动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寿县推出了许多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例。例如,禁止砍伐森林,不允许从溪流捕捞野生鱼类,需要在田地周围种植蔬菜和花卉等。在农村建设过程中,所有居民都要突出寿县的风味和地方特色,保护历史建筑,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受益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寿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
根据寿县 2013、2014、2015、2016、201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发现寿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到2018年,人均纯收入是2013年人均纯收入的近3倍。同时还可以看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寿县旅游业发展呈正相关关系。
寿县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村人口靠农业、林业或渔业为生。家庭越穷,收入的更大部分来自农业活动。随着男性的城市迁移,寿县农村的劳动力大量缺失。寿县农村的贫困人口面临着一些挑战。农业是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寿县所有就业劳动力中,第一产业占50%,第二产业占23%,第三产业占27%。但在一些贫困地区,88%的就业人员都在农村地区,76%的就业劳动力在农业部门。同时,寿县贫困人口面广、量大、程度深。《寿县“十三五”光伏扶贫实施方案》指出全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7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53895户、贫困人口13.377万人,占总人口的7%(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内贫困户15623户、3.9531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村外贫困户41092户、5.1469万人)。贫困村、户在全县25个乡镇均有分布。部分贫困群众存在上学难、就医难、保障低等困境。
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始终处于经济发展的边缘。贫困山区在吸引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方面始终处于不利地位。贫困山区的资源经常流入较发达的地区,这会在某种程度上抵消扶贫的努力。贫困山区多远离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边缘化地区。
1.不完整的产业链。原材料或半成品,其价格在市场上较低。因此,由于产品价格低,产品附加值低,资本积累缓慢。
2.营销系统不完善。山区人口普遍分散,交通不便,定居点太小,无法形成专业市场。
3.就业不足,失业严重是贫困地区的特征。国家产业政策可能对山区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过去,山区自然资源丰富,通常被视为大城市和平原地区的原料生产基地。环境与生态系统贫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生态问题。贫困主要与当地环境有关。
1.建立进入资本和劳动力市场的渠道,建立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的筹资机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当地人民扶贫参与制度。将反贫困纳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是最贫困山区的经济增长点。农业结构不平衡,农业产量低,长期阻碍了山地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将为山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2.通过市场机制提升产业结构,应在产业结构升级中引入市场机制,不在山区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在山区应建立有利的产业体系。开发劳动力、在贫困山区提高劳动力就业水平有两种途径:一个是针对成年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通过资源开发吸收剩余的劳动力;二是促进年轻一代初等教育的发展,使其成为潜在的劳动力。
3.促进社会进步,山区作为山区之间或山区与外界之间交流和沟通的障碍,政府可进行有效的干预——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等。当然,市场网络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也非常重要。
根据寿县居民的旅游收入调查分析,旅游旺季期间,旅游公司的人数超过400人。旅游公司村民的工资为每人每天130至150元,人均年薪超过3万元。这些统计数据仅包括那些直接从事旅游业的人。如果考虑旅游业的间接收入,收入金额将相当可观。在寿县,总户数为632个村,通过旅游业维持生活的家庭每年收入超过10万元,这些家庭占家庭总数的37%。根据旅游者的居民收入分析显示,在过去11年中,从2007年到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4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古城和八公山风景区游客数量增加总体数据反映出,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人数的增长是导致村民收入增加的直接因素,也客观上促进了旅游扶贫的实践。
将旅游业视为发展中国家包容性减贫的来源,这对减少贫困和改善一些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变革性影响。作为中国农村扶贫成功的典型案例,寿县的研究具有普遍的实际意义。本研究延伸了中国4A级风景区贫困地区扶贫的成功经验。但是,进一步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在贫困村实施旅游扶贫时,对贫困乡村社区建设会有什么影响呢?村民的收入增加了,但他们感到更幸福吗?女性如何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发挥作用?所有这些问题都非常有意义,也是后续研究的重点。